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5年,赵尔陆被授上将却拒绝穿军装,毛主席知道后有何反应?
1955年9月27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隆重举行的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将军军衔的典礼上,分别将授予大将、上将、中将以及少将军衔的命令状,一一授予了粟裕等在京将官。
授衔结束后,将军们纷纷将代表荣耀的军装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方便下次穿。但却有一人十分特殊,他在被授予军衔后拒绝穿军服,他便是被授予上将的赵尔陆。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赵尔陆为何拒绝穿代表荣耀的军装呢?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又有何反应?


1955年,解放军首次大授衔

1951年7月10日,中美双方在开城举行朝鲜战争的首次停战谈判。美方谈判代表是远东海军司令乔埃中将,我方谈判代表则是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就两人在军队内的职务来说,他们是不相上下的,但问题就出在我军没有军衔制度。
既然是谈判,不说在身份上压过对方一头,至少也要平起平坐。为了不在美方面前落于下风,代表团只好临时抱佛脚,给代表们安上一个“军衔”,邓华也被介绍为邓华将军。
1951年国庆节的晚上,彭德怀在指挥志愿军迎击美军“秋季攻势”的间隙,给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发去一封电报,建议国内应该考虑七项战略工作,其中就提到了实行军衔制。因为彭德怀知道实行军衔制是战争的结果,也是大局和方向,是必须要搞的。
收到彭德怀的电报后,毛主席十分重视,因为此时不但在异国作战的志愿军急需设立军衔,就连国内在军队管理方面也有引入军衔制的必要。
新中国成立后,有不少干部或者年龄大了,或者文化水平不够,实际干不了什么事,但是又没有复员或者是转为文职干部。如果设立军衔制的话,就能既照顾这些老干部,保证他们的待遇,又能激励年轻人,给他们发展的机会。


面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曾打了个比方:“一个很老的不能做什么工作的团长,可以被授予上校,他只拿上校薪水不做事的话,他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这样总比占着茅坑不拉屎要强得多!”
1952年4月,彭德怀回国治病,中央便决定留他在北京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和罗荣桓一起负责军衔评定的具体工作。至此,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实行军衔制的帷幕也被彻底拉开。
在授衔的最初提名方案中,毛主席是大元帅;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是元帅;李先念、谭震林等人是大将。可是当毛主席看到这一方案后,却拒绝大元帅军衔,也不要勋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的威望已经很高了,因此当党内外人士和民主人士知道这件事后纷纷发言,认为毛主席等领导人都是解放军的缔造者和创造者,还指挥过众多重大战役,应该被授予军衔。尤其毛主席的功劳最大,完全可以被授予大元帅。
一天,总干部部副部长宋任穷和彭德怀、罗荣桓去向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汇报授衔工作。期间,彭德怀和罗荣桓汇报了他们刚刚提出的方案,这一方案和最初提名的方案基本一致。
毛主席听完汇报后,笑着说:“评衔工作是很难的,你们辛苦了。但我这个大元帅就不用要了,再说了,让我穿大元帅的制服我也会很不舒服的!”


还没等其他人说话,毛主席就问刘少奇、周恩来等人:“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吗?”刘少奇等人纷纷摇头说:“不要了,我们也不要了。”毛主席转身问李先念、邓子恢等人:“你们几个的大将军衔还要吗?”
当时李先念等人都已经转到地方工作了,因此他们也都摆摆手说:“不要了,不要了。”
如此一来,不仅毛主席辞帅成了不能改的事实,其他已经转业到地方的领导人也大多不再授予军衔。这一举动,不仅令全军干部受到了一个很大的教育,同时也解决不少在评衔中出现的矛盾。
1955年9月27日下午2点30分,隆重的授衔仪式在中南海举行,周恩来总理将授予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命令状,一一授予了粟裕等在京将官。
下午5点,中南海怀仁堂内奏响了国歌,毛主席将授予元帅军衔的命令状,一一授予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林彪和刘伯承因为在外地养伤,没能出席授衔仪式。


共和国军队的首次授衔,共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授衔结束后,大家连忙回家将象征荣耀的命令状和军服收起来,方便下次使用。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众多被授予军衔的将军中,却出现了一个拒绝穿“军服”的人,他便是赵尔陆。
那么赵尔陆是谁呢?他为何不愿意穿军服呢?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军工部长

