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中国打破10次世界记录的陈镜开,一生奉献给举重,因嫉妒曾被暗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向被视为“东亚病夫”。在世界体坛上很长时间看不到中国运动员走上领奖台世界记录上也一直没有中国人的名字。这情景令人压抑令人沉闷。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卢湾体育馆中苏举重友谊赛正在进行。一个小伙子身着深蓝色的举重服脚蹬黑色的高腰皮鞋健步登上了举重台台上是重达133公斤的杠铃。

他举着这133公斤的杠铃,纹丝不动,稳如泰山。一秒,两秒,三秒,裁判员的手指按下了电钮,场上显示成功的三盏白灯同时亮起,观众欢声雷动!

成功了!一个新的世界记录-最轻量级挺举世界记录,在中国诞生!

这是中国举重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次!中国人第一次打破了世界记录!他就是陈镜开。

01

陈镜开1935年12月1日出生于广东省东莞石龙镇。石龙镇距广州不过几十公里。新中国成立那年,他14岁。正在上小学的他和同学们一样,特别喜欢体育运动。

1950年陈镜开离开了石龙镇,来到广州华南联大附中读书,这时他更热爱体育运动了。在学校的篮球比赛中,陈镜开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弱点:个子太矮了。

他不服气,不甘心,决心到练功房去,他想锻炼锻炼,长成一个大个子。这时是1952年,他17岁。

在健身房,他第一次看到了一副杠铃。他好奇地走上前,用一只手抓住杠子,想把它提起来,可是不行,太重,杠铃纹丝不动。他又双手抓住杠子,使足了劲想把它提起来,还是不行。

正在这时,走过来一个人,个子不算高,却十分强壮。他走到杠铃前,分开两脚,做了个深呼吸,然后弯下腰来,双手抓杠,一使劲,竟把那副杠铃提了起来。

接着,只见他手腕一翻,杠铃便被提到了胸前,然后是分腿、上举、收腿、挺起,这副100多公斤的杠铃便被举了起来。停了有几秒钟的时间,他又屈臂、翻腕,稳稳地将杠铃放在了地上。

这一切,他做得不慌不忙,却把陈镜开看得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想不到会在这里碰上大力士,心里不禁暗暗佩服。

那人放下杠铃转过身来时,看见了旁边的陈镜开,开口问他:“小伙子,想练举重啊。”,“不,不,我随便来看看。”

那人并没有走开,而是再一次打量眼前的这个小伙子:矮墩墩的身体,膀宽腰圆,下盘扎实,是一个举重的好苗子。他对陈镜开说:“小伙子,你的体型练举重太好了!跟我练吧!'

陈镜开说:“不,我要练篮球。”,那个人说:“练篮球,你的个子太矮,但是练举重,你的个子正好,世界上最有名的轻量级选手身高都是1.50米左右。练举重,你会有出息的。”

“世界上?举重?'陈镜开在心里盘算开了,他终于答应了那人的请求。事后他才知道,那人就是中国举重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当时广东省唯一一个懂得举重的人-谭文彪

结识了谭文彪先生,陈镜开开始练举重,这一练就是4年。

02

4年,1460个日日夜夜,正是陈镜开的青春岁月。对别人讲,青春意味着快乐、幸福、享受,而对他却是单调、枯燥、冷清、痛苦。

没有与伙伴们的热热闹闹,没有与恋人的花前月下,没有与父母的朝夕相处。只有一千遍、一万遍重复着的跑步、拉力、举杠铃。

只有一分分、一秒秒的出力、流汗、腰酸、腿痛和一处处的伤痕。他的腰椎裂了6条缝,他的个子永远也长不高了。

但是陈镜开没有后悔,他知道自己所从事的是一项什么样的事业。他知道中国在世界体坛的位置,他更知道自己手中的杠铃有多么重的分量!

谭文彪曾经向他讲述过中国的体育史:中国从1886年1952年,15届奥运会中国一块金牌都没有获得。

一个泱泱大国竟然在世界体育比赛中默默无闻这是多么尴尬的局面啊。作为一个中国的运动员应该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

陈镜开常常这样问自己渐渐地他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4年过去了陈镜开的实力大大增强成绩逐步提高已经具备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他要在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上为中国争光他要打破中国体育史上在国际比赛中总是吃“鸭蛋”的局面。

03

在出征澳大利亚之前他参加了在上海卢湾体育馆的中苏举重友谊赛。当他举起125公斤后突然提出要求再加8公斤。再加8公斤就是133公斤,比世界记录还要多0.5公斤如果举起来就是打破世界记录这在中国体育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观众席上喧嚷起来了“陈镜开要破世界记录了!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却又不免为他担。“你瞧他那么小的个子。你看他那么年轻。”

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陈镜开的个子只有149米体重只有52公斤,可这杠铃是他体重的2.6倍他能行吗?

