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10岁写诗,14岁进入小说创作,被公认为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他唤起了对最难以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并捕捉到了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他的影响力是根深蒂固的,他的书占据了专门一层书架,和其他对我意义非凡的书放在一起。虽然莫迪亚诺还没能在先贤祠获得一个灵位,但他已经赢得了超凡的地位,他创造了一个新词——“莫迪亚诺式的”小说写作。人们只要一看到这种小说,就会不由地说,哦,这是莫迪亚诺式的。

——书评人评语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法国文坛的著名作家,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星形广场》《环城大道》《暗店街》《缓刑》《青春咖啡馆》《夜巡》《家谱》《地平线》等。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包括诺贝尔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奖等在内的多项大奖。

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1975年的《凄凉的别墅》获书商奖。1978年的《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

莫迪亚诺的小说主题大多和“寻根”及“记忆”有关。这和莫迪亚诺的本人经历有关,他父亲是犹太人,但在二战时候和盖世太保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他母亲作为演员,也曾为德军效劳过。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很多人物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他也希望借助写作来解开自己的困扰,或者说是纾解那种永远不知道真相的焦虑情绪。

莫迪亚诺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扬古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其母为比利时籍演员,他有个哥哥吕迪,但不幸早逝。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10岁开始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其后一直从事小说写作,直至离世。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位法国作家,尽可能地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哲学诗画特意为粉丝们精选了他的32个名句摘选,一起来品读感悟。

1.谁强谁就可以建立秩序。和宇宙一样,行星围着恒星转,卫星围着行星转,违反规则的东西,只配在角落里默默地消失掉。

2.何为虚无主义?某种程度上就是说,你永远不会有结果,陷入无限错误的思想循环和悖论当中。

3.未来......这两个字的声音,现在看来令人心碎而又神秘莫测。但在那个时候,我现实从未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运气仍处于永久的现时之中。

4.对于虚无主义的克服,人们杀死了上帝,最终信仰了永恒轮回,并以此终结了信仰的时代!

5.这个笑容在我的记忆中是罗歇·樊尚的主要特征:它永远挂在他的嘴唇上。罗歇·樊尚沉浸在这微笑中,这微笑并不快乐,而是冷淡、迷惘,就像笼罩在他身上的一团轻雾。他的微笑、他的声音和他的举止都给人低沉压抑的感觉。

6.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有多少事情讳莫如深,必须缄默其口。

7.大家都没有变老。随着时光的流逝,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到最后会让你觉得特别滑稽可笑和微不足道,对此,你会投去孩子般的目光。

8.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她阅读的那些淡绿色的册子和“不存在的露易丝“的传记,并不是要寻找一个行为准则。她只是想逃走,逃到更远的地方,用更剧烈的方式割断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让自己呼吸到自由的空气。

9.从那一刻起,我的人生有了一个缺憾、一个空白,它带给我的并不只是空虚的感觉,而是我的目光不能承受。那个空白整个地用它那强烈的辐射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那种局面将永远持续下去,直至人生的尽头。

10.有人言之凿凿地告诉我:人唯一想不起的东西就是人说话的嗓音。可是,直到今天,在那些辗转难眠的夜晚,我却经常能听见那夹带巴黎口音——住在斜坡街上的巴黎人——的声音问我:“那么,您找到您的幸福了吗?”

11.有些人你是在非常年轻的时候遇到的,但你却有相当清楚的记忆。在这种年龄,任何事都会使你感到惊讶,是你觉得新鲜……但是,你遇到的有些男人和女人,已经有了一段人生阅历,你就无法要求他们唤起跟你一样清楚的回忆。

12.黄昏时分,一个小姑娘和母亲从海滩回家。她无缘无故地哭着,她不过想再玩一会儿。她走远了,她已经拐过街角。我们的生命不是和这种孩子的悲伤一样迅速地消逝在夜色中吗?

