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方剂26【凉膈散】——清热方剂

中药方剂26【凉膈散】——清热方剂

    凉膈散属清热解毒之类的方剂,其由川大黄、栀子、薄荷等7味药组成,具有泄火通便,清上泄下的功效。主治表现为胸膈烦热、口舌生疮、便秘溲赤等症候及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证属上中二焦邪热炽盛证。


    【组成】

  连翘、栀子、黄芩、薄荷、大黄、芒硝、甘草、淡竹叶。

    【主治】

  主治上、中二焦邪热亢盛,口舌生疮,面赤唇焦,咽痛鼻衄,便秘尿赤,胸膈烦热。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鼻窦炎,头痛,中风,风疹等疾病。

    【正文】

    用法用量 散剂:每次 9-15g,日2次口服。丸:每次6g,日2次口服。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忌用。孕妇慎用。

    功效:清上泄下,泻火通便。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忌用。孕妇慎用。

    简介

    凉隔散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由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薄荷、黄芩、连翘、竹叶、蜂蜜组成,具有泻火通便、清上泻下功效,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今结合临床浅述已见,以就正于同道。

    凉隔散方证是由脏腑积热,聚于胸膈,故以上中二焦见症为主。即上、中二焦邪热炽盛,上有无形之热邪,非清不去;中有有形之积滞,非下不除。唯有清热泻火通便,清上泻下并行,才能治病之本。

    方中重用连翘,清热解毒,以清除上焦无形之邪热,功专量重,是为君药。配黄芩以清胸膈郁热;山栀通泻三焦,引火下行;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荡有形之热于中,共为臣药。薄荷、竹叶轻清疏散,以解上焦之热,体现“火郁发之”之义而为佐。

    使以甘草、白蜜,甘以缓之,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力,又能藉其缓行之功彻底清上中二焦之火。综观全方,既有连翘、黄芩、栀子、薄荷、竹叶,疏解清泄胸膈邪热于上;更用调胃承气汤,通便导滞,荡热于中,使上焦之热得以清解,中焦之实由下而去。是以清上与泄下并行,但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积而设,所谓“以泻代清”,其意在此。

    临床应用

    ①热厥《临证指南医案》 :某,先发水痘,已感冬温小愈,不忌荤腥,余邪复炽,热不可遏,入夜昏烦,辄云头痛,邪深走厥阴,所以发厥,诊脉两手俱细,是阳极似阴,鼻煤舌干,目眦黄,多属邪闭坏败,谅难挽回,用凉膈散。

    ②时疫《南雅堂医案》:时疫来势甚暴,目赤口渴,壮热无汗,斑疹隐隐未透,烦躁不已,脘腹按之作痛,大小便闭,热毒内炽,邪势不能外达,防有内陷昏喘之变。拟仿凉膈法,并加味酌治,俾热从外出,火从下泄,冀其邪去正复,得有转机。连翘3钱,大黄1钱5分(酒浸),芒消1钱5分,牛蒡子1钱5分,枳实1钱,栀子8分(炒黑),甘草1钱5分,淡黄芩8分,薄荷8分,竹叶1钱,生白蜜半盏。

    ③疮疡《外科发挥》:一妇人面患毒,焮痛发热作渴,脉数,按之则实,以凉膈散2剂少愈。

    ④牙痛《口齿类要》:表兄颜佥宪牙痛,右寸后半指脉洪而有力,余曰:此大肠积热,当用寒凉之剂。自泥年高,服补阴之药,呻吟彻夜,余与同舟赴京,煎凉膈散加荆、防、石膏,与服1钟即愈。

    加减法

    A.如上焦热重伤津,心烦口渴者,则加天花粉10 麦冬10

    B.如果火热上炎,导致口舌生疮者,加玄参12 金银花12 青黛2

    C.若病人咽喉肿痛甚,则加玄参12 山豆根9 射干9 蝉蜕6

    D.若小儿积热内盛,引致惊厥,则要加入钩藤10 羚羊角4 天麻8

    方解 本方证为中、上焦邪热壅盛所致,造成上焦心胸热盛,中焦肠胃热结,但偏重于上焦胸膈实热。本方中黄芩、桅子苦寒泄降,清泻胸膈邪热;连翘、薄荷辛凉轻清,清散心胸邪热;大黄、芒硝泻火通便,引邪热下行;竹叶清心利尿,导热外出;甘草、蜂蜜清热润燥,调和诸药。

