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古 | 美军投弹99吨,却被志愿军一个排轻松打退,艾森豪威尔直接疯了

1952年12月,艾森豪威尔亲临韩国,考虑在1953年春发动一次攻势。

自从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指挥的“联合国军”地面部队遭受一连串败绩。

他不甘心失败,想为自己捞取更多的政治筹码,亲自选择了丁字山这个有利进攻的阵地作为攻击目标,妄图找回一点面子。

1953年1月,志愿军23军67师201团1连1排(包括加强2排4班),共计4个班,同美军第7师31团2营(长津湖战役中的北极熊团一个加强营)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激战,其火力密集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场战役。

仅1月25日一天,美空军就向丁字山投弹近23万磅(约104吨),炮兵和坦克发射各种炮弹16.8万余发,进攻部队耗费子弹5万余发,手榴弹650余枚。

结果,1个营的美军在付出150人的巨大伤亡代价后,行动失败了,志愿军仅11人伤亡。

此事在美国国内引起了舆论哗然,让美国军方丢尽了脸。

新上任的总统艾森豪威尔更是直接撕破脸皮,严厉禁止记者报道丁字山战斗的相关细节。

同时,美军战史上也把丁字山战斗看作是朝鲜战争的转折点。

那么,艾森豪威尔为何会对小小的丁字山这么感兴趣呢?这场战斗为何会影响如此深远?

图|在前线视察的艾森豪威尔


一、新官上任三把火








































1952年1月,艾森豪威尔作为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成功当选美国第34任总统。

相比较于“前辈”杜鲁门,艾森豪威尔采取的外交政策更加强硬。

上任后,他支持所有反对苏联及共产党的政权。

中国有句老话——新官上任三把火。千里之外的朝鲜战场上,美军与其他17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被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打得抱头鼠窜。

艾森豪威尔作为新官,必定要拿出一些成绩,他于1952年7月带头签订《朝鲜停战协议》。

背地里让美军持续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进攻。

一边谈判一边打仗,这就是艾森豪威尔拿出的诚意。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没有被美国人蒙蔽,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敌我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消耗战。

1952年10月,“联合国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地区爆发激烈战斗。

1952年12月底,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的三个月,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亲到韩国。

他不是来旅游的,近两年来,美第八集团军范佛里特指挥“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已经退到首尔一带,这让艾森豪威尔特别难堪。

此番来到韩国,艾森豪威尔希望与时任美国美军远东总司令克拉克商量出一个好对策,找回些面子来。

与艾森豪威尔、范佛里特主张强硬进攻不同,克拉克是个和谈派。他觉得既然美国首先提出要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方面签订《停战协议》,就应该表示出诚意。

千万不可一边打一边谈,这就犯了兵家大忌。

无奈,范佛里特与艾森豪威尔皆坚持主张武力解决朝鲜问题,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克拉克只好就此作罢。

按照范佛里特为首的大多数美军高级将领认为,只要美军联合友军进行各兵种部队周密协同作战,充分发挥装备、空中支援优势,中国人的阵地不是坚不可摧的。

因为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美军对志愿军的坑道工事头疼不已。

按理说,美军已经把上甘岭这个小山包彻底夷为平地,志愿军虽然损失惨重,剩余部队转入坑道能够继续作战,“联合国军”始终没有正面击穿中国人的阵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艾森豪威尔希望美第八集团军、第五航空队,及其他步兵作战部队,进行一次空军、炮兵、坦克和步兵协同行动的实战。

最初的时候,美军是想进行一次实战演习。

图|电影《猪排山》剧照

受领任务的美军第7步兵师(长津湖战役中被志愿军打得狼狈逃窜的就是这个第七步兵师)师长史密斯少将认为:“与其进行演习,倒不如选择一处志愿军的孤立阵地,发动一次突击战。

这样不仅可以演练多兵种协同作战,还能从实战中进攻中国人的阵地,挫挫对方的锐气。”

范佛里特中将觉得这个主意非常不错,将其汇报给了总统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特别指出:发动一次突击战,不仅要训练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同时还要活捉志愿军的俘虏,查明志愿军坑道工事的详细情况,为日后作战积累丰富经验。

1953年1月15日,美军正式确定了该作战计划。

作战计划既然已经敲定,那么该拿哪处志愿军阵地当作此次演练目标呢?

