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是我国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奖的钢琴家?

《广仁大德》专题片


周广仁,1928年生于德国汉诺威。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钢琴家,祖籍浙江宁波。周广仁青年时代在上海师从钱琪、丁善德、梅·帕契、马库斯等中外名家学习钢琴,博采众长,荟萃一身。先后担任过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独奏演员,并于1951年和1956年分别在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与第一届舒曼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50年代末周广仁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从钢琴系主任到终身教授,在近半个多世纪的教育生涯中,周广仁融卓越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的理论素养于一炉,直接培育出的专业钢琴人才达三百多人,她的许多学生在国内外一系列重要比赛中屡获大奖,涌现出逄勃、盛原、刘宁、王笑寒等一大批知名青年钢琴家。

上世纪80年代初,周广仁应“埃德加斯诺”基金会邀请赴美访问,相继在29所大学进行讲学活动,连续举办了44场独奏音乐会。她先后20多次在欧美重大国际钢琴比赛中担任评委,还在1994年参与创办了集高水准、权威性、国际性于一体的“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并被推举为评委会主席,使这一赛事成为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比赛之一,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钢琴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钢琴领域中的国际地位。周广仁一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中央音乐学院杰出贡献奖”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进入完整版视频专题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


 


《广仁大德》专题片提要

1951年,德国柏林举行了第3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周广仁在团长的建议下参加了联欢节上的钢琴比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获得了第三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的第一个奖项,周广仁也成为中国钢琴史上获得国际奖项的第一人。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钢琴界迎来了艺术的春天,身为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的周广仁,率先举办了多场个人音乐会,引起极大反响。

1980年,周广仁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音乐界首位走出国门的先行者,赴美国密苏里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其它29所大学讲学。期间她走访了美国32座城市,举办了多场音乐会,出色地演绎了世界钢琴经典,同时表演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一时间,周广仁成为中国的钢琴大使和形象代表。周广仁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一个国家如果有一些在艺术上真正高水平的东西,她才能在世界上站得住、站得稳。从一位钢琴演奏家到一位钢琴教育家,钢琴伴随着温和旷达的周广仁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人生。


钢琴就是我最好的伙伴

无心插柳柳成荫


1951年,23岁的周广仁被遴选为中国青年文工团的成员,赴东柏林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派出大规模艺术团体参加世界性的艺术表演会。


到那儿不久,周广仁临时被告知需要参加一项钢琴比赛,当时她根本来不及准备,只能挑选了四首平时常训练的曲目便匆匆上场。她在钢琴前坐定,手起指落,音符便从她的指尖缓缓流淌至观众的心中。周广仁说她那次比赛格外轻松自在,“可能是因为我根本没有在乎名次,只是全身心投入在音乐中。”


正是这种良好的心态和扎实的基础,让周广仁的演奏在比赛中一鸣惊人,四首曲子演奏完,场上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些外国人没有料想到,新中国竟然藏着这样一位钢琴家,有着对钢琴曲目的深刻理解和在音乐技巧上的流畅表现,他们被周广仁的演奏所折服。比赛后,周广仁获得了第三名,成为首位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中国钢琴家。周广仁将这段经历视作“无心插柳柳成荫”,“我那天比赛,一口气演奏了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肖邦的《叙事曲》(第一)、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瞬间》和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对我来说,那段经历最重要的是开阔了我的眼界,学习了许多新知识。”

其实,这一切并非偶然。早在1947年,周广仁就与当时的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合作演奏了莫扎特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次年便开了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一时声名鹊起。甚至在“航天之父”钱学森与著名歌唱家蒋英的婚礼上,周广仁亦受邀作为唯一的钢琴伴奏出席婚礼。在婚礼上,为大家弹奏了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和门德尔松的《结婚进行曲》,不同于其他版本,这首钢琴曲更欢乐更激情。谈起此事,周广仁一边用手指在空气中熟练地弹奏着那首曲子,一边说道:“这样蒋英才可以与其他慢悠悠走进会场的新娘不同,踏着大步子就迈进去啊!


在周广仁半个世纪的音乐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在舞台上演奏,她说:“我喜欢音乐,享受演奏的过程,仅此而已。”


因为这份热爱,周广仁蜚声海内外,她曾于1992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评为1991年至1992年度“世界杰出女性”,于2009年荣膺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成为中国钢琴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打工赚钱为学琴


1928年,周广仁出生于德国的汉诺威,父亲是个留学德国的工程师。4岁时,周广仁随父母回到了中国,迁居上海,并就读于一家德国学校。在学校里,周广仁最喜欢的就是音乐课和体育课。10岁时,她与大姐一起学琴。六年后,钢琴成了周广仁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她立志以钢琴演奏家为终身职业。然而父亲非常反对,“他觉得我外语这么好,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外交家,而弹钢琴只能充当爱好,怎么可以变成职业呢?”


