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樊正伦谈养生(4-6) | 四季养生,我们在养什么?

纪录

·

故事

·

发现

自“纪录中医”系列纪录片第一季《千年国医》筹备之初,樊正伦先生就为摄制组提供了许多的帮助。

▲《千年国医》总导演周兵和樊正伦先生在开机发布会上

而在2016年的采访中,樊先生更是用简单朴实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中医养生的理念。特制成科普系列短片,让更多不了解中医的朋友对中医有个初步的认识。



樊正伦

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研究室主任

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负责人、中医师



什么是运气


《四气调神大论》就是在讲述春夏秋冬的四个不同的季节中,人应该怎样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怎样顺应四时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身体和心态。人应该顺应四时,就是按照四时的规律来养生。

因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按照咱们中国文化的观点,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的观点就是说,人这一个特有的生命个体是天地的产物,不是上帝造出来的。“道生一”,道是什么?这就谈到了在宇宙没有形成之前,有这么一个浑浑噩噩的存在,这种存在中国文化中称之为“气”,气在中国古代书面表示上最早就是三道横线,示意人站在高山上,看见云气水气往上升,气是一种在运动中的可以感觉到的东西。


中华民族的文化,把气作为“气一元论”这么一种观点。所谓的气一元论是什么呢?你要到道观你可以看见一个字,上面是个无字,下面是四个点儿,表示在宇宙中有一种存在,无不代表没有,而是你看不见,四个点儿代表运动,就是有这么一种不断地运动的存在,大到宇宙小到细胞都是由它构成的。因为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物质,物质是有质量有重量的。这种气和老子说的道是一个道理。

就是这种存在,在一定的时空的运动中形成了一,到一的时候就已经有形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实质上在中国古代书面表示上就是一个点。中国的甲骨文里,《说文解字》中没有零,只有一个点,把这个点拉长了,就是一。这个点就是我们后世说的太极。太极中间一条曲线。一面是黑的,一面是白的,白的里面有个黑点,黑的里面有个白点,这就是我们后来的太极图。把这个太极拉长了就是一,一实际上表现了阴和阳完全和谐的状态。因为“炁”的本身那四个点代表火,所以这个“一”在进一步运动过程中,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就形成了二的状态。

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的二,比如太阳和月亮,比如天空和大地,这就是二。到了二的状态,是不是就可以有万物了呢?火星上有天有地,它为什么没有地球上的生物?因为它没有三,三是什么,地气的上升与天气的下降构成了运动着的气,目前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有这种运动着的气。所以《黄帝内经》讲“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由于天地之气的这种运行,中华民族把它叫做运气。我们今天经常讲这人有运气没运气,就是天地之间运动着的气,这是构成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基本条件。 

 

5.春捂秋冻的道理



那么运动着的气,用什么来体现呢?在我们生活的中国这片土地上,明显可以看到春夏秋冬四季。这个四季的变化,实际上就是运动着的气在不同的时段中,不同的时空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运动形式,所以《黄帝内经》在讲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以后,讲到了《四气调神大论》。这个四气其实是就四季而言,四季的根本理念建立在四季是天地之间运动着的气的一种具体体现。

所以春夏秋冬这样的状态,就形成了我们人生活的一个必然环境。我们知道地球上最适合人生存的应该是温带。“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样的气候变化对人的整个进化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讲到“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就是你顺应了四时的规律,那么你就可以保持相对的长寿,如果你违背四时的规律,那么你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这就是中医在养生中首先提到的要顺四时。


那么为什么要顺四时?春天,万物都在生发中,人在天地气交织中,所以人的身体所处状态和落叶树是一样的,营养是从根部向树枝走。树在春天要发芽,人在春天的时候,气血是从内脏向外走,毛孔从冬天的相对闭合,逐渐的打开。所以春天的时候,中医说“春生”,万物都在生长中,人的气血也是从内向外走的状态。

到夏天的时候,我们看外面的植物,落叶树枝繁叶茂,人所有的气血也都到外面来了,而里面相对的不足。所以夏天容易闹肚子,这并不完全是细菌和病毒的问题,而是你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相对的不足,所以你稍微吃得不合适,就可能闹肚子。


