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知儿子参军牺牲年年祭拜,17年后2名战士敲门:请娘进京享福
“请老娘随同带信同志进京享福!”
1949年的一天,两名解放军战士来到了湖北省黄安县徐家河村,向村民打听起一位名叫石顺香的老人家。
经过重重走访,战士们从村民口中了解到石顺香老人的信息。
据村民所说老人的住所十分残破,丈夫早年去世,儿子徐深吉在参加红军后,被人带回消息,牺牲在十七年前的七里坪战役中。
因为儿子的尸骨下落不明,家中也无衣物,此后的岁月里,老人家只能望着天空,为儿子年年焚香祭拜,现如今是名副其实的孤寡老人。
当战士们在村民的指引下出现在了石顺香家门口时,她疑惑地看着对方,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而解放军战士则给她带来了一个无法相信的事实:她的儿子徐深吉没有死,而且还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共产党的一名中将,在北京安家立业了,今天来就是接她去北京享福的。
石顺香老人听到这些话后,还以为对方是骗人的,结果战士掏出了一封信,信上写着自己儿子的名字,开篇便是开头的那句话,这让石顺香老人顿时眼泪直流。
那么,身为母亲的石顺香,为何会收到儿子牺牲的消息?而身为红军战士的儿子徐深吉,又为何会“死而复生”,当上解放军将领?

(徐深吉)

投身革命,屡立战功

1910年1月,徐深吉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徐家河村,六七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了私塾读书。
此后的十年里,因为战乱等各种原因,徐深吉一直断断续续读书、学习。
国民革命爆发,徐深吉在读夜大的时候,渐渐地接触到了一些进步的思想,所以很快就投入到了农民运动之中,而且他还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黄麻起义)
有了几年的斗争经历,再加上目睹了贫苦百姓被压迫的悲惨命运,很快就要跟随着部队撤退出了鄂豫皖苏1930年8月,徐深吉跟几名同村的青年,依然选择离开家乡,投奔了在鄂豫皖边区的红军队伍。
跟随红军队伍南征北战的几年时间里,徐深吉只能从同乡人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母亲的消息。
直到1932年的一天,徐深吉跟随着队伍在家乡的附近战斗,所以他有机会回了一趟家,顺道看望了一下自己年迈的母亲。
当石顺香目送自己儿子离开的时候,心里还一直忐忑不安,所以一有时间就默默为徐深吉祈祷,希望他能够平平安安回来。


战争年代,各种通信本来就不方便,在徐深吉离家参加革命这么多年,石顺香几乎都没有接到过儿子的消息,就连儿子这次回家,石顺香也是没有提前得到任何消息。
然而就在徐深吉离开后没过多久,石顺香迎来了儿子牺牲的噩耗。
当时徐深吉部队里的一名战友,在路过他家的时候,告诉了石顺香徐深吉已经丧命于战场的消息。
作为母亲的石顺香,内心十分悲痛,当时就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对于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经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受住的。
石顺香知道当初儿子之所以选择参军的道路,就是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变劳苦大众的命运,让底层社会的人们不受压迫,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她从来都没有阻拦过儿子参加革命。


而且她也明白,只要有战争,肯定就会有牺牲,所以徐深吉离开家的这么多年,她几乎没睡过几个好觉,每天都会为了儿子提心吊胆,现在她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
根据战友交代,当时他们参与的那一战,战况太惨烈了,很多战友都在这场战争中丧命,最后徐深吉也没能幸免,而且他们没找到徐深吉的遗物,甚至连他的一件衣服也没有。
在没有遗体、没有遗物的情况下,石顺香连一个衣冠冢也没有办法给儿子立下。
以后的很多年里,她只能在特定的节日里,望着天空孤零零地为儿子进行祭奠。
那时候,石顺香的丈夫也已经离世,所以就只剩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过活,日子过得是苦不堪言。因为战争频发,再加上石顺香年纪也一年比一年大,为了活下去,她只能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
左邻右舍和村里的乡亲们看着她实在可怜,总会时不时地接济她,这样她才能侥幸活了下来。
那么,徐深吉在红军队伍中表现如何?牺牲的消息又从何而来?



