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北一座规模不大的县城,却出了2位正国级领导人,4位副国级干部

湖北红安县,在我国的众多县级单位中规模并不大,但在战争年代却地位显赫,是众多“将军县”里面名气最大的。该县先后出了8位上将,其中6位还是1955年获封的开国上将。而除了军衔突出的名将之外,一些红安籍干部的政治职务也很高,出现了2位正国级领导人和4位副国级干部,分别是谁呢?

两位正国级领导人,分别是董必武和李先念。董必武是我党早期创始人之一,德高望重。他虽然对军队没有特别直接的影响,但建国前后的党内陆位都很高。董老出任过新中国政府的代主席,也是红安县第一位成为正国级领导人的干部。

李先念曾是人民军队当中的重要将领,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抗战时期勇挑重担,回到鄂豫皖地区重建根据地和抗日武装,有了后来中原军区的雏形。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又成功地作为司令员统率中原部队突围,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李先念不光在军中贡献大,建国后长年负责财经工作,1983年成为了共和国主席,是继董老之后第二位官至正国级的红安人。

从红安县走出来的副国级领导人有4位。第一位是秦基伟。秦基伟在军中的经历颇为传奇,1955年获得中将军衔,1988年又获得上将军衔,是曾经指挥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的名将。上世纪80年代秦基伟出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了副国级领导人。

接下来是四野“战将”韩先楚,湖北红安的骄傲。在开国上将里面,他也是军事素养最突出的代表之一。曾经率部解放海南岛,立下赫赫战功,也是抗美援朝时彭总的得力助手。建国后因为军事才能出众,韩先楚出任过多个大军区司令员职务,并且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晋升副国级。

第三位是陈锡联。陈锡联将军曾是中原野战军的第三纵队司令员,二野3兵团司令。建国后他的政治地位一路提高,官至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且还在上世纪70年代主持过军委的日常工作,在众多将军出身的红安籍干部里面,只有陈锡联有过这种军内经历。

最后一人是谢富治上将。谢富治是“陈谢大军”中的政委,曾经和著名的陈赓大将搭班子,在解放战争中功绩非常突出。他在新中国政府中一度出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因为众所周知的错误,在去世之后受到追究和批判。功是功过是过,生前他确实曾官至副国级。

红安县出的“大人物”多,这一点是正常的,有具体的历史渊源。因为红安县是黄麻起义的主要覆盖区域之一,在这里建起了鄂豫皖根据地,也就是红四方面军的起家之地。而红四方面军在鼎盛时期几乎可以和中央红军的规模相媲美,涌现出的将帅多也就不足为奇了。湖北红安,确实是一块英雄辈出的土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汉红安商会二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圆满举行
他是开国元勋,当了26年副总理,21年财政部长,15年正国级
【湖北红安】参观红安革命烈士陵园(上)
十大元帅中有七人是副国级,官至正国级的只有三人,分别是谁?
1967年怀仁堂的“三老四帅”中,他的名气不突出,但职级却最高
一千多名开国将帅中,担任过正国级领导人的,有且只有这6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