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邕《出师表》刻本书法绘画作品字帖欣赏鉴赏|三典轩书法网
传世李邕书迹概述---王壮弘  李邕(公元六七五-七四七),字泰和,扬州江都人.曾任北海郡太守,人称李北海.为人辞烈义迈,刚正不阿,文章满天下,碑板照四裔,书法直追大令,深得晋人奥秘.昔人评谓"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并誉之为中书仙手.《旧唐书》载:"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前后所制凡数百首".高似孙《纬略》云:"李邕前后撰碑八百首."然所撰非必自书,如《徐峤之碑》为李邕撰,徐浩书.李氏所书碑刻传至今日,所知者仅廿余种,且有伪作,今按年简述如下:
   一,少林寺戒坛铭 开元三年(715)正月,释义净撰,李邕书.苏州等地皆有刻本,所署官衔,年月与史实不合,书亦不佳,当是伪作.
  二,叶有道(国重)碑 开元五年(717)三月,李邕撰并书.石在浙江松阳,所署官衔年月与史实不合,书亦不佳,文尤荒谬,乃伪刻.宋蔡襄谓:"李书当以《叶有道碑》为最佳",应别有原本.原本今不传,清梁同书云,原碑于元至大四年佚.《金石录》载:"碑在开封府",与今在浙江松阳者亦不合.文明书局,艺苑真赏社等影印者均是此种伪本.
  三,大云寺禅院碑 开元十一年(723)四月,李邕撰并书.石旧在河南洛阳,今佚,未见有拓本流传.
  四,娑罗树碑 开元十一年(723)十月,李邕撰并书.原石久佚,明隆庆中陈文烛守淮安,以旧本重模,刻为横石,盖据为剪装本.原本未见传世.陈刻本字画瘦弱失真,以前有正书局石印者即是此种刻本.
  五,老子孔子颜子赞 开元十一年(723)十二月,睿宗李旦撰,李邕书.赵明诚《金石录》第九百七十二及宋人《宝刻类编》皆有录.石在江苏海州,今佚.未见有拓本流传.
  六,大云讲堂碑 开元十一年(723),李邕撰并书.宋人《宝刻类编》载,石旧在陈州,今佚.未见有拓本流传.
  七,端州石室记 开元十五年(727)正月,正书,石在广东肇庆.此刻为李邕所撰而不署书者名,察其书体,当亦邕书.以前艺苑真赏社,爱俪园缘有影印.
  八,龙兴观碑 开元十工年(729),李邕撰,未署书者名姓,《金石录》一千三十六及《宝刻类编》有录,皆以为邕书.石旧在蜀中,今佚.未见有拓本流传.
  九,麓山寺碑 开元十八年(730)九月,李邕撰并行书.碑阴亦邕所书,惜为明人妄刻字于其上.石在湖南长沙.有影印本多种,以故宫博物院,有正书局,上海书画出版社影印者为佳.
  十,臧希让(怀亮)碑 开元十八年(730)十月,李邕撰并行书.《金石录》及《宝刻类编》有录,石旧在耀州,今佚,未见有拓本流传.
  十一,东林寺碑 开元十九年(731)七月,李邕撰并行书.石原在江西庐山,元延右时毁,重刻本有二:一为至元三年鄱阳丁信可重刻,石置江西星子.一为古智禅师重刻本,石置虎溪三笑桥.原石本今已不传,重刻本则瘦弱失真,有正书局有石印本.
  十二,法华寺碑 开元二十三年(735)十二月.李邕撰并书.石旧在浙江山阴秦望山,今佚.传世仅何子贞藏宋拓孤本,以刀法验之,实是宋人刻本,非唐刻,且似木刻.何氏尝双钩重刻一石,其宋拓本今在上海博物馆,以前有正书局有影印本.此碑在明代就有翻刻,作开元十一年,或十三年者,皆是明人妄刻.
  十三,普照王寺碑 开元二十四年(736)十二月,李邕撰并行书.原石未几即毁,唐咸通间重刻之,今亦佚.<金石录>一千一百十八及<宝刻类编>有录,拓本未见流传.
  十四,怀道律师碑 开元二十五年(737)七月,李邕撰并行书.原石旧在福州,今佚.<金石录>一千一百二十三及<宝刻类编>有录,拓本未见流传.
  十五,淄州开元寺碑 开元二十八年(740)七月,李邕撰并行书.石旧在淄州,今佚.<金石录>及<宝刻类编>有录,拓本未见流传.
  十六,云麾将军李秀碑 天宝元年(742)正月,李邕撰并行书.原石旧在直隶宛平,后佚.清乾嘉时发现已断作六圆形础石,今北京文天祥祠尚存其二.传世有旧拓全文本,有正,文明等书局曾影印.
  十七,鄂州刺史卢正道碑 天宝元年(742)二月,李邕撰并行书.石在河南许家营,惜漫患过甚.崇雨(舟令)藏有宋拓本,赵叔儒藏有明拓本,今俱不知所在.近拓本亦不易得.