秋天只要秋风一起,树叶开始落了,树叶落的过程就是在外面的营养开始向里收了,人也一样,一到秋天的时候,气血开始从外面向里面收。这个收的过程中,毛孔从夏天的开放状态,向闭合状态走。

真正进入冬天以后,外边的毛孔闭合了,里面的气血营养了你的内脏,所以内里非常充盈,而外面相对的不足。所以到了冬天的时候,为什么很多人容易感冒?因为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外面相对的保护能力减弱了。

所以这样的一个过程,是人在气交中,在这种四季的变化中,气血运行必须顺应这个规律。顺应规律,规律就会保护你,违背规律,规律就要惩罚你,这几乎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我们老百姓经常说,春捂秋冻。春天为什么要捂?因为春天的时候你的毛孔是从闭合向开放走,这时候穿得稍微多一点,有助于毛孔的打开。夏天是毛孔张开的,冬天是毛孔闭合的,秋天是一个从开放向闭合走的过程,这时候穿得少一点,就有助于毛孔逐渐的收缩。我们老百姓说的春捂秋冻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6.送父母去海南过冬,你可能是个假孝子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每年冬天就把父亲母亲从北方“运”到海南去,觉得我们很孝敬父母,其实这是违背规律的。为什么?我们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岭南的人,他们的祖先长期在那生活,他们可以类似于常绿树,而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就是北方这些人,实质上是落叶树,你把这个落叶树放到常绿树那个环境里,一个树一年要开两次花它就死了,道理不就这么简单吗? 

中医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规律,春天人的气血从里边往外走,到夏天,外边特别充盈,秋天气血就开始往里走了,到冬天里面是闭藏的。

我们经常说,到秋天的时候要补秋膘,为什么秋天以后我们要吃好的,就是因为气血都到里面来了,这时候吃点有营养的东西,人体能够充分运化。夏天就算天天吃涮羊肉,但是气血都在外面,运化不了。冬天的时候,天地都是闭藏的,北方的人这时候气血都在里面,内脏非常充盈,这是为了第二年生发做准备。我们的落叶树到冬天一般都要冬灌,就是为了让它保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为明年春天生发做准备。如果把一个长期在北方生活的老人,冬天“放到”海南去,海南那个地方有夏而无冬,它只有生发没有闭藏,老年人本来精血就不足,“放到”那去让他的精血进一步耗散,那第二年春天就要得病了。《黄帝内经》讲得很清楚“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如果冬天不能很好地储藏的话,春天就要得温病了。

所以从这个过程里,我们可以看出顺应四时规律的养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对应了“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夏天应该热的时候你让它冷,冬天应该冷的时候你让它热,这种违背规律的生活,肯定会对人的生命造成影响。


秋天和冬天一方面储存了营养,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废物,这个废物要在夏天的时候通过发汗的办法把它排出去,这就是夏天要出汗的根本原因。但是现代人,夏天唯恐空调开的不大,一定要把温度调到很低,屋里是空调,办公室是空调,汽车里是空调,空调的过度使用使得本应该开放的毛孔打不开,现在所谓的空调病,实质上就是因为违背了这个规律所造成的。

 


而冬天本来是个闭藏的季节,一般温度只要不冷就可以了。但是我们现代人一到冬天,总要把暖气开到30度,穿着汗衫和背心。汗是津液的一部分,如果冬天经常出汗,体内的津液就损伤了,同样会造成“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后果。

  

所以要说养生的智慧中,我认为顺应四时是非常重要的。《黄帝内经》讲“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以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这个理念不是我创造的,是从《黄帝内经》的养生哲学中,可以看到的。它不仅是哲学理念,而是深深的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所以我认为养生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加以重视。


上期内容:

樊正伦谈养生(1~3) | 养生为什么称为“治未病”




 (づ ̄3 ̄)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的养生观
樊正伦 教授讲中医文化与养生3
第三十八章:注重养生恢复工程
樊正伦谈:中医文化与养生
养生的智慧
樊正伦教授详解春季中医养生秘诀(附预防流感秘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