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武中兴版“隆中对”,刘秀集团剑指帝业的宣言书

一次问对,奠定邓禹云台榜首的地位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有一脍炙人口的情节,名曰“定三分隆中决策”。讲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得见诸葛亮后,后者为刘备定下了先取荆州、后取两川、三足鼎立、谋取中原的战略设想。

这个故事在正史上确有其事,《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相关文字更是成为古往今来无数人倒背如流的千古名篇。关于这一指导刘备集团此后十数年行动的方针构想,人们称之为——隆中对。

(隆中对)

慢慢地,“隆中对”三字似乎也成了具有奠基性指导意义的大政方针的代名词。然而,提出“隆中对”的诸葛亮是东汉末年之人,早在他于南阳草庐“笑指画图中”的将近两百年前,建立东汉王朝的刘秀集团中,就有一次重要程度堪比《隆中对》之于刘备集团的对答。这光武中兴版的“隆中对”,真正坚定了刘秀谋取大业的决心,称得上是刘秀集团这座大厦拔地而起时的第一捧土。

实事求是地说,两汉之交的英雄,其知名度恐怕远不如三国、隋唐,但对汉史有基本了解者,应不会对“云台二十八将”这个合称太过陌生。这是汉明帝命人在洛阳云台阁,给二十八名为光武中兴做过重大贡献的将领所绘的画像。云台阁上有画像,其殊荣可类比于后世唐代的名登凌烟阁。而那两汉之交时“隆中对”的提出者,便是位列“云台二十八将”榜首的高密侯邓禹。

正如凌烟阁榜首的是长孙无忌而非李靖,这种定鼎帝业后的论功行赏,往往以和帝室的亲疏为重要指标,而不纯看疆场贡献。邓禹和刘秀的关系的确不凡,邓氏家族后来也成为了东汉最重要的外戚家族之一。邓禹也的确不是云台二十八将中最能打的,在关中的败绩是他抹不去的污点,故而在战绩这个排行榜上,排在邓禹前面的至少有荡平成都、达成一统的大司马吴汉、“决策河北、定计南阳”并“克拔全齐”的耿弇、“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两将之功,实为大焉”的冯异、岑彭。

(云台二十八将)

但是,绝不能因此断言,邓禹名列云台榜首,靠的只是与刘秀的关系。战场上的败绩,可归咎于战术的失当和战场环境的瞬息万变,邓禹实不具备耿弇那样百战百胜的天赋,于战术不能纯熟运用。不过,于战略,邓禹则始终眼光长远而精准,他在刚刚投奔刘秀的问对中,便集中展现了这种眼光,而这次问对,便是笔者所类比的“光武中兴版”的“隆中对”。

刘、邓河北商谈前的神州局势

邓禹投奔刘秀是更始元年(23年)之事,此时的天下已经被王莽折腾得乱了许多年,有必要简述一下主要情况。

新莽末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中央政权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各地的农民为了生计纷纷揭竿而起,而首义之功,则是琅琊郡海曲县人吕母。这位巾帼英雄的儿子因不愿执行县宰盘剥百姓的命令而遭陷害处死,经受丧子之痛的她散尽家财,笼络了许多受惠于她、听命于她的贫穷农民,经过逐步的聚集,汇成一股几千人的武装力量。天凤四年(17年),吕母筑台祭天、自称将军、亲率义师、攻破海曲、擒杀县宰、血祭爱子。随后,不断有走投无路者前来依附,吕母起义军的规模迅速膨胀,王莽政权剿灭、分化、招抚数计齐施,也没能快速扑灭这支力量。可惜仅一年后,吕母便去世,失去了主心骨的起义军开始四散,其主体由琅琊人樊崇率领,其余则构成了后来的青犊、铜马等起义军的中坚。樊崇率领的这一支力量,便是之后的“赤眉军”。

而两汉之交的另一支主要起义力量——绿林军也在吕母起义的几乎同时兴盛起来。吕母于琅琊起事,绿林在荆鄂举义,他们的首领是新市人王匡(和王莽六子王匡同名)、王凤,因以绿林山为根据地而得名。在二王的率领下,绿林军同样快速壮大,屡败讨伐的官军,和赤眉军一道从南、东两个方向威胁王莽政权。

