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昌济临终遗言:救国要倚仗两人!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是何人?

1920年1月17日,49岁的杨昌济病逝于北京德国医院。

在临终之际,这位心系天下的学者还仍旧不忘向好友章士钊推荐贤才。在写给章士钊的信中,他说道:'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而能够被杨昌济如此推崇的二人,一位便是人尽皆知的毛泽东,那么另一个又是何许人也呢?

救国救民,赤子情怀

这信中的另一位便是杨昌济的另一个得意弟子蔡和森。

蔡和森、萧子升、毛泽东三人被称为湘江三友,都是杨昌济的得意门生。不过与萧子升信仰的无政府主义不同,蔡和森、毛泽东则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1913年,蔡和森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也正是在此期间,受业于杨昌济,并与毛泽东、萧子升等人成为了至交好友。

期间,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作为有志青年蔡和森自然也不会置之不顾。就这样,他与毛泽东一起创建了《湘江评论》,并积极深入基层,调查群众的生活状况;并在1918年创立了新民学会,这也是五四运动前成立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

随即,蔡和森在杨昌济的介绍下去往了留法俭学会,并于次年与蔡畅、向警予等人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而在法国,蔡和森与向警予相爱,并打破旧有的婚姻制度结婚。可是,也正是在此期间作为杨昌济最为得意的三个门生却因为对中国未来的认识不同产生了分歧。

蔡和森、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自然认为应该革命;可萧子升却笃定的坚持无政府主义,因此他更侧重于改良。就这样信仰不同,又辅以在新民学会的存废上意见不合,三人最终分道扬镳。

话分两头,在法国蔡和森与一众勤工俭学的同学不仅积极学习知识,还发起了建党活动。他组织了旅欧支部,并同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而在1921年回国后,蔡和森又加入了共产党,凭借着理论知识上的充实他也成为了党的理论家、宣传家。而毛泽东虽然并未留学,可在国内他同样在继续的创建共产主义小组,领导工人运动,加入共产党。

而在一系列的主张上,作为同侪、好友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认识,并并肩作战。一如北伐战争,又如对农民地位上的认定上,再如对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批评、武装斗争的认识看法上。可以说,蔡和森、毛泽东都是有着正确的判断的。

期间,蔡和森也担任了宣传部部长、政治局常委委员等要职。然而,1931年特科负责人顾顺章的叛变却让党组织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而蔡和森本人也在香港惨遭逮捕,期间敌人对他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可蔡和森始终拒不交代妥协,最终壮烈牺牲,时年36岁。

面对好友蔡和森的遇害,毛泽东心绪难平,不由得恸哭流涕。而蔡和森也用自己的生命证实了自己老师的眼光。

此后的毛泽东则带着好友的信仰,带领着人民大众一步步的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走向了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并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

至于与他们决裂的好友萧子升,则在与毛泽东、蔡和森中断来往后进入国民党政府任职,期间还担任了总编辑、教授、大学校长、博物馆馆长等一系列职务。

而在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他又先后出访法国、瑞士、乌拉圭等地从事教育事业。直到1976年11月21日,在乌拉圭去世。

小结

在湘江三友身上,我们看到了属于每个人的选择,更看到了这份选择背后的结果差异。而作为他们的先生,杨昌济对他们的了解可谓是细致入微,而想来这也是为何他会在人生临终之际仍不忘向好友举荐毛泽东、蔡和森的原因所在。

致敬先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昌济临终遗言:救国唯有倚仗两人,一人是毛泽东,另一人是谁?
毛泽东最好的朋友加入国民党,但杨开慧被捕时设法营救,他是谁?
湖南人有多猛?近现代政治、军事名人位居全国第一,太豪横
UC头条:才能堪比毛主席的人物,中国第一个建党人,为何很少有人知道?
(“禾言细语”原创)蔡和森和同学少年、爱人的聚散离合
1918年,杨昌济已经在北京大学任教,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