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

《传心法要》里有一句话: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最后一句:“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跟《信心铭》里面的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是一个意思

不要去悟一个自性,去求一个开悟,找一个真。没有你要悟要找的真!只要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离烦恼,也不是实有烦恼可离,只是心无所住。所以云:“本无烦恼,焉有菩提?”何以不得菩提?以烦恼覆故。

只要不住烦恼,无无明,就是菩提了,非别有菩提可得。不用再别求一个真。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只要不住于烦恼,即得相应,不可于心中别求自性。故经云: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行不见性,总以为有自性可得有菩提可得,有真可得。不知息虑妄缘,直下便是。故云:“默契而已。”之所以不得,以有所得故不得。只要离假就是真了,实无真可得。六祖大师说: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沩山云:但情不附物即得。从上诸圣,只说浊边过患,若无如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净无为,澹泊无碍,唤他作道人,亦名无事人。

我们,古人所讲皆是如此。志诚问六祖: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所以怎么去认识实相?把古人这几处开示融会贯通,理上就完全透彻了,就这么点东西。可是你如果不静下心来,单单这么简单明晰的道理你便不会,永远稀里糊涂的。有时你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转头一问你,又忘失了。为什么?不是你自己的悟得的。你没有把这个道理完全消化掉变成自己的,所以才会忘失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反反复复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多经典里面的话我们怎么想都想不明白,读得遍数多了,也经历一些事情了,功夫也做到了。忽然有一天,再看这句话,不经意间就明白了:哇,这句话原来是这个意思。所以道谦禅师说:逐日看经文,如逢旧识人。莫言频有碍,一举一回新。大家修行,不得粗心,更不能浪费时间,以为不做功夫,便能领悟真相

有很多人自作聪明,刚学几个月,看了些古人开示,便以为自己开悟了。时间太短!他以为那是他悟的,其实那都是他看来的,学来的,背下来的。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

修行一定要经过时间的发酵,最后变成自己的,才得受用不然,只是数他财宝。时间不够,谁也不要妄下结论,不要觉得自己成了,或者怎么着了,没学多久就离开道场,自己找个地方把自己关起来,不去磨练,那都很难成就。你没有很长时间的磨练所悟的东西不是你的你觉得我现在能讲,也能写。其实你那都是看来的,看祖师的,看佛经看师父的,你以为是自己的。要想变成自己的,怎么办?要靠时间,靠经验,靠经历,靠打磨习气,靠在平淡中磨心性,靠无事来消磨。古人云:八万尘劳静处消。息虑忘缘,耐得住寂寞,不是一天成就。就是不断地磨练自己,让自己心静下来,静下来,再静下来,不要燥,别急于求成。不要老想着今天写个偈子,给别人看看。明天写个东西找人印证。时间不到,说得再漂亮都没用。

自己还幼稚得很,就说大人的话!别搞笑。自己有什么说什么,不有什么,不要妄称为有。我们看六祖到五祖那里求法,只一句话,就被五祖说: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干活去。像六祖这么利根的人,也得老老实实干活儿去,不能今天廊下追五祖明天五祖房前偈子“师父,您看我这偈子写得怎么样?看弟子有没有智慧?”若总是想被人认可,说明还差很远。修行就是老老实实伏心性去,长养自己的功夫去,不是靠嘴上说出来的,不是一朝便得。

时间是一切的助缘,也是最妙的力量。修行中,时间更一种奇妙的助力,只要坚持,变化不知不觉中发生。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不半途而废,坚持到最后,谁的成就最大。

请一定时时地谨记,修行不能功近利,别操之过急!呆得住,不造作,不妄为,本身就是一种功夫,一种智慧。

在一个地方呆住了,还要无法可得,每日所行,与理相应。但求一法,求不着就呆不住了。就到处跑。是因为理还不明,偷心不死,是有所得。有所得,即不能安住。

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所得。此是要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为诸法空相?
言语伤人,比杀人还要严重
一切善法,都从精进开始
如何不见世间过,保持清静的心
小说..璇玑变35  太极心法(再再续)
关于创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