(绿林、赤眉搅弄风云)

同赤眉军不同的是,绿林军的成分中除了迫不得已而造反的农民,也有许多见王莽败局已定,而想在乱世中搅弄风云、谋取最大利益的豪族,他们本身便有一定势力,往往携数千族人、宾客“带资入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阳郡舂陵乡的刘縯、刘秀兄弟。力量多了也有副作用,那就是指挥的不统一,因此,众人决定推选首领。因为许多的“股东”心中“思汉”情节浓厚,便决定选一个刘氏族人,绿林军的刘姓势力中,刘縯名望最高,但也正因非舂陵势力担心刘縯势力过大,于是坚决反对。最终他们选择了破落贵族刘玄为帝,年号更始,刘玄便是后世所称的更始帝。

刘玄称帝后,刘縯拔宛城,刘秀更是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昆阳大捷,绿林军(那时已叫汉军)兵锋直指王莽最后的控制区——关中。然而此时,功高震主的刘縯却在绿林军的内部倾轧中被害,刘秀为求自保,不伐昆阳之功,不为兄长服丧,饮食言笑如常,更始帝才稍感惭愧,放下了加害之心。

更始元年九月,王莽为三辅豪杰所杀。十月,刘玄定都洛阳,又派刘秀北徇河北,收服当地的铜马军等起义、割据势力,刘玄自己则兴高采烈地准备进入关中。然而,西行的刘玄岂能知道,北渡黄河的刘秀才是鹤鸣九皋、鱼潜在渊。

坚定中兴决心、指明立业方向

光武帝刘秀并不是一个一开始就野心勃勃、志在龙椅的人。李通以图谶“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劝他起事,他也“初不敢当”,只是念在兄长刘縯结交一帮社会闲散人员(即门客),大有举事之态,才半推半就、亦步亦趋地随刘縯起事。刘秀起先的志向,大概真的只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即便是被更始帝派往河北,他也是避祸的心理多于举大事的心理。

(刘秀画像)

然而此时,有一人“嬴粮徒步”、“杖策北渡”,不畏途中纷乱,到邺城投靠刘秀,此人便是邓禹。邺城相见,并不是刘、邓二人的初会。光武曾游学京师,故而能见到执金吾,兴发那千古一叹。而邓禹自幼聪颖,幼时在长安受业,二人便在那时结识,也正是从那时开始,邓禹便认为刘秀“非常人”,于是有意亲附之。顺便一提,邓禹在长安受业时年仅十三,而投奔刘秀时,也不过二十一岁。

(邓禹,网友珊瑚虫绘,侵删)

前往河北的刘秀,正式官职是更始“汉”的大司徒,职责是考察官吏、陟罚臧否,手握人事大权。眼见邓禹这一故旧前来,他最先想到的是邓禹来找自己要官来了,故问:“生远来,宁欲仕乎”。不料邓禹当即否认,并称他此次前来就是希望刘秀“威德加于四海”,自己“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刘秀对此的反映是“笑”,留邓禹夜间相谈,邓禹随即进言。

此次进言虽不长,然最终打动刘秀自立门户,故全文摘录《后汉书》所记:

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形势可见。明公虽建籓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资治通鉴》中所录邓禹之言,和《后汉书》相比,大部分只是个别词句有些微出入,大意自是一致。不过也多出两段重要的话,其一是在“欲尊主安民者”之后的:

历观往古圣人之兴,二科而已,天时与人事也。今以天时观之,更始既立而灾变方兴;以人事观之,帝王大业非凡夫所任,分崩离析,形势可见。

其二是跟在“恐无所成立”之后的:

况明公素有盛德大功,为天下所向服,军政齐肃,赏罚明信。

综观《通鉴》与《后汉书》,邓禹此次进言之要旨无非两层意思。

其一,分析天下大势。更始政权虽然定都关中,然山东有赤眉、青犊等武装力量,天下远未达到统一之局面,这是客观局势,也就是所谓的“天时”。而就更始政权的主观能力——即“人事”来看,也明显不足。更始帝刘玄本人是“常才”(别忘了十三四岁的邓禹就已认定刘秀是“非常才”),而它的部下也是“庸人”,一朝暴富,胸无大志,整个政权中皆是凡夫俗子,没有人挑得了建立帝业这副重担。总而言之,更始帝坐不稳天下,赤眉、青犊、铜马之流和更始政权无异,你刘秀若是起兵,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其二,劝勉、激励刘秀起事,并指明初步战略。邓禹夸赞刘秀为政治军皆有条理,且早已建立盛名,自是将其与那些只贪图朝夕之乐的人一分为二了。潜台词自然就是:如果那些没有“忠良明智”的人都能在乱世中割据自立,那刘秀这般有“深虑远图”的人便大有“立高祖之业”的希望。在邓禹看来,以刘秀之才,甚至“天下不足定”,足见他对刘秀的莫大期望真是排山倒海,面前的刘秀只要稍有举事之心,怎能不被这话说得心痒。创业之初,除了“为天下所服”的名声,同等重要的便是人才。于是,邓禹提出“延揽英雄”和“务悦民心”两条双轨并行的“基本国策”,后来的事实证明,它们正是刘秀集团迅速崛起的关键。

听了邓禹进言的刘秀,回应是“大悦”,如果说之前听说邓禹愿效尺寸辅佐自己的“喜”只是心头微动的不露声色,那么此刻的“大悦”自然是下定决心的拍案举事。

可以说,经过邓禹一番劝说的刘秀,才完成了从“仕宦当作执金吾”的南阳豪族到复兴汉室的光武帝的思想蜕变。这次进言对于刘秀的价值,自不会低于“隆中对”之于刘备的价值,也难怪后世有人将邓禹此说称作“图天下策”。

东汉开国第一功臣并非浪得虚名

范晔在《后汉书》的邓禹论赞中说“夫变通之世,君臣相择,斯最作事谋始之几也”。此话意思是说,在变乱的世道中,明君要遇到点拨他、使他豁然开朗而定计举事的明臣,这样才是从乱世中脱颖而出的开始。对刘秀而言,邓禹无疑就是这样的人。为刘秀摧城拔寨的吴汉、耿弇、冯异等人自然重要,但邓禹的一席话才是这一切的先决条件,若以“必不可少”一词评价云台二十八将对东汉立国的贡献,无疑邓禹才是最配得上的。

当然,邓禹本人的贡献不止于此。光在“延揽英雄”这条由他本人提出的基本方略上,邓禹就立功不少,史称“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而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无疑是与他在《后汉书》中并列一传的寇恂。尽管寇恂不是邓禹带到刘秀阵营,但他成为河内太守却是邓禹的举荐。凡建功立业,必有稳固的后防基地,正面典型如萧何经营两川,为高祖输送兵源财源,反面例子则是黄巢、李自成等人的流寇主义。在邓禹的分析中,河内对于刘秀集团的意义正如关中之于刘邦,他保荐寇恂为河内太守,正是成就了寇恂“东汉萧何”的功绩。后来,刘秀果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寇恂也做到了“坚守转运,给足军粮”。

(邓禹先败、冯异后胜的崤底之战)

若说邓禹一生的污点,莫过于转战关中时,于建武三年(27年)败于赤眉军,大军丧尽、几乎是只身逃回。然而莫忘了在此之前,是邓禹助光武克定河北,并因为“沉深有大度”而被任命为西讨总司令。而在战败之前,邓禹更是“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年仅二十四岁就被拜为三公之一的大司徒、食邑万户的酂侯。需知,酂侯正是汉初三杰之首萧何的爵位,意味等同于“开国第一侯”。因此,在邓禹兵败前,他在刘秀心中便是难以动摇的开国首功了。随后,邓禹在遭遇败绩后主动引咎交上大司徒印绶,但在数月后就被重新拜为右将军,看得出来,他在刘秀心中的地位并未因此败受到太大影响。

参考书籍

范晔:《后汉书》;

陈寿著,裴松之注:《三国志》

司马光等编著:《资治通鉴》

罗贯中:《三国演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云台二十八将:邓禹为什么排第一?
天下好汉出绿林
2.1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邓禹
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邓禹
东汉的云台二十八将都有谁?分别对应哪些神仙?为何一半以上都是河南人?
汉云台二十八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