几十名美军高级参谋拿着放大镜,在地图上来回找寻合适的目标,最终他们敲定了205高地。

205高地位于铁原西北地区的城山、芝山。

城山、芝山和205三个高地连在一起,构成的防御体系形状像T形,美军称它为“T形山”;我们习惯地叫它“丁字山”。

205高地下面就是190.8高地,而190.8高地西南不远就是猪排山,中朝人民管它叫石岘洞北山。

美国经典电影《猪排山》就是取材于190.8高地的某次战斗。

不过,《猪排山》是美国的“正能量”电影,宣扬的是美军的英勇无畏,可是历史事实恰恰相反。

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赘述猪排山相关战斗。


二、准备充分,美军开始“作秀”








































美国人之所以选取205高地作为演习目标,其原因有两点。

图|正在向志愿军阵地投弹的美军

首先,205高地地形比较特殊,占地面积不大,驻守在这里的志愿军士兵总数不会超过60人。

高地三面临敌,似钉尖直插敌人阵地,因此美军总想拔掉它。

其次,美军情报部门得知,原先守卫205高地的是志愿军第38军。

1952年12月29日,志愿军23军67师201团一营一连接替兄弟部队防务进入前沿阵地。

美国人考虑到23军初来乍到,没有和他们的作战经验,就想找软柿子捏,给我军来个下马威,重振本方士气。

不得不承认,美军情报工作做得非常不错,他们选取的205高地的确非常适合进行突击战。

可美军却漏算了重要的一点,他们的对手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擅长出奇制胜,化被动为主动。

尽管志愿军23军才进入朝鲜战场不久,但我军会用实际行动让美国人铩羽而归的。选定好了目标以及实际的作战计划后,该由哪支部队担任此次演习的主角呢?

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受领任务后,把它交给了美军第7步兵师31团,31团就是在长津湖战役中被志愿军全歼的北极熊团。

或许有同学会问了:北极熊团的团旗都已经被志愿军缴获,说明该团番号已经被撤销,为何还能继续出现在朝鲜战场上呢?

原来,在长津湖地区战损率高达85%的北极熊团撤退至釜山地区进行重建恢复,于1951年2月重返前线,连续参加数场战斗,包括上甘岭战役。

换句话说,虽然北极熊团最高指挥官被志愿军俘虏或击毙,团旗都被我军缴获,但美军不承认这个既定事实,继续让北极熊团与中朝军队较量。

范佛里特把这个任务交给北极熊团,就是希望这支部队能够一雪前耻!为军方高层挣回些面子。

作战开始前,为了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展示美军强大实力,美国军方特意请了数百名记者到前线阵地进行参观。

幸亏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场直播连线,不然的话,范佛里特肯定会请来上百个主播进行现场直播。

图|志愿军痛击美军

美军方面倒是已经准备完毕,那志愿军第23军有没有察觉到这一情况呢?

其实,艾森豪威尔从朝鲜前线策划了春季攻势后不久,志愿军就掌握了这一突然变化的情况,积极进行迎敌准备。

消息传到前线,志愿军第23军为了加强指挥团党委,特意安排201团副团长黄浩亲自到前沿一营掌握情况,指挥部队利用坑道打击敌人。

一营参谋长戴奇珍同志前往205高地,指挥驻守于此地的一连与美军进行正面决战。

201全团上下士气高涨,战士们纷纷宣誓:“一定要让敌人碰个头破血流。”

敌我双方皆准备充分,大战一触即发。1953年1月20日,205高地突然发生了这样显著的变化:美军高级军官乘飞机来到高地上空,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勘察。

当天下午,美军连续发射2000多发炮弹,专打志愿军前沿和纵深的地面工事;许多掩蔽坦克都开出来,对205高地进行破坏射击。

当天夜间,美军不断以小部队向高地进行侦察和袭击,掩护大量汽车向前沿运输。

这下可把负责在前沿阵地指挥的戴奇珍营长弄懵了。

按理说,美军之前平均一天要往205高地投掷约500发炮弹。

现在一天居然投掷2000多发炮弹,这肯定是想发动一场突袭。

而美军不趁着炮火掩护朝着高地发起进攻,反倒是把装甲车和各种车辆开到前沿阵地来回穿梭,似乎短时间内没有向高地发起猛攻的意思。

戴奇珍营长突然发现:美军这套把式不像打仗,倒像是阅兵式

戴营长不清楚,美军当时已经敲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共分为四步,每一步环环相扣。

图|投掷手榴弹的美军

第一,美军把1953年1月25日定为对205高地发起猛攻的日子,即正式作战“D日”。

1953年1月20日,美军首先出动125架次战斗轰炸机和8至12架由雷达操纵的轻中型轰炸机进行空中火力打击,迷惑志愿军。

第二,在空中火力打击后,由第57野战炮兵营在每日向丁字山区域发射1000多发炮弹;截至1月25日,共计1万发左右。

第三,以美军第7步兵师第31团第2营配属第73坦克营,在第57野战炮兵营18门105毫米榴弹炮及7个队属炮兵营的78门轻火炮和32门中型火炮支援下实施进攻。

第四,美军步兵进攻时,美国空军第58战斗轰炸机联队的24架F-84战斗轰炸机编组对空军侦测好的目标进行A计划轰炸。

另外24架F-84战斗轰炸机分为3组,每组8架由美军第7步兵师战术空中控制组指挥进行B计划轰炸,共进行18个波次。

经过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志愿军所有地面目标肯定被摧毁殆尽。

1月25日,北极熊团一个营正式投入作战,必将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这处高地,然后记者们一通胡吹乱侃。

