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战时期,漫画家们如何以笔为枪?

1937年,上海沦陷。几位向往光明的漫画家离开上海,奔赴他们心中的圣地——延安

01

华君武是最早到达延安的漫画家之一。那时,正是延安经济日益困难的时期。

华君武 漫画家

一回来肚子饿了,怎么办呢?白天糊窗户纸用糨糊,就是面粉的。打一碗糨糊,用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把它吃掉了。这种事情多得很。

1939年5月,漫画家蔡若虹历经7个多月的旅程到达延安。

蔡晓晴 蔡若虹之女

我父亲这样的知识分子,在上海是西服革履,走的时候穿的也是,而且这一路上必须是那样,要不然寸步难行。到了延安之后,他穿着皮鞋就跟人一块刨地去了。

虽然延安的生活非常艰苦,但蔡若虹仍然对这里自由、热情的氛围一见倾心。

1939年10月,华君武与同在鲁艺美术系讲课的米谷一同发起成立了漫画研究会。延安漫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刘妮 延安文艺纪念馆 馆长

他们的作品往往会先在墙报上发表。像华君武的代表作《知识分子》,他观察问题,将当时延安的社会生活现象洞察得非常深刻,讽刺了当时来到延安的一批大家端着知识分子架子。这幅漫画也是毛主席来到鲁艺看到过的,是得到毛主席肯定的。

02

当时有许多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参与到陕甘宁边区的文化建设工作中,有力推动了边区的文化发展。但因为他们大多还保有小资产阶级思想,比较自由散漫,生活中不同工农兵接触,创作中有些脱离实际。

对文艺界一直比较关心的毛泽东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在1942年4月10日召开的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议召开文艺座谈会

5月2日,会议准时召开。与会者有一百余人,华君武、蔡若虹也在其中。

二十多天的座谈会共召开了三次大会,艺术家们与中央领导们进行了充分、平等的交流。5月23日,在最后一次座谈会上,毛泽东对前几次讨论进行了总结性发言,指出: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蔡若虹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直觉上感到,他站得很高,看得很远,从表面现象一直看到骨子里。他讲的话都是我没有听见别人说过,别的书本上也没有写过的话,他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就像他对战争的理解那样纯熟,那样透彻,那样准确。”

03

艺术上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1942年8月19日,《解放日报》发表了一幅讽刺漫画,引起了人们的争议。这是华君武的作品《一九三九年所植的树林》

华君武 漫画家

我这个延安植树,等于批评了光植树不养树,都被牛啊马啊啃掉了。

毛泽东看到这幅漫画后,通过《解放日报》的副主编舒群邀请蔡若虹、华君武和《解放日报》美术科科长张谔来枣园做客。

这次枣园会谈,毛主席开诚布公地表达了他对漫画的看法。

张恂 华君武儿媳

毛主席跟他说,植树不好是可以批评的,但是要分清楚个别和一般、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毛主席的话点醒了三位漫画家,他们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题材选择和表达方式上的不足。

虽然这次谈话的内容很重要,但毛主席亲切幽默的谈话方式让漫画家们并没有感到拘束。轻松的氛围中,华君武问了毛主席一个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

刘妮 延安文艺纪念馆 馆长

如果我在战场上被俘,敌人要我投降,我该怎么办?毛主席只说了一句话,你要想到为人民。

04

通过与毛泽东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结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漫画家们对文艺创作有了新的认识。

在抗日战争后期,延安漫画出现了一个创作高潮,诞生了华君武的《希特勒统治下的人民》《最后的一个傀儡》、蔡若虹的《新中国的基石》、吴耘的《难兄难弟》、江有生的《红军已攻入柏林市区》等一系列优秀的反侵略、反法西斯漫画。

1945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在漫画中被预言了无数次的场景终于实现。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侵略者注定的结局。

在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华君武、蔡若虹、张谔等漫画家们以漫画为武器,用手中的画笔揭露敌人罪行,鼓舞民众信心,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激励着大众的爱国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敬请收看今天(5月30)20:00

CCTV-4《国家记忆》
《新中国动漫之路
《漫画做武器》

全网独家首发尽在央视频APP,
点击环球标签页,
搜索并关注《国家记忆》!
想【提前】收看最新一期节目
扫描下方二维码抢先看!

编审:王海涛 赵   斌

学术顾问:王晓建

主编:钱希茜

导演:刘   礼

编辑:史佩仑 王亭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画家华君武与毛主席的二三事
胡新民:延安文艺工作者眼中的毛泽东
纪念毛主席80周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赵梅阳:华君武【0738】——漫画一生(2021年8月16日)
延安“鲁艺”师生连环画创作简述
阎晶明:植根于文艺实践的土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