13.在这幢楼房的各个入口处,过去经常有许多人穿过这里然后又消失了,我相信人们今天还能听到他们脚步声的回音。因为在他们经过以后,有些东西至今仍继续在震动。虽然震波越来越弱了,不过如果仔细注意听的话,依然是可以感觉到的。

14.佛教的“永恒轮回”是一种世界观,与基督教的“有始有终”世界观正好相反。

15.你说得对,在生活中重要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

16.有时,我们会回想起我们人生的某些片段,我们需要证据来证实我们没有做梦。

17.“逃逸线”是法国哲学家德勒兹(1925-1995)经常使用的概念,在后期经典之作《千座高原》中,他详细区分了三种类型的“线”:坚硬线、柔软线和逃逸线。坚硬线指质量线,透过二元对立所建构僵化的常态,比方说人在坚硬线的控制下,就会循规蹈矩地完成人生的一个个阶段,从小学到大学到拿工资生活到退休;柔软线指分子线,搅乱了线性和常态,没有目的和意向;逃逸线完全脱离质量线,由破裂到断裂,主体则在难以控制的流变多样中成为碎片,这也是我们的解放之线,只有在这条线上我们才会感觉到自由,感觉到人生,但这条线也是最危险之线,因为它最真实,令我们激越的人生无法停止燃烧。

18.那一年的夏天特别热,我们深信在这儿谁也不会找到我们。下午时分,我们常常沿着路堤散步,一面挑着海滩上人群最密的地方。然后,我们就走近沙滩,寻一小块空地铺上浴巾。在散发着润肤琥珀油香气的人群中间,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孩子们在我们身边搭着他们的沙子城堡,流动小贩从人们身上跨来跨去,兜售着冰激淋……在那八月的星期天,我们和周围的人一模一样,没有任何不同。

莫迪亚诺主要作品:

1)《星形广场》

《星形广场》是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的处女作,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他的文学才华受到评论界的瞩目,该小说获得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星形广场》通过一名犹太裔法国青年的故事,反映占领年代法国社会底层的生活和犹太人的困境。

2)《夜巡》

《夜巡》的叙述者是个既为盖世太保卖命,又为抵抗运动组织效力的双料间谍,在两面夹逼下最后走上了绝路。

3)《暗店街》

《暗店街》的叙述者是位患了遗忘症的私家侦探。为了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了解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他孳孳不息地寻访可能是自己的那个人及其亲朋友好友的踪迹,寻访他们出生或生活过的地点,甚至远涉重洋,来到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个小岛寻找青年时代的友人。他的调查对象中有俄国流亡者、无国籍的难民、餐馆或酒吧间的老板、夜总会的钢琴演奏员、美食专栏编辑、古城堡的园丁、摄影师、赛马骑师等。这些调查把读者带回到作者情有独钟的占领年代。再现了这一黑暗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作者继承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4)《环城大道》

《环城大道》写于1972年,这是一个较为奇特的故事:17岁时才第一次与父亲见面的儿子,不久就被父亲狠心地推下地铁站台,险遭大难。但脱险的儿子竟不记此仇,反而千方百计寻找父亲和接近父亲,并同情他、亲近他,与他共患难。寻觅这种奇特故事和奇特情感产生的原委,就是我们对这部中篇小说的审美与鉴赏过程。小说故事结构和叙述手法的独特,使我们既感扑朔迷离,又觉清晰精巧。

5)《夜半撞车》

《夜半撞车》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3”评选中法国文学入选作品。深夜,一名孤独的青年在巴黎街头漫步,被一辆湖绿色的菲亚特轿车撞倒了。他与肇事车辆的车主,一位名叫雅克琳娜·博塞尔让的女子一起坐上警车,被送往医院。等他清醒时,却只身躺在一家诊所,那名女子已不见踪影,而他得到了一笔钱。为了弄清事实,离开诊所后,他按照一个不确切的地址,开始寻找、调查那位女子,而那辆肇事的湖绿色菲亚特轿车则成了他追寻中的最重要的线索。这位女子使他想起了另一名女子,湖绿色的菲亚特轿车使他想起了一辆小型货车。整个寻找的过程又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6)《缓刑》

这篇小说很短,不足4万字,然而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以一个孩子的目光来描写他所处的环境,以无数细微的迹象来回忆他童年时代的种种经历,暗示他的父亲以及他周围的大人的命运。大人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被捕?甚至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小说的内容似乎与题目“缓刑”毫无关系。

不过作为一种联想,我们似乎可以认为,法国人在占领时期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时时受到威胁,而临着可能发生的“严重的事情”,而作者当时由于是个孩子,才得以免除大人们的焦虑和警察的盘问,才得以“缓刑”。然而正是孩子的目光和童心,才毫无掩饰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既真实可信又充满疑问的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迪亚诺:我写作,因为这是我唯一会做的事
揭秘诺奖得主莫迪亚诺:母亲曾在盖世太保机构演出
2014诺贝尔文学奖专题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360doc网文摘手
莫迪亚诺获2014年诺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