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从血症案再论平脉法,抓独法与截断法的应用(上)

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7)从血症案再论平脉法,抓独法与截断法的应用(上)(部分)

2015-03-01吴雄志主任门诊预约

讲病案之前,先温习一下这两天的内容,为什么要温习呢?因为我发现很多人讲伤寒讲的很复杂,伤寒论注家八百家,当然八百是个虚数了,我学西医的,西医最重要一本书,西医内科学,我们听说西医内科学有注家?一个注家都没听说过,只有中医有注家,还有八百家,当然这是虚数了,嗯,戴万亨戴教授就讲,学术越多越不接近其本质,盲人摸象嘛,所以才东家来说西家来说,但是这些观点不见得对,因为他们都是西医,不见得深刻认识中医,但是我们可以去思考一些问题,我看大家讲伤寒论讲的这么复杂,我就结合这两天的内容讲讲简单的东西。

我们的特点是什么?以简驭繁,比如说讲一个问题,前面我们讲了麻黄附子甘草汤,说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无里证嘛,这个脉沉的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但是如果他反发热,就是有发热的,因为少阴病本身他不应该发热,太少两感证,因为太阳为寒水之经,中见少阴火化,因为少阴阳虚他就火化不足,他就恶寒不发热,所以少阴病多了只恶寒不发热的麻黄附子甘草汤,就是太少两感证,少阴和太阳,两感证,但是如果发热的话,伤寒论叫反发热,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因为细辛是一个少阴病专用的解热镇痛药,从他的药理上讲、西医上讲是解热镇痛药。后来我们又把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大黄附子汤相比较,都是用附子细辛,其中一个用麻黄在表,另一个用大黄在里,而且他们都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发热。

细辛是一个解热的专药,如果把细辛去了,加人参这些药,他就没有发热了。大黄附子汤他本身脉该沉,因为它在里,有腑实可下,但是由于他有疼痛,我们说,细辛是一个解热镇痛药,脉可以变成紧弦之脉,脉主弦,这是大黄附子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大家看到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知道这个少阴病见阳明腑实,用大黄附子汤,但是可是大家知不知道,如果这个病见热象比较重的,少阴火化比较重的,应该是什么,附子泻心汤,也是用大黄附子,不过说是什么呢,把细辛变成了黄芩黄连,他恶寒,所以用什么呢,用附子,他汗出,所以用黄芩黄连泻心之火,所以叫附子泻心汤,它和大黄附子汤只是把细辛变成了黄芩黄连。为啥黄芩黄连就泻心呢,你看黄连阿胶汤,也是用黄芩黄连,半夏泻心汤也是用黄芩黄连,这里面原因是什么呢?因为黄连我们最后平脉法要讲,是少阴心经火化的专药,为什么要加黄芩呢,因为是木生火,它要泻少阴之火,他就要泻什么呢,就要泻木火,泻相火,我们在讲冲脉的时候,反复讲到气升水布,火降血下,左手的脉是水木火,也就心肝,肾,水生木,木生火,所以泻心火的时候要泻木火,所以伤寒论里都是用黄连配黄芩。这个配伍推到半夏泻心汤就是,哦,半夏泻心汤,泻心泻心,就是用黄连黄芩,然后用什么呢,用半夏干姜,用半夏干姜去什么呢,去温胃,温脾胃,然后用什么呢,用参枣草,来干什么呢,来托,把正气托住,不使内陷,再往下他就要内陷了,这个黄连黄芩配伍。

我再举一个例子,半夏泻心汤化生出来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他就是用什么,用黄连黄芩泻心火,用干姜人参来什么,来温脾阳,它跟半夏泻心汤你知道它有一个什么区别吗?他没有半夏,因为是什么?因为它是寒格。这个时候要用温脾阳而不用半夏,半夏是阳明经的,是治胃的,这种情况下的病人用半夏也是没有效的,一般的止吐药是没有效的,就简简单单干用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就完了,这种病人他吃一点东西他都吐的。

由这个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又想到,这个干姜配人参是什么意思呢?

