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外出巡查,遭一老妇人破口大骂,朱元璋:敢问你儿子是?



1368年,朱元璋基本结束了自元末以来的混乱局面,登基称帝,宣布建立大明王朝,年号洪武。

登基后不久,朱元璋外出巡游,坐在富丽堂皇的御驾中享受着众人的朝拜。

跪在路旁的百姓们都颔首低眉,不敢直视皇上。

图片源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然而在只听得到马蹄声的大道之上,一位衣服破烂的老妇人却不顾官兵的阻拦,冲到了道路正中。

老妇人之所以做出如此不顾性命的举动,只是为了指责朱元璋一句:”忘恩负义!“

守卫的官兵视这位老妇人为贼寇余孽,立即拔出了腰间的大刀,想要将这位老妇人拿下就地正法。

此时朱元璋却没了之前接受百姓拜见时的淡定,神色略显慌张的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大事。

朱元璋连忙拨开金碧辉煌的马车帘子,大声怒斥士兵们退下,独自一人走上前来。

朱元璋被骂,非但没有生气,还弯下身子,激动地询问着这个妇人:“敢问你儿子是谁?”

身为堂堂九五至尊的朱元璋,为何会对一位混迹在人群且毫无地位的妇人恭恭敬敬?

其中又有着怎样的隐情?

这位老妇人,为何又敢直接指责当朝皇帝忘恩负义呢?

图|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局部)

这还得从朱元璋早年间的经历说起。

朱元璋出生在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原名朱重八。

元朝末年,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极其尖锐。

而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自小便饱受饥寒交迫之苦,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

各种苛捐杂税让朱元璋的家庭举步维艰,这样困顿的日子惶惶不可终日。

图|明太祖朱元璋早年为僧时期剧照

为了生计,年纪轻轻的朱元璋就开始为自己的雇主放牛,以此糊口。

后来官府的盘剥日益加剧,吃完上顿没下顿的朱元璋一家实在过不下去了。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的春天,半个月之内,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先后去世。

为了活命,朱元璋只得与大嫂和侄儿分开,孤身一人的朱元璋来到了皇觉寺。

朱元璋并未看破红尘,而是为了寺庙当中的一口斋饭。

本想在寺庙安稳度日的朱元璋,此时还没有凌云壮志,只想求个温饱,解决吃饭问题。

和平年代在寺庙混口饭吃还过得去,但在当时战火纷飞的岁月,没有什么是牢靠的。

兵荒马乱让人们不再能安居乐业,大量的灾民也涌入了皇觉寺。

由于没了香火,皇觉寺的住持便遣散了众多僧人,朱元璋就这样成为了一名游僧,四处托钵行乞。

当时他只有17岁。

朱元璋在四处逃荒的过程之中,思想慢慢有了转变,逐渐渴望成就一番事业。

他见证了太多人家妻离子散,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图|朱元璋濠梁投军场景蜡像

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正月十一日,定远县土豪郭子兴起兵。

不久后,朱元璋在同乡伙伴汤和的邀请下参加了当时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拿起武器反抗元朝。

这正是朱元璋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而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也在之后慢慢得到了体现。

足智多谋的朱元璋很讲义气,又经常身先士卒,在红巾军中的威望就越来越盛。

许多红巾军们都推举朱元璋作为自己的领袖,都愿意跟着他出生入死,郭子兴也把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

当时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表面上一致对外,可实际上暗流涌动,内部明争暗斗不断。

濠州城中,红巾军有五个元帅,郭子兴一派,孙德崖与其他三个元帅一派,两派之间矛盾重重。

孙德崖为了控制整个红巾军,甚至还派人绑架郭子兴并想要将其杀害,还好朱元璋及时赶到,将其救下。

朱元璋不想参与派系纷争,便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出一番事业,率领自己的一帮弟兄回乡募兵。

在这一帮弟兄之中,有一人极其特殊,就像是和朱元璋在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孪生兄弟一样。

此人名为韩成,是朱元璋的忠心追随者之一,就连韩成也没想到,自己会和朱元璋如此相似。

1356年,骁勇善战的朱元璋率领军队攻占了集庆路。

在攻占集庆路之后,朱元璋改集庆路为应天府。

小明王韩林儿得知后,册封其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又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

