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洪岩:吴组缃论钱钟书

吴组缃论钱钟书

李洪岩

1979年5月9日,一位海外学者向钱钟书问到吴组缃。钱先生表示过他们的同学关系后说:“吴组缃是一位相当谨严的作家,对于写作一事,始终觉得力不从心,所以自从《鸭嘴涝》(后来经老舍先生建议,改名《山洪》)出版后便搁笔了。”

这番话使我很想了解一下吴先生对老同学钱钟书是如何评价的。十年之后,1989年5月2日,笔者拜访了吴先生。谈到槐聚诗人,吴先生说:

“钱钟书与我只是普通同学,我们都晓得他是个‘书虫’”。吴先生的皖南口音显然串了不少调儿,但却仿佛小锤敲老钟,底气十足。“我常常到他屋子里去,他的笔记本有这样一大摞。”吴先生打个表示有一尺多高的手势。“书架上也有一摞摞的。我进他屋,只见他眼睛闭着,从笔记中抽出一本,一看,'哎呀',打自己的头――记错了。摆进去,又抽一本。”

“会说,喜欢与人聊天。不过一般人他看不上,不理你。那时清华有个学生很特殊,搞地质的,个子特别矮,坐在马桶上,脚落不到地,叫徐元配(音)。钱先生最喜欢与他聊,吃饭时也在一块聊,没完没了。现在,钱先生与周振甫先生就是这样的关系。一般人同他也聊不起来,同我就聊不起来,因为钱先生太博雅。解放后,他几次问我:‘马克思第三个外孙女嫁给谁了?’我说‘不知道’”。吴先生哈哈大笑。

“清华不分班、系,来往都很亲密。4月1号起咖啡室开门。我们下午打过球洗过澡后,就去喝咖啡、酸梅汤、红茶,吃点心。有一次曹禺对我说,钱钟书在那里喝茶,还不叫他给你开英文禁书看?(书库随便看,但书太多,摸不到门)我就叫钱钟书给我开三本。他随手拿起一张写外国字的稿纸,一下写满正反两面,开出40多本,包括作者姓名、内容特点……

“钱钟书在我们同学里很出名,读书博得很。赵万里当时25岁,给我们讲版本目录学。一次他说:不是吹牛,某书版本只有我见过。课后有两个学生都讲:不是那回事情呀,只有他见过吗?我们也见过呀,而且同他介绍的就不一样。这两个学生就是钱钟书与吴晗。”我听至此,立刻想起1932年3月26日出版的《清华周刊》37卷5期上,有钱先生的《辰伯(吴晗)以诗见赠大佳调以二十八字》一诗:“精研博综一身兼,每读高文竟不厌;余事为诗亦妙绝,多才多艺太伤廉。”真是好汉怜好汉了。吴先生接着说:“钱钟书表示,那个版本他见过许多次,同赵万里讲的不一样。我从中调拨,‘下一次你站出来讲嘛,难道咱们清华无人了?’我很佩服赵万里!本来,他计划讲十个题目。第一个题目落下这个笑话后,他留下七八个题目请钱钟书和吴晗讲。赵万里的学问很了不起,可钱、吴能给他挑错儿。”

吴先生还感慨地说:“1933年毕业后,伦敦大学请钱先生讲英国文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英国讲英国文学,一般人岂非班门弄斧?”

吴先生对钱先生的叙述,据我考察,是可信的。那话中流露的真挚情感,尤其可敬!我至今还记得吴先生那兴奋的表情,流溢着青春的自豪感!

本文原刊于《人物》1992年第1期。引用请参考原文及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物 | 钱钟书:有哲人的智慧,亦有孩童的天真
从两部前辈日记看钱钟书的个性 (M)
现今的时代,为什么没有大师了
钱锺书与杨绛:清华园里月老系下的红线
钱钟书: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钱钟书轶事选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