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徽商之后,改变了孙中山和蒋介石的政治生命,最后却客死他乡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洲”。

张静江一手筑就的财富,与其一生的民国理想,一如江南曲折绵延的水道,推搡着他冲向历史漩涡的最深处。

他的财富推动了晚清的颠覆,也支撑了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以及蒋介石的独裁时代。

这是一个不能不说的历史人物,因为他行为的不可思议,更因为他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

他在民国史上功高盖世、人送外号“现代吕不韦”的奇人:不仅是二十世纪初江浙财团的四大亨之一,而且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圣人”,“中华第一奇人”;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陈果夫称他为“党国理财第一人”;

毛泽东称他是“最有经济眼光”的人。

张静江,安徽休宁人(祖籍),民国富商、政坛元老张静江,曾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代理国民政府主席。

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圣人”

孙中山早年为革命奔走,过着一种游侠式的生活,靠别人的“赞助”艰难地支撑着反清革命。

孙中山的在当时的窘境是可想而知的,造反依赖会党,宣传靠留学生,经费靠着华侨施舍。

但在孙中山山穷水尽之时,张静江给了他所有的帮助,甚至是出卖家产,可谓毁家纾难!

张静江祖籍安徽休宁(今徽州),曾祖张维岳于康熙末年定居南浔,以经营蚕丝业和盐业起家。

此人工于心计、智商极高,把祖辈传下的买卖做得很大,且与清廷高层的关系密切。

但当时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个老谋深算、惟利是图的形象背后,也有其理想主义的一面。

1906年3月,28岁的张静江乘法轮东归,偶然得知孙中山也在船上,便前去求见,他对孙中山说:“余亦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国......君如有需,请随时电知,余当悉力以应。”

随后,他与孙中山约定联系暗号,款项多少以ABCDE为序??A代表一万元,B代表二万元,C代表三万元,D代表四万元,E代表五万元。

张静江说完就告辞了,留下孙中山一个人在那儿发愣,

要知道那时候孙中山发动的反清起义屡屡受挫,就连他自己都对革命的前途没有什么把握——这个素昧平生的阔少究竟想干什么呢。

两年过去了,孙中山的革命仍旧没见什么起色,孙中山几乎忘了这件事情。

一次,孙中山与黄兴闲聊,偶然提起了这位革命的慈善家,孙中山突发奇想:现在经费奇缺,何不一试。

黄兴知道张静江是清使馆人员,劝说孙不要发电报,但孙中山实在到了捉衣见肘的困境,无奈之下,偷偷地发了,电文只有一个字——C。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数日后,三万法郎的巨款如数汇到东京。

又过了一年,三月初,孙中山筹集两粤和云南革命所需的款项无着,又先后以A字和E字致电张静江,数日后,一万元和五万元法郎一个子儿不少地到帐。

于是大清帝国很快就收到了革命党人献上的新春“贺礼”——革命起义。

而这份“厚礼”的埋单者正是大清帝国驻法使馆的商务随员张静江,他为此卖掉了自己在法国的通运公司。

在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和前后,每当孙中山开展反清起义活动经费不足时,便会及时拍电报给张静江请求汇款。

张静江接电报后每次总是有求必应,按时如数将款寄到。

不仅仅是经费,孙文的革命最大的财力来源于张静江代表的江浙财团,他介绍加入同盟会的财团也成为后来国民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唯一途径。

孙中山靠这些经费,一步一步地发动他的革命,最终迎来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时刻。

而此时的革命政府,却是一个被投机的革命政权,和孙文的欣喜不同的是张静江的忧愁。

他写信给孙中山,大意是革命当摧枯拉朽,一举清除旧官僚,不可求妥协的政府。

然而在孙文的心中,这已经是最好的革命,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礼请张静江出任共和国的财政部长,但张静江坚辞不受

——他宁愿在海外通过过各种关系继续为革命捐款,也不愿为那个不彻底的“革命政府”做事,即便如此,仍然是巨款不断。

直到很多年后的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即便缺席也被革命党人一致推为中央执行委员。