此后朱元璋数次发动战争,立下了不小的功绩,不断加官进爵,到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时,朱元璋已经是吴国公、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而朱元璋前进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就是陈友谅。当初,朱元璋在应天击败了陈友谅的军队,陈友谅对此则一直是如鲠在喉,想要杀之以平心中的怒火。

对此无孔不入的割据势力慢慢渗透到了朱元璋的军队,一些反叛的举动也就接踵而至。

1363年,红巾军发生内乱,朱元璋率军营救小明王,陈友谅趁火打劫,想要把朱元璋置于死地,不料负责守卫此地的朱文正(朱元璋长兄朱兴隆之子)硬是坚守了85天。

七月,朱元璋率二十万大军赶回后,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战斗。

七月二十一日,徐达率舰队勇猛冲击,击败陈军前锋,毙敌1500人,缴获巨舰一艘。

俞通海乘风发炮,焚毁陈军20余艘舰船,陈军被杀和淹死者甚众。

然而朱元璋这边的损失也不少,尤其是朱元璋的座舰因为搁浅被围,只能眼睁睁看着身后的追兵慢慢上前,形势十分危急。

陈友谅见此已经开始做起了黄粱美梦,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坐上龙椅的画面。

图|陈友谅蜡像

想要斩草除根的陈友谅便下令,只要献上朱元璋自刎,便可饶所有人不死,放他们出去。

在被陈友谅麾下将领张定边率兵包围后,朱元璋等人已经走投无路。

朱元璋看着这些曾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一时间很是难过,不忍心他们为自己陪葬,便决定用自己的人头换取众将士的一线生机。

正当朱元璋准备英勇就义之时,他手下的他一位将领韩成挺身而出。

韩成随即便表明了自己的心意,还声称偌大的军队,不能失去朱元璋这个主心骨。

要是没了朱元璋,陈友谅也是不会放过他们的,必定会将他们赶尽杀绝。

朱元璋深知陈友谅的手段心狠手辣,也知道即便自己死了,自己的兄弟也很难保全。

于是朱元璋开始动摇了,但他也是左右为难——陈友谅不能轻信,但若自己不死,兄弟们便一点生还的可能都没了。

韩成看着朱元璋无奈的表情,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代替朱元璋去死,用自己的性命换取朱元璋以及整个大军的一线生机。

韩成说道:

“臣闻古之人,有杀身成仁者,臣不敢辞也,臣之貌颇类君,若得君之冠服,愿效纪信故事,请以身代。”

就这样,韩成随即强行脱下朱元璋的衣物并穿在身上,来到了战船最前端。

他对着陈友谅的大军大声呼喊:“我就是朱元璋,我愿投水而死,还请陈友谅放过身后兄弟的性命!”

随后,韩成便直接抽出了腰间的大刀,自刎之后又跳入鄱阳湖,尸骨无存。

陈友谅看着“朱元璋”殒命之后,这才松了一口气,认为少了朱元璋,应天府就会溃不成军,占领应天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被胜利冲昏了头的陈友谅,根本没有仔细去查看这位朱元璋的身份,就直接相信了,放众人离去。

而朱元璋则趁着陈友谅军队掉以轻心之际,赶紧逃遁。

重整旗鼓的朱元璋,谋划了不少战术,利用火攻和围困,最终令陈友谅元气大伤。

四面楚歌的陈友谅想要负隅顽抗,甚至想要突围,可是在朱元璋大军的包夹之下,陈友谅最终葬身在鄱阳湖。

回顾这段事件便不难发现,韩成当时虽然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将,但正是因为他的舍生取义,这才为朱元璋换取了一线生机。

如果当时韩成不站出来,朱元璋说不定已经葬身鱼腹,明王朝也就不复存在了。

1368年,吴王朱元璋正式登基为皇帝,年号洪武。

图|朱元璋登基祭天(剧照)

朱元璋巡视途中出现的那位老妇人,恰好正是韩成的母亲。

韩成的母亲看到朱元璋功成名就,接受万民的朝拜,而自己那可怜的儿子,却依旧还是默默无闻,在鄱阳湖里连尸骨都不剩。

老母亲自然感到极其不平衡,凭什么这样一位忘恩负义的人,还能建国称帝?

自己唯一的宝贝儿子为了这样的人而自刎,实在是不值得。

为什么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要发生在自己身上?

