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秋读诗
黄巢诗集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赏析:据说,这是黄巢8岁的时候搞出来的.他父亲,在院中吟诗到第一句,8岁的黄巢,就接着他父亲的头,脱口而出,诗才敏捷,让其父惊异不已。才那么一点点大的年龄,就考虑到“他年我若为青帝”,应该怎样安排花开的问题了。难怪他后来登高一呼,应着云集,统帅几十万大军了,真是天生的领袖人物。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俗套,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 西风”点明节令 ,逗起下句 ;“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 ,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刚健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 ,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 ;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 ”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 ,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 ,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集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高傲。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鸣不平。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现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叹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 “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 。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 ,广大民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 ,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迈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志愿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汇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不第后赋菊(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赏析:这首诗是黄巢一生最鼎盛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流行最广的一首诗。这不,张艺谋导演就借用了其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其实,他正率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为困长安,诗兴大发,借咏叹菊花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此诗妙就妙在,虽是咏菊,但全诗不见一个“菊”字,而且,透过那盛开的黄色菊花,仿佛让人看到那威武雄壮的黄金铁甲军,即将攻破长安的磅礴气势。这首《菊花》诗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 待到秋来九月八 ”,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 ,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 。“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 ”,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 ,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 九月八 ”,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象“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中的“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 ;“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而第四句中的“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 满城尽带黄金甲 ”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 ,这些石破天惊 、走雷挟电的诗句,象一簇簇闪动着反抗精神的火焰,闪烁在历代反抗权威者的民众心中。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唐末黄巢诗作《不第后赋菊》,故事也设定在这个年代。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赏析:与前两首诗相比,这首诗的流传程度就没有那么广了。甚至有很多人怀疑,这首诗究竟是不是黄巢本人的作品?因为,据说黄巢本人后来战死疆场了,但从这首诗来看,他不仅没有战死,后来还削发为僧了。但我宁愿相信这首诗是黄巢本人写的,在我看来,黄巢也好、李自成也好,这些叱咤风云的农民领袖们还是不要简单地战死疆场为宜。他们若是遁入空门,其人生感触一定非我们寻常人所能及。比如像这首诗的头两句,“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既表明了黄巢曾经历过的那些不平凡的戎马倥偬岁月,又显示了他后来静如止水的僧侣生涯,其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尤其是“天津桥上无人识”这一句,生动地描述了英雄迟暮那种无可奈何的苍凉和悲哀,令人叹息!但笔锋一转,“独倚栏干看落晖”一句,又悠然刻画了一种“人生韶华短,江河日月长”的意境,令人回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巢咏菊》注释、翻译、赏析
古诗词赏析(三八)——耳熟能详的诗句
农民军领袖写出豪迈诗歌,读完之后,让人想笑又想哭
黄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丨一日一诗
【名句/黄巢】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词里的菊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