    各家论述

    ①《医方考》:黄芩、栀子,味苦而无气,故泻火于中;连翘、薄荷,味薄而气薄,故清热于上;大黄、芒消,咸寒而味厚,故诸实皆泻;用甘草者,取其性缓而恋膈也;不作汤液而作散者,取其泥膈而成功于上也。

    ②《医方集解》:此上中二焦泻火药也。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故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升散于上,而以大黄、芒消之猛利推荡其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用甘草、生蜜者,病在膈,甘以缓之也。

    ③《张氏医通》:消、黄得枳、朴之重著,则下热承之而顺下;得芩、栀、翘、薄之轻扬,则上热抑之而下清,此承气、凉膈之所攸分也;用甘草者,即调胃承气之义也;《局方》专主温热时行,故用竹叶。

    ④《古方选注》:薄荷、黄芩,从肺散而凉之;甘草从肾清而凉之;连翘、山栀,从心之少阳苦而凉之;山栀、芒消,从三焦与心包络泻而凉之;甘草、大黄,从脾缓而凉之;薄荷、黄芩,从胆升降而凉之;大黄、芒消,从胃与大肠下而凉之。上则散之,中则苦之,下则行之,丝丝入扣,周遍诸经,庶几燎原之场,顷刻为清虚之腑。

    ⑤《成方便读》:以大黄、芒消之荡涤下行者,去其结而逐其热,然恐结邪虽去,尚有浮游之火,散漫上中,故以黄芩、薄荷、竹叶清彻上中之火,连翘解散经络中之余火,栀子自上而下,引火邪屈曲下行,如是则有形无形、上下表里诸邪,悉从解散。

    ⑥《方剂学》:方中重用连翘清热解毒,配栀子、黄芩以清热泻火,又配薄荷、竹叶以清疏肺、胃、心胸之热;胃热伤津而腑实证尚未全具,不宜峻攻,方中芒消、大黄与甘草、白蜜同用,既能缓和消、黄之急下,更利于中焦热邪之清涤,又能解热毒、存胃津、润燥结,使火热之邪,假阳明为出路,体现了“以下为清”之法。

    诊疗思想
    1、师古方,宗古意,灵活增减
    导师宗《黄帝内经》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大旨,将凉膈散原方减竹叶、白蜜,加黄连、银花、生石膏、知母、丹皮、水牛角粉、淡豆豉、柴胡、赤芍、荆芥穗、钩藤、僵蚕组成基本方,实为凉膈散合白虎汤及犀角地黄汤加减。方中连翘清热解毒,钩藤通心包于肝木,为熄风静火之品;黄连入心、肝、胃、大肠经,长于清湿火郁结,共为君。配黄芩以清胸膈郁热;赤芍清肝火,除血分郁热;丹皮、知母,善于清透阴分伏热,除烦热;柴胡疏散肝胆郁热;生石膏、银花大清肺胃实热;栀子通泻三焦,引火下行;水牛角入血分,清肝胃之火;僵蚕熄风止痉,化痰散结;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荡热于中,共为臣药。薄荷轻清疏散,淡豆豉辛散轻浮,以解热于上,为佐。使以甘草,缓和硝、黄峻泻之力,调和诸药。

    诸药相合,以清太阴肺之邪热,泻阳明胃之实热,更可清金而制木,以此方治疗痫症之肠燥腑实有热,引致肝风妄动或欲动,里实而有下证可征之证,甚为合拍,既不背经旨,又贴切病情。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热论》:“病有暴热者,病在心肺;有积热者,病在肾肝。”故导师在凉膈散原方主入肺、胃、心经等药的基础上,加入钩藤、僵蚕等药,使其主入肝经、肺经和胃经,主要从肝、从肺(大肠)、从胃论治,以除其热。

    2、察病机,审病势,巧施清泻
    清法和下法,既可用于无形之邪热,亦可用于有形之腑实热结,运用得当可收立竿见影之效。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有云:“热盛亦能使内之木火风相继而起,所现之证,与受惊之类也相同,然实非因受惊而起,其所治之法,大有区别。……若无惊而但感外邪者,有宜于凉散,……有宜于苦寒清火,……自当按六淫之邪而施治,与惊字毫无关涉。……治惊总以心、肝、胆为主,若治时邪,须兼肺、胃、脾、肾、三焦、营卫、经络而论。”故痫症之热,或以清法凉散之,或以泻法导出之,须当洞察病机病势,切中其要。