第一次冲击失败了。他没有灰心再来一次。在几千双眼睛的注视下陈镜开平静而安详。

深情地望了一下这个乌黑发亮的庞然大物,这个消磨了他青春岁月的老伙计,然后,双手有力地抓住了它。紧接着他提杠、分腿、上举、收腿、挺起,一连串的动作,优美、舒展,令观众目不暇接。

当他将杠铃高高举起,并保持3秒钟以后,他开心的笑了。举重台上的3盏白灯同时亮起,表示成功!

像一阵暴风掠过海面,欢呼声响成一片。人们互相祝贺,庆祝胜利,许多人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1956年6月7日。中国人陈镜开,打破了最轻量级挺举世界记录!

对于中国体育健儿所取得的成就,有人叫好,有人恼怒,有人拒不承认。在某些人的眼里,中国人历来是“东亚病夫”,是瘦小而赢弱的,他们不可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甚至有人说:“你们这一记录是用笔写出来的,而不是用手举起来的。因为这只是在国内举的,无人能够证实。”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布伦戴奇,长期以来,一直要在奥运会中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在他的影响下,国际奥委会也采取了这种错误的立场。

为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提出抗议,并决定不参加这届奥运会。这样一来,陈镜开创造的世界记录便被束之高阁,未能得到国际上的承认。

是金子总会闪光的。1956年11月11日,陈镜开在广州参加中国奥运代表团访穗比赛,以133.5公斤和135公斤连续两次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记录。

11月29日,他又在上海以135.5公斤第4次打破世界记录。1957年8月6日,在莫斯科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暨第3届世界青年友谊运动会上,历史又给了陈镜开一次机会,

陈镜开要求把重量增加到139.5公斤。这在世界举重史上是罕见的。“他能成功吗?'许多人持怀疑态度,就连比赛的主持人也觉得这是个天方夜谭。

他把中国的五星红旗放在一边,意思是中国不可能得冠军,而把苏联的镰刀锤头旗挂在第1名的位置上,意思是如果陈镜开失败,苏联人就是冠军。

其实对陈镜开来说,这9.5公斤绝不是轻易加的。当他在举第一把的时候,腰伤就复发了,一使劲就像针扎的一样,疼痛难忍。

并不是逞英雄,他是要让全世界看看中国人的志气,要让那些不承认他所创造的世界记录的人看看中国运动员的实力。

就在陈镜开强忍着腰疼,准备向139.5公斤冲击时,双腿突然抽筋,肌肉僵直,锥心般的疼痛使他浑身出汗,张嘴说不出话来,已经走近举重台的脚不得不停下来。

他从容不迫地登上了举重台。一位外国教练看着裁判台上挂出的139.5公斤的牌子,冷笑一声,讽刺道:“这种勇敢精神是过分的。我倒要看一看这种勇敢精神是如何表现在毫无热情的金属杠铃上!

他的话音未落,陈镜开已经沉下身子,双手抓住了杠铃,一声低沉的“起”字刚吐出口,杠铃已经离开了台面,稳稳地停在胸前,杠铃已被高高地举起。

陈镜开以139.5公斤的成绩,再次打破了由他创造的135.5公斤的世界记录,夺得了第三届世界青年运动会的举重冠军。

刚才还在等着陈镜开失败的那位主持人,赶忙更换国旗,并将五星红旗升上了馆顶。陈镜开和全场观众一起向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不知不觉一行热泪已经顺着腮边流下。

运动会后,国际举重和健身联合会秘书长古路先生发来了信函,承认了陈镜开创造的世界记录。信中写道:“中国举重运动员陈镜开在1956年6月7日于上海创造的最轻量级双手挺举133.5公斤的世界记录,已经被批准为正式记录。”

陈镜开那有力的双臂翻开了中国体育运动史上新的一页,引来了接连不断的捷报。

先是郑凤荣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记录,接着是黄强辉又打破了一项举重世界记录,再接着是戚烈云打破一项游泳世界记录。新中国的体育运动终于开始进入世界水平。

04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当他们听到陈镜开打破世界记录的消息后,非但没有为中国人的成绩而高兴,反而居心叵测地要暗杀陈镜开,扬言:“大陆只有这么一个世界记录,干掉一个陈镜开,他们就没有世界记录了。”

