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汗、盗汗、头汗、黄汗、脱汗…临床这些“出汗”情况,你能区分清楚吗?
userphoto

2022.11.03 河南

关注

编辑:小药童



作者贾立革是肖相如老师的三期弟子,供职于某医药科技公司,尤爱中医经典知识。本文是贾师兄在长期学习与归纳中医经典时所总结出的关于“汗症”的部分内容, 今天让我们跟随文章,共同学习一下。

全文共3140字,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新陈代谢的一种重要方式。出汗异常被中医称之为“汗症”,例如自汗、盗汗、黄汗、头汗、脱汗等。下面将中医经典中有关汗症的内容总结如下。

一、《伤寒论》中有关“汗症”的内容

汗症

根据六经辨证顺序归纳如下:

(一)太阳病:

1、汗出恶风是太阳中风的主症之一,也是桂枝汤证的特异性方证之一。其病机在于病人体质虚弱,虚人外感,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即营卫不和,卫强营弱,卫气不能固摄营阴,营阴外泄而有汗出。

当以桂枝汤主之,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既助阳又滋阴,既能扶正又驱邪,其本质在于通过健脾而使恢复人体正气。

例如:

条文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条文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条文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条文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2、桂枝汤不仅用于太阳表证,还可以用于其他无表证例如久病后或年老体衰等虚弱(尤其是脾胃弱且偏寒)引起的发热自汗等。

这种自汗并非由外感引起,而且脏无他病,其病机仍是营卫不和,同时也可将营卫气血可视为一体,只不过营卫偏表,气血偏里,本质上是人体正气虚弱,阴阳不调,桂枝汤既可以调和营卫以治表,也可以调和气血阴阳以治里,因此其应用范围就可以扩大。

治疗方法是“先其时发汗则愈”,例如在病人每天容易自汗前的1小时左右服药即可,可以参考胡希恕先生医案。

所涉条文如下:

条文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条文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3、桂枝汤加减方

“金匮要略.血弊虚劳病脉证并治”中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二加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虚弱浮热汗出者”,龙骨牡蛎有固摄收敛强壮作用,附子可治下寒,白薇去烦热,总体上也是治疗阴阳不调,上热下寒,遗精虚汗之症。可参考胡希恕先生医案。

“伤寒论”中的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过汗伤阳,使阳虚不固,汗出,遂漏不止,在桂枝汤中加入附子,以助阳固虚。

(二)阳明病:

1、阳明病热证。由于里热炽烈,可表现为高热、大汗,有伤津之势,应当及时用白虎汤清热存阴

所涉条文,例如:

条文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条文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2、阳明病实证。里热炽盛,腑实内结,蒸蒸发热,应当急下存阴,可用承气汤类方。例如,

条文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条文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三)少阳病:

长期发热出汗的病人,如果有柴胡证者可以考虑使用小柴胡汤。

(四)太阴病:

太阴病为脾虚寒证,中阳不足,汗证较少。

(五)少阴病:

少阴病为心肾虚衰阶段,有亡阳脱汗的情况,当用四逆汤等。

例如:条文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六)厥阴病:

伤寒病最后阶段,有热厥寒厥之分。

热厥当用清下之法,可用白虎汤、小柴胡汤、白头翁汤等。

例如:

条文335、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寒厥当用四逆汤等回阳救逆

例如:

条文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70、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388、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89、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二、《金匮要略》中有关“汗症”的内容

汗症


(一)“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六”

血痹虚劳均属虚证,体虚不固,经常会伴随出现汗证。

所涉条文如下: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此为阴阳气血皆虚,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或二加桂枝龙骨牡蛎汤)”。偏阴虚火旺的盗汗,也可考虑用当归六黄汤。

(二)“水气病脉证并治十四“

其中黄汗是由于脾虚不运,湿热内积而至汗出黄色,故名黄汗。可用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等发汗行水去湿。

(三)“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二十一”

产妇多由生产后血虚体弱而引起汗证。呕而发热时可用小柴胡汤,有桂枝汤证的可用桂枝汤,相关论述例如:

“师曰: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敢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


(四)“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二十二”

当阳明病热入血室,里热熏蒸而头汗出,可针刺期门穴泻热,也可以用清热凉血祛瘀等方药。

例如:“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


三、《温病条辨》中有关“汗症”的内容

汗症

温病中涉及汗证的内容较多,比较重视保护津液,例如:

“卷一·上焦篇”

七、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

“卷二·中焦篇”

四、阳明温病,汗多谵语,舌苔老黄而干者,宜小承气汤。

十二、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益胃汤主之。

益胃汤方(甘凉法):沙参 麦冬 冰糖 生地 玉竹

“卷三、下焦篇”

十二、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青蒿鳖甲汤方(辛凉合甘寒法):青蒿 鳖甲 生地 知母 丹皮

鳖甲可入肝经,既能养阴,又能入络搜邪;青蒿芳香透络,从少阳领邪外出;生地清阴络之热,丹皮泻血中伏火;知母,佐鳖甲、青蒿而成搜剔之功焉。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

十六、热邪久羁,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螈 ,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

大定风珠方(酸甘咸法):白芍 阿胶 龟板 地黄 麻仁 五味子 牡蛎 麦冬  炙甘草 鸡子黄 鳖甲;喘加人参,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

“卷四、杂说”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内经》云∶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加于阴谓之汗。

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阴精有余,阳气不足,则汗不能自出,不出则死;阳气有余,阴精不足,多能自出,再发则痉,痉亦死;或熏灼而不出,不出亦死也。

其有阴精有余,阳气不足,又为寒邪肃杀之气所抟,不能自出者,必用辛温味薄急走之药,以运用其阳气,仲景之治伤寒是也。伤寒一书,始终以救阳气为主。

其有阳气有余,阴精不足,又为温热升发之气所铄,而汗自出,或不出者,必用辛凉以止其自出之汗,用甘凉甘润培养其阴精为材料,以为正汗之地,本论之治温热是也。本论始终以救阴精为主。此伤寒所以不可不发汗,温热病断不可发汗之大较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伤寒论》的学习小结及若干思考
【第八课】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八)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
本刊精选|仲景微汗法刍议
伤寒论笔记(1)
伤寒杂病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