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漫长路,何处归来是人生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柳青

《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写于1982年。

小说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城乡改革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两度离开土地而又回归土地的故事,其间穿插了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情感纠葛。文中高加林和两位姑娘感情间难以割舍的矛盾,给人生选择路抹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虽然路遥写作的背景早已离我们远去,农村改革也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轰轰烈烈的开展,文中许多不常见的场景在阅读的时候只能用假想替代,但是小说对于“人生”这个伟大课题的讨论依旧值得深思。

《人生》这部小说的内容涉猎范围并没有路遥的巅峰创作《平凡的世界》来的那么宏伟宽广,事情也没有那么的繁复难懂。每一件事情好像事出有因,每一件事情又是令人出乎意料,这些事情又好似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所有的轮回和对抗,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总有起起伏伏,时常跌跌撞撞,在每一个分岔路口,你的选择有可能左右一段时间,有可能影响你一辈子。

高中毕业的高加林成了镇里的一位民办教师,却被村里的明楼的小儿子三星顶了上去。被撤掉马店民办教师资格的高加林回到了农村,郁郁不得志的时刻里碰到了同村对其爱慕许久的姑娘刘巧珍。

刘巧珍是村里的二能人刘立本的女儿,清丽水灵,美中不足的是刘立本不重视教育,压根不让女孩子上学读书。也就是说,刘巧珍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美丽农村姑娘。这样的女孩子,在农村是人人追求高攀的对象,刘家的门槛快被提亲的人们踏平。但对于城里人而言,却是一个三言两语谈不到一块的对象。高加林是犹豫的,如果留在土地上,巧珍是一个贤惠手巧心细的好姑娘。但是他不甘心一辈子被拴在地里,他渴望到更大的城市去看看,去走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当他面对高中同学黄亚萍的钦慕时,他念起往日和巧珍在农村里的恩恩爱爱,又忆起近日和巧珍相谈不欢而散的场景。黄亚萍说,她要回南京,加林你也渴望去更远的地方吧。于是,高加林和刘巧珍在相遇的桥上分手,他的心揪着痛,但一想到可以到更远的地方更漂亮的城里,心也快乐的要飞起来了。

作者用很多的笔墨赞扬了刘立本的二女儿刘巧珍。一个一辈子被禁锢在农村目不识丁,却在心里对文人墨客十分敬仰的女子。于是她深深的爱着高加林,这个村里头唯一一个学识满腹涵养修行端正的男子。她为了爱他,可以不顾一切,不管是周遭的骂声,还是三姑六婆的非议,只要他爱她,一切就足够了。在路遥的笔下,刘巧珍是一个非常重情重义,为爱愿作飞蛾扑火的真女子。最后和高加林分手后,她立马答应了马栓的求婚,简简单单的举办了婚礼。在我眼里,这一场不重仪式的婚礼,只是祝福了刘巧珍在患难中找到了安逸的归宿。马栓爱着刘巧珍,刘巧珍愿意为了高加林而放手,不难为他而结婚落定,也是对他的追寻的一种成全。

挤下高加林民办教师位置的三星,再次遇到时他已成了工地上的一名工人,因为自己大嫂的妹妹刘巧玲毕业了没考上大学,顶了他的位置当了民办教师。

高加林在城里碰到三星时候,此刻的他心里一定觉得很好笑,命运真的很爱捉弄人。但是谁有知道,谁有能预料。几天前还在家里郁郁寡欢,高加林已经做好了退让去屈就臣服于命运安排,留在农村里一辈子干干活,和巧珍一起生儿养女。谁知,自己的舅舅被调回镇上,自己也借着势力走了一回后门成了报社里的记者。第一次在大暴雨汛洪中走访,连夜赶稿报道,就受到自己的上级导师的首肯。高加林越做越起劲,似乎一切都在慢慢的好起来。他终于离开的土地,他还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去闯荡。

然而,生活总喜欢在一个明媚艳阳里给你下一桶汹涌的暴雨。由于高加林的突然出现,张克南的相好黄亚萍提出分手,备受打击的张克南心痛难受,张克南妈妈心疼自己的儿子,在无意中听闻高加林是通过上头势力走后门才进的报社,随即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高加林被撤掉了职务,回到农村又成了注定的命途。

生活常常在给了你一颗糖的时候,又给了你重重的一巴掌。

高加林失去了留在城市里的机会,也失去了回到农村里的爱情。他折腾折腾的这一段人生,空手而归,从不甘不愿到屈就退让。他慢慢的往家的方向走,那条昏暗的路,那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路。记得上一次这样低着头,带着不悦的心情往回走正是自己民办教师的位置被明楼的三儿子三星顶替了,这一次他回到了城市里,有了更多可能的发展,甚至于牺牲了自己心里的爱情,却还是输给了人生的选择。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柳青

记得之前看过一篇评述路遥一生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作者是这么写的:路遥一生都活在自己悲壮的梦里,他自己把自己累死了。

路遥在写作《人生》的时候,足足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长达一个月,靠着每日的一点零星食物和两包烟,撑过了那段难捱的岁月。他笔耕不辍,他书写人生,就像他自己一样,永不停止,他在做一个影响自己一辈子的决定。这样的劳累导致了自己常年多病,还没开始创作《平凡的世界》前,路遥就知道自己得了肝癌,知道自己这样作息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必将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但是活在那一时刻的自己,根本没想过要去改变。他就这样照着习性,努力耕耘,看书,写作,最终完成了史诗般的巨作《平凡的世界》。遗憾的是,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1992年路遥病逝,享年42岁。一个年轻鲜活的个体就此离去,人生的漫漫长路更值得深思。

路遥一生都活在理想里,活在自己设定的一个悲壮的梦里。他的梦比《平凡的世界》还要伟大,他的一生比《人生》更澎湃。

                                                                                                                                END.


这是我的【月度阅读计划】的01篇书评

《人生》//漫漫长路,何处归来是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路遥《人生》: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改变马云一生的《人生》:初读不懂高加林,读懂已是泪满襟
路遥人生读后感1500字读书心得
为什么说《人生之路》懂路遥,懂八十年代?
路遥人生读后感
路遥《人生》:选择往往只需一念,但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偿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