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四)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十七   不可小看教学语调

 

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最重要的地位。声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的成功。——著名心理学家赛门斯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和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而语调是语言用的最高级、最具说服力的一种形式。教师自然流畅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见,教师的语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质量。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应用亲切、平稳的语调往往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人们都有模仿他人言行的倾向。所以批评学生时,对他们大声的训斥只能换取相应的"回报"或更强的"对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好的语调并配以甜润清亮的音色,会令人悦耳、爽心,有助于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描摹各种声音及其变化,使教学充满生机和趣味,增强感染力。而毫无变化,单调呆板的语调,会令人生厌,精神萎靡。重视课堂的语调掌控艺术,应该是每位教师的追求。

我们主张语调在主旋律上应保持平稳,并不意味着语调低沉、细弱无力、催人入眠,而是一种有"磁性"的平稳。平稳的语调应似春风拂面,给人以亲切之感,听之则令人心展神舒,但我们常看到不少教师讲课时,声音高亢响亮,但并不一定具有多少吸引力。

在心理学上,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问话人用平和的语调向被试者提问,被试者则用平稳的语调回答提问;问话者如果用较高的语调提问,被试者也会用较高的语调来回答,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附属效应"。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人们都有模仿他人言行的倾向。所以,在批评学生时,对他们大声训斥只能换取相应的"回报"或更强的"对抗"。平和舒缓的语调能给人以理性感,能使对方自觉地按受理性的对待,从而以理性的方式作出反应。可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语调对我们工作的成败起关键作用。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般情况下,其语调常常是清新而平缓的,给人一种亲切可近、和蔼可亲之感。

总之,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平地生辉,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拙劣的语调则使其语言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也受影响。所以,我们在强调教师提高语言修养、强化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简洁性、逻辑性等方面的同时,千万不能小觑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调问题。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十八   丰富你的表情

 

有一种东西,比我们的面貌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表情;还有另外一种东西,比表情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微笑。——雨果

表情是一个人的晴雨伞,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晴雨伞,是课堂中最直观、最富有生机、活力,最有魅力的教具。表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学生与学习效率的高与低。

教育有别于其他行业,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正处于发展之中,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对他们产生作用。教师积极、阳光般的外部表情能使他们心情愉悦,愉快地投入学习,而这种愉悦又是可以相互传递的,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教师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学生由于心情愉快,接受知识快,思维也变得敏捷,能提出有用的问题,并能积极解决问题,这反过来又对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一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就高。相反,如果教师带着一幅沮丧的表情,或者是走进教室看到不顺眼的事情就大发脾气,大声训斥学生,他们一个个心理紧张,不敢吭声,教室就真的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了,而且绝对是"顶着大鼓唱戏--费力不讨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自身能力的发挥,昨日的备课及教学设想难以得到正常发挥,教学就只能是照本宣科。马卡连柯说过,他是在直到学会了用15种到25种语调说出"走过来"这句话,学会了在面部、体态、声音上表现出30种不同的情调之后才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教师的表情是极其丰富而多变的。不光是面部表情,还包括声音及肢体表情。每一种表情都对师生关系的发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表情就是一个交际工具,通过表情与学生交流感情与信息。如课堂上有学生开小差,教师故意提高声音,以警醒该类学生;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很经典,除了口头表扬以外,还可以报以微笑,竖起大拇指等。而学生呢,他也能从老师的眼神、手势、体态和声调的种种变化,觉察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态度,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可见,教师的表情真的很重要。

作为老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表情来面对学生呢?太过严肃的表情让学生敬而远之,课堂气氛也因此会紧张、沉闷起来。眉飞色舞的表情,看似生动亲切,但却有夸张做作之嫌,又容易让学生"走神"。太过花哨的表情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盖住了学习本身的精彩。所以,教师的表情应适中而不夸张,应贴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过程及内容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该严肃时则严肃,该舒缓时则舒缓。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十九   幽默是一种魅力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斯维特洛夫