为了保护陈镜开,当他从北京回广州探亲时,有关部门还特意派了两个保卫干部持枪护送他。陈镜开开玩笑说:“我简直成了'国家重点保护对象了。”

陈镜开打破世界记录以后,收到了老父亲的信。他父亲当年开了一家布店,生意还算可以。他有四个儿子,陈镜开排行老三。

当他知道儿子打破了世界记录,为国家立了功时,看法发生了变化,他由衷地赞扬儿子的选择,他为有这样的儿子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他在信中说:“这不只是家庭的荣誉,乃国家之光!'后来,陈镜开父亲又亲自送四儿子陈满林参加举重运动队,希望他和他的三哥一样,为国争光。

当时,中国在举重项目上共保持7项世界记录,占全部世界记录的1/4,而陈镜开一人就独占4项。

1962年,26岁的陈镜开在参加第2届全国运动会的前夕结了婚,他的妻子是一位医生。婚后,他们没有急着要孩子,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举重上,要为祖国的体育事业多做一点贡献。

他就千方百计地做妻子的工作,要她支持自己的事业,要她小局服从大局。整整4年了,妻子跟着他操了多少心,吃过多少苦,度过多少孤灯夜半,好不容易等来了他打破10次世界记录的辉煌,可是转眼之间,又跟着他颠沛流离到了这荒郊野外,到了这偏僻的工厂。

他将怎样面对一往情深的妻子啊!但是,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陈镜开仍然没有忘掉举重,没有忘掉祖国的体育事业。

他和妻子共同商定,暂时不要小孩,等待着,等待着。他想,总有一天,国家会需要我的!

又是几年过去了,陈镜开的等待没有结果,他失望了。他决定要一个孩子,建立他们的三口之家,以弥补过去对妻子的亏欠吧。

05

1973年的中国体育界,百废待兴。1973年的中国举重界,满眼荒芜。当陈镜开重新打开世界举重记录创造者的名册时,没有看到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他不禁叹了一口气,同时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

他的老师谭文彪教练还没来得及着手复兴大业,就撒手人寰;他的许多老战友也青春已逝,挂鞋退役。举重的田地里没有了大树,也没有小苗,谈何收获!

正在这时,陈镜开的大哥陈岐,亲手将他二哥的儿子陈伟强交给他,跟他参加举重训练。

他把保存了二十多年的笔记本送给陈伟强,希望他能够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夙愿。四弟陈满林也将自己一直使用着的举重腰带送给伟强,希望他能够再现中国举重的辉煌。

陈伟强默默地点了点头,他知道父辈交给他的是中国举重的明天。陈镜开把陈伟强交给了伍绍良教练,引导着他走上了举重之路。在陈镜开的推动下,广东的举重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979年6月7日晚,上海卢湾体育馆灯火辉煌,在这里,陈伟强即将向世界记录发起冲击。

他清楚地记得23年前的这一天,1956年6月7日。他清楚地记得这个地方,上海卢湾体育馆。那令世界惊讶的一举,就是在这一天,在这个地方发生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啊!

带着老一辈的希望,陈伟强健步登上了举重台。当他以无可挑剔的规范动作,以151.5公斤的成绩,刷新了由伊朗运动员纳西瓦保持了6年的56公斤级挺举世界记录时,心情特别激动。

直到这时,他才想起今天是生日,也是他的叔叔陈镜开第一次打破举重世界记录的纪念日。

这个小小的石龙镇走出了陈镜开,走出了叶浩波,走出了陈满林,走出了陈伟强、曾国强。在第23届奥运会上陈伟强和曾国强分别夺得了一块举重金牌为家乡为祖国的举重事业做出了多大贡献啊。

第6届全国运动会准备在广州举行举重比赛馆就设在石龙镇负责筹建这一建筑的正是陈镜开的大哥陈岐。可是就在举重馆落成的前夕大哥却因劳累过度引起心肌梗塞不幸逝世。

陈家为了举重不仅献出了青春还献出了生命,在广州二沙头省体工大队举重队的宿舍前面有一块大理石碑在那上面镌刻着曾经打破世界记录和夺得世界冠军的优秀运动员的名字。

第一个名字便是陈镜开。在他的后面有陈满林还有陈伟强。他们被人们称为“陈氏三木”

其实在他们的名字后面还蕴含着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为中国的举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为何去做钳工之二
一生奉献给中国体育,首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人,应该被铭记!
第一次打破体育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21国史-人物-陈伟强
历史上的今天(0607)
美10岁女孩破举重世界纪录 如举拳王泰森(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