它是温脾阳的,是太阴病的药,它与半夏泻心汤的区别就是去了半夏,半夏还有阳明啊,所以它在心下,在胃啊,中医伤寒论讲心下胃这个位置啊是由心火所主的,胃和心脏的关系我们水火大论里专门去讲它,理解了水火大论,就理解了伤寒论配伍的意思了。我们专门有一节去讲它,为什么脾证它要泻心啊,泻少阴心火啊,这个半夏干姜,这个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因为它是脾阳虚,不涉及胃的问题,所以没有半夏的,这个干姜配人参,你想想四逆加人参汤就是干姜配人参呢,它是少阴病,这是治吐逆的,四逆加人参汤你知道它有个什么特点吗?去了附子加白术就是理中丸了,理中丸是什么,是太阴病吐逆的,你把白术换川椒,那是大建中汤,白术换川椒,甘草换饴糖,它是大建中汤,它是治厥阴上冲的,也呕吐的。所以你看四逆加人参汤有附子是治少阴病的,把附子换白术它是治太阴病的,把白术换川椒它是治厥阴病的。

麻黄附子甘草汤,这是什么呢,太少两感证,外面有太阳表证,里面有少阴寒化,是外有表证,里有寒证,如果外有表证里有热证用什么,把附子换石膏,那就是麻杏石甘汤了,就是把附子换石膏加上杏仁,为什么呢,那是外有表证,里有热证,他是有喘啊,这个表证不是我们讲的恶寒脉浮的表证,它是要疏解太阳膀胱经的表气的意思。这个麻杏石甘汤它有一个要求啊,汗出而喘无大热的,就是有汗无大热的,如果有汗有大热的,那就要知母配石膏,那是白虎汤啊,大热大汗那是白虎汤啊,如果无汗发热的是什么啊,又不出汗又发热的,那是具备麻黄证啊,那就加桂枝啊,因为桂枝是我们太阳病篇专门解热镇痛药物,所以呢那是大青龙汤,大青龙汤就是麻黄量加重,里头有桂枝,所以麻杏石甘汤与大青龙汤的区别,一个汗出,一个无汗,一个无大热,一个有热,因为桂枝啊解热发汗啊。

解热镇痛药通过汗出而解热,当然它有一个特点:有烦躁的就用大青龙汤,这个就是它区别于麻黄汤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如果麻黄汤证见烦躁的,就用大青龙汤,不出汗发热就是麻黄汤的特点;但见烦躁就用大青龙汤。石膏配桂枝可以解烦躁,薏苡仁也可以用。这个汗出无大热,大家想想,越婢汤也是这个意思,理解它的条文“风水恶风,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用越婢汤,越婢汤还是麻黄配石膏,有个姜枣草,只是它没有桂枝。你看,只要是不汗发热都是用桂枝的,所以越婢汤的配伍和麻杏石甘汤的配伍是类似的,都是没有桂枝的。太阳病的解热镇痛发汗是用桂枝专药的,甘草的话要加这个。越婢加半夏汤是治疗肺胀,类似于我们讲的肺心病;小青龙加石膏汤也可以治疗肺胀,区别是什么?小青龙加石膏汤是有烦躁的,前面我们讲大青龙汤也是有烦躁的,如果有烦躁就是桂枝配石膏的。

大青龙汤和小青龙加石膏汤是有区别的。小青龙加石膏汤是肺胀、肺心病、中医讲有饮证,慢性肺脏疾病的。所以我这样串着讲,可以将《伤寒论》很多处方串联起来,《伤寒论》复杂吗?不复杂。太少两感证,又有太阳证又有少阴阳虚,麻黄附子甘草汤,如果有发热,那就去甘草用细辛,细辛是少阴病的解热镇痛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在里就用大黄附子细辛汤,所谓的大黄附子汤,都有发热。如果患者热多寒少,就是热化的症状多一点,把细辛改成黄连、黄芩,就是附子泻心汤。都是以大黄、附子配伍。大黄、附子、黄连、黄芩为什么叫附子泻心汤,因为黄连、黄芩泻心,比如说黄连黄芩阿胶汤热化证,就是用黄连、黄芩,为什么呢?因为要泻心脏的火,君火要行木火,木生火,所以黄连配黄芩,半夏泻心汤也是这个意思,加半夏、干姜温脾阳和降胃逆,这里的参枣草是托住、防止下陷。如果单是脾阳的问题,就是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用人参、干姜温脾阳就可以,不需要半夏降逆,这个时候半夏是没有用的,单纯的脾阳虚,就是我们讲的嗝逆之证。