幽默的拉丁文原意是"起润滑剂作用的液体",师生间常常需要这种"液体""润滑"。英国学者M鲍门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的更好。"著名学者海特也曾说过:幽默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因此,幽默是每个教师都应具有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教师的幽默,主要是指教师能用寓意深刻而又诙谐有趣的语言进行的教学。教学幽默是老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教师的幽默益智明理,是才华的流露;教师的幽默诙谐轻松,折射出的是真善美的心灵之光……

教师的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情绪,愉悦精神。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的笑声是"解压""良药",使""""变得轻松有效。运用教学幽默的恰当使用,能营造良好的教学艺术氛围,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引下,更好的融入到有声有色教学活动中,才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师的幽默,可以和谐师生关系,增强教师魅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幽默可以使教师产生亲和力,幽默乃师生关系的"润滑油",教学幽默不损教师个人的尊严,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只有"笑声会产生一种平衡的影响作用。"

教师的幽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幽默,把课讲得有趣有味,给学生以栩栩如生之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探求知识的欲望、热情和动力。

教师的幽默,可以开户学生心智,活跃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间或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同时教学内容因幽默而趣味化,使得学生记忆和巩固更高效。幽默的教学还直接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这一特点。教师的语言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语言的使用。尤其是学生装模仿教师常用妙语警句、双关语和其他一些敏捷巧妙的语言技能,更能创造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案例分析

于永正,老一辈的特级教师,一位精神矍铄、幽默风趣的老者。他说:"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学习化难为易,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幽默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

于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于老师的课堂幽默随处可见:有时"一本正经",有时"假装糊涂",有时自我嘲弄,有时信手拈来……他把他的幽默天衣无缝地融入课堂教学,融入了对学生评价指引,而他的幽默中又融合了对学生人文的关爱,融入了高深的教学艺术。

大师之大,在于智慧之大,这就是大师的感染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艺术,是能够培养的。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发挥幽默的作用,使教育更富有成效呢?大师的教学幽默给了我们以下启示:

一、热爱学生。一切教育只能从爱开始。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就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在实践中不论遇到怎么样的偶发事件,都会从学生出发,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爱。所以,运用幽默的语言必须"和颜悦色,心宽气朗",那种冷冰冰的讽刺是无法实施教育的。也只有爱,才能激发教师的语言机智。

二、契合教学目的和内容。教学幽默富于启发性,学生只有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想像才通会意、欣赏和接受,在笑过之后又需深入思考或想像,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课堂思维的灵活和想像创造性。教学幽默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才智,而不应当随便运用与教学无关的幽默语言。有些教师的调侃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那那是对教学活动的打岔,会使学生分心,成了简单的为乐而乐。教学幽默不是一大堆笑料的堆积,它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和谐一致,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需要,巧妙地创作和使用教学幽默,才能有助于学生加深和拓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符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教师是体现幽默的主动者,学生是感悟幽默的主体。如果幽默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就难以引起共鸣,幽默就可能变形走味。教学幽默与一般的幽默艺术不同,它的场是课堂,对象是学生。教学幽默的深浅度应与学生对幽默的理解力的接受水平相一致。如果不考虑学生生活阅历、文化知识的背景差距,不考虑如何引起师生双方的心灵沟通,学生就无法领略幽默所散发出来的妙趣,幽默的审美价值也将荡然无存。也就是说,教师的幽默必须建立在自己学科的基础上,必须民导川归海为目的。否则,一味追求趣味性便会成为无聊的插科打诨。坠入庸俗与荒诞,从而失之轻浮。

四、注意幽默时机。幽默有利于教学,但我们绝不能"为幽默而幽默"。正如老舍所说:"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幽默论斤卖的时候,讨厌是必不可免的。"教学幽默应把握时机。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断,会冲淡教学内容;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给趣味,则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

五、幽默不是油腔滑调,也非嘲笑或讽刺,正如有位名人所言,浮躁难以幽默,装腔作势难以幽默,钻牛角尖难以幽默,捉襟见肘难以幽默,迟钝笨拙难以幽默。只有平等待人,游刃有余、超脱从容,聪明透彻才能幽默。教育大师的幽默,来自于他们高超的智慧才艺和渊博的知识底蕴,更来自于他们宽广的胸襟和高深的修养。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四十  要有自己的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中国著名教育专家于文森