为此,父亲拒绝提供她每月20美元的学琴费,他以为这样便可以阻止周广仁的念头了。谁料想,周广仁竟硬是靠自己每月给20个学生上钢琴课来凑足这笔学费。周广仁回忆道:“那段日子确实挺苦的。这20个学生住在不同的地方,每天我都要踩着自行车去学生家上课,晚上还得回家抓紧时间练琴。”这样的努力是有回报的,1946年,周广仁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


周广仁21岁那年,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的钢琴教师。为了能接受更系统的钢琴教育,她决心出国深造,一个法国小提琴家朋友帮她办理了赴法的所有手续。然而,当时学院的院长贺绿汀得知这个消息后,诚恳地挽留她,他说:“你留下吧,我们需要你。”就因为这句话,周广仁放弃了留法的机会,选择留在中国继续任教。“我觉得人的一生没什么可后悔的。”回忆起自己曾放弃赴法留学的机会,周广仁这样说道。

钢琴为心头宝


周广仁喜爱音乐,钟爱钢琴在圈内外是出了名的。在周广仁四楼的家中,客厅里有一个如同一面墙大小的书架,与别人家的不同,她的书架上放满了一张张用标签标着序列号的CD,然而这些不过是她众多CD中的一部分,她拍拍沙发边的几个大箱子,笑道:“还有好多放不下,只能放箱子里了。”但周广仁最心爱的却是自己的第一架钢琴,那是在她17岁那年,周广仁祖父的一个德国朋友送给她的,她将这架布陆特纳三角钢琴视作珍宝。只要一有时间,她必定会弹上一曲,白天上课、授课不得空闲,她就在晚上临睡前练琴,直至酣畅淋漓。



然而,钢琴也曾经给她带来过一场对于钢琴家而言极其致命的灾难。那是1982年5月的一天,钢琴系的学生们正兴奋地等待着国外的老师前来指导交流,周广仁则在一边帮忙挪动一架三角钢琴。突然,钢琴的一条琴腿意外折断,周广仁本着爱琴的心态第一反应竟是想把琴腿装回去,于是她硬是撑着这台沉重的钢琴直到支撑不下去才撒手,就是这几秒钟的延迟,让周广仁的右手无名指被当场砸断一节,中指和小指也血肉模糊。



事后,周广仁的好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刘淑芳气得在心里直骂她是“傻瓜蛋”,刘淑芳说:“抬钢琴已经超越了演奏家的职业范围,别人都松手了可她还抱着钢琴不放。我知道她实在太舍不得钢琴了。”虽然之后经过手术,周广仁的中指和小指保留到原来的长度,无名指却永远短了一节。



但这并没有成为周广仁和钢琴之间的休止符,她太热爱钢琴了,她想重新弹奏心中的音乐。于是,手术后刚刚拆线没几天,周广仁就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残端练习,每次周广仁用自己伤指碰触床沿时,疼痛便从手指直达大脑,“一开始练习时都是带着橡皮套,橡皮套里塞点棉花,只能轻轻碰琴,因为真的很疼,每次练习,我的眼泪水都噼啪噼啪止不住地往下掉,就算是今天,手指依然会疼痛,不过更多的是麻木。”



尽管如此,周广仁从未想过放弃,她忍着疼痛,靠着一股顽强的毅力竟在短短一年的恢复与练习后便出现在北大礼堂的舞台上,动情地演奏着肖邦的《摇篮曲》。在场的学生们被周广仁的精神所震撼。

告诫学生成名后不要太浮躁


今年已经84岁的周广仁依然奋斗在教育前线,她的腿脚不如过去方便了,就让学生到家里来上课。当天采访到一半时,突然有人敲门进来打断了采访,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进门就拉着周广仁的手,并同她贴了贴脸,兴奋道:“周先生,我回来了,我特地过来看看您。”周广仁笑着同记者解释道:“过去的学生。”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周广仁的学生都喜欢亲切地唤她周先生。


如今,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的最大普及和推动者之一”的周广仁桃李满天下,从50年代的学生倪洪进、李宝琼,到60年代的学生吴宜南、但昭义,再到70年代的学生杨韵琳、李斐岚以及80、90年代的逄勃、陈蔓春等等,包括现在深受大众喜爱的李云迪也是她的徒孙一辈。


