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合肥第一所大学创办之谜

△《东南医科大学暂行章程》中记录的大学校园图。

1952年5月,合肥有了第一所大学安徽医学院(即今天的安徽医科大学)。但你知道合肥第一所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26年的东南医科大学吗?它又是怎么创办的呢?通过一份泛黄的档案——1927年3月印制的《东南医科大学暂行章程》,我们为您解开安徽医科大学的创办之谜。


起于风云变幻的沪上


△1927年3月印制的《东南医科大学暂行章程》。

“中华之教育不振久也,外受各国文化之侵略,内被各派学阀之把持,奄奄一息,生气全无,而其中尤以医学为甚。良以国家既无提倡之诚,而外侮内讧纷乘其后……琦元有鉴于此,爰不揣绵薄,创立东南医科大学,以提倡激厉及发挥吾中华民国国民学术上之真精神,与真国民性之教育为本旨……为中国教育计,为中国医学计,有以扶助之也,聊布微衷,鹄候明教。”翻开这本泛黄的、1927年3月印制的《东南医科大学暂行章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东南医科大学校长郭琦元撰写的“创办本大学宣言”。

通过这段慷慨激昂的“办学宣言”及后面的“大事记”,我们大致还原了东南医科大学的创办过程。

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医疗卫生系统在战争的压力下艰难运行。青年时曾公费留学日本的郭琦元感到医学不振、人才匮乏,怀着医学救国的理想,他力邀有识之士汤蠡舟、陈卓人、缪徴中等人,决定筹建新的医学院校。志同道合,说办就办。

1926年5月29日,郭琦元等人租赁民房为校舍,定校名为东南医科大学,寓意“亚东”之东和“南洋”之南,推郭琦元先生为校长,地址在南市沪军营外马路363号。

从“暂行章程”的“大事记”中我们看到,东南医科大学在1926年先办专科四级,当年计划招学生170人,于当年9月10日开学,并聘请缪徴中先生为教务长、汤蠡舟先生为医务长。1927年改办大学五年制,专科停止招生。

东南医科大学的创办,虽然揭开医学育人的序幕,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创办之路是非常艰辛的。

在“大事记”中就有这样一条,“六月,南翔陈枏捐自置海门崇明普安沙之滩田为学校及医院永远基金。”据档案记载,这是东南医科大学收到的第一笔捐款。1864年出生的陈枏是光绪二十一年的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1926年6月,他将当时价值30万余元,一年租息达15000元的崇海普安沙滩田5000亩慷慨捐出,作为学校永久办学基金。

而创办人郭琦元及全家更是倾其所有办学。据档案记载,为支持丈夫办学,出身富家的郑玉英毫不吝惜,变卖嫁妆,联系亲友,四处筹借钱款。为此数年家中举债度日。每到年底,郭琦元一家老小就在讨债者的敲门声中度过。

△东南医科大学创办者郭琦元。


“暂行章程”中都有啥


东南医科大学虽然起步艰难,但其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及学业考核等方面却非常全面、科学,有些在近百年后的今天看来都不过时。这一点在“暂行章程”的内容中得以体现。

“暂行章程”的主要部分共分为九章,分别是总纲、行政组织、会议、董事会规程、普通规则、教室规则、宿舍规则、膳厅规则及学程。而第一章又从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比如,“行政组织”中就分别对校董、校长、教务处、事务处等组织机构的组成、职责等进行详细规定;“会议”中就分别说明了董事会、校务会议、委员会、教务会议及事务会议的职责及召开形式等。

△“暂行章程”中的相关条例。

在这当中,“普通规则”很值得一提,这一章对入学、纳费、请假、休学及退学、奖励、惩戒、试验及集会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共47条之多。“普通规则”中不仅制定了严格的请假、休学及退学制度,而且建立了奖励、惩诫制度,比如,每年经校务会议议决由校长表彰“品行敦笃者”“学年试验成绩在九十分以上者”及“毕业试验成绩在九十分以上者”。当然,章程中对于试验(即考试)规定最详细,达18条之多,其中有一条,“学生升级以操行成绩及学业成绩为标准,由实验委员议决,提交校务会议议决之”,可见当时对学生的操行非常重视,不提倡学生“读死书”。

