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方科技大学,朱清时院士的背水一战

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因其简称很多人误以为它是南京科技大学。

实际上它是位于深圳市的一所年轻的大学,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创办于2010年,也就是十几年的校史。

现在的南科大很少听到它的新闻,但是在十几年前,南科大绝对是新闻媒体的中心和焦点,因为当时的南科大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不亚于地震式的教育改革。

当然了,这场改革最终以一种蛇尾式的方式草草收场,不禁是令人扼腕叹息。

下面,我就来说一下这场在十几年前由南科大发起的教育革命。

南科大位于深圳市,而深圳市又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源地。因此,深圳市一开始就希望年轻的南科大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当时的香港科技大学办得是非常成功。南科大也想借鉴香港科大的模式,走书院制、小而精、重现实应用的办学道路。

一所大学的校长,可以说是这所大学的灵魂,为了选好这个灵魂人物。南科大当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向全球海选校长。

朱清时院士

最终,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科大校长朱清时在2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南科大的首任校长。

朱院士上任之初就大力推行他的教育改革三板斧:一是自主招生、自颁文凭,二是去行政化、三是教授治校。

但是从事后的效果来看这三招似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引起媒体的轰动效应外,就没有多大的实际效果。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朱校长的三板斧砍下去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一斧:自主招生、自颁文凭是虎头蛇尾

2011年,南科大未经教育部批准就自主招生了45名高二学生入校就读,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由于这45名学生未参加高考,因此教育部拒绝给这45名学生注册学籍,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是黑户口,将来毕业时不能取得国家承认的毕业文凭。

但是朱校长认为,毕业证书只是一纸文凭,不能代表学生真实的能力水平,如果教育部不发给这些学生毕业文凭,那就由南科大自己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这样做行不行?自行颁发的文凭能不能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的认可,如果得不到认可,这岂不是在拿学生的前途来作赌注。

因此当时的媒体用《朱清时和45个学生的背水一战》来形容此次事件。

有的媒体就认为:南科大不是自主招生而是自由招生,也不是自颁文凭而是乱颁文凭,

还有的媒体形容这不是“教育改革”而是“教育文革”,是把学生当成人质。

直至2012年5月教育部才批准南方科技大学可以招生,但是招生政策不是“自主招生、自颁文凭”,而是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招生模式,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高考成绩占60%、校考成绩占30%、高中学业考试占10%,并且2011年招生的45名学生要在南方科技大学重新参加一次高考之后才能注册学籍。

也就说,南科大最终还是要纳入到高考的这个体系中来,南科大一开始所宣称的自主招生、自颁文凭看起来更像是一场闹剧。

第二斧:去行政化是无果而终

我国现行的高校运行体制,实际上是两支团队在同时运行:行政团队和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对教学科研负责,行政团队负责学校的行政事务。

从表面上看二者是各司其职,但现实情况是,无论是在教授的聘用和考核还是在薪酬的计算方面,以及在教授们的学术业务管理等方面,行政团队的权力过大,往往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

另外,一所大学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性事务,党团工妇等等,很多的时候一些与大学科研教学无关的事务占据了领导者和老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针对以上的各种弊端,朱校长明确表示:南科大不可能有行政级别,行政人员必须心甘情愿为学生和教授服务,去行政化的最终目的就是把老师和领导者从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从而一心一意的搞科研和教学。

因此当南科大首次提出去行政化、取消大学级别的主张时,确实令全国人民眼前一亮。

理想很丰满,但在现实中操作却不是那么回事。毕竟,行政化不是你想去,想去就能去的。

因为,一个高校的行政级别是与政府机构的行政级别是相对应的,南科大去掉了行政级别,政府的管理机构就遇到了难题:这个南科大到底归谁管?怎么管?

朱校长曾在采访中表示:“南科大去掉行政级别之后,不少部门都觉得管得了南科大,也应该管,而且会按照他们的理解来要求南科大。”

还有,我国高校的行政人员在某种程度还承担了一定的政治职能,这也是高校难以去行政化的重要原因,政治正确这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永远都要摆在第一位的。

因此当朱校长提出去行政化的主张后,社会上就有不少人质疑:你南科大是不是想搞独立王国、自立山头?

最后伴随着大量的反对和质疑声,朱校长的去行政化主张最终只能是无果而终。

第三斧:教授治校是遭遇难产

朱校长曾设想建立一个基于规则和条例的大学治理系统,独立于行政领导,教授们不仅拥有教学和研究的权利,而且还有权做出决定,管理大学的行政和学术事务,这就是教授治校的理念。

应该说这种大学治理模式在西方国家是一种比较普遍和成熟的制度。

但是,教授治校在南科大却遭遇到了重大挫折,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南科大刚创办不久,教学资源不足,学校的学术团队组建并未完成,整体课程体系的设计也无从谈起。

再加上南科大所聘请的教授很多是属于短期兼职型的,人员的流动性很大,甚至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在内的4 名协助创办南科大的香港科大的教授也从南科大离职。既然自己连一支稳定的教授团队都没有,那你的教授治校也就无从谈起了。

尤其是南方周末发表《要改革,不要口号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人员为何退出与朱清时的合作》一文,更是将南科大创办者的办学理念分歧公之于从。一个学校怎么管理,连管理者‬内部都有分歧;再谈教授治校,怎么治?

最后,随着《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公布,原来大家期盼的“教授治校”,最终无奈的改为了“教授治学”。南科大依然还是在走中国教育沿袭了上千年的老路,教授只是学校中的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

2014年,身心俱疲的朱清时院士卸任南科大校长一职。

至此,南科大的教育改革落下帷幕。

纵观朱校长在南科大的整个改革过程,我们就会发现朱校长是深刻洞悉了我国大学教育中的种种弊端,他希望能给南科大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也希望南科大能专心致志的走学术科研之路。无奈在当时的大社会背景下,这种相对超前的教育理念很难得到大众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既然是改革,就应该要宽容,摸石头过河,难免会有偏差。如果当初大家能给朱校长更多一些的理解和支持,说不定现在的南科大已经走出了一条新路。

只能说,没有了朱校长的南科大,也就是国内众多高校中的普通一家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方科大未拿到招生批文 校长称将自授博士学位
朱清时:我是个理想主义者 怀着高校改革的梦
南科大首轮复试内容曝光 校长称放松仅是游戏
南方科技大学要自己给学生发文凭
南方科大实验去行政化教授治校 挑战现制度遇阻
李铭:南科大的影响 十年左右见分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