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一定读过他的文章,确不知道他含冤12年后才平反



杨朔,原名杨毓瑨

(1913年4月28日-1968年8月3日)

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小说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

喜欢读书的人或是熟知中国散文史的人,恐怕没有不知道杨朔的。在八十年代前期,杨朔散文曾风靡大江南北。他的散文《荔枝蜜》、《蓬莱仙境》、《海市》曾选在语文教科书里。

杨朔以优美的散文著名,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这些散文写的都是一些被普遍认为美的好的东西。同时,借物抒情,他通过描写这些东西来表现他的感情。

他写荔枝蜜:“吃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他写茶花:“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砂,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

他写浪花:“老泰山(文中的一个人物)恰似一点浪花,跟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浪潮,激扬飞溅,早已经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正在勤勤恳恳塑造著人民的江山。”

他的散文集《东风第一枝》出版不久,就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等报刊相继刊发评论文章,冰心、曹禺、周立波纷纷撰文予以肯定。

左赵树理、中老舍、右杨朔

周立波曾对杨朔的散文在当时深受欢迎给出这样的解释:“在斗争里,工作间,人是需要休息的;人的精神也必须有一些调剂。读者固然爱看剑拔弩张的战斗的佳作,也都想望轻松、愉快和优美的东西。”

杨朔的小说带动了一批追随者,包括曹靖华、刘白羽、秦牧、碧野、菡子、袁鹰、郭风、吴伯箫等一大批散文家。“杨朔热”的高潮出现于1961年,该年又被学界称为“散文年”,其实亦可以说是“杨朔年”。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散文界,杨朔的散文可谓翘楚,但在一片赞赏声中也出现了批评的声音,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时代的漩涡中。

正值大饥荒年代,物资匮乏,人民的灾难在杨朔的散文中根本没有反映,相反,在他的笔下,现实像鲜花一样美好,形势像仙境一样迷人,生活像蜂蜜一样香甜。随之“文革”到来,杨朔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于1968年8月3日含冤去世,年仅55岁。

杨朔去世7年之后,他的工作单位为他举行一次骨灰重新安放仪式(实际没有骨灰,骨灰盒里放置了杨朔生前使用的老花镜和一支钢笔)。

1980年9月15 日,300余人在北京“和大”原址的大礼堂参加了杨朔的追悼会。悼词说,杨朔同志忠于党和人民,在文艺创作和国际活动中,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此时,距杨朔去世已经整整12年才得以平反。

杨朔知识渊博,文风独特,欣赏他的作品,感觉他离我们很远,品读他的这段人生难忘经历,又觉他和我们很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 杨 朔 的 散 文
香气扑鼻的荔枝蜜,还有那童年时候记忆犹新的童子面茶花开了
现代散文欣赏-《荔枝蜜》-杨朔
《荔枝蜜》(杨朔)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人一生要读的60篇散文 中国卷 荔枝蜜
教育叙事:我教《荔枝蜜》(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