谈起这个学生,周广仁还是颇为肯定的:“他条件很好,也很有天赋。”但是,爱之深则责之切,周广仁表达了欣赏的同时也忍不住说道:“他在肖邦大赛获奖后,捧他的人太多了,同样获得肖邦比赛第一名却早于李云迪十年获奖的一个钢琴家,选择闭关练了10年琴才出来,现在这个人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钢琴家之一。”为此,周广仁还曾特地给李云迪写了一封信,言辞恳切地指出他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但是谈起自己的儿子,周广仁却忍不住眼眶泛红,“我因为钢琴,因为学生,对他的愧疚太多了。可以说,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管过他。他当年靠自己努力考上了日本的一个音乐学校,我有一次去美国演出回来时,顺道去日本看了看他。你知道,他的老师看见我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她说:'你终于来啦!你知不知道你犯了一个大错。'我当时吓了一跳,那个老师接着说:'你儿子在音乐上是个天才,可是你竟然从来没有教过他!'周广仁用手擦了擦眼角,小声喃喃自语道,“我一辈子都没办法忘记这句话。”幸而,现在周广仁同儿子和女儿的相处十分融洽,他们也渐渐理解了母亲对于音乐、对于学生的喜爱。周广仁说:“我今年春节的计划就是去儿子家过年。”

                           



周广仁先生九十岁生日快乐

周广仁先生的小目标

和周广仁教授谈学琴

周广仁丨难忘钢琴诗人顾圣婴

一部纪录片带你了解周广仁先生

周广仁先生的文章值得入选小学课本

周广仁丨“ 我要让更多的人会弹琴!”

周广仁先生最新纪录片丨为奋斗者点赞

周广仁先生教我们做一名优秀钢琴教师

“钢琴老师应从七个方面给学生打基础!”

学生都很忙,教会学生高效练琴非常重要

“没有音乐,那将会寂寞成怎样一种情形”

什么是通往职业钢琴演奏的成功之路?

中国真正学习钢琴的历史是很短的

论视奏和背奏丨应规定精弹和粗弹曲目

周广仁先生一语道破钢琴学习的真谛!

周广仁老师讲解肖邦《圆舞曲》Op.18

讲解肖邦《第一钢琴即兴曲》Op.29

周广仁谈钢琴基础丨练琴时间并非越长越好

“琴每天都要弹”丨周广仁先生为什么长寿?

李嘉禄、朱工一丨中国钢琴教学技术理论

手指派训练方法是比较片面的训练方法!

弹好装饰音首先应透彻研究作品原稿

钢琴演奏风格的训练应该成为教学重要内容

“钢琴基础究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

“正是这种观点造成了许多人弹琴手臂紧张。”

谈学钢琴丨《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选读

熟练弹奏李斯特超技练习曲,却弹不好莫扎特

吴乐懿演奏与周广仁讲解的德彪西《月光》

音乐风格把握得错误,比弹错音还要严重

其实音符越少越难弹丨赵晓生采访周广仁

傅聪从没停止做学问丨波利尼夺冠又下10年功夫

看谱弹琴的风气要回归了吗丨论视奏和背奏

周广仁先生一句话道破钢琴学习的真谛!

周广仁谈钢琴基础丨练琴时间并非越长越好

“他在教学上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我。”

周广仁:“怎样才可以称为一个好的钢琴人才”

好的演奏家绝不只会弹琴,而要懂很多知识



免费申请巴赫音乐导赏群

让聆听巴赫变成美好生活

还可加入古典音乐分享群

群里每天分享音乐与资料

扫描下方图片微信二维码即可申请

助手72小时内会通过申请

如果没有通过可再次申请

通过微信后务必耐心等待

元旦后开设肖邦莫扎特群


你为何要申请巴赫音乐微信群?

巴赫创作音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每个人的成为孤独聆听者?还是通过音乐让人们相互理解,幸福生活在一起?建立巴赫微信群的原因,并不复杂——那就是通过巴赫的音乐,让古典音乐把人团聚在一起,然后一起慢慢成长,不断学习古典音乐知识,让每日聆听变成一种习惯的美好生活方式。

我们的巴赫群正在开设巴赫1000计划,在未来1000天免费带大家欣赏巴赫作品、分享相关研究资料!
除此以外,申请巴赫群的所有朋友,都有机会加入古典音乐群,以及未来建设的肖邦、莫扎特等群!


温度古典音乐欣赏群介绍

大家好,寒冷冬季,音乐最温暖!🌨 我们的古典音乐微信群会每天带大家免费欣赏古典音乐、分享音乐资料、讲解一些欣赏的方法!让音乐温暖微信群的每个角落,每天都有新的感动和进步!也希望大家一起交流、转发,邀请朋友!也欢迎跟我们一起分享!我们的资料分享也将按照重要程度,进行评分:🌟🌟🌟🌟🌟(五颗星为最重要)。欢迎大家及时保存各类资料,如有遗漏,欢迎相互转发,减轻我们的负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还记得顾圣婴—终于有了后继者—朱晓枚
zhu xiaomei
华人华侨的故事(十二)遮着神秘面纱的钢琴家
周广仁:拥有钢琴,是快乐一生的事情
乐中自有无穷乐——周广仁教授访谈录
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谈视奏和背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