所有名师,一定都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名师的课堂一定会体现出其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说,他们的课堂有其独特的"课堂文化",他们的课堂带着深深的文化烙印。课堂文化体现着教师教学的内核,它包括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下念、价值诉求,展开教学活动的基本思维方式,以及维系师生交往活动的人际氛围和精神氛围等等。教师对学生、对知识、对教学、对目标等疸的深刻理解,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根本理念、思想意识乃至思维方式、精神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都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方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就是提倡"手脑相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的课堂文化。

名师着力建构的课堂文化可谓精彩纷呈,有充满生命激情、生命教育的生命化课堂文化,有充满智慧的、启迪学生心智的智慧型课堂文化,也有注重教学目标达成的成效性课堂文化。正是因为名师独特的课堂文化,才造就了名师独特的魅力。

课堂文化,具有引导、规范的功能,我们期待学生向什么方向发展,主可以量身定做什么样的课堂文化。如果期望学生勤奋努力,善于抓住先机、把握成功,我们就提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如果盼望学生走向优秀,则宣传"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认真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好。"如果我们期盼学生走向卓越,就应当倡导"做创新的事,创新地做事。"

其实打造自己的课堂文化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困难,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这份心,有没有坚持做到底的决心。

"态度决定高度""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希望学生变成什么样,那就要把我们的话重复十遍、百遍、千遍;当学生不知不觉中就能照着做的时候,这句话就成了文化,一种让学生一生享用的"课堂文化"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四十一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

美国教育专家肯尼思·H·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

我国传统的学习理论非常重视学者学习中的质疑问难,《尚书》说:"好问则裕。"《论语》中,孔子把"疑思问"作为君子"九思"之一。汉代董促舒在《执贽》中说:"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宋代以后,质疑问难更受学者推崇。千百年来,质疑问难已成为学者治学的优良品质和有效方法,应该在我们现代中小学学生身上发扬光大。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教会学生求知,凡是有益的学习方法,都让学生掌握、运用。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正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实际措施。

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从教学实践看,提问对促进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有积极的作用。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可以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对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负责,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叶圣陶语)。所以,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就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既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又要设法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一个班的学生有十名之多,学生之间又有诸多差异,所提问题可能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有些问题质量好,价值高,有些问题质量一般,价值不大,有些问题则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去甚远,甚至幼稚可笑,荒诞不经。但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都是学生脑力劳动的结果,理应得到尊重。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等提出问题的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认真探究解决,对没有价值的问题要区别对待,采取妥善的方法予以处理,以保护、鼓励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对学习后进的学生尤其要"高看一眼",切不可对他们有丝毫的鄙夷神态和挖苦语言,也不可对他们的问题置若罔闻,敷衍搪塞,以免挫伤其发问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四十二   课堂不妨适当"留白"

 

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应该尽可能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照和欣赏。——歌德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40分钟,在讲台上挥汗如雨,学生却抱怨节奏太快,容量太多。同时,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开始蔓延开来,教师也开始埋怨学生缓慢反应,浪费时间。面对此种困境,我们是否该反省一下:如此的充实,是不是有点过犹不及?为什么不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呢?

怎样才是一堂课成功的标准?是所有学生都完成了预定的学习任务,还是教师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标?如果是,那意味着将教学理解为一种认知结果的生成,而不是一种认知过程的演绎。这样做对学生来说有些不公平了。

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他们经常做的是对自己认知发展的过程演绎,短短四十分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完全达到教师把需要的发展结果,但是却可以完成一两次精彩的认知过程演绎,教师并不是先知,并不能预知未来,既然不可能预知,那就不要把他们的接受与反庆硬往你希望的方面引导,实际上,这样做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禁锢与专制。所以,只要做到"试图引起"就够了,余下的一段空白就静等学生的思考吧。