  十八,大照禅师碑 天宝元年(742)二月,李邕撰并行书.石旧在河南洛阳,今佚.唐石原本今不传.旧惟金陵俞氏藏一旧拓本,自云得自朝鲜,故无名家题跋印记,此本今亦不知所在.翁方纲跋云"真迹今藏惜分书室,主人重为勒石,见礼骨格宛如初落墨时."董文敏曾以双钩本刻之.康熙时懋政殿及道光时鲍氏安素轩,均曾以双钩本上石.御刻较瘦,鲍刻较肥,然较李书唐刻诸碑,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十九,灵岩寺碑 天宝元年(742)十一月,李邕撰并行书.石原在山东长清,已断为二截,乾嘉时下截佚,咸丰时何子贞掌教溧源书院时复得.
  二十,任令则碑 天宝四年(745)十二月,李邕撰并行书.原石旧在陕西武功,唐宋间佚.故<金石录>及<宝刻类编>均不载,清嘉庆二十年,段嘉谟复访得,遂有墨本行世,惜字画漫患过甚.
  廿一,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无年月,李邕撰并行书.石在陕西蒲城,下截漫患不可辨,仅上截清晰,宋时已然.此碑旧时以开元八年六月李思训夫妇合附年月为书碑年月,近人朱关田考为二十七年四月以后.有正书局,文物出版社等有影印.
  廿二,大乘爱同寺碑 无年月,李邕撰并行书.宋人<宝刻类编>载.旧与<怀道律师碑>同在福州,今佚.未见有拓本流传.
  廿三,李府君碑 无年月,李邕撰并行书.旧在河南洛阳,今佚.宋人<宝刻类编>有录,未见有拓本流传.
  廿四,王有方碑 无年月,李邕撰并行书.旧在河南洛阳,今佚.宋人<宝刻类编>有录,未见有拓本流传.
  廿五,八卦坛碑 无年月,李邕撰并行书.旧在陈州,今佚.宋人<宝刻类编>有录,旧有文,此以邕另撰之文刻之.未见有拓本流传.
  廿六,龙兴寺碑额 无年月,仅存额龙兴寺四大字,行书,石在山东益都.无书者名,清人孙星衍,何绍基均以为邕书.
  廿七,七星岩题字 无年月.景福二大字,石在广州高要,无书者名,清人孙星衍<寰宇访碑录>以为邕书.
  廿八,行书残碑 无年月,石在山东益都,无书者名.清人孙星衍以为邕书.
 传世刻贴书迹
  一,晴热帖(亦名<三数日晴帖>,<检校帖>,行书,宁<淳化><大观>等帖刻入,有影印本.
  二,缙云三帖 行书,即<缙云>(亦名<永康帖><昨夜帖>),<胜和>(亦名<毒热帖><检校帖>),<改少傅>(亦名<吏部帖>)三帖.明<戏云堂帖>刻入,有影印本.
  三,久别帖 行书.宋<汝帖>刻入.
  四,牡丹诗 行书.明海宁陈氏<玉烟堂帖>,清康熙御制<懋政殿帖>辑入.书势不类,笔力纤弱,伪迹无疑.
  五,荆门行帖 明<玉兰堂帖>刻入,书法不佳,疑伪,拓本流传甚少.
  六,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南城本)背阴刻七家小楷,内有邕书行书廿字,拓本甚少见,有正书局有影印.
  七,曹娥碑 行书,见单刻本,全称为<后汉会稽上虞孝女曹娥碑>,嘉靖元年太监赖恩所刻,书法拙劣,乃明清人伪作.
  八,千字文 行书,见单刻本,不知何人所刻,书法拙劣,伪迹.
  此外米芾<书史>,<宣和书谱>所载,尚有<葛粉帖><光八郎帖><奂上人帖><阎爵帖><永康帖><披云帖><漂永帖><古诗帖>等,今俱不传.
  除刻石外传世尚有墨迹二种:
  一,四言古诗帖 录束析,东方朔,张衡,湛方生,陶潜,陆云,郭璞,嵇康,曹植诗十七首.麻纸本,行书,书法与传为<柳公权兰亭诗>同出一人之手,伪迹无疑.卷内宣和,政和等印皆伪,决非<宣和书谱>所载之<古诗帖>原物.卷末署北海李邕书,直以郡首署衔,更显其伪,近人朱关田考之甚祥.卷后解缙,王世贞等人题记亦不真.然书法甚佳,今不知流落何处.上海艺苑真赏社,北京公慎书局等有影印本.
  二,出师表 行书,无款绢本,割裂成册.原本今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前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印,后半及署款皆残缺,书者名不可考,书势似李邕,清<滋蕙堂帖>曾刻,直署为李北海书,近人王壮为编入<中国书画>定为真迹.此册不见宋明著录,落笔结字庄峻有法,较<四言古诗卷>为优,以李书<法华寺>,<李思训>等碑较之,神韵若合.然有一二未惬意之笔,若非邕书,当为学邕书之善者.  墨迹除以上二种外,闻<大照禅师碑>双钩廓填本今尚存,并转闻故友朱孔阳,曾尽鬻所藏,倾资购一李邕真迹,然秘而不肯示人,不知是何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北海《叶有道碑》、《古诗十九首》(传)
李邕书法
李思训碑(妍丽行书)
李邕行书《李思训碑》精拓本,书法瘦劲,凛然有势,奇宕流畅
李邕行书《宋拓云麾碑》(蒲城拓本)
文、书、刻“三绝”,自宋以后最具影响的行书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