赵尔陆1905年6月出生在山西,早年在太原读书期间,就曾积极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他加入西北革命同志同盟会;1927年怀揣革命理想来到武汉,并在董必武的介绍下加入国民革命军第20军教导团。不久后,跟随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加入共产党,正式成为我党的一员。
1928年,赵尔陆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红4军一个连的党代表变成第一军团供给部部长。他还曾利用缴获的国民党军器械设备组织战士们抓紧生产,有效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中央苏区的“围剿”。
1934年10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赵尔陆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由于缺少物资,因此很多红军战士穿的都是单薄的衣服,但他们想要以此来翻越人迹罕至的夹金山是非常困难的。部队急需补充棉衣,但却买不到布和棉花。


就在大家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赵尔陆发现当地盛产羊毛,于是便组织供给部的同志们向当地老乡买了一批羊毛,发动大家捻毛线,织毛衣、毛裤、毛袜子等等。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十分高兴,夸奖赵尔陆:“赵尔陆同志这招好了,解决了大问题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尔陆担任八路军总供给部副部长,曾前往太原等地区为部队筹集武器弹药和物资,为八路军各部队作战提供了十分充足的后勤供应。
1937年11月,赵尔陆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分区的司令员,除此之外他还兼任政委和中共地委书记,并创建了以五台为中心的晋东北抗日游击区。
1944年,赵尔陆担任冀晋军区司令员。1945年8月,他率领军区战士们参加对日军的大反攻,不仅解放了多座县城,还一度攻入石家庄,大大扩充了冀晋军区的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尔陆担任冀晋纵队司令员兼冀晋军区的司令员。在此期间,他率领战士们消灭了胡宗南部,为此,毛主席专门发了一封电报:
赵尔陆,并告聂萧、刘邓:
30、40以及新8等军都被我刘邓包围在邯郸地区,正在激战中,胡宗南石家庄16军3个师全部向南支援。我为坚决歼灭被围困的敌军然后歼灭前来援助的敌军的目的,改变对赵尔陆部的部署。赵尔陆同志接到这封电报后,立即率领6个主力团向南出发,进至高邑西南临城附近接受刘邓的命令……


赵尔陆还参与指挥解放华北的多次战役,并全面负责组织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后来还担任第四野战军中南军区的参谋长,参与指挥湘、桂、粤的剿匪作战,为中南地区的全面解放和新生政权的巩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52年,抗美援朝正在紧张的进行当中,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保障工作迫切且繁重。由于国内军工生产、维修等能力太慢,远远不能适应前线的需求。因此这年6月,赵尔陆在毛主席的召集下赶到北京,参加由主席亲自主持的中央会议。
会议期间,毛主席亲自找赵尔陆谈话:“尔陆啊,这次让你来是有重要任务要交给你。”赵尔陆连忙说:“主席您说,我保证坚决完成。”毛主席点点头,说:“我想让你负责组建第二机械工业部,统一领导之前分散管理的军事工业。你要迅速组织人员开创国防工业,生产并修复抗美援朝前线急需的弹药和武器装备。”
赵尔陆清楚地知道这项任务有多么艰巨和难以完成,当时我国几乎没有像样的军事工业,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国防工业,哪里是一件易事呢?
但毛主席既然决定将这项任务交给他,他必定不能辜负主席的期望。于是赵尔陆毅然决然地答应下来,并说:“还请主席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就这样,赵尔陆成为共和国第一任军工部长兼党组书记。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眼光没有错,而赵尔陆也没有辜负主席的期望。在他的主张下,我国在短短几年就建起一批专业研究所和产品设计所。在国庆十周年举行的盛大阅兵典礼上,受阅部队全部用的都是国产的制式武器装备,这也代表我国军队武器装备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赵尔陆拒绝穿上将军服,毛主席知道后有何反应?

1955年,解放军根据各位将军的资历和战争年代立下的战功,授予他们不同的军衔。赵尔陆由于资历老、且在战争年代表现突出,因此被授予上将军衔。
赵尔陆曾参加过南昌起义和长征,担任过八路军总供给部副部长、华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参谋长等职务,可以说是战功卓著了。然而当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后,却拒绝穿“上将军服”。
毕竟对于一个征战半生的军人来说,能在革命成功后被授予上将军衔,是莫大的荣誉,那么他为何不愿意穿代表荣誉的上将军服呢?
其中原因还是从赵尔陆的女儿赵珈珈口中得知的,一天,赵珈珈问父亲:“爸爸,您为什么不愿意穿上将军服呢?这不是您的荣耀吗?”赵尔陆看了女儿一眼,叹了口气缓缓地说:“我不是不愿意穿,而是害怕穿。我只要一见到这身衣服,就会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同志们……”


