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寅恪:勿以“我是你爸爸”绑架子女,育儿需培养独立自由之精神

1969年的10月7日早上5点,陈寅恪先生因心力衰竭,伴以肠梗阻、肠麻痹走了,享年79年。

他死得很平淡,一个卓越的知识分子这样死去,在那个年代很普通、很常见。经年的苦难终于在这一刻画上了句点,对陈寅恪先生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而这无比平淡的死,却把悲壮留给了后人。

45天之后,1969年11月21日晚上8点,陈寅恪先生的妻子唐筼亦追随九泉下的丈夫去了,唐筼死于心脏病、脑出血。

不研究文史,很难知晓陈寅恪,但作为读书人却都知道他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如同无人问津太宰治,却仍把他所说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挂在嘴边一般。

正印证了陈寅恪先生所写道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不仅在治学中要存有独立和自由的精神和思想,而且这般思想能历久弥新,与天地日月一样永存,这两句话亦如是。

因此,我们并不一定要研究文史才去了解和阅读陈寅恪,而是学习陈寅恪的生活态度和教育方法。

一、不炫耀一时的成就凡事保持平常心

1890年7月3日,陈寅恪先生在长沙出生,其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晚清著名世人陈三立,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为“晚清四公子”。

在父亲陈三立的教育下,陈寅恪博览典籍,十几岁便能出口成章。1902年,陈寅恪12岁去日本求学,后考入上海复旦公学,毕业后,开始了长达16年的国外游学之旅。

他先后就读过柏林大学、苏黎士大学、哈佛大学、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等,在这些学府中,他从来没有获得一个学位。

文凭在他眼里,只不过是一张废纸。

但是正是一个连文凭都没有的先生,被聘请到清华大学教授文史,吴宓评价他是“全中国最博学的人”,傅斯年评价他的学问是“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这样的一人,却一直坚守自己的德行,孤清、倔傲,终年唐装长袍,典型的传统服饰打扮;带书籍资料上课讲课,多用一块布裹好提着上讲堂,此特征成为清华学子辨认陈寅恪最好的标记。

他育有三女,对于女儿的教育亦是如此。

长女陈流求回忆道,一二年级考取好的成绩后,有证书和奖品,十分高兴地拿给父亲看。

父亲表现得很平常,说道:“哦,知道了”,回头又反问道:“在班上年纪是不是偏大,那是不是本来就应该比别人学得更好?”从此往后,三姐妹考了高分,再不觉得是件很荣耀的事情,反而觉得理所当然了。

不炫耀一时的成就,才能保持平常心,不停地往前走,取得一生的硕果吧!

二、不以“父母”的名义绑架“子女” ,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

陈寅恪先生一生治学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对三姐妹的教育中亦是如此。

他精通多重欧亚古文及现代文字,对我国历史,尤其是中古史研究尤深,专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等等,在宗教史、古典文学、语言学等方面也很有建树。

这样一个父亲却从未想过让女儿继承自己的文史学问,非常尊重女儿们自己的选择。

长女陈流求从小没有想过要学习文史,立志从医。二妹小彭学了生物,三妹美延选择了化学。

陈寅恪先生并不干预女儿们学什么,让她们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做自己想要做的任何工作。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陈寅恪不关心女儿,他依旧会鼓励女儿们在她们所属的领域认真踏实工作与治学。陈流求说,父亲做历史研究像做科学研究一样严谨踏实,常常叮嘱她学医万不能马马虎虎。

如今,子女的教育是父母心头的一块“重病”,要么希望子女继承自己所获的,要么希望子女去完成自己的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总是以“父母”的名义对子女进行道德绑架,干预子女,甚至拿着子女的成绩到处炫耀。

在陈寅恪先生的逝世的50周年时,愿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刻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陈寅恪,要实事求是,不应把他与政治牵强附会得太厉害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
科学网-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
不自由,毋宁死| 《陈寅格的学说》
青楼中的真人性(转)
陈寅恪“一生治学的宗旨”—— “读书不肯为人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