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抱”的是啥“球”?

太极拳“抱”的是啥球?

薛小华

太极这个运动,与中国哲学的相关性很大,很难想明白,因为玄乎得厉害。年轻时候,打死我,我都不会去学太极拳,慢吞吞地“摆”这些招式,现在想来是那时的年轻气盛,更重要是悟性太差且没耐心。一把年纪了后,忽然觉得会打太极还是很重要的,尽管还是悟性不够,也要硬着头皮学了。初学着打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最大的困惑是太极拳与“球”到底是什么关系?

在跟练中有过很多次、很多次地不由自主地“发笑”——我的发散思维总喜欢跑偏,不过真是因为困惑:应和着悠悠扬扬的音乐,慢慢吞吞地亮出各种架势,其间一次接一次的“抱球”动作,不知所以然。在其他训练中,比如跑步训练,基本功练习也是一招一式的,但是教练会告诉你,这个动作是哪块肌肉在被锻炼中。而太极训练,老师说的都是“文言文”,比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虚领顶劲……都是哪儿对哪儿啊?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是怀着尊敬与赞美开始学太极拳的,因为面对的要学的这些只能用“博大精深”形容呀!

太极拳二十四式的抱球动作,在比划来比划去中反复出现,再悟性差也能看得出“抱球”是每一次动作转换中的关键。但是这比划来比划去的“球”,我是得用劲抱着,还是“不用力”的比划呢?动作中我每次思考这些就想发笑,不得其解,在不得其解中,看众多同学一起比划,更不得其解。

在完整行功中,几乎动作的都是弧线或者球形的,初学跟练中,老师常提醒:“手不能抽过来,不是走直线,是弧线!”弧线、球形,太极拳与“球”是怎样的关系呢?太极动作中所抱的球是不是就是太极球,或者是其他什么?如果是太极球,我何时才能感受它的力量,感受它的“内有其质外有其象”,而非故意做作之象。

学太极拳,很难学出趣味,所谓学出趣味是指难以短期内有成就感,当然是对我这样悟性差的。我想,太极高人是不是就是“成球”的修炼?——一招一式中,圆滑无边,飘浮无定,到此时境界应该不是“球”,只是了!内外整体浑圆,浑圆即无懈可击,气势盛然。

初学的我,一直抱怨:“打太极拳不出汗,不爽!”确实,动作软软绵绵,还要体会与捕捉圆溜溜的飘忽不定之感,没有硬碰,没有刚强,确实出不来汗。但是既然叫太极,就应该有圆有方,即所谓刚柔相济,“刚”一般都是瞬间诞生而生效的,这一瞬间的“刚”在哪里?

太极是一个人的修炼,这不见对手的练习,如何发力?

回到开头,从开始练,就能觉出太极的中国哲学味道,即真正的“修己安人”就在于此——一个人的修炼。不需有对手,亦刚亦柔,修身成己。梁启超有过一个论断:“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况起来说,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修炼中让自己的外在适度圆滑起来,让内在的我强大起来,扩充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将自己和他人有尊严地打成一片,这确实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鲜明特征。

黑格尔说,哲学的目的是使人“尊敬他自己,并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细细地看太极拳的架势,其中端的不就是“尊严”二字吗?太极的拳境真是好,但也更会让人迷茫呀。既然我想得有些多了,那就多练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基础举要
第942期:太极拳的圆
从“方、圆、点、线”,看太极拳的刚柔
太极拳中的这些规矩你都知道吗
太极拳揽雀尾一势亦包含有采挒肘靠之势 他们在哪里?
太极球 26式球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