    吾师乘《黄帝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实者,散而泻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等旨义,以清泻实邪,疏通气机为要,根据各脏腑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针对具体脏腑施以清泻。如导师在凉膈散中原方栀子清热泻肝的基础上,加入苦寒的赤芍,主入肝经,善走血分,可清肝火,除血分郁热;加主入心、肝、胃、大肠经的黄连,善清心经实火及胃火,长于清中焦湿火郁结;配主入心、肝、肾经的丹皮,善于清透阴分伏热,可清营分、血分实热,除烦热;合硝黄二药,取其苦寒直降,咸苦走下,可通腑泻热、引火下行,且硝黄得芩豉翘荷之轻扬,则上热抑之而下清,以行清肝泻火之义,而清肝肺、胃等之脏腑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热清则风熄痰静惊止,痫自不作也。故清、泻二法运用得当,则胸膈之燎原之地,顷刻即为虚灵之府,其功立现。

    3、药对症,体禀赋,服不拘时
    吾师在方药的选择上十分重视理、法、方、药的一致性。讲求方合法,药对症,如以凉膈散治疗热痫时,对黄连的运用,黄连禀天地清寒之气以生,可生可降,阴中阳也。苦寒降火,入心、肝、胆、脾、胃、大肠五经,可除中焦无形邪热壅滞之痞结不舒,故导师治疗热痫时每方必用,有时用至9克。用本方时,要细审患者之体质禀赋,不可妄用攻下,须审清寒热虚实。如导师治一例35岁癫痫患者,有肝肺实热之症,同时兼见肢冷脚凉之症,为寒热错杂之证,故导师在运用凉膈散治疗时,加一味肉桂以补火助阳,如此则寒热并用,疗效甚好。因痫症患者体质不同,故如遇形体壮实,长年一派热象者,不妨大胆长期运用本方。导师认为热痫之热来不拘时,可见于癫痫未成之时,也可见于缓解期及发作期,故但见肺胃实热,肝经蕴热之症,即可用之,不必拘泥于疗程,证变方药随之变。中病即止,待其热清、风止、症消,调理体质兼清余热之后,可根据癫痫病证转归再行辨证,进而选方用药。如遇热邪复起,证型相符即换用凉膈散治疗,可反复用之。

    4、重兼证,强调护,改善体质
    导师在治疗热痫时,不仅仅着眼于控制癫痫的发作,而且重视对患者兼证的治疗,强调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热痫患者,易生痤疮,既影响美观,又易于感染,故遇此类患者,导师每加五味消毒饮治之,疗效甚佳。长期的临床实践使导师体会到,饮食、调护等因素与热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故每每嘱咐患者不可嗜食烟酒、辛辣、肥甘厚味等物,以免酿湿生热;同时对小儿不可将养过温,宜予三分饥与寒,以免脏腑蕴热。同时,热性体质是引起热痫发作的内在因素,故在治疗热痫时,强调日常调护、截断诱因与改善体质并举,以控制热痫发作。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重视调理患者体质,运用凉膈散加减改善其阳热及蕴毒体质。

    5、顾护脾胃,因人制宜,先证而治
    因本方寒凉,故在运用凉膈散治疗热痫时,应重视顾护脾胃。首先应因人制宜,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等因素增减药量,再则强调服法,本方应饭后服用,以防寒凉败胃,且诊治时,导师殷殷嘱咐患者,大黄、芒硝单包,如腹泻,即减量或停止煎服此药,并酌加陈皮、焦三仙等药,以顾护胃气。热痫以热为本,热甚则炼液灼津成痰,热极可生风,故导师在治疗热痫时,强调先证而治,应视患者症状、体征,酌加清热化痰药或熄风止痉药,以防热甚化痰生风。因癫痫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故患者多伴情志抑郁,针对情志症状突出的患者,导师酌加甘麦大枣汤、丹栀逍遥散等方,或酌加枳壳、川楝子等行气解郁之品,以防郁而化火生热。导师马融教授将凉膈散用于热痫的治疗,效果颇佳,其运用凉膈散辨治热痫的诊疗思想,值得我辈深入领会学习并运用之。

    病案举隅

    患者,男,25岁,2004年12月18日初诊。曾于2004年8月劳累后出现四肢抽搐,目睛上视,伴意识丧失,无口吐涎沫,持续时间不详,发作后乏力,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均无阳性发现,脑电图(EEG)异常。考虑为“癫痫”,未予治疗,现患者晨起后时见身体抖动,时见头汗出,心中烦热,心慌,纳可,寐多,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

