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旬老人突破技术封锁,粉碎美日垄断梦!
苳子
2023-9-29 23:26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这位衣着朴素、相貌平凡的老人,或许在你的印象中并不起眼,然而,他却是一个令美国颇为忧虑的中国人物。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述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传奇经历,以及他在高温合金领域的卓越成就。

逆境求学

生于1920年11月15日,师昌绪出生在河北省徐水县一个知识渊博的家庭。父亲是一位清末秀才,他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他从小就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特质。7岁时,他开始上小学,并以出色的成绩跳级升学,经历了短短7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业。

然而,抗日战争爆发后,师昌绪的家庭被迫离乡背井,他不得不重新开始中学学业。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要改变国家的命运,必须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因此,他坚信只有通过知识和学习,才能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41年,年仅14岁的师昌绪顺利考入国立西北工学院的矿冶系,开启了他的矿冶之路。

追逐梦想

上大学期间,师昌绪沉浸在书本中,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他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书虫”。在1945年大学毕业时,师昌绪已经被资源委员会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聘用。不久后,他被调到鞍山钢铁有限公司铸造所,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然而,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师昌绪感到自己无法施展所长,决定继续深造。他前往美国深造,开始了他的博士研究生生涯。在密苏里大学学习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师昌绪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获得了麦格尔·希尔奖。然后,他前往欧特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直到1950年,当新中国成立时,他兴奋地计划着回国。

抗争与创新

然而,他的归国计划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干扰。1951年,师昌绪被美国明令禁止回国的政策牵连其中。因此,他被迫在美国继续研究,先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跟随金属学家莫里斯·科恩从事博士后研究。在这段时间里,师昌绪着手研究高温合金领域,特别是硅在高强度钢中的作用。他的研究为中国的材料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对飞机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3年,师昌绪和其他中国留学生联合致信美国总统,请求撤销禁令,并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这场斗争最终使中国留学生获准回国,师昌绪也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才华。

科学的征程

回国后,师昌绪进入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担任副研究员,同时还领导了鞍钢工作组,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然而,高温合金是他之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但他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够为国家解决这一难题。在团队的努力下,他们率先创造出了中国航空发动机的首型关键材料——铁基高温合金808。这项成就不仅满足了国防工业的需求,还带动了全国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发热潮,使中国不再受制于外国。

师昌绪还提出了不含镍铬或少含镍铬的高温合金钢及以铁基高温合金代替镍基高温合金的战略思想。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的团队成功研发出了国际先进水准的不含钴的镍基铸造涡轮叶片高温合金,打破了国际垄断局面。

科学巅峰

1964年,师昌绪接下了一个被认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研发铸造空心涡轮叶片。尽管美国

尽管美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但技术属于国家机密,无法与中国共享。师昌绪只能依靠一张简单的草图来进行研究,这张图是一个空心涡轮叶片的简略示意图,几乎没有详细信息可供参考。

然而,师昌绪坚信中国可以自主研发空心涡轮叶片,即使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于是,他接受了这个挑战,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实验室生活。

当时的科研条件十分困难,师昌绪和他的团队每天都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工作,但他们坚持不懈,不断攻克困难。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克服了与空心涡轮叶片相关的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了9孔铸造镍铬高温合金空心涡轮叶片。这项成就不仅提高了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性能,还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发这种技术的国家之一。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师昌绪继续领导着团队,致力于高温合金和材料科学的研究。他的底偏析技术和合金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发明奖,被国际材料协会授予了“实用材料创新奖”,并收录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

科技巨匠的荣耀

1980年1月,师昌绪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国内外科学界的重要成员之一。他还联合多位科学家发表了《实现四化必须发展工程科学技术》的文章,首次提出了设立国家级工程科学学术机构的构想,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0年,年过八旬的师昌绪再次积极参与科技研究,创立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为中国的纳米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持。他还主动担任了国家“十五”规划“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发展对策研究”863专项的顾问,并亲自在现场进行指导和工作。师昌绪坚信碳纤维的研究必须成功,以支持国防科技事业,为此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

最终,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2000年底,中国成功研发了首条碳纤维生产线,突破了西方国家的“禁运”防线,为中国科技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十年的不懈研究,中国成功建立了国产T300级碳纤维的生产工艺,与当时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相媲美。

在师昌绪的领导下,中国还成功建立了T700级碳纤维的国产化生产工艺,从而粉碎了美国和日本对中国碳纤维的垄断梦想。师昌绪的杰出成就不仅在高温合金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为中国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崛起提供了坚实基础。

科学巨匠的告别

然而,2014年11月10日,师昌绪因病去世,享年94岁。他的离世是中国科技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留下了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旬老人突破技术封锁,粉碎美日垄断梦
悼念良师益友师昌绪先生 贵州黎阳发动机公司 王新民
师昌绪力保好友
师昌绪
“‘实事求是’是做人做事及做学问的第一要义”
中国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