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战时期的鲁中兵工厂,真实情况令人难以想象

·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了徂徕山和山东各地的抗日武装起义,建立起十多支起义武装。1938年6月,山东省委将各地起义武装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支队。年底,经中央批准,在沂水县王庄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

大家知道,抗战时期八路军的装备比较落后,像山东纵队这种刚组织起来的地方部队,武器更是奇缺。解决部队的武器弹药供应,成为当时十分迫切的问题。

当时,地方部队有多难?

2003年以来,笔者多次到淄博和沂水采访,认识了几位当年在沂蒙山抗战的老八路,他们从不同侧面向笔者介绍了当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位沂水籍的张老先生,为笔者讲述了当时鲁中抗日部队的情况。

张老回忆说,当时战士们使用的还是老毛瑟、套筒子、湖北条子等,坏一个部件就没法用了。还有那种老掉牙的土烟梧,打三发子弹就拉不开栓了。弹药供应也十分困难,战士们每人只发三颗子弹,还得拿着子弹壳回来换子弹。部队唯一的一个修械所负责技术的是个雇炉子匠,修枪托子的是个钟表匠。

八路军山东纵队虽于1939年5、6月间,在沂蒙山区建了两个规模很小的兵工厂1厂和2厂,但是初期设备很落后,难以满足部队武器弹药供应。

1厂设在沂河上游大资山脚下的织女洞,它坐落在北山根里,离村子二里多地,两山夹峪,中间有一条小河,军火厂的厂长是博山八陡的一个化铁匠,他的助手是个铁匠,也是八陡人。洞里工人有20多个,除了刚入伍的新兵,就是动员来的孤儿。

这里主要生产手榴弹和炸药,炸药主要供给民兵做地雷用。以前这里是后勤部的一个修理小组,指望把捡回来的子弹壳再装药,后来因为有了会化铁的师傅,安装了化铁炉,就能制作手榴弹了。但是手榴弹铁壳倒出来了,手榴弹木柄却成了拦路虎。领导派了几个便衣去潍县找到一个镟小棒槌的,才解决了问题。

为了安全,手榴弹装配组在附近一个砖窑里,但是因为工人缺乏安全知识,又没有冲压设备,庄户孩子出身的工人只能用石板压着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有的小伙子心急,把应两次压的手榴弹木把子做一次压,忘记了压力过大就会响的常识,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人员伤残。

后来,这个厂发展到一百多个工人,大多来自博山县。这些工人中少数人在翻砂铺或鞭炮作坊当过工人或学徒。他们还从博山弄来10部车床,总算有了像样的机器,其他都是一些简单的工具,如手摇钻、虎头钳、锉刀、丝弓子和搬牙等。这个厂除了生产手榴弹,也能生产刺刀了。

2厂设在大王庄西南的桃峪村。这个厂在寿光成立,有几十名技术工人,1938年底,工人们携带机器设备随部队向鲁中地区转移,在转移途中遭到敌人堵击,几十辆马车的设备和物资丢失了,仅剩下20几匹骡子驮着锉刀和锯条等简单工具到达鲁中山区,便组成了兵工2厂。

1939年夏,以1厂、2厂为基础,成立了山东纵队兵工总厂。不久,日军开始对沂蒙山区发动麦季大“扫荡”,两个兵工厂也在敌人的“扫荡”范围之内。在这次“扫荡”中,护卫兵工厂的回民连伤20余人,兵工厂政委和指导员也壮烈牺牲。

经过敌人这次“扫荡“,工厂驻地环境开始恶化,难以坚持正常生产。根据上级指示,兵工厂除一部分迁往鲁山西麓博山县的池上和莱芜县的常庄一带外,大部分随总厂迁往沂南县孟良崮山区。总厂驻在孟良崮东侧的南瓦庄村。

抗战胜利后,鲁中军区兵工总厂的生产已具相当规模。不但生产步枪子弹、手榴弹、刺刀,还能生产迫击炮弹,并能自制无烟发射药和硝化甘油炸药。同时,还批量生产82追击炮、60掷弹筒、枪榴弹筒、60炮弹、枪榴弹、地雷、手雷、爆破筒、信号弹、烟幕弹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云龙抱怨“边区造”只炸成两半,其实手榴弹平均弹片已突破50
点评校尉:八路军是如何补充武器弹药的?|2023
新四军与人民兵工精神
抗战时期,胶东部队如何解决后勤保障的?
纪念琼崖纵队成立90周年
武宏回忆八路军弹药奇缺,地下军工厂是如何生产武器装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