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汉代玉翁仲的历史由来

 2019/10/1912:14

中国玉器经历了很长历史的演变,已经深深的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俗中,而汉玉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闪亮的角色。汉代玉器继承了春秋战国时代玉雕的精华,并有所变化和发展,把中国古代玉器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汉代玉器器物造型可分为几何型和人物动物型两大类。装饰类造型,很多具有战国的遗容,并出现许多新品种;生活日用器,达到了汉代崇玉文化的新高度;玉器造型也体现了汉代文化和神话与宗教的有机结合。

汉代玉器分为玉礼器、玉装饰品、葬玉和玉陈设品四大类,其中葬玉是历代玉器中最突出的一类。汉代礼玉器和先秦时期不同,只有玉璧仍然使用,玉圭则在西汉中期后逐渐消失,玉琥和玉璜已是佩玉,玉璋和玉琮早已不再制作和使用。新出现鸡心佩、出廓璧等,多有浮雕或立体鸟兽形象,玉舞人、玉翁仲等配饰多为白玉。古人玩玉,最推崇汉玉,有大量汉玉传世品在民间。

今天就讲讲汉代的玉翁仲:

汉代有一个重要的用玉思想,叫做辟邪压胜,就是驱赶鬼怪,把一些不好的东西给屏蔽掉。在表现的玉器上就出现了重要的三件玉器,统统称为辟邪三宝,其中一个就是翁仲。

翁仲历史上确有其人。原是秦始皇 时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 。相传他身长1丈3尺,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 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 咸阳,远见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司马贞的《索隐》云:“各重千石,坐高二丈,号曰翁仲。”可知,陵墓前置翁仲始于秦代,猛将。

要想识别汉代的翁仲,其实也很容易。汉代的翁仲,是由"汉八刀"刻成的。翁仲的帽子普遍前低后高,脸上只刻三刀,其中就只有两眼、一口(鼻子耳朵啥的那都没有,您也别找了)。颌下呈倒三角形,身着宽衣大袖两手交于腹部。

这里要说一下,如果您手里有翁仲(有鼻子有耳朵的那种),几乎可以肯定不是汉代而是其他朝代仿制的。



参考文献:汉代的玉文化、玉翁仲鉴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收藏】中国古代玉器简史
和田玉雕刻题材排行榜找不到喜欢的?和田玉雕题材之个性选择看这!
玉器
玩玉必懂的玉文化学术简史
香港万昌斯秋拍:中国古代玉器
清代玉器到底有多珍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