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译甲骨文字之一百零三:矢箙

 

 甲骨文 第二第三例存疑

上图中三个字的本体都是远古使用的箭,即矢。三支箭的箭尾都是一样的呈现交叉状。因为远古的箭尾都是用羽毛制作的,所以这种交叉有两种理解:一是箭是反复使用的,使用时间长了箭尾的羽毛会自然卷曲。二是箭在射出过程中,由于空气流体力学作用,箭尾的羽毛会向内交叉。不过我们从甲骨文箙字中可以看到,箭箙中的箭有箭尾交叉的,也有箭尾不交叉的,所以应该以前一种推断为是。

远古的箭分为三段制造:箭头(箭簇),箭杆和箭尾。

据《禹贡》和《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之世,箭杆的楛竹是由扬州和荆州进贡,箭尾和旌旄上的羽毛是由淮河边的徐州进贡的。箭簇呢?文中没有说,但是有几个州专门进贡的贡品中有金三品——金、银、铜(或许是银、铜、铁)。这意味着各州没有制造箭簇的权力。而分州进贡不同的材料在国都组装,可以有效防止各州军事打击力量的过于强大。

《周禮·司弓矢》“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灋。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與其出入。……凡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矰矢、茀矢用諸弋射。恒矢、痺矢用諸散射。”说明商周时期的矢有八种之多。不同的矢作战用途也是不一样的。根据《周禮》的记载,上图中例一应该是殺矢、鍭矢之类。而例二例三则应该是用于守城車戰的枉矢、絜矢之类。因此箭簇上的携带物应该是利于火射的棉麻之类的东西,作战时蘸上油点燃后发射出去。但是这两种不同的矢应该是两个不同的甲骨文字,有不同的读音借以区别。汉字矢的甲骨文字应该是例一。两个甲骨文字的区别主要在箭簇上。

《說文》“矢,弓弩矢也。……古者夷牟初作矢。”例二例三本字待定。

战场上,各人的箭矢都是放在随身携带的箭箙中的。这就牵涉到甲骨文的箙字。如图:

 甲骨文

箭的多少与箙字本义无关。所以这里的箭矢是非固定意符。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箭尾有两种状态,交叉的和不交叉的,说明这样两种箭有新旧之分。

《說文》“箙,弩矢箙也。从竹箙聲。周禮仲秋獻矢箙。”段注:“司弓矢曰。中秋獻矢箙。注曰。箙,盛矢器也。以獸皮爲之。按本以竹木爲之。故字从竹。《國語》‘檿弧萁服。韋昭曰。萁,木名。服,房也。《小雅》象弭魚服。皆假服为箙’。”

原来这箭箙就是箭矢的衣服。周代箭箙用獸皮(或鱼皮)制作,但是周以前的箭箙使用木料和竹子制作的。甲骨文的箙看起来是用竹子制作的。必须强调一点的是矢和箙是和相应的弓配套的,因为不同的弓跨度不一样,所以配置的箭矢长度也是不一样的。

《周禮·司弓矢》“中春獻弓弩,中秋獻矢箙。”原因是中秋以后就渐渐进入冬季,冬狩就要开始了。所以仲秋就要准备好打猎的行头。

卜辞中的矢字和箙字尚未见用如本义的,从略。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矢的本义:有金属箭簇的竹箭。

箙的本义:用竹木制作的箭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勿字
汉字探微(105):毛羽未丰——释“羽”
冷兵器时代——说“弓”“矢”
汉字趣谈: 疾(458)
甲骨文每周识字|侯、族
为什么箭尾巴上要有羽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