赵珈珈说: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明白父亲不愿意穿上将军服的真正原因。其实父亲除了在授衔时照的标准像和仅有的几张戎装照之外,和我们家人拍照的时候,只穿过一次上将军服,而且我能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他十分不自然。
从照相馆回来后,他第一时间就将身上的军服脱下,然后让我妈妈收起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父亲穿上将军服了……”
后来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没有怪罪赵尔陆,而是感慨道:“赵尔陆同志真是情深义重啊!”
1961年1月23日,赵尔陆被任命为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同年11月,他又被任命为常务副主任,主要协助罗瑞卿管理国防工业。国防工办成立后,经过认真讨论,提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两年计划。
为此,赵尔陆带着工作组的成员奔波于北京、甘肃等核武器研制单位。直到1964年6月,他经过多方考察,对第一颗原子弹试验能爆炸成功,心里已经有底了。他交代刘柏罗给周恩来写一份简要的书面报告,汇报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准备情况以及能成功的理由。
当赵尔陆将这份报告交给周恩来的时候,周恩来十分高兴,当即转呈给毛主席,毛主席很快就圈阅同意了。


随后周恩来亲自批准了原子弹爆炸的“零时”——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在我国大西北的罗布泊上,一颗蘑菇云腾空而起,这也象征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此以后,我国有了自己的核盾牌。
毛主席在查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资料片时,曾时不时向赵尔陆提出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他都作了比较准确的回答。毛主席赞扬道:“你现在也是内行了!”
在原子弹、氢弹、导弹都有了重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后,我国的人造卫星工程也即将上马。赵尔陆向周恩来建议,加速展开人造卫星的全面研制工作。1966年3月,赵尔陆主持召开中央专委办公室会议,他同意批准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卫星地面观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研究等等。
1966年开始,赵尔陆的身体越来越差,肺气肿令他几乎不能睡眠,心脏病也不断发作。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带病工作。有时候在家边吸氧边召开党委常委会,会结束后,赵珈珈心疼地说:“爸爸您休息休息吧,不要再管了。”赵尔陆摇头拒绝。
1967年1月,赵尔陆的心脏病日渐严重,被周恩来安排在西山疗养。身心俱疲的他变得又黑又瘦,本来合体的衣服如今穿上却大了一个号。1月22日晚上,聂荣臻和叶剑英同意赵尔陆回去工作,他高兴地对妻子和孩子说:“两位老帅让我回去工作,真是太好了!”他还嘱咐女儿:“你回家以后要积极到学校去,没有课还能学习毛泽东著作嘛!一寸光阴一寸金,不要总是晃来晃去的。”


这天深夜,赵尔陆从西山乘坐吉普车悄悄回到办公大楼,当他得知除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和极少数项目外,大部分国防工业的研究都处于停产状态,他心急如焚。赵尔陆不顾心脏病和哮喘病带来的折磨,坚持在办公桌前工作。
1967年2月2日上午,国防工办的工作人员见赵尔陆一直没出来,有些担心,便悄悄推开他办公室的门,没想到看见的却是赵尔陆瘫坐在平时休息用的小床上。一代名将就这样默默地告别了人世,享年61岁。
正当国防工办的工作人员为赵尔陆的去世而感到悲痛的时候,秘书室突然接到一通来自周恩来办公室的电话。原来是周恩来让赵尔陆去中南海休息,不要再带病工作了。但令周恩来万万没想到的是,早在几个小时前,赵尔陆就离开了人世……
当毛主席得知赵尔陆去世的消息后,沉默许久,他叹了口气说:“赵尔陆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但可惜的是他走得太早了。他今年才61岁啊,还能为国家做更多事啊……”


在赵尔陆去世4个月后,也就是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北地区爆炸成功,这也是继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试验发展的又一次飞跃。那腾空飞起的火焰、直冲天际的蘑菇云,都凝聚着为之倾注毕生心血的名将赵尔陆的汗水和泪水。
鉴史文学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军职就被授予开国上将,授衔之后,却从不穿上将军服
赵尔陆功勋卓著 可是,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后,却最不愿穿“上将军服”
这位上将授衔后,为何再没有穿过上将军服,伟人知道后说了4个字
1958年获特批授上将军衔,毛主席:没有他,新中国至少晚10年成立
他没有军职却被授予开国上将,排名最末,没有他老百姓都不同意
1955年授衔,部分将领闹得凶,徐立清:我不要上将,给个中将就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