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米芾: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
userphoto

2023.08.18 安徽

关注
说起宋代书法,最出名的就是宋四家,这宋四家中最有意思的人,当属米芾了。
祖上为官者皆为武职,父为襥州左武卫将军,仅因母(阎氏)侍宣仁皇后藩邸,出入禁中。补为殿侍,非科考优胜者,官场生态成就了他的异类品性。米芾的不凡家世,内心自有骄纵和高迈的习性,虽非王孙,但锦衣玉食’富贵之神气溢于言表,可仕途不畅,往往又把他打回现实,醉心艺事却又被误为玩世,内心之纠结,行为之矛盾,贯穿了米芾的一生。
清 任伯年 《米芾拜石》

点击下方,查看书法视频教程  


米芾能够成为书法大家,自是因为天资聪颖又肯勤学苦练,他六岁时能背诗百首,八岁学书法,十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后宋神宗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从此开始走上仕途,到大观元年卒于任上。

米芾幼承父学,好书画、精鉴自在情理。米芾《自叙帖》云“余初学先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也说明其自小学唐人书,但随着对魏晋书法的迷醉,觉得”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善于鉴藏的米芾,其激越、好极端的秉性已溢于言表。这样的言语’在宋其他文士中是极为少见的。
彼时正是一个文人画成熟的时代,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米芾在山水画上成就最大,但他不喜欢危峰高耸、层峦叠嶂的北方山水,更欣赏的是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爱的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所以米芾在艺术风格里追求的是自然。他所创造的“米氏云山”都是信笔作来,烟云掩映,自有一番意境。
米芾 《值雨帖》
在苏、黄、米三家中,米芾应当算是最注重技术的一位,他所揣研古人笔法的造诣,临古的功力之深是罕见的。

米芾擅长临仿法书名画,乱真的程度,时人莫辨,他以此为乐事。

还不无得意地在《书史》中说 :余临大令法帖一卷,在常州士人家。不知何人取作废帖装背,以与沈括。林希会章悖,张询于甘露寺净名斋备出书画,至此帖,余大惊日:“此芾书也;”沈悖然日:“某家所减久矣,岂是君书?”芾笑日:“岂有变主不得认物耶?”

暂且不论米芾临此有无故意做假之嫌,但是可以看出他在临古的技术上的深入程度,一定是精细入微,惟妙惟肖,以致除了他自己,无人能辨。

就是这样的庞大的“数据库”盘撑起的“集古字”,也是他“学书贵弄翰”的外在体现。

这或许是他在通往笔法不经意流露之前,所作的经意的努力,以期达到“心既贮之,照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不做作,平淡天然的境界。
“入魏晋平淡”,“平淡”应该是米芾认为“古”的最重要的成分了,米芾崇尚的是平淡天真之美,是那种不饰雕琢的自然之美。
米芾 《新恩帖》

至于他自我的书法体系,米芾主张贬唐尚晋,但是他学习书法却仍遵循从唐楷入手,由浅渐深,追溯古法,且不专一家,择善而从,扬长避短,广收博取,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后世之人用“八面出锋”和“风樯阵马”来形容他独特的用笔手法和结字方法。

所谓的“八面出锋”说的是米芾极为善于调整笔锋的锋面变化,这使得他的每一个字的每一根线条都极富动感,张力十足,因为不断的锋面变化能够让一个字的美感陡然提升,这也是他的书法之所以极为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字法上米芾极为善于应用单字的“欹侧之势”,所以他的字看似歪歪斜斜实则斜中取正的一种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初学书法的人往往无法能够真正看懂米芾书法的内在底蕴的。

米芾 《伯充帖》
米芾经过长期临池与探索,创立了米体。对后世影响很大。率意放纵的笔法,奇诡颠逸的结体,放浪形骸的布势,下笔如飞,纵横潇洒,沉着的笔势与颠逸的艺术世界柔和在字里。

米芾用笔追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所谓“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力图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枯湿浓淡、藏露疏密肥瘦繁简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善于在正侧、俯仰、向背、转折、顿挫过程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书写时字的起笔往往较重,至中间稍轻,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也富于变化,下笔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偶尔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欲左先右,欲扬先抑,目的是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凭集古字的身后功底,出笔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经过勤奋的临摹和探索后,汲取各家之精华,融会贯通,做到与古人和而不同,最终创造出飘逸潇洒、爽利峭拔的书法艺术风格。
米芾 《蜀素帖》
在米芾生平传世的作品当中,有两件颇为精彩的墨迹本,被后世作为经典临摹的范本,一卷是著名的《苕溪诗帖》,另外一卷则是有着“天下第一美帖”的《蜀素帖》。

《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据说是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蜀素卷经宋代湖州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后,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八月,米芾应林希邀请,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诗,均是当时记游或送行之作。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米芾 《蜀素帖》

蔡絛说:“米芾元章好古博雅,世以其不羁,士大夫目之曰'米颠’。”

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清高有关。米芾用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在别人眼里与众不同,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基石。他曾自作诗一首:“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他就是这样一个把书画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恃才傲物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
刷子高手米芾《蜀素帖》高清欣赏,看看米芾的八面用锋,值得收藏
中华第一美帖,值得你收藏!
米芾长卷书法《蜀素帖》
《书法问集》285、初学米芾,选什么字帖比较合适?
中国书法 名碑名帖 宋 米芾 天下第一美帖《蜀素帖》(2) 单字放大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