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事业编制分几个类型,各自待遇如何?

事业编制待遇从好到差,基本的线路图是参公>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

1、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主要集中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工资待遇由财政全额兜底,主要职责提供科教文卫等方面的公益服务。像中小学、图书馆、博物馆、乡镇卫生院、科技馆等,都是全额拨款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公益一类是事业单位的主体,在改革中除少数因职能相近等原因撤并整合外,其余的基本保持现状。

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还有一类比较特殊——参公事业单位。这了事业单位具有行政执法职能,按照公务员法要求,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必须是公务员,然而过去由于没有那么多的行政编制用于置换,很多地方就折中审批了一批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使用事业编制,由财政全额供养,实际执行的是公务员法,按照公务员核发待遇执行晋升,享受和公务员同样的待遇。像农机局、粮食局、社保局等,都属于参公事业单位。本轮机构改革,参公的行政类事业单位全部被取消,改行政或剥离行政职能改公益。执法类的参公事业单位暂时不变,待中央出台政策后统一部署改革。

2、差额拨款事业编制。主要集中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其编制人员工资待遇由财政定额核发,不足部分由单位自筹解决。由于具备一定的经营或收费职能,可以按政策补足经费,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工资待遇上不见得比全额拨款的上,部分效益好的因为年终绩效较高,甚至比全额拨款的还要好。也因为具有收费或经营职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改革也比较复杂,大致有三个方向:一是改公益一类。部分效益较差、主要职责是公益服务的,剥离收费或经营职责改公益一类;二是保持现状。部分收益尚可,能以维持单位正常运转的,保持公益现状;三是改企。部分效益较好的,主要职责是收费和经营,剥离公益服务职责全部转企。

3、自收自支事业编制。这类编制人员的工资待遇全部由单位自筹,财政不负责。由于没有财政介入,这类事业编制名义上虽然还挂着事业属性,实际上与企业无异。按照分类改革要求,此类事业单位在2020年底前将全部完成改革,剥离体制转企。此类事业单位由于全部实行市场化操作,其人员收入待遇完全和企业效益挂钩,有高有低,因此稳定性明显不如前面两种编制人员,可以说是三类事业编制中最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事业单位四种编制的区别,你一定要了解!
事业编制有哪些分类,事业编能转为公务员吗?
谈一谈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事业编制与公务员编制的区别 哪一种更适合你?
公务员与事业编的区别【比较】
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及参公单位之间的性质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