事实上,朱元璋并不是一个不知恩图报的人,更何况是自己忠心耿耿的兄弟,他也知道自己欠韩家人一条人命。

只是当初朱元璋忙着南征北战,根本来不及悲痛,现实带来的强烈的压迫感使他立马就要做出下一个重大决定,数万人的生命掌握在他一人手中。

虽说这是一件大事,但是战场上的生命,就如同草芥一样,毫不值钱。

每打一次仗,几乎都会血流成河,尸骨累累。

所以朱元璋也就开始淡忘这件举足轻重的大事了,以致于后来论功行赏,朱元璋都把这位韩成兄弟抛诸脑后。

图|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直到韩成母亲的出现,朱元璋的脑海中才会想起这个有些眼熟的名字,他才慢慢想了1363年在鄱阳湖,有一个和自己长得差不多的兄弟,挡在了自己面前。

朱元璋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居然把救命恩人给忘记了。

老妇人声泪俱下地向着朱元璋哭诉自己儿子的事迹,朱元璋想着此刻报恩也还为时不晚。

经过交谈,朱元璋了解到,韩成的老母亲从儿子离家开始,便一人过着孤苦无依的生活。

韩母还记得,当时儿子曾向自己许诺,等到他功成名就当上大将军之后,就会接她到大房子里享福。

为了让儿子能找到自己,韩母一直留在家乡,以行乞为生。

韩母每天都在门前苦苦等待自己的儿子凯旋归来,但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儿子的死讯。

在心灰意冷之下,知道真相的韩成母亲觉得自家儿子死得冤枉,就前往京师应天府,直接拦下了当朝皇帝朱元璋的车队,想要为儿子讨一个公道。

对这个老夫人身怀愧疚之心的朱元璋,慢慢扶起了这位痛失爱子的老妪,决定把她带回皇宫妥善安置。

朱元璋当场让人拟旨,追封韩成为高阳侯,封其妻为诰命夫人,招其子韩锦虎为驸马,并为其家人修建府邸。

韩成的母亲得到了朱元璋的厚待,一直住在宫中,直到府邸落成才将其送出皇宫。

关于这件事,还有诸多古迹和地名可以佐证。

在南京秦淮区长乐路附近,就有一个地名叫做“骂驾桥”,就是因韩母于桥上拦驾痛骂朱元璋而得名。

此外,在韩成被追封建宅后,旁边的一条巷子就取名韩家巷,至今尚存。

而在安徽泗县,虽然高阳侯故里的牌坊因为修建高速公路被拆,韩侯祠也在上世纪被毁,但在泗城镇的三湾村,高阳侯三世孙韩礼墓保存至今。

图|明太祖朱元璋与太子朱标(剧照)

纵观历史,古代君王尤其是开国皇帝,向来都是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享福的。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即便是面对当初共同出生入死的诸多开国功臣,朱元璋的手段也显得极其毒辣。

为了保证朱家的天下不落入他人之手,胡惟庸、李善长等人皆被冠以各种罪名,开国功臣们的下场无不十分惨淡。

或许是为了给自己博得一些好名声,已经身死在鄱阳湖的韩成已经对自己子孙后代掌权构不成任何威胁,所以朱元璋才愿意极尽哀荣,以表追思。

相对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朱元璋在权力的诱惑之下,慢慢丧失其本心,变得傲慢多疑。

不过总体而言,朱元璋绝对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以及军事家。

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饭都吃不饱的乞丐到成为九五至尊。

这样励志的人生,在五千年历史上都不多见。

这也难怪近代历史学家孟森会说:“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但试想,如果当初韩成没有出现,我们看到的历史又将会拉开另外一场序幕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元璋外出巡查,路上被一老妇人辱骂,朱元璋:敢问您儿子是?
朱元璋微服私访,途中遭一老妇辱骂,朱元璋:敢问您儿子是谁
朱元璋外出巡查时遭一老妇人破口大骂,朱元璋:敢问你儿子是?
朱元璋外出视察,被一老妇人拦下大骂,朱元璋:敢问您儿子是?
朱元璋外出巡查,遭一老妇人破口大骂,朱元璋:敢问你儿子是
老妇拦路怒骂朱元璋忘恩负义,皇帝为何不发怒,反而要赔礼道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