儿子牺牲的噩耗传来

徐深吉参加红军后,从一名普通的交通队传令兵做起,因为多次出色完成任务,很快升任了班长。
在接连不断的战事中。
一次,徐深吉和警卫营的战士们联手,凭借着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劲头,不仅缴获了敌人很多枪支弹药,而且还歼灭和俘虏了500余名敌人,获得了部队首长们的一致好评。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后,徐深吉成为了交通队第2队的排长。
因为在战场上不凡的表现,1931年8月徐深吉被组织送到干部学校学习,回来后成为了一名连长,而且还光荣加入了共产党。


很快徐深吉升任为营长,并且参与了苏家埠战役,主要承担外围支援任务。
因为有着各种战斗的经验,再加上他精密的部署安排,徐深吉带领着全营的官兵,不仅帮助了大部队,还将敌人的援军全部歼灭,而且整个战役下来,我军歼灭敌军人数达到了3万人,还俘虏了敌人1.8万人。
在战斗过程中,徐深吉身先士卒,他一边指挥战士们上阵杀敌,一边手拿着武器,冲在队伍最前面。


为了不放走一个敌人,在身边只有通讯员和警卫员几个人的情况下,他也是毅然决然,选择向敌人开枪,然后机敏地带着战士们制造声势,蒙蔽敌人,使得敌人一时之间乱了阵脚,四处逃窜。
随着国民党向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围剿,我军为了突围,我军第一时间组织队伍,进行了反“围剿”的运动。
当时作为团副团长的徐深吉,在组织七里坪组织防御战的时候,因为敌人在数量上有着巨大的优势,所以他果断带领将士们杀入敌人队伍,和敌人开展近身搏斗,凭借着白刃格斗,顽强抗击的精神,给敌人以重创。
在七里坪战役中,身为红军团长的徐深吉,面对黑压压一片压过来的敌人,带队冲锋。
战事惨烈,而且敌人的火力占据很大优势,因为徐深吉冲锋的位置太过靠前,遭到了敌人的凶猛围攻,徐深吉在攻击之下躲避不及,被敌人打倒在地。


红军战士看着徐深吉倒下的背影,并未退缩,而是更加勇猛地和敌军搏杀,最终经过一天一夜的鏖战,将敌军击退。
战斗结束以后,战士们火速将受伤的徐深吉送往医治,但由于徐深吉浑身是血,伤势严重,医护兵以及周遭的战士们都以为徐深吉要牺牲了。
因为当时的战场距离徐家非常近,上级领导得知这一消息后,便让与徐深吉同乡的战士将这一消息带给了石顺香。
石顺香老人悲痛欲绝,至此,只能年年凭空焚香祭拜,来缓解对儿子的思念,这一祭拜就是17年,直到两位解放军战士带着徐深吉的信找上门。
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徐深吉的确伤势严重,但还保留着微弱的呼吸,所以战士们才会误以为他已经牺牲了,后被细心的医护人员发现,并及时救活。
因此当时的革命形势严峻,徐深吉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危险在等着自己,如果自己日后再次牺牲了,也省的母亲石顺香再伤心一次,所以并未回家乡找到母亲解释自己并未死亡的误会。
那么,在这次凶险的生还以后,徐深吉又会有怎样的惊险战斗?促使他能最终成为我党的一名中将?

战场上各种优异表现

就在石顺香每年都祭奠儿子的时候,战场上又出现了徐深吉杀敌的身影。
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将徐深吉调到了总指挥部当参谋。
在报道的第一天,徐深吉就迎来了一个不小的挑战。


徐向前希望他能尽快绘制一份急需的军用地图,这对于文化水平不怎么高的徐深吉来说,比让他上战场打仗可难多了。
但是对于越是艰巨的任务,徐深吉觉得自己不能打退堂鼓,而且跟首长保证一定会按时完成任务。
可是这项任务进行了一段时间,也没什么进展,徐深吉格外着急。
后来还是在徐向前的提醒下,徐深吉才意识到当地县城的中小学和图书馆一定会有他需要的县志图等资料。


此后,除了四处搜集地图以外,他还到各地实际测量,最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绘制出了一幅精度较高,信息较完整的军用地图。
这幅地图对于我军在兵力部署和各种作战指挥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他出色完成了任务,首长们给予了他很高的肯定。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徐深吉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名团长,在响堂铺战斗中,他将日军打得是魂飞胆丧。
1938年3月,为了对日军进行进一步打击,徐深吉带领战士们在响堂铺一带伏击日军的辎重部队。
借着响堂铺一带峡谷的地势优势,徐深吉和政委吴富善战前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还对战士们的战前思想动员。


当时徐深吉指挥着部队,如猛虎下山一般,将日军打得丢盔卸甲,而且当时他还带头冲向了公路中,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在这场战役中,我军不仅消灭了大部分敌人,毁坏了敌人的大量汽车,而且还缴获了众多战利品。
响堂铺战斗是我军历史上一场有名的伏击战例,因为这一战徐深吉的名声再一次大振。
此后,徐深吉参与并指挥了多场战斗,在冀南大地上挥师痛击日伪顽。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出任晋冀鲁豫军区军政大学副校长,为军区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