这个就是人参配干姜,人参配干姜的四逆加人参汤那就是少阴病用附子,把附子换成白术就是理中丸,再换一下川椒就是大建中汤,这就是太阴少阴厥阴用方的不同。如果表寒里寒就是麻黄附子甘草汤,如果里有热就是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无大热;比如说越婢汤也是汗出而喘无大热,都是麻黄配石膏,如果有热,那是麻黄配桂枝,因为桂枝解肌嘛,发汗解表退热,所以无汗发热的那就是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也是这个意思,到这呢就给大家把伤寒论串了一道,所以说你说复杂吗?不复杂。基本上书上说得我都能给大家串起来,那个把伤寒论讲得无比复杂,我觉得这里头有问题,其实你要体会张仲景是个比较简单的人,没有这么复杂,但是他是个圣人水平很高。

那再随便举个例子,伤寒21条讲麻黄汤能够治鼻衄,这个注脚多了,你说我说,东拉西拉,吵来吵去。实际上就是麻黄能够收缩鼻黏膜的血管,这也就是麻黄能够解除表证的一个原因,这个麻黄收缩鼻黏膜的血管那也就能解除鼻塞嘛,再加上桂枝解热镇痛发汗那就是能解除表证嘛,我们讲麻黄汤的配伍就说了。他这样就可以解除鼻出血鼻衄嘛,西医用这个肾上腺素滴鼻也一样的。中医用麻黄汤也很简单,没有必要老来回回去扯麻黄汤怎么地治鼻衄啊,血分怎样气分怎样,来来回回去捣它,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个人主张以简驭繁,以最简单的东西驾驭最复杂的道理。啰嗦说完了,我们再说这个出血的案,这案是刘红梅刘老师的案,这个案例是非常成功的,由此我认为刘老师对伤寒论很有研究,她的中医功底是非常深的水平很高。但是她和我们本门的处理有问题。为什么我们讲这一个案子?不是说刘老师她治疗疾病有什么问题,因为她很成功嘛。而是我们本门处理问题和传统中医有什么区别?我们想借这案例来说明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刘师是先辨证,辨到少阴病少阴寒化用四逆汤,没有问题。消化道出血吗,用了四逆汤之后出血也止了,用了之后发热,发热之后热也减了,情况很缓解。那是个子宫肿瘤,是宫颈还是宫内膜我不太清楚了。

但是如果以本门的方法来处理的话,我们是不先辩证的,为什么我们不先辩证,我们是先辨病的。我讲几个办法,抓独法、截断法和平脉法来处理这个疾病。如果我们以这个抓独法来讲,只要是她出血。我们下手就是黄芩和生地。为什么呢,出血就需要凉血,黄芩可以这个凉这个,清肝嘛,因为肝藏血嘛,对吧。生地可以凉血嘛,所以黄芩配生地就是治疗出血证,从抓独法讲只要是出血,黄芩生地我们就取啦。嗯。在用黄芩和生地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啦,如果这个病人是一个热化证出血。对吧,少阴热化证的出血那就是黄连阿胶汤。加黄连,芍药,少阴热化,黄连阿胶汤对出血是很有效的哟,少阴热化的出血。如果这是一个寒化证我们就加附子嘛,对吧,我们加附子嘛,你要考虑到是下身的出血,加一个白术,因为带脉的原因。你单纯加附子,你想黄芩生地加附子,那个就是黄土汤,这就是抓独法。出血我们就用黄芩生地,热化加黄连,那就是黄连阿胶汤,寒化加附子就是黄土汤。大家想简单不简单?这就是抓独法。

可是大家知道,这个办法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就是这个病人呢,她如果有浮阳的话,用附子的话会加重出血的。如果有戴阳的话,用附子病人会脱的,脱是什么?会休克的。用黄芩可以治浮阳,它清热。用地黄可以治戴阳,它滋肾水,它固肾。所以,就算你吃了附子也不会出现出血加重或亡阳的情况。这就是出血证,只要出血我们就用黄芩和生地的原因。这个东西如果我往上说就属于截断法的范畴。因为如果用黄芩,有浮阳加重出血,出血量会增加。如果有戴阳,用附子她会出现什么,他会出现脱证。什么叫脱证呢?就是西医讲的休克。它就归厥阴病篇了。大家知道厥阴病篇讲的厥热胜负,就是讲热几天,厥几天,实际上,你先热几天是发热性疾病,然后出现厥,就是什么呢,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在休克的早期,病人会出现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哎,发热,这个时间很短,这是治疗休克佳的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杂病论经方及其原剂量 - 经方理论探讨 - 复兴中医网 中国优秀中医药网站|中医论坛|...
伤寒论30:柴胡桂枝干姜汤、小柴胡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大陷胸汤丸、半夏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六经辨证思维导图(2)
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 干姜
经方药量使用手册
仲景方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