站在客观的角度评价美军这套作战计划,类似于“人傻钱多”。凭借着强大的空中与地面火力支援,把场面弄得蔚为壮观,接着派出步兵上去收割。

美军这套陆空协同作战,本质上就是给局外人看个热闹,花哨远远大于实用价值。

志愿军201团一营根据上级领导指示,同样制定了作战计划:以观察员和值班火器配置于前沿,其余人员位于坑道内。

如敌步兵进攻,则以第1、3、4班在表面阵地抗击,2班为预备队在坑道内待命。

相比较之下,志愿军的作战计划非常切实有用。我军根本不管美军到底弄什么幺蛾子,除非美军步兵攻上来,我军就是坚守坑道不出。


三、偷鸡不成蚀把米








































从1月20日开始,范佛里特就像是患了“失心疯”一样,把“联合国军”的高级官员和各国记者全部拉到战场,观看他一手导演的“好戏”。

应邀到场的高级官员和记者们,每人拿着一本纸板装订、三色精印的“进攻路线图”和“作战进程时间表”(这些都是范佛里特发放的)。

范佛里特稳操胜算,期待着表演一结束,马上向总统汇报喜讯。前面几天的战斗没有太值得说道,1月24日,美国空军进行全方位火力打击,投下136,000磅炸弹和14个凝固汽油箱。

D日,1月25日晨,美军步兵和坦克开始协同进攻,美国空军24架F-84战斗轰炸机连续出动80架次,对205高地进行了四轮轰炸,投掷1000磅炸弹160枚。

空中火力打击结束后,美军第73坦克营派出15辆坦克进行点对点打击;在坦克攻击的同时,8架F-84战斗轰炸机又进行了一次空中轰炸。

随后,128门火炮组成的美军炮兵群开始了炮兵火力准备,空中8架F4U战机投放烟雾弹。

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几十辆坦克、空中轰炸机、自行火炮轮番上阵,还有烟雾弹进行助威,场面要多华丽就有多华丽,简直就像是一场现场直播的战争巨制片。

图|守在坑道里的志愿军

不到一小时,志愿军的许多交通壕、堑壕被炸毁,有些要点上的岩石和冻土被打成一尺多厚的粉末,整个阵地湮没在硝烟火海里,所有通向师、团、连的电话线全被打断。

深入前沿阵地的黄浩副团长用报话机告诉一连做好战斗准备后,他又向师、团联络,因敌人电台太多,干扰厉害,没有将情况及时通报给上级领导。

驻守在205高地的一排同志们,在美军刚开始进行空中突击时,大家就一起钻进了坑道。

1953年1月25日中午12:30分许,美军空、炮轰击向纵深转移,31团2营营长菲利普少校命令兵分三路,在31辆坦克进行抵近射击的支援下,冲向我一连一排阵地。

美军31团2营右路1个连与7辆坦克佯攻芝山;左路1个连与6辆坦克负责切断205高地与其他高地的联系;中路由20辆坦克引导E连进攻205高地。

志愿军一排长李德全此时带领1、3班跃出了坑道,占领了残存的工事和弹坑,等待着敌人进攻。

起初我军一枪未发,美军大概以为他们早被炮火杀伤,大摇大摆地涌上来。

一排战士们屏气凝神,待美军进到三十至四十公尺时,所有火器一起开火,连珠似的手榴弹砸向敌人。

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乱作一团,前推后拥滚下了山。

菲利普少校发现2排已经失去战斗能力,急忙命令E连1排上去支援。

美1排发现志愿军的机枪打得非常准,他们根本上不去,菲利普少校只好命令正面的20多辆坦克和火炮,对我1、3班阵地拼命地轰击。

敌人炮击过后,步兵蜂拥而至,一排长李德全负重伤,他始终没有离开指挥,他忍痛号召大家:“狠狠地打!敌人上来就坚决消灭它!