母亲得知儿子没有死

1949年11月的一天,在徐深吉的老乡湖北省黄安县徐家村,当乡亲们都围在村口晒太阳的时候,村里来了两个解放军小伙子,而且他们手里还拿着一封信,见到人就问是否知道石顺香老人住在哪里。
他们问了很多人,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们说的石顺香这个人是谁。
正在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人群中突然有一个人说,在他们村的东边,一户姓徐的人家,这家的老太太好像就叫这个名字。
话音刚落,另外一个年龄大一些的村民就跟着附和,说徐家的嫂子就是姓石,具体叫什么就不知道了。
两个小伙子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十有八九就知道徐家的老太太应该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因为,这个老人的夫家姓徐,而且地址和其他信息也都能对得上,因此村民嘴里说的徐家嫂子应该是徐司令的母亲了。
随后,他们拜托当地村民带路,还说他们这次来就是替徐司令接自己的母亲,去北京享福的。
听了两个小伙子的话,村民们一下子就开始议论纷纷,因为根据村民了解的信息,徐家的儿子曾经参加过红军,但是在17年就战死在了战场上。
在两个解放军战士的坚持下,村民才把他们带到了徐家家门口。刚一到门口,村民就朝着院子里喊了几声。
不一会儿,他们就看见一个老人,颤颤巍巍的从屋子里走出来。石顺香看着门口的两个人,很是好奇,而且表示自己不认识他们。


当时,两个小伙子也不确定眼前的老人到底是不是徐司令的母亲,所以就赶紧问她是否叫石顺香。
在得到肯定答案后,他们一边把一封信交给了石顺香,还说他们这次来,是因为徐司令要把她接到北京团聚,让她去享福。
石顺香听了他们的话,半信半疑地打开了信,看到信的第一眼,石顺香就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这封信上的笔记,就是他儿子徐深吉的,她说什么都不会认错,原来她的儿子没有死。
石顺香从这封信得知,徐深吉这些年跟着部队四处征战,期间他也往家里寄过信,但是都没有收到回复。
如今新中国成立了,他在北京已经安家,所以要接她去北京一起生活。


17年后,母子终于再次团聚

石顺香一下子不敢相信,反复跟两个解放军同志确认,还问了他们很多问题,乡亲们才知道徐深吉没有死的消息,也都纷纷替石顺香高兴。
面对石顺香和乡亲们七嘴八舌地提问,两个小伙子实在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怎么和大家解释,就劝说石顺香,让她赶紧收拾一下,然后跟他们一起回北京,当面问徐司令,这样事情就清楚了。
很快,石顺香就跟着两个解放军同志出发一起前往了北京。
在路上,回忆起这些年她一个人独自生活的经历,眼泪再一次流了下来。
不过,好在是老天可怜她,自己的儿子不仅没有死,而且还当上了将军,所以石顺香觉得这些年她吃的苦也值得了。
当时作为红军副团长的徐深吉,每次战役都会冲锋在前。可是不幸的是,在当年那场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当场就昏迷了。
当战友们把他送往医院的时候,都以为浑身是伤的徐深吉已经牺牲了。


可是后来徐深吉又醒过来了,当时他原来部队的战友早就不见了,等他养好了伤势以后,战事又发生了转变,他又再一次跟着部队各地征战。
在打仗的过程中,徐深吉从来都没有忘记打听自己家人的下落,可是那时候的消息十分闭塞,往往等来的都是空欢喜一场。
有时候可能会获得一些有用的消息,很多时候在没了解清楚的情况下,他又不得不出发赶到别的地方。
就这样直到不久前,徐深吉在其他部队里一个老乡的嘴里得知,自己的母亲还活着。所以,徐深吉赶紧派人去自己的家乡找寻母亲的下落。
久别重逢后,母子二人看着对方,都激动留下了泪水。母亲石顺香年事已高,佝偻的身子,让人看得十分心酸。而徐深吉也留下了一身伤,因为积劳成疾,他还曾经住进了医院。


当年的匆匆一别,让徐深吉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再次见到母亲需要等待这么多年,而母亲石顺香更是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还活着。
好在战争已经结束,不幸中的最大幸运是母子二人终于在17年后再次团聚。

(老年时期的徐深吉)

结语

在那个战争频发的年代,曾经发生过无数个像石顺香和徐深吉母子一样的故事,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以及那个年代给人们带来的不幸。
因为有无数先烈们的付出,我辈才能每天生活在和平、幸福、美好的时代里。因此我们在尊敬、感性、缅怀和纪念他们的同时,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生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现在所获得的一切。
我们坚信,历史不会被遗忘,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辈不断向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副团长战亡,母亲每年祭奠,17年后突然北京来信:请娘前来相见!
儿子参军牺牲,母亲整日以泪洗面,17年后却被告知:他现在是司令
副团长“牺牲”母亲年年祭拜,17年后却收到信:请亲娘来京相见
儿子参军牺牲,母亲悲痛欲绝,17年后一军区司令来信:请娘来北京
儿子参军牺牲后母亲年年悼念,17年后却收到一司令来信:请娘来京
副团长牺牲,母亲悲痛欲绝,谁知17年后一中将来信:请娘来北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