    中医诊为“痫症”,证属热痫。治以清热平肝,通腑泄浊,豁痰熄风之法,予凉膈散7剂,处方:黄芩15 g、连翘12 g、大黄6 g、甘草6 g、芒硝冲服3 g、生栀子10 g、黄连6 g、竹叶10 g、薄荷后下6 g、天麻15 g、钩藤15 g、石菖蒲15 g、胆星12 g、僵蚕10 g、玄参10 g、生地25 g、生石膏30 g、知母10 g、山豆根6 g、冰片冲服6 g。常法煎服。

    2005年1月1日复诊:药后症状未作,自诉偶觉头部右侧颞后部隐痛,伴头晕,无心慌,纳可,寐安,大便软,日行2~3次,舌红苔薄黄。前方减芒硝,加青果10 g、白芷10 g。继服14剂。

    2005年1月15日三诊:药后症状未作,无明显不适之主诉。舌红苔少,脉滑。守上方加减治疗2年余,期间于2007年2月27日查24小时EEG示:大致正常脑电图。

    2008年1月13日四诊:患者于2007年12月29日凌晨因2周来睡眠差而大发作1次,表现同首次,持续约30秒,就诊时精神尚可,纳尚可,大便干燥,排出困难,2日1行。舌红苔白,脉滑。予凉膈散14剂。

    2008年1月27日五诊:药后症状未作,无明显不适之主诉。舌红苔薄黄,脉滑。守方加减治疗。患者坚持服用中药至今,癫痫未再发作,病情控制良好。

    按语根据该患者临床表现及舌、苔、脉象,导师认为,此患者为肝火炽盛,引动肝风上扰故见抽搐、头晕头痛;上中二焦蕴热,故见腑实之证,治应清热平肝,通腑泄浊,豁痰熄风。方用凉膈散,以连翘、黄连、钩藤为君,清热解毒,平肝熄风;配黄芩以清胸膈郁热;生石膏清肺胃实热;生地、知母,清透阴分伏热,除烦热;僵蚕熄风止痉,化痰散结;冰片清热开窍;石菖蒲芳香开窍,豁痰宁神;天麻熄风止痉,兼祛痰;栀子通泻三焦,引火下行;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荡热于中,共为臣药。薄荷、竹叶轻清疏散,以解热于上,为佐。使以甘草,缓和硝、黄峻泻之力,调和诸药。诸药相合,清肝木之邪热,泻阳明胃之实热。

    该患者肝胃蕴热贯穿始终,整个病程中始终表现为热痫这一证型。反映了导师认为热痫可贯穿癫痫整个诊疗过程这一理论,体现了导师治疗本证时细审患者体质禀赋而施药的学术思想。同时反映了导师治疗热痫时清热为先,兼以熄风化痰之法的诊疗思想。

    来源:有道词典

补益方剂1、龟齡集——补阳方剂

补益方剂2、右归丸——补阳方剂

补益方剂3、肾气丸——补阳方剂

补益方剂4、河车大造丸——补阴方剂

补益方剂5、七宝美髯丹——补阴方剂

补益方剂6、杞菊地黄丸——补阴方剂

补益方剂7、 六味地黄丸——补阴方剂

补益方剂8、乌鸡白凤丸——补气血方剂

补益方剂9、十全大补汤——补气血方剂

补益方剂10、炙甘草汤——补血方剂

补益方剂11、归脾汤——补血方剂

补益方剂12、当归补血汤——补血方剂

补益方剂13、四物汤——补血方剂

补益方剂14、生脉散——补气方剂

补益方剂15、补中益气汤——补气方剂

补益方剂16、参苓白术散——补气方剂

补益方剂17、保元汤——补气方剂

补益方剂18、香砂六君子汤——补气方剂

补益方剂19、六君子汤——补气方剂

补益方剂20、异功散——补气方剂

补益方剂21、四君子汤——补气方剂

中藥方劑22【鹿茸益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

中药方剂23【胃苓汤】加减除湿胃苓汤

中医方剂24【八子定喘汤】治疗老年喘咳

中药方剂25【竹叶石膏汤】——清热方剂

 

 

后湖莲花祝所有的朋友都能幸福一生!一生幸福!

 
  后湖莲花博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热解毒剂之凉膈散
方剂歌诀详解——凉膈散
经行口糜胃热熏蒸证——一凉膈散——阴阳解析
中医方剂之凉隔散
凉隔散
疫疹诸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