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光水色青于蓝——从故宫馆藏看蓝釉

 2020/1/1412:23

荀子在著名的《劝学》篇中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名句,“蓝”在这里指的是一种草本植物——染草;《说文解字》中也解释为:“蓝,染青草也”。

蓝色属于冷色系颜色,是天的色彩,凝重、肃穆而庄严,有时候近乎冷酷,甚而认为是一种不够吉祥的色彩,因而蓝色在上古时期古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种经常见到的颜色。蓝色在中国古陶瓷中出现也算是比较晚的一种色彩,至迟在唐代的三彩器物中我们可以看到蓝色的大量应用。

蓝釉从烧制温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低温蓝釉和高温蓝釉两种。无论是高温蓝釉还是低温蓝釉,都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经不同温度而烧成的。从目前存世和出土的陶瓷器物来看,唐三彩器物是最早出现以蓝釉为装饰的古代陶瓷器物,此时的蓝釉还是属于低温釉,在釉中加入铅为助熔剂,经过约800度左右的温度烧制而成。

蓝釉在唐三彩中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与其他釉色混合使用,以最常见的色彩交融方式体现出斑斓绚丽的效果,蓝色只是其中的一种釉色,这也是使用最多的方式。

另一种是单一的蓝釉品种,器物表面纯以蓝色为装饰釉色,这种器物相对于前者还是较为少见的。

蓝色的生命力远远不如其他色彩的旺盛和受欢迎。唐之后,蓝色在陶瓷上的应用很少见,虽然有“宋青花”之说,但未能有足够的证据印证。宋、金时期,从色彩面貌上来说,可以称之为蓝釉的也就只有钧窑的天蓝釉了。

钧窑釉色变化万千,但其釉色中的主要呈色剂是氧化亚铁,因此,从传统的陶瓷分类来看,钧窑一般仍归入青釉瓷系列,钧窑之“蓝”只不过是较重的青色而已。

高温蓝釉的烧造成功是在元代。此时的蓝釉仍然以氧化钴为着色剂,而釉已经使用了高温石灰碱釉。唐代三彩中的蓝釉是以铅为助熔剂,釉的附着力较弱,釉层容易受损和剥落;而高温石灰碱釉具有粘稠而附着力强的特点,使得釉层与胎体结合紧密,高温使其色彩光亮润洁,较之三彩的蓝色更为深沉雅润,具有了类似蓝宝石一般的光泽,因而此种高温蓝釉也被称作宝石蓝釉。

元代所见传世和出土的蓝釉器物数量不多,在装饰手法上主要是两种方式,即蓝釉描金和蓝釉白花。蓝釉器物造型种类较少,主要集中在碗、盘、梅瓶、匜、爵杯等几种。

虽然元代烧造成功了高温蓝釉,但令人奇怪的是,我们所见到的并没有以纯粹蓝釉示人的器物,而是在蓝釉之上又添加了其他装饰。这些做法或许是受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以及审美情趣的影响。

高温蓝釉在元代的成功烧造,为明、清两代蓝釉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明代蓝釉的烧造在元代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出了欣欣向荣的面貌。单从对蓝釉的称呼上来看,就有很多种,如祭蓝、宝石蓝、积蓝、霁蓝、霁青等。

明代的蓝釉从明代建国后就开始烧造了,洪武朝烧造的蓝釉还不是纯粹的内外通体单色蓝釉,而是与其他单色釉共同烧造,或者器内为蓝釉,器外为另一釉色,或者器外为蓝釉,器内为另一釉色。常见的有内蓝釉外酱釉、内蓝釉外红釉、内蓝釉外白釉、外蓝釉内红釉的品种,而且在釉色之下还有凸印和暗刻龙纹与云纹的做法。这种装饰方法的早期蓝釉器物多流散到了海外,国内较为少见。

明代蓝釉器物烧造最为成功和最有影响的当属宣德一朝。作为宣德之前的永乐一朝,瓷器的烧造承前启后,名品众多,虽然洪武时期已经开始烧造蓝釉器,永乐一朝也应该继续烧造此类器物,但目前尚未见到可以确定的该朝的完整蓝釉器物。

宣德蓝釉品种主要有三种,即纯蓝釉、蓝釉白花和洒蓝釉。

纯蓝釉既有内外一体为蓝色的,也有器外为蓝釉器内为白釉的;蓝釉色泽莹润,釉面亮洁,被称作“宝石蓝”是恰如其分的。蓝釉的表面同样具有宣德时期特有的桔皮纹特点,盘、碗等器物口沿有独特的“灯草口”现象,在装饰上常常伴随着暗刻龙纹、云纹的图案,很多器物上都署有官窑年款,一般为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

