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世民为何选性格懦弱的李治继位,古怪的决定里暗藏玄机

李世民为何选性格懦弱的李治继位,古怪的决定里暗藏玄机

醉眼观唐-头条号 2019/11/1519:36

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其中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是长孙皇后嫡出。

根据古代君王传位时遵循的“嫡长子”宗法原则,李承乾无疑是李世民之后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不过李承乾不争气,成年后性格大变,开始贪图享乐,继而又发展出许多匪夷所思的不良嗜好,终于彻底伤了李世民的心。

李世民的父爱天平开始逐步倾向于嫡次子李泰。

在他眼中,李泰是个乖宝宝,“聪敏绝伦,雅好文学”,写得一手好字,对书画的鉴赏功力也是出类拔萃。

公元641年,李泰主持编撰的大型地理著作《括地志》出炉,让李世民对李泰的欣赏和喜爱达到顶点。

李承乾眼见父亲对自己愈加失望,太子的地位也即将不保,于是在公元642年联合侯君集、李元昌等人,密谋复制一次“玄武门事变”,打算逼宫夺权。

可惜事情提前败露了,李承乾的太子自然是做不成了,由谁来继位太子被众臣提上日程,也变成李世民心中纠结不已的一个难题。

李泰众望所归,激动之余却说了句让他悔恨终生的话

李泰和李承乾斗了七年,这七年里他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把自己辖下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在群臣中口碑甚佳。因此在继位太子的问题上,他的呼声最高。

黄门侍郎刘洎[jì]、中书侍郎岑文本、给事中崔仁师都是李泰的坚定拥护者,可他们不知道,李泰最大的拥护者其实是李世民本人。

就在李承乾被废当日,李世民找来李泰,告诉他即将立他为太子。李泰当时就崩溃了,他等这一天已经足足等了七年。

李泰一头扎进父亲的怀里,哭得涕泪俱下。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成为您的儿子,今天就是我的重生之日。我只有一个儿子,等我死那天,我会为您杀掉他,然后传位给弟弟晋王。”

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

李泰败就败在这句话上,他自以为这种时刻,总要说些什么,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顺便再表表忠心。谁知心里一激动,嘴巴开始漏风,说出的话反而让李世民产生了疑虑。

李世民把这番话转述给亲近的大臣听,褚遂良说道:“陛下,您今天说错话了,要当心啊!试想如果陛下百年之后,魏王君临天下,怎么会真的杀死儿子而传位给兄弟?从前陛下明明立了承乾为太子,却又专宠魏王,才会造成兄弟相争之祸。如今魏王即将立为太子,只好先处理了晋王,才能确保安全啊!”

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陛下日者既立承乾为太子,复宠魏王,礼秩过于承乾,以成今日之祸。前事不远,足以为鉴。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

醍醐灌顶,李世民吓出一身冷汗。

李治也许没有看上去那么单纯,他的软弱反而成了无往不胜的利器

李世民还在为立储的事纠结,他对李泰有了猜忌,但暂时还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吴王李恪各方面条件不错,可惜不是嫡出,晋王李治懂得孝道,又是长孙皇后所出,可惜性格怯懦,岁数又小,难当大事。

照这情形发展下去,只要李泰能够及时认识到错误,不再犯错,说不定李世民经过了反复比较之后,仍然会选择他。可惜李泰被自以为即将到来的胜利冲昏了头,没两天竟然去恐吓李治。

果然如同褚遂良所料,李泰已经在心里把年仅十五岁的李治当成了最大敌人。他知道李治和汉王李元昌的叔侄关系很不错,便拿李元昌参与谋反这事吓唬他。

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

“你俩关系那么好,如今他参与谋反被杀了,你就不担心自己吗?”

李泰这两下昏招都挺臭的,简直臭不可闻,让人无法理解。而李治则好似被李泰的一番话吓坏了,摆起一张愁苦脸去李世民眼前晃。

李世民感到奇怪便反复追问,李治才把李泰恐吓他的事说了,于是李世民大怒,开始后悔说过立李泰为太子的话。

李治给人的一贯印象是软弱怯懦,他却把这当成武器,软软地捅了魏王李泰一刀。

《旧唐书-高宗本纪》中,说李治“幼而歧嶷”,绝顶聪明。我们也许从李治这一次对时机的把控中,略窥一斑。

李承乾的毒丸计划,宁舍一身剐,要把李泰拉下马

毒丸计划是1980年代,在美国的经济活动中发明的。当一个公司遭受到恶意收购,被收购公司往往会大量增发低价新股,在打压自身股价的同时摊薄收购方股权,增加其回购成本,逼迫对方知难而退。

2005年,盛大大举收购新浪股份时,新浪就是采用了毒丸计划,导致盛大只能放弃收购,无功而返。

毒丸计划相当于七伤拳,先伤己,后伤人,是同归于尽的打法。而穷途末路的李承乾,关键时刻便祭出了这一招。

他把这些年与李泰的来往过招的细节都和盘托出,李世民此时才知道,原来这俩个他曾经寄予厚望的儿子,竟然背着他干了这么多事。

最后,李承乾哭道:“我已经贵为太子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只不过李泰一直在逼我,我被逼无奈才偶尔和臣子商量自保的方法,却被心怀不轨的人教唆着做了糊涂事。如今若立李泰为太子,这一切就正好落入他的算计之中了。”

臣为太子,复何所求!但为泰所图,时与朝臣谋自安之术,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耳。今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

真够狠的!李承乾身为儿子,自然知道老爹的逆鳞在哪里。

李世民的皇位本就来路不正,这是他心里的一块伤疤,如今两个儿子又在争相效仿,打算走他的老路,怎能不让李世民心生忌惮?