学生的思考成果即使再幼稚可笑,那也是他一段自我信知过程演绎的结晶。教师千万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脑力劳动成果,更不要嘲笑学生看似不值一提的学习体验。成功总在失败后,爱因斯坦的三只小板凳确实做得很粗糙,但第三只小板凳所呈现的粗糙中的精致使得前两次拙劣的过程演绎也有了可贵的价值。作为教师,我们何不等待,等待学生呈现自己的理解,也许会有许多的不成熟、不成功、不成文的认各思考,但请相信学生吧!总会有一次令人惊喜的火花闪现,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刹那,那也意味着又一个"爱因斯坦"完成了他的第三只小板凳。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更是学生发展自我的操练台。作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笔墨"触及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教师在课堂中沉默地等待,正是课堂中一份令学生想像不尽的"留白"

当学生走进课堂后,他往往扮演着双重角色--认知者与体验者。作为认知者,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下,完成对知识的认知、理解、运用;而作为体验者,学生则时刻感受着课堂上不同的心理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课堂上学生呈现兴奋愉悦或焦躁不安的情绪时,作为教师都应意识到:学生此时的心理状态正处于活动点,并且是他们正在体验着,同时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也需要时间,教师此时请退让一边,保持言语上的沉默,并用一些非语言效应,如微笑效应、站立效应,等待学生心理上的自我超越。

古人曾说:"三尺书斋,一方清净池。"可见学习是需要一份安宁的环境的。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以为气氛活跃,学生兴奋,教师热情,轰轰烈烈的堂课才是充实的,学生才是不虚度课堂的。但学习是一种相当个性化的行为,周围并不要有太多的干扰因素,让学生自己静静地思考,静静地思考就够了。纵使失败,也表示自己曾努力过。

教师设定一个学习任务交给学生时,此刻,还给课堂一份"留白"。教师一言不发静静地等待,同时也要求学生保持默然。也许从表面上看,课堂上一片静寂,学生做着思考状;或看着书本,或看着地面,甚或手里还把玩着某样东西。这时,请教师不要着急,不要担心,时间在无声地流逝,也许不保证每个学生都在十分专注地思考,但起码保证了一部分学生宁思的权利。教师的本质在于正视差异,正视这一点,就必须从教学行为上有所体现,提供一种发展的可能,让有能力的一部分学生得以享受,继而用自己的学习体会去影响另一部分人。

艺术上的"留白"能给人以无限暇想的空间,课堂的"留白"同样能给学生独立思考和理清思路的时间,给学生充分课堂练习和语言应用的机会。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四十三   善待发言错误的学生

 

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于永正

我们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家庭文化背景等种种不同,因此,在课堂上也就有着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接受新知识也有先后快慢之分,回答问题难免会出错。其实,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其心理和生理都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课堂上出错,才会有教师的解惑、点拔和引导,也会孕育出学生创新的火花。

对待学生的发言错误,有的教师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或者快刀斩乱麻,以一个""字堵住学生的嘴,或者叫发言错误的学生立即坐下,让优秀的学生来说出正确答案,或者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不让学生经历实践并获得体验,这其实是阻碍学生迈向""的脚步。

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决就是宽容、理性地看待孩子们的一切。原江苏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在《教室--容错的地方》一文中指出,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如果学生人人都怕出错,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正确的答案从哪里来呢?因此,我们应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发言错误,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发言,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生生之间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有位教育专家曾这样说过,一般的教师怕学生课堂发言错误,而优秀的教师有时竟对此怀有一缕隐隐约约的期待,他们实际上是在寻觅、捕捉、等待师生之间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的最佳时机。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善待那些发言错误的学生,更要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错中开启智慧,培养能力,这有时反而成就了课堂"无法预约的精彩"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四十四   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

 

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思想认识与自律意识尚未成熟,出现错误行为在所难免,需要我们做好正确的教育引导工作,如果家长或老师忽视了孩子的发展规律,不懂得批评的艺术,很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如今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而且正处于自尊心强、感情脆弱的年龄,所以我们更要注意批评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场合,顾其颜面,尊重其人格。