此类器物常见有盘、碗、罐、卤壶等。元代开始的蓝釉白花器物在宣德时期也十分盛行,常见有盘、碗、尊等造型。此时的蓝釉白花器物在造型上要比元代增加了不少,纹饰题材上也大大丰富了,装饰的技法上较元代更为细腻和规整,线条更为流畅、生动,观赏性也更强了。

宣德蓝釉除了以上两个品种之外,最为著名的就是洒蓝釉了。洒蓝釉又叫青金蓝釉,是宣德时期创烧的一个釉色品种,其特点是与施釉的方法密切相关的。这一品种的上釉方法是用竹管蘸上蓝釉汁吹在器物的表面,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由于吹的力度的不同在器表形成了厚薄不匀、深浅不同的斑片,浓重处釉层较厚,薄处则露出白地,釉面上仿佛蒙上一层雪花,烧成后就有了“片片留白、如雪花飞舞”般的斑驳迷蒙效果。

明代中期的蓝釉器物烧造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不能达到明代早期的水平。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自不必说,整体瓷器的烧造处于低潮,更不必说蓝釉的生产了。

成化一朝蓝釉既有传世器物,更有景德镇御窑厂的出土器物,品种既有纯蓝釉器,也有蓝釉白花器;蓝色较为鲜艳而微微泛紫,仍有桔皮纹。纯蓝釉器物外底均施白釉,有双圈“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而蓝釉白花器物外底也施蓝釉,不能用青花书写款识,于是用白色泥料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白色双圈,款字凸起,特点较为鲜明。

弘治、正德时期的蓝釉器物见有牺耳尊、盘、碗、壶、炉、梅瓶等造型,纯蓝釉发色鲜亮而泛黑,釉面光洁,不见早期的桔皮纹;同时也见有蓝釉描金器物,金彩装饰较为简单,以弦纹为多见。

明代晚期的蓝釉器物以嘉靖、万历朝为代表,蓝色较为暗淡,亮度不足,呈现出蓝中泛灰泛紫的色调,尤其是嘉靖朝蓝釉器物在接近底足处往往有流釉和聚釉发黑的现象,有的釉面有细小开片,有的有棕色斑点,而万历朝蓝釉器物则没有这种现象。

在纯蓝釉之外,还见有蓝釉白花器和蓝釉戗金器,后者是用细线堆出纹饰轮廓,然后戗以金彩,往往大都脱落了。嘉靖时期的蓝釉还有一种是以进口的回青料为之,称之为回青釉,色泽浅淡而光泽不足,蓝中泛灰,则较祭蓝釉逊之远矣。

清代蓝釉的烧造可以说是更上一层楼,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品种上说,都远远超越了前代。最常见的还是霁蓝釉,记载中又有祭蓝、积蓝、宝石蓝、霁青等不同称呼;其次是洒蓝釉继续烧造;再次又出现了天蓝釉,色泽较霁蓝更浅淡些;而最重要的是在蓝釉的装饰上更加丰富多彩了,在描金、蓝釉白花之外,出现了刻花、印花等多样的装饰手法。

清代蓝釉的烧造贯穿了整个清代,产品的生产在满清入关后从顺治时期就开始了,但传世品较少;之后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蓝釉的生产也如同整个瓷器的烧造一样欣欣向荣,臻于极致;从嘉庆以后,蓝釉虽然仍在继续烧造,但数量、品质都不断下降,以嘉庆、道光、光绪时期的产品为佳,尚能承续清前期蓝釉的烧造水平。

清代在蓝釉的品种上不断丰富,以霁蓝的烧造为主体,同时大量烧造洒蓝釉,还成功烧造了天蓝釉。霁蓝釉延续了元、明时期的烧造工艺而不断发展,蓝色更为纯净、莹润,或深沉,或典雅,在烧造的掌握和控制上更为游刃有余。

蓝釉施于器物的外壁最为普遍,也有内外施蓝釉的,外底一般施白釉,以便于写款。蓝釉器物的造型也较前代大为扩展,主要仍是陈设器和祭器,常见的盘、碗、瓶、罐、洗、盆、尊、壶自不必说,更有炉、簋、登、豆等以前不曾在蓝釉中出现的器物。

在纯蓝釉之外,蓝釉描金、蓝釉白花器物也大量烧造,还有一些蓝釉加暗刻纹饰的器物,特别是在乾隆时期,蓝釉描金器物尤为多见,描金纹饰往往布满全器,极具华贵富丽、繁缛浓密的时代特色。