在这次大会上,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圣人”,并亲书“丹心侠骨”四字相赠。

1925年春,孙中山为南北统一和谈冒险北上,在北京病倒。张静江闻讯后,不顾自己四肢瘫痪(因患骨痛症导致其四肢萎缩),哭哭啼啼奔赴北京,希望见孙中山最后一面。

两个理想主义相见,一句话没说,只是相顾而泣,就如同俩孩子。

蒋介石的恩人

张静江与蒋介石之间,既有同乡之谊,亦有张静江惜其少年英雄之义。


蒋的革命屡战屡败,最后倾家荡产,只好厚颜启齿,向张静江借钱糊口。

张静江并未因此卑视蒋氏,相反,他对蒋有求必应。直至今天,南京市档案馆尚存蒋当年向张静江的借条,厚约一寸多。

蒋介石在登上权利的过程中,和孙中山一样,几乎是靠向张静江的借贷而笼络上下左右,得以站稳脚跟的。  

张静江不遗余力在党内推举蒋介石,甚至亲自操办蒋介石的婚姻大事,使陈洁如成为蒋的北伐夫人。

蒋介石后依附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家,与宋美龄联姻,为二人关系破裂埋下伏笔。
  
1928年到1937年间,张静江与蒋介石因治国方略不同而渐行渐远,终至决裂。

张静江被排挤出政治权力中心,但他却在政局的跌宕起伏中辗转找寻到了个人经济事业的最高峰。
  
张静江认为,时局已定,理应循三民教义宗旨,发展经济。

他说:“本会期于最短期内实现总理建国方略之全部计划,力矫昔日官办事业之弊,以增加国家资本,而裕民生。”简言之,即要发展私营企业。

但蒋介石想的却是如何集中权利。 

1930年3月,张静江向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提交《确立全国建设经费保管支配方案以利建设案》,建议成立由财政、交通、铁道、工商、农矿各部部长及中央建设经费保管委员会,实行建设经费会计独立制。

就是为了限制蒋介石对财政干涉及建设费用挪用。

在任建设委员会委员长期间,张静江手中只有公款10万,但创造了5000多万的价值,铺通了浙江全省主要交通干道,奖励实业,振兴国产。

这在民国经济史上,是一个奇迹。

  
1929年,浙江省政府第一次举办杭州西湖博览会,这在全国都是创举,规模空前,气势恢宏。

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张静江表态说:“此次博览会为建设先锋,中外观瞻所系,于会场设备暨修治道路、桥梁工程,自应略求完美,不容简率。”

西湖博览会后,北山街(现名“北山路”)一度改名为静江路,以纪念张静江这位有功之臣。而新新饭店和静逸别墅则一直保存使用到今天。

但在权利的集中之后,就是要将财权紧紧抓在手中,张静江很显然此时已经成了蒋介石的畔脚石,也渐渐地被蒋踢开。

日暮乡关

1938年,身患眼疾的张静江先经由武汉前往香港,并自香港前往瑞士日内瓦治病。

在飞机上,张静江怆然回望故国,对账房先生李力经说,此去怕是再也难回了。

难以回去的,不但是张静江,还有他的革命理想主义。

张静江未必不知道,是非成败转头空,多少人能够成就功名利禄,又有多少人能在侥幸躲过历史的劫难之后,及时抽离残局,功成身退?

他一手筑就的财富,与其一生民族理想,一如江南曲折绵延的水道,推搡着他冲向历史漩涡的最深处,早就已经没有撤退的余地。

数月之后,张静江离开日内瓦抵达纽约,在生命的最后12年中,张静江再也没有回过中国。

1950年,一如著名医学家袁树珊在张静江讣文最后的批注,张静江一生华章零落成泥,在纽约寓所内溘然长逝,终年74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中山把他当“圣人”,民国奇人张静江什么来头?
被称为民国“吕不韦”的张静江,他低调的一生有多豪横?
【老牛梁军游记】南浔五日记(六)
真龙虎复盘蒋介石1 上海滩
南浔张家出了位“革命圣人”
湖州味道|辛亥革命与湖州⑤民国奇人张静江:“丹心侠骨”的实业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