不分场合刺伤学生自尊心的做法是愚蠢的。人人都要面即使是再调皮的学生也非常顾及自己的面子,不愿意众目睽睽之下受到别人的批评。当众批评只能让学生暂时慑于压力,不敢抵抗,事实上却对这个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我们应该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他的"四块糖果育人"的故事一直被传为佳话。当年,陶行知任育才中学校长,有一天,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陶先生不当众批评学生以缓解孩子情绪,平易近人地尊重孩子,以营造宽松氛围,以掘孩子优点以引导他认识错误,最后点到为止,以尽快结束学生的尴尬境地。我们可以借鉴陶先生的这种方式,也可以选择适当的场合,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要记住,"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同语言、态度的批评,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绝不能只有生硬的批评,一定要有真情实感的流露,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期待。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注意方式、方法的灵活性,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轻微的责备,一个带微笑的轻声细语的分析开导,一个轻轻的拍拍肩膀动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四十五   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个有品位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中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

大凡杰出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京剧中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的雍容富丽,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俏丽清新,尚小云的刚劲洒脱,莫不自成一定,各有风韵。教学亦是如此。一名优秀教师就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对教学风格类型的把握,能使我们全面地认识教学艺术的本质与规律,从而创造性的进行教学。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育个性和特色,是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教学情趣、教学风度等方面所显示出的较为成熟、稳定的特点的综合。

教学风格是教师艺术特色的集中体现,是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丰富多彩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推动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教学风格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一旦这种心理特征在教师身上形成并稳定下来,就会像人们的思维定势一样影响其行为,决定其行为模式。对这种模式化的行为进行改造、重塑是很困难的。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初登讲坛的青年教师,更要善于总结和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养成良好的教学风格,防止由于"自由放任"导致行为偏差。

一个优秀的教师,其教学风格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教学风格相对稳定,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富有独立性的个性品质。

教学风格更多地体现出教师的专业化文化素养和个人素养,并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的质量。中小学阶段,学生模仿能力特强,教师的举止修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独特而良好的教学风格不仅能吸引学生,还能对学生的学习以及个性人格和健康成长大有帮助。

名师的教学风格彰显了名师的个性魅力,体现出名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灵活的教学艺术,充分展示了名师的课堂激情、课堂智慧和课堂魅力。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四十六   上课决不拖堂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爱默生

"减负"实质上就是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燕尾服的过重负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主动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空间。因此,教师作为"减负"的具体实施者,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不应忽视了上课"拖堂"这一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增加学生负担的行为,上课不"拖堂"行为也应属于减轻学生负担之列,教师上课不"拖堂"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拖堂"与否,还可以衡量出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的高低。只要是当过教师的,谁都有过拖堂的经历。在这里且不说学生对拖堂有多么反感,但看教师在下课铃声中喋喋不休时,学生多么心烦意乱,就可以知道拖堂是多么不得人心。

拖堂的危害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文面:

一、学习方面:下课铃响后,教室外边有走动声、喧哗声,教室里边有松散情绪和整理学习用具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想听的同学不容易听清或不容易集中精力,不想听的同学心飞窗外,没有心思继续听下去,有时强迫自己听讲,效果也很差;老师不辞辛苦拖堂,就是要解决自己认为很重要的问题,然而在这样一种不良的课堂氛围中,几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有的学生会把拖堂期间没有解决的问题带到下一课,直接影响下一节的有效教学时间和效率。课间休息牺牲之后,上厕所和取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具就会占用下节课的时间。

二、情感方面:学生对经常拖堂的老师的课时就总有一种负担,甚至因为拖堂而厌恶这门学科。由于这些老师总在拖堂。学生往往不会有效地集中注意力,觉得后边还要讲,前边不一定认真参与学习;拖堂牺牲了学生部分甚至全部课间休息时间,下节上课心里总有一丝不快感;即使有人同情"拖堂"老师的苦心,也不满意"拖堂"的后果。拖堂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使学生感到无可奈何,同时学生也会感到老师的无能。

三、生理方面:学生经常上课,每节课多长时间已经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和生理上的条件反射。下课铃声一响,就有一种自然的放松感,听课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坐的时间长了就有一种浑浑噩噩的感觉,或有点按捺不住想出去走走的意识;有时想上厕所,因拖堂而非常难受,有时大小便匆匆忙忙或来不及而非常尴尬;连续上课,眼脑等发胀、疲倦。

