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国工程院院士曾安平全职归国:“我回国,会砸了妻子的饭碗”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综述

在宁静的汉堡大学校园里,58岁的曾安平教授决定要放弃他在德国的一切,回到祖国的怀抱。

他做出的这个选择,不仅是对他个人生涯的巨大转变,也是影响了世界科研局面的一步。而他本人最关心的,其实是要让他的夫人“受苦了”。

曾安平的学术成就

曾教授1963年生于江西吉安,他一生在生物工程领域斩获了丰硕的成果。曾教授的学术之路起步于南昌大学,之后他在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拿到了硕士学位,最终在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的职业脚步遍及多个国家和研究领域在汉堡工业大学,曾教授不只是拿到了终身教授的位子,他还担任过生物过程与系统工程研究所的所长,以及过程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副院长和院长。

他的研究重点聚焦在工业生物技术、系统和合成生物学等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电驱动生物合成技术和一碳化合物生物利用方面的创新工作,对生物制造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曾教授在科研上的成绩,不仅体现在他发表的那三百多篇国际期刊论文和五本专业书籍上,还包括他手握的二十多项专利。他的研究成果不只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还对工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

拿他在1,3-丙二醇生物合成领域的研究来说,不但在代谢途径的定量分析和设计调控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还在生物反应器与产品分离过程的系统研究上贡献了独到见解,奠定了该生物过程工业化的基础。

除了科研成果,曾教授也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辅导过三十多位来自中国的博士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回国后,成为了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

在教育理念上,曾教授强调创新和学术自由,鼓励学生们跳出课本和文献的框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全职回国的动机

尽管曾教授在德国享有稳定的生活和高度的学术自由,但他还是决定放弃这一切,而他的妻子也失去了德国的终身医保和退休金待遇。但同为学术研究者,她理解并支持曾教授的选择。

曾教授选择回国的动机,源于他对合成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结合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中国高效工作环境的向往。

他希望在中国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能够推动真正的源头创新,颠覆现有的生物制造技术。他的这一愿景,与中国对“碳中和”及合成生物学的重视相吻合。

而他回国后选择加入西湖大学,是因为被施一公校长的情怀和对他的期待所打动——“我对你没有期待,只希望你能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曾教授,让他看到了在西湖大学实现自己科研梦想的可能性。同时,西湖大学的建校理念与19世纪初德国教育改革时期的精神异曲同工,这让曾教授看到了为中国培养世界级人才的希望。

合成生物学与中国的“双碳”目标

合成生物学,被誉为21世纪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征程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所谓中国的“双碳”目标,即达到碳排放的峰值后还要实现净零排放,国家计划在2050年前完成这一伟大目标。

合成生物学可以运用工程手段对基因进行编码、对生物体进行改造,打造出更适合应用在工业化生产中的新一代生物系统。

这不仅带来了可持续性和低成本生产的优势,同时在减少碳排放和增强碳固定方面也具有极大的潜力。

比方说,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可以在细胞工厂中转化生物质,利用精密设计过的流程,可以实现碳的封闭循环,既环保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中国,合成生物学已被纳入国家级战略布局,早在2006年和2010年,相关的专题研究就已经被纳入国家的“863计划”和“973计划”。

进入2021年后,北京、深圳、上海等地方政府也将合成生物学作为发展重点,推动基础技术的研发,并构建创新的技术平台。这显示出国家对于合成生物学的重视以及推动该领域技术成果应用的决心。

结语

曾安平教授就像一颗天空中的恒星,虽然曾距离遥远,但依旧指引着方向。他放弃了在德国的舒适稳定的生活,带着对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热情回到了中国。

在合成生物学这一领域,曾教授将继续探索未知的领域,并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西湖大学将是他新征程的起点,在这里他将继续传播科研的火种,培养未来的科学家。

曾教授的经历不仅是他个人的传奇,也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目标。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始终不忘最初的热忱。

愿曾教授的故事能够激励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携手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又一顶级学者全职归国:德国工程院院士曾安
专访西湖大学曾安平丨践行「从基础研究到生物过程集成开发」理念
曾安平院士:超越自然及石化产业的生物合成——产业变革的西湖方案
58岁德国工程院院士曾安平全职归国:“我回国,砸了太太的饭碗”
我们应该向对方学什么?| 第12届中德教授论坛9月1日开幕
把微生物变成工具分几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