三班副陈志见排长昏迷不支,主动代替了排长的指挥。

陈志的衣服和手燃烧弹烧着了,他顿时成了一个火人,但仍向敌人一连甩出四十多枚手榴弹。

战斗一直持续着,美军炮击一阵后,步兵马上进行冲击,随着敌人不断地冲击,志愿军的伤亡逐渐多起来。

但是,这些铁打的志愿军战士,谁也没吭一声,继续坚持战斗。

至1月25日下午4点,一排先后打退了美军8次冲击,“丁字山”牢牢地卡在敌人的心脏。

此时敌人又开始了猛烈的炮击,一排原本准备5天的手榴弹已经全部消耗完毕。

图|严阵以待的志愿军

黄浩副团长明确了任务,准备天黑了以后出击;他另一方面命令营属火炮准备全力支援一连,同时报告了团指挥所,要求团、师炮兵群准备给予有力支援。

正当志愿军201团严阵以待时,一排忽然报告:“敌人正用坦克、重炮、机枪和烟幕弹掩护步兵撤退,用装甲车拖运死尸。”

黄浩副团长这才意识到一切准备都用不上了,志愿军还没有完全展开架势与敌人硬拼,美军就主动收拾烂摊子了。

敌疲我扰,敌退我进,黄浩副团长命令一排动用所有剩余的弹药,“挽留”美军。

不得不承认,美军撤退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15分钟不到,活人跟死人全部被装甲车辆拉到后方。黄昏时,一排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山坡上到处都是美国钢盔、避弹衣……

最有意思的是,美军还丢下了大包的炸药,这是他们想用来炸志愿军坑道的。可惜,美国大兵们连志愿军的坑道口是什么样子都没有看到。

战后统计,丁字山之战,志愿军23军67师201团1连以一个加强排的兵力,重挫美军强大空中和炮兵支援的1个加强连。

自己仅伤亡11人,毙伤美军31团E连150余人,美军的伤亡数字超过了高地上志愿军总人数。

这场战斗,志愿军前后直接迎敌的仅17名战士,全部武器只有830颗手榴弹、2个步兵班的轻武器,支援兵器仅有两门60炮门和3门迫击炮。

如此简陋的武器装备,就把范佛里特蓄谋已久的,继上甘岭之后一次最大的突击战打了一个人仰马翻。

堂堂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当众出丑,他请来的高级官员和许多记者们,把情况实时发给了美国国内。许多美国媒体纷纷以《“联合国军”竟然不敌土八路》的标题连续刊登几十篇相关报道,在美国国会引起了一场风波。

根据美国观摩记者了解的数据,范佛里特在丁字山战役里共使用了36万磅炸弹、17万发炮弹,约2亿美金,却仅仅杀伤志愿军11人!

要知道,205高地总面积不超过35平方米;辽沈战役中,解放军只用了15万发炮弹,就打败了60多万国民党军主力。

图|志愿军23军201团观看慰问表演(戴红领巾的是201团副团长黄浩)

此战惨败,朝鲜战争发生巨大转折,直到停战,美军没有再发动过一次进攻!

这下还得了,许多议员纷纷向国防部提出责问,要求国防部长说明失败的情形,惩办负责人员(范佛里特)。

艾森豪威尔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威逼利诱美国媒体不要再传播类似的报道,他还让范佛里特亲自道歉。

范佛里特垂头丧气地说:“进攻的结果很不幸,没有达到目的。”

美国陆军参谋总部为了找点面子,列举出了几点“联合国军”失败的理由:

一、空军无法摧毁坑道中的中国军队,而且轰炸范围太大。

二、步兵进攻的时间晚了,205高地正面太窄了。

三本可扭转战局的火焰喷射器出了故障。

其实,美军战败的原因就一条,步兵遭到火力打击就想往回退。

站在敌人的角度,当时他们对付志愿军坑道最有效的办法只有让步兵攻上去封锁。

这样的话,美军步兵就会遭受到志愿军正面打击,损失必定惨重。事实证明,迄今为止美国步兵包括著名的海军陆战队还是“害怕牺牲”,美其名曰:尊重生命自由。

图|黄浩(图左)查验美军遗留的卡宾枪

然而,两军作战比拼的是各自对于胜利的渴望与能否承担牺牲和损失惨重的决心。

怕死就不要主动挑起战役。


结语








































喧嚣一时的“春季攻势”从此销声匿迹了,范佛里特唱完了他这场精彩的“压轴戏”,就夹着尾巴回到美国。

图|201团回国时与丁字山阵地告别

作为“罪魁祸首”和“替罪羊”的范佛里特很快被解职,艾森豪威尔把他升任为四星上将,接着退出现役直接退休,回到美国后遭受了铺天盖地的质疑。

老范心态比较好,一直不当回事,活到了100岁才去世。

参考文献:

[1]“丁字山”之战,作者曲爱国,军事历史 1992年04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纪念上甘岭战役67周年
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174)丁字山
美军战史中朝鲜战争的转折之战,不是上甘岭,而是丁字山!
一个团攻击志愿军一个排防守的阵地,打的美军中将被解职
美国西点军校的纪念馆内陈列着两个阵地模型...
上甘岭战役后:为何说打掉美国一个总统,打走一个将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