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收藏》赏古阅今——竹影暗香说竹雕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

无竹令人俗。

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竹子,寄托着中国历代文人高洁的情志,而截竹为筒,制成香薰,实在是雅之又雅,为世间高士所推崇。

中国是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竹简就是纸普及以前最主要的书写工具。而中国人又特别爱竹子,与儒家文化的结合,使竹子成为合乎国人审美心理的绝佳艺术题材。其中,竹刻艺术就是爱竹文化的重要体现。

清早期竹雕山水人物小笔筒

说到竹刻,起源堪早,据汉代戴圣《礼仪·玉藻》记载,西周君臣朝会时手中所持的笏,有的就是竹片制成的。战国时期,漆器漆雕艺术繁荣,漆器的器胎有相当一部分是竹制的;而竹器本身制作的艺术化是从汉代开始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雕有龙纹彩漆竹勺,可看作这一转变的开始。及到两晋南北朝,出现了竹制的笔筒。据《南齐书》载:齐高帝曾赠给名僧隐士一件竹根如意,这也是较早有文献记载的中国古代竹刻艺术品。

清 竹雕如意

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中国文人喜爱竹子,在他们眼中,竹子属于君子型的植物,所谓“竹称君子,松号丈夫”。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君子主要是指有德行之人。《竹颂》中提到“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竹子已经被彻底的拟人化了。如此被捧高的植物,而其本身又可堪雕琢,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清乾隆竹雕冰梅鸟笼

在宋代,物质文明可说是达到了中国古代的高峰,世俗文化大盛,可陈设几案的可供玩赏的小物件也极为盛行,如琢玉、镂牙、刻犀、范铜、塑瓷等,竹刻就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迅速发殿。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

明 竹雕弥勒佛

相关的竹刻匠人,清代的许多笔记或丛书都记载了宋代高宗时期的詹成,此人能在竹片上刻宫室山水、人物花鸟,工艺精致,玲珑如镂,据说他制的物件让见者都叹为观止。可惜的是,他的作品没有一件能流传下来。一般认为,竹刻在明代成为专门的艺术。

在当时,文人士大夫都喜欢装饰书房,除了挂在墙上的书画,还会置办多宝槅,多宝槅上当然少不了放一些精致淡雅的雕刻小品,几案上也会摆上一些,此风盛行,竹刻就在那时流行起来。

竹刻艺人自己画稿,自行设计,然后亲自雕刻,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同时也分出了艺术派系。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清代嘉庆嘉定人金元珏,他在《竹人录》中说:竹艺“雕琢有二派,一始于金陵濮仲谦,一始于嘉定朱松邻,濮派浅率不耐寻味,远不如朱”。

由此,后人大致都把竹刻艺术归于此二派门下。嘉定派以镂空深浅浮雕、圆雕为主,能在方寸间刻出山水、花木、鸟兽、人物、楼阁,手法精巧,艺术精湛,以朱鹤、朱缨、秒稚征祖孙三代为代表人物;金陵派以浅浮雕为主,多见刻有根雕、竹板刻书画,以李耀、濮仲谦为代表人物。竹刻除了嘉定、金陵两派,还有被誉为“留青”竹刻第一高手的张希黄,其作品极具文人气质,名嗓一时。

明代竹雕冲耳三乳盖炉

明代竹雕瓜式盖盒

明代竹雕人物故事香筒

在清代,嘉庆派竹刻依旧繁盛,一直延续到清中期,后继者源源不断,如吴之幡、封锡禄、周颢等。

而金陵派却传承不旺,高手匠人廖廖不几,只有清中期的潘西凤独撑,他与“杨州八怪”中的郑板桥是挚友,“年年为恨读书累,处处逢人劝读书。试看潘郎精刻竹,胸无万卷奈何如?”这是清嘉庆年间郑板桥赞美广陵(扬州)刻竹高手潘西凤的诗篇。

潘西凤作品

潘西凤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雕收藏正走红:名家精品更受宠
刻在竹子上的美,别有一番风韵哦
“薄意之父”林清卿也向它学习,以刀为笔刻画出文人情怀
中国传世工艺,极致精美的竹刻竹雕
564w的“鼠标垫” 就问你好不好用!
文房新贵—竹雕笔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