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楼兰究竟做了什么?中原人为何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1981年中科院考古队在新疆罗布泊,发现了一具迄今为止3800多年的女性干尸。令人诧异不止的是,女尸保存完好,双目紧闭嘴角上扬,隐秘的微笑使她仿佛看起来只是陷入了沉睡。消息一出震惊全国,这句震惊轰动全国的楼兰女尸究竟是何来头,背后又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

说起我们对于楼兰的第一个印象,一定是从古诗中学来的,比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的“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辛弃疾的“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这些历史上著名的中原诗人都曾以楼兰作为题材,但却无一人歌颂楼兰的美好,而是恨不得将楼兰千刀万剐。而我国历史上西北部的楼兰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能让中原子民愤慨不已呢?楼兰原本只是古代西域地区36国中的一个袖珍小国,据汉书记载楼兰男女老少加起来总共才14,000的人口,算起来还没有今天中国的一个乡镇人口大。楼兰人多为迁徙而来的古印欧人口,而楼兰地区也是历史上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这个夹在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小国,可以说是相当弱小的存在,那么究竟到底是为了什么?楼兰人竟让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因为古代楼兰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卡在汉朝和匈奴之间,两者又时常爆发战争。无辜的楼兰和其他西域小国因为势单力薄,经常遭到身强力壮的匈奴人的欺负,所以楼兰做出了一个选择,那就是服从于匈奴。那么为什么在匈奴帝国和大汉朝直接楼兰偏偏选择了前者呢?在真实的历史上,匈奴人更加彪悍野蛮,楼兰和匈奴帝国的地理位置,相较于中原地区也隔得比较近,便于来往了解方便。这就造成了楼兰等西域小国普遍对大汉朝都不甚了解,楼兰王为防止频繁的战乱和灭国之灾,进而选择了依附于强大的匈奴帝国。认大哥就认大哥吧,为什么和汉朝结下不解之仇呢?主要是楼兰生怕自己这个小弟当得不够专业,非得想尽办法在大哥面前表现一番。于是楼兰仗着匈奴的威风,对只是过境的汉朝使节不问缘由便格杀勿论。这番操作惹毛了汉武帝,汉武帝觉得必须得给你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大腿。因此他请楼兰王来到大汉,纵览一番大汉风采后,楼兰王可算是真正见了世面,便两边开始讨好,派出使者友好交流贸易往来。可是好景不长,始终是远亲不如近邻,渐渐的楼兰忘记了大汉朝的威武势力,又开始充当匈奴人的爪牙。汉朝将军李广利西行时遭到楼兰人的偷袭,于是汉武帝再请楼兰王。楼兰王突然反向向汉武帝倾诉苦水,汉武帝心突然一软就饶过了楼兰王,就这样双方又和平的过了几年,直到汉武帝和楼兰王双双过世。然而当时的汉王朝真的就太平盛世了吗?

在两王相继过世之后,汉武帝之后是汉昭帝继位,而新楼兰王叫安归,并没有秉承着和平的外交政策。新楼兰王安归自幼在匈奴长大,所以再一次和过往的汉代使节过不去了。而杀掉汉使节的行为无不是在挑衅汉朝的权威,这时大汉朝廷中突然有一个人首当其冲,声称自己要凭一己之力取下楼兰王安归的头颅,这个人叫做傅介子。但是遭到了群臣以及汉昭帝的反对,并不是大家不想这样做,而是能这样做早就这样做了,傅介子有点不切实际了。但是有一个人支持傅介子那就是霍光。在霍光的支持下,傅介子一行人偷偷开始行动,他们打扮成商人的模样朝着楼兰进军,楼兰王安归一听汉朝又有使者来进贡,便打开城门邀请赴宴。傅介子逮准时机拿出藏在袖子里的刀,眼疾手快的割下楼兰王安归的头颅。傅介子拿回安归的头颅悬在大汉的城墙上,连汉昭帝都对傅介子刮目相看称赞不已。

至此楼兰彻底成为历史。

后来历史上楼兰改为鄯善国,在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中逐渐汉化,一直到公元6世纪被北魏所灭,就彻底的湮灭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历史上楼兰古国一直充当着墙头草的角色,而楼兰之所以会成为众多诗人寄托壮志的媒介。是因为他曾经亲身见证了汉匈之间两国的博弈,是生生不息的汉族人不屈服,勇敢克服困难的象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中,楼兰对中原做了什么?中原为何如此憎恨楼兰人
唐人动辄就要“斩楼兰”,楼兰犯了什么事?让中原人如此念念不忘
楼兰究竟做了什么,竟让古人憎恨至此,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到底做了什么,竟让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神秘的楼兰究竟做了什么,让汉人厌恶,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做错了什么,让中原人恨之入骨、不灭不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