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译甲骨文字之五十二:龍部首系列字

 

中国的甲骨文字是当今依然活着的最古老的文字。这既表现在甲骨文的许多文字至今依然活跃在当代汉字里;它还表现在尽管有些甲骨文字沉睡了三千多年以后,一经唤醒,立刻就能够迸发生命的活力。龍部首系列字就最能够说明这一点。

世界上现存的远古文明的文字普遍存在破译上的困难。例如5400 年前西亚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5100年前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甚至中国西夏的唐古特文字。上面三个甲骨文字已经沉睡了三千多年了,但是他们至今依然活着。即使时光再过几千年,几万年,这些甲骨文字也不会死去。其原因就在于殷商的甲骨文字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描述和在描述基础上的建立的一种关系。它的坚实基础是建立在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上。这就是《易经》所说的“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让我们来唤醒这样三个甲骨文字,它们都属于龍部首。

在甲骨文中,龍部首的字除了龍字以外,还有   

 图一   
(音间),

  

 图二   (音大)

  图三  (音龙),

   让我们来看图一的

 画面上是龙的象形和两个T。这个T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经考证过,凡是向天祭祀的时候,T代表的是祭祀的祭坛。但是为什么在这个字里要出现两个祭坛呢?这是因为在远古的文献记载中凡是龙出现的时候,总是两条龙一道出现。而且两条龙总是处于交战的状态。所以它们是两条敌对的龙。那么对于深受龙害的远古人类来说,在这两条龙同时出现的时候该祭祀那一条龙呢?当然只能是不偏不倚,同时祭祀两条龙,希望它们不要为害众生,尽量早早离开。所以,当龙(龙卷风)出现的时候,人们应该是同时在两个祭坛(T)上祭祀的。这个字就是表现了当时祭祀的场景。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同时出现两个T型祭坛的汉字还有麉、豣等字。但是这些字在甲骨文中只出现了一个。它的本义应该是对龙的一种祭祀。其余的字如麉、豣等字出现在很久以后,说明造字者最它在晚商甲骨文中的意义已经失传。

图二是,双龙并出。这才是远古人类认为的龙的原型。翻阅先秦的文献,我们发现凡是有龙出现,一般总是两条,而且总是处于交战状态。偃师夏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残陶器上就曾发现有龙一首双身。此外见于史籍的记载还有很多,《左传》里就记录了郑国发生的两次龙斗,一次称龙,另一次称蛇。再试举四例:

  “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国语·郑语》

  “腾蛇雄鸣于上风。雌鸣于下风,而化成形,精之至也。”《淮南子·泰族》

  “后十四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渎,二龙去之。”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易·乾卦》

   值得一提的是应龙和蚩尤这一对龙斗在《山海经》中一共有三段记载,是历史上确实发生的现象应该不是虚构的: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

“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山海经·大荒北经》: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①,杀蚩尤与夸父②,不得复上,故下数旱③。 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山海经·大荒东经》:

 从上述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应龙和蚩尤是双双同时出现的;当蚩尤战败的同时应龙消失在南方;每当应龙再次出现时,又会伴随大雨。说明蚩尤和应龙之间的战斗也是一场龙卷风之战。详细考证见《蚩尤考》1942年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中所绘的蚩尤的形象就是两条龙纵向纠缠在一起的搏击形象(见附图)

 所以,甲骨文字的本义是龙的原型。

 

图三是甲骨文字。图中显示龓字从手(有)从龍。意为徒手缚龙。这只是远古人的一种理想,希望有人能够征服龙(龙卷风)。文献记载伏羲氏族就是从事降龙的。这个字在《左传》中发生了讹变:从手从龙。这个字就被简化为扰。所以作为史书的《左传》里出现了一段看起来很像神话的记载: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这一段记载被司马迁稍作变通,写入《史记·夏本纪》中:“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扰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这里的扰龙其实是驯马的意思。刘累驯养的是身材高大的马。有文献为证:

《尔雅》“马,八尺以上为駥”。由于古音中駥龙相通,在《礼记正义·月令第六》疏里就变成了“马八尺以上为龙”,马变成了龙,在很多先秦的著作里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如:

帝赐之(孔甲)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左传·昭二十九年》

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后汉书·南蛮传》

今王四年,碧阳君之诸御产二龙。《开元占经》引《纪年》

所以甲骨文字龓的本义是驯服龍。后来这个字讹变为扰,龍的词义转移为馬。所以后来有些先秦文献里的扰龙实际上是驯服高大的馬的意思。

现在,我们看到上面三个甲骨文字虽然三千多年没有使用,但是和其他文化的古文字不同,中国的甲骨文字确确实实地活着。随时可以投入使用。所以我们说甲骨文字是汉文字的活化石。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的本义是在龙卷风现场设立双祭坛祭祀龙。动词。

的本义是远古龙的原型。                  名词。

的本义是驯服龙。                        动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字文详解【宠】
天干地支的由来
仓颉造28字的研究与诠释
远古传说:最后两条龙被夏朝人吃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汉字趣闻之二十八:徒、跋、降
汉字探源之“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