为了不给后世子孙树立“皇位可以靠争抢得来”的错误榜样,他必须当机立断,忍痛废弃李泰!

长孙舅舅的私心

李世民还在为立储之事焦头烂额、彷徨不定,他的发小兼开国功臣长孙无忌却始终旗帜鲜明地站在晋王李治身后。事实上,在李泰还没有犯下大错之时,当满朝文武甚至李世民自己都认为李泰是太子的最佳人选,长孙无忌就已经在力推李治。

是长孙无忌跟李治有什么特殊的交情?还是他早有先见之明,预见到李泰最终一定会倒台?

都不是!李治也好,李泰也好,都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在关系上没有什么亲疏厚薄。但不同的是李泰本来立储的呼声就很高,他即使大力支持也显不出什么恩情。

李治不一样,他本来没什么希望当太子,如果长孙无忌能够把他推上位,那自己的拥立之功可就比天高了。更何况李治个性软弱,比心机深沉的李泰要好掌控得多。

长孙无忌基于和李世民的发小情谊和亲戚关系,篡夺李家江山的事他不会去做。但扶个听话的外甥上位,自己有生之年也品尝一下醒掌天下权的滋味却未尝不可。

这是长孙无忌的私心,也成了李治成功上位的最大助力。

李世民经过多方权衡,最终决定立李治为太子,把天下交给他,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李治性格柔弱,有些愚孝,曾经一度被李世民认为不适合掌权,排除在太子人选之外。

当长孙无忌最初大力推荐李治为太子时,李世民是这样回答的。

公劝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无为宗社忧,奈何?”

但形式比人强,经过李世民的一番思想斗争,仁懦却又成了李治的优点。太子之争闹成这样,李世民已经无暇考虑哪个皇子对江山社稷最有利了,他现在只想让自己所有的儿子都安全,不要自相残杀。

李承乾个性顽劣古怪,薄情寡性,让他掌权绝非宗室之福。

李泰工于算计,心机深沉,若他得了天下,估计其他兄弟也必定命运凄惨。

唯有李治,他性格“仁懦”,重孝道。如果李治当了皇帝,李承乾、李泰以及其他皇子宗室反而是最安全的。

为了保全自己的子嗣,李世民必须选择李治。而李治的柔弱,再一次帮他取得胜利。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即便是贵为天子的李世民

因为这样的一个选择,李世民的晚年没少耗费心力。

贞观十九年三月,李世民御驾亲征,进攻高句丽。世人都以为是唐太宗到了晚年也开始好大喜功,认为这一场令李世民不辞劳苦却无功而返的高句丽之战,本就打得莫名其妙。

李世民的苦,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高句丽历来是大唐边境的心腹大患,既然下决心立了一个软太子,他就只能在有生之年尽力平定敌患,想办法给李治留下一个相对和平的疆域环境。

史书记载,李世民年老昏庸,猜忌心日重,接连诛杀了几个肱骨重臣。

黄门侍郎刘洎和画像凌烟阁的刑部尚书张亮这两人就死得挺蹊跷。

刘洎死于口无遮拦,张亮死于诬告,旧唐书里用了大量笔墨渲染两人各有取死之道,其实在我看来,都是废话。

李世民虽然老了,却不糊涂,他诛杀这两名重臣的唯一原因李治。他要在临死前为李治清除政治障碍,这两人最早都是魏王李泰的人,又是权臣,桀骜不驯,所以非死不可。

临终前,李世民又为李治做了最后一件事。

贞观二十三年,弥留之际的李世民竟然将朝中第一武将李勣发配了,而且远远发配到了甘肃省,即日启程。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李勣战功卓越,为大唐安定立下汗马功劳,怎么说贬就贬了呢?难道是皇上忌惮他的战功,怕自己死后李勣造反?

只有区区几个聪明人猜到了李世民的用意,李勣也是聪明人,自然也清楚在这个关键时刻自己该做什么。他接到通知,一刻都没有停留,连家都没回就直接出城了。

家里人准备了晚饭,却等不到他的人影,一打听,早走了,去叠州上任了。

什么时候回来?等通知!

这是李世民的最后一步棋,李勣威望高,对皇室也忠心,但李世民却担心他不会服从年幼的李治。

因此,李世民将他远远地发配出去,这时候李勣面临两个选择。

一、毫不犹豫,接到命令后直接赴任,说明李勣忠心还在,可以继续辅佐李治。过一段时间,李治即位后再将他召回,委以重任,他自然对新皇帝感恩戴德,再无二心。

二、如果李勣犹豫不决,以各种理由拖延离开,甚至哪怕是回家告别,都说明这人的心思已经活泛了,李世民会毫不迟疑地将他诛杀。

帝心深至此,伴君如伴虎。幸好李勣看透了李世民的用意,静静蛰伏,终于等到被新皇帝李治召回,并且成为李治时代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并列的三大托孤重臣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了继承皇位,太子对皇帝说:我若登基,会杀我儿,传位给皇弟!
李世民为何选懦弱的李治当太子?你看看李世民自杀时,说了句啥话
李世民真的想过废李治立李恪?如果废了李治,就轮到他了
李世民趁大臣喝醉,故意将龙袍披在大臣身上,笼络一位托孤老臣
有14个儿子的李世民,为何单单将皇位传给李治?
李治夹在李世民和武则天中间 李治真的平庸柔弱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