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师,你确定你真的了解“核心素养”?

老师,你确定你真的了解“核心素养”?

2016-05-17教育导报

记者  殷樱


自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来,“核心素养”这个一概念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今年2月,中国教育学会受教育部委托,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的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九大素养。


核心素养有多热?从各级论坛、研讨活动中可见一斑。我们不禁要追问: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它与过去我们强调的知识、技能等是什么关系?与学科素养、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它将对学校、教师带来哪些挑战?


为此,本报特别策划“聚焦‘核心素养’”系列报道,为校长和老师们理清核心素养的内涵,将核心素养转化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教师的学科能力素养,并将其落实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上。


本期,我们一起在专家引领下深入认识核心素养。



“最好的化肥要施到农作物的根部”

           ——专家“把脉”学科核心素养


解读

 

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儿?教师又如何通过教育教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松林对此进行了解读和分析,以助校长和老师们更好地把握学科“核心素养”教学。


“中国有两大教育情结:一是喜欢强调‘基本’和‘基础’,二是喜欢强调‘全面’。”李松林表示,在过去的知识框架下,从知识层面了解“两基”,容易获得零散的教学知识,从数量上去理解“全面”,容易导致肤浅,于是,“核心素养”应运而生。


为什么现在要用“核心”代替“基础”, 李松林运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农民都知道一个道理:最好的肥料要施到农作物的根本。”而我们老师是滋养生命,如何能做到最好收成,主要抓住“三个根本”:学科根本、学生根本和学习根本。


学科根本是学科本质,学生根本是启迪和唤醒学生的兴趣、情感、思维和品性,而学习是学生发展最根本的方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到底有哪些教学变化?李松林归纳为,从关注学生多个基本发展到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从零散知识到有聚焦的教学,从‘教材教教材’到‘从教材教学科’的转变。


理解“核心素养”,首先要理解“学科”的意义。李松林表示,理解一门学科要学到这个学科的几个要素,比如了解这门学科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知道这个学科的话语体系、核心理论,明白学科意义、功能、价值。“然而现在很多学科教学,老师只是教学生知识,很少从系统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学科意义,这会让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难以举一反三。”


那到底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这个问题常常让老师们“云里雾里”,李松林为大家解疑。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具备三大标准:奠基性,普遍性和整合性。奠基性是指不可缺失与不可替代的学科素养,如学科学习兴趣、学科思想方法;普遍性指超越各个学科并贯穿于各个学科之中的最一般素养,如思想品质、知识建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合性则是对其他相关学科素养起统领作用的素养,如语文的阅读能力、数学的建模能力。


此外,李松林还列举了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包括学科学习兴趣的激活、学科基本知识的理解、学科思想方法的领悟、知识建构能力的提升和学科思维模式的形成


对这5大关键因素,李松林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要激活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寻找兴趣源,即寻找新奇之处、共鸣之处、困惑之处。其次,要设计激活器,即精妙问题的设计。对学科基本知识的理解,应学到知识的产生与来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学科的方法与思想、知识的关系与结构、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对学科思想方法的领悟,包括哲理性的思想方法,即超越学科本身的关乎人生和世界的最为根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一般性的思想方法,即各个学科共同分享和运用的那些基本思想方法,如“系统”“整体”“联系”思想;学科性的思想方法,即具体学科内部或者具体学科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对学生知识构建能力的提升,自主发现者,要给机会,供方法、育品质;意义理解者,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内部到外显;知识构建者,建构宝塔型知识结构、蛛网型知识结构和交互型知识结构。而学科思维模式就是问题领域+思考方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

 



视野


核心素养的“国际模式”


核心素养的提出,并非我国单独的声音,而是一种世界趋势。国际上已经形成不少核心素养指标体系,能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众多国家把强调“国民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视为国民教育发展的基因。比如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语文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等研究,都是学力模型研究的适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也需要核心素养。终身学习的五大支柱即素养彼此关联,同时涉及生命全程与各种生活领域:学会求知,包括学会如何学习,提升专注力、记忆力和思考力;学会做事,包括职业技能、社会行为、团队合作和创新进取、冒险精神;学会共处,包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同理心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学会发展,包括促进自我实现、丰富人格特质、多样化表达能力和责任承诺;学会改变,包括接受改变、适应改变、积极改变和引导改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5年提出,知识社会要求三种关键能力:第一种关键能力是交互作用地运用社会、文化、技术资源的能力,包括运用语言、符号与文本互动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运用知识、信息互动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科学素养;运用科技互动的能力。第二种关键能力是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人际互动的能力,包括同他人建构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管理与解决冲突的能力。第三种关键能力是自立自主地行动的能力,包括在广泛脉络情境中行动的能力;设计并执行人生计划、个人计划的能力;表达并维护权利、利益、责任、限制与需求的能力。


欧盟2005年发表的《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架构》正式提出终身学习的八大核心素养:母语沟通,外语沟通,数学能力及基本科技能力,数位能力,学会如何学习,人际、跨文化与社会能力及公民能力,创业家精神和文化表达。同时提出贯穿于八大核心素养之中的共同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等。


观点


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在“核心素养”牵引下,界定“学科素养”或“学科能力”需要有3个视点的交集:一是独特性,二是层级化,三是学科群。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启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则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品质和相关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者技能,而是既包括学科上的知识与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主编 朱汉国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它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核心素养的习得与养成必须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这也决定了对它的测量与评价必须具有综合性和发展性,对于课程设计与开发、教育质量评价技术等提出了新挑战。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华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刘恩山


核心素养跟素质教育有密切关系,但二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我们需厘清核心素养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基础性核心素养和高阶性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核心素养与人才规格之间的关系以及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不能用核心素养代替素质教育,要将基础性素养和高阶性素养有机结合,培养多样化的,能够契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
  ——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何云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松林: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教学问题3
教师如何进行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卷首语 | 李松林:从分离到融合的学校育人方式变革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价值与落实建议
【教师论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我见——徐燕芹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