四其他方面:上节课老师拖堂,值日生在下节课快要上课时才能擦黑板,其粉笔灰尘污染了教室内的空气,影响着师生的健康,特别是前面的同学和上课的老师;拖堂打乱了正常的教学作息时间,也影响了其他任课教师的上课情绪,甚至影响同一个班级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可以拖堂,学生就可以拖作业,老师的时间观念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此外,教师拖堂不利于学生的人身安全,学生到了下课时间,有许多事情要做,如果教师拖堂,学生心急如焚,下课后学生因匆忙处理事情,很容易造成人身安全事故。本该与同学一起放学回家,由于拖堂,有时只有一俱迟一点回家,学生害怕,家长担心,老师一旦形成拖堂的习惯,教学效率就很难提高,教学效果也无法保证。

对一个老师来说,时间观念不强,就是某种程度上的不负责任。在拖堂方面,老师们不要迁就自己,不要给自己找那么多拖堂的理由,哪怕你是为了学生,也不要拖堂,要养成不拖堂的习惯。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四十七   作业是一定要布置的

 

课外作业应当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是学习能力的改善,是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劳动现象,发展个人的爱好和需要,满足和发展个人的多方面的智力需要。——苏霍姆林斯基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对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升华所必需的手段,同时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设计、布置、完成及评价课外作业,能有效地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检测,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对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与统一。

教师通过对作业的对错批改,一方面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有关信息,把握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修正教学行为,确保后续教学的实效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输出信息后,从来自教师的反馈信息中得到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可以使自己刚产生的认识得到确定,从而促进知识的接收和强化,或及时矫正自己的认知偏差,变换思给方式或理解角度,改进自身的学习策略。因此,对错的这种批改方式有助于师生双方了解和分析教学成败的原因,便于调整教学目标、进度和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提倡并非意味着作业要被摒弃。相反,要积极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作业这一环节。

""是为了"不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尽量做到不让学生把作业当成苦差事去应付。作业布置要讲"轻负高效",如果教师不加筛选地、随意地、盲目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当前,各类辅导材料铺天盖地且良莠不齐,很多资料又是大同小异。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进行认真地筛选,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挑选出来,把那些重复性的、机械性的、陈旧过时的作业砍掉,力求少而精,力争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量轻。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四十八   让学生在作业中享受乐趣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莎士比亚

新课改已实施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反思当今小学的作业设计,仍令人焦虑:作业形式单一,多机械重复;内容单调,学科之间明显割裂;作业多为老师"命令式""大锅饭型"等等。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想像等能力的培养。于是,学生作业常出现抄袭、马虎应付,不能按时完成,或是购买一些套的课后习题的答案照抄照搬等等现象。学生厌烦或反感,学习成绩无法提高,老师困惑。如何扭转这种教学态度,在作业设计上落实新课标的精神,让学生从中享受到其间的乐趣,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机呢?

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教师应在布置作业时,积极地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抢占性,使学生的思维潜力得到充分地挖掘,由此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四十九   经常梳理你的课堂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波斯纳

实施校本教研以来,"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等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一堂接着一堂,听课、说课,评课的教研活动一个连着一个,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以至于有的专家提出了"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观点。然而,为什么要走进课堂,在课堂里做些什么,走出课堂后还要做些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引起教师们足够的重视。实施"行为跟进"的教学研究策略--梳理课堂,就是针对传统教研中"无准备,无主题,无反思"的三种现象提出来的。教师们不应该只讲究活动形式的翻新,对于课堂中的观察目标、教学细节、探究反思等也要做得十分认真,使梳理课堂成为校本教研的必要环节之一,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每天面对的不是学术资料、观点争鸣和理论走向,而是背景迥异的学生,课堂上讲的是原理公式、字词句文,课外做的是备课、改作业、辅导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校本教研中梳理出来的"小课题"虽然微观而琐碎,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作用是无法否认的。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梳理自己的课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中)
教师的天职是上好每一堂课
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二)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2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教学习惯)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