从“暂行章程”的“宿舍规则”中,我们看到当时就有了寄宿学生,只不过仅限女生;在“膳厅规则”中,规定“有同桌三人以上未到者应有三分钟之等候”,可见当时的礼仪教育。当然,从“暂行章程”中我们看到了当时开设的课程非常全面,有解剖、生理、医化、卫生、细菌、病理、药物、内科、外科、皮肤花柳、耳鼻咽喉、眼科、产科、妇人科、精神、法医、小儿科、齿科、理疗等等。


学校中的“安徽元素”


这份“暂行章程”中还记录了1926级、1927级共两届的教职工、教授及毕业生的情况。

△“暂行章程”中的“毕业生状况表”

从中我们看到,东南医科大学自开始创办就名师荟萃,人才济济,学校聘请了很多专家名师任教,他们大多是当时“上海滩”著名的医学人才。“暂行章程”中分别列出了这些名师的姓名、籍贯及毕业学校,从当中我们能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两届30多位教授中,毕业于日本千叶医科大学的就有14位。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1907年时,清政府就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五校特约”,约定在其后的十多年间由日本政府负担清政府的留学生相关费用。在医学领域,千叶医学专门学校(1923年升格为千叶医科大学)被指定为接收留学生的学校。自1908年开始,千叶医科大学每年接收10名中国留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千叶医科大学是东南医科大学人才培养的“摇篮”。有资料记载,上海东南医科大学刚创立时,千叶医科大学还赠送了显微镜和诊疗台等设备。

从两届教职员和教授籍贯来看,1926级教职员18人,1927级职员8人、教授21人,共47人中就有41位来自浙江和江苏;这和两届学生的来源非常相似:1926级毕业学生29人、1927级毕业学生24人中,大部分籍贯是广东、福建、浙江的。这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辛亥革命成功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极大地激发了资本主义投资建厂、振兴实业的热情,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地区表现更为突出,不仅在丝织业、制茶业、造船业等行业有很大发展,而且在利用沿海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贸易,繁荣经济的同时,更增加了见识,使得许多人纷纷外出学习新知识、新思想。

当然,从“暂行章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学校中的一些“安徽元素”。虽然两届教职员及教授中没有一位原籍安徽的,但在两届毕业生中,共有六位安徽籍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今天的合肥、淮南、潜山、全椒、凤阳等地。在这些学生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27级毕业的安徽学生傅必俊。

△“暂行章程”中的“毕业生状况表”。

傅必俊出生于1899年2月。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爆发,他在上海参加反帝运动,后郭琦元成立东南医科大学后,傅必俊转入东南成为第一届学生,并于1927年毕业。傅必俊从东南医学院毕业后参加北伐,任军医官。蒋介石背叛革命后,1928年他组织上海“安徽旅沪学会”,联络各大学学生进行反蒋独裁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联络上海进步人士组织反蒋同盟,为上海地下党的外围组织。1932年,上海爆发淞沪抗战,傅必俊积极参加战斗,并派人把定时炸弹放在日军庆功台下,当场炸死大将白川及多位日本军官,沉重打击日寇的气焰。1935年11月,傅必俊因组织暗杀蒋介石、汪精卫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他虽身受酷刑,但毫不屈服。1937年南京沦陷前夕,傅必俊被反动派杀害于南京雨花台。

傅必俊虽然很早为国牺牲,但他的女儿刘建华继承了父志,1949年考入东南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安医工作,很有成就。谱写了一段“父女同入东南,为国竭尽忠贞”的佳话。

1926年5月东南医科大学创办于上海,1930年更名东南医学院,1949年底内迁安徽怀远,1952年5月迁建合肥,更名安徽医学院,1985年12月更名安徽医科大学……辗转于三地,传承近百年。这就是安徽第一所医学高等院校、合肥第一所大学的历程。


张芳 赵正敏 程堂义 

张芳 赵正敏 程堂义 合报发现融媒体工作室 来源:合肥晚报 编辑:邓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中国内地高校综合排名出炉!合肥5所大学入榜!有你母校吗?
世界大学排名发布!安徽5所高校上榜!
合肥28中女生遭同校男生泼酒精烧伤 仍在重症监护室治疗
出征!巢湖4名女护士驰援武汉
安徽省合肥市14家优质三甲医院一览表 收藏备用
【徽傅】合肥傅氏宗亲联谊会筹备会四次扩大会议圆满召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