清代洒蓝釉继承明宣德时期的工艺在康熙一朝恢复了生产,烧造数量大大增加,烧造水平不断提高,呈色更为稳定,蓝与白的交融更为自然、匀润。

康熙时期的洒蓝釉多加以描金装饰,或以洒蓝为地开光,开光内以青花釉里红或五彩描绘图案;常见的器物有罐、壶、盘、碗、棒槌瓶、花觚、笔筒、观音尊等。

雍正时期的洒蓝釉色泽更为深沉,显现出天然青金石般的色泽,釉面往往会出现较为浓重的青褐色;常见器物有盆、洗、缸、蒜头瓶、菊瓣瓶、石榴尊等。

雍正以后洒蓝釉的烧造除在乾隆时期偶有所见外,官窑几乎不见生产,而民窑产品则仍然继续烧造,以道光、光绪时期的产品为代表。

在霁蓝和洒蓝釉之外,清代还出现了成熟的天蓝釉。这个品种在景德镇御窑厂的发掘中曾出土有明代宣德款的残器,但可以看出,釉色还不够纯正,尚属初创,而康熙时期则成功地烧造了这一新的颜色釉品种。

天蓝釉是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高温中烧成的蓝釉,与普通霁蓝釉不同的是其氧化钴的含量较低,不足百分之一,因而烧成后釉色浅淡匀净,似蔚蓝的天空,呈色稳定。

天蓝釉的烧造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盛,所见大多为官窑器,工艺技术好,质量水平高,之后几朝虽也有烧造,但大不如前了,民国时期曾大量仿烧康、雍、乾时期的天蓝釉器物。

康熙天蓝釉色泽较为浅淡,呈色稳定,色调的变化前后差异较小;烧造的器物无大件器,以陈设器和文房用具为主。

在常见的盘、杯、碟之外,同样的器物有不同的造型,如有各式的瓶、尊就有菊瓣瓶、胆式瓶、直颈瓶、柳叶瓶、梅瓶、苹果尊、撇口尊、琵琶尊等,还有水丞、花觚、罐、缸、洗、盂等各式造型。

器物外底部一般施白釉,多数写有年款,格式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青花楷书款,没有双圈或双栏,与同时期豇豆红器物的署款是一样的。

雍正天蓝釉色泽有深有浅,色调的变化较为明显。器物烧造的数量和种类也比康熙时期有很大的增加,从造型来看,新出现了玉壶春瓶、天球瓶、纸槌瓶、象耳瓶、方瓶、鼓式罐、莲子罐、板沿洗等。

器物的外底一般是与器身一致的天蓝釉色,而不似康熙时期的白底。款识有常见的有两种格式,一是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二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没有边栏;另外还有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青花篆书款和“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的。同时还有一批小壶、茶壶、僧帽壶、棋子罐等署有“朗吟阁制”青花楷书款或篆书款,这应是雍正作为雍亲王居住在圆明园朗吟阁时期烧造的。

乾隆天蓝釉色泽与雍正时期相仿,器物造型大多延续康、雍时期做法,以水仙盆、菖蒲盆、花插、各式花瓶以及鱼篓尊等陈设器为主,器物外底与器身为同一的天蓝釉色,署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或描金款。

康、雍、乾三朝的天蓝釉器物在装饰上以体现釉色之美为追求,一般器物表面光素无纹饰,让纯净雅润的釉色尽显风采。除此之外也有少量的暗刻或贴塑装饰,即便如此,暗刻线条纤细,贴塑造型简洁,在釉色的掩映下丝毫没有喧宾夺主的意味,能够浑然一体,反而更增添了器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乾隆时期则有在天蓝釉之上加以描金纹饰的做法,装饰效果虽然华丽富贵,但天蓝釉之雅润可爱荡然无存矣!

古人对蓝色是情有独钟的,“染罗衣,秋蓝难著色”(李贺)、“蓝岸青漠漠,蓝峰碧崇崇”(孟郊)、“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李白)……蓝釉的灵感想必古人也是从自然的蓝色而来。

蓝釉是中国古代陶瓷装饰百花园中绚丽的一枝,其色泽雅润,色调深沉,给人以庄重、肃穆、深邃的感觉,明清时期,更以其为祭祀上天的主色。由于单独的蓝釉给人以距离感,没有能够进入平常人的生活中,于是聪明的古人给蓝色增加附饰,给其以更多的表现力,让它从皇家的祭祀文化中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如此便看到了蓝釉表面的描金、白花、开光等各种装饰手法,使得蓝釉器物从祭器扩展为陈设器、文房用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联起来,使得庄重肃穆的蓝色活泼起来、生动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帝对蓝天的向往--从故宫馆藏看蓝釉瓷器
明蓝釉最成功在宣德 天蓝釉清代康乾最盛
古人对蓝色是有多爱,所以在瓷器上才得到如此多的体现
山光水色青于蓝:古代蓝釉瓷器
雍正霁蓝冠绝清代蓝釉瓷(全文)
明代各朝蓝釉瓷器的主要特征你分得清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