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禹锡很经典的一首诗,短短28字成千古名篇,第3句太惊艳

文/ 青

【引子】

世间多少伤心事,痴男怨女的心事说破了苍天,亦不外乎时间二字。

重临旧地,或者物是人非,或者物非人非,倘若物非而人仍是,那便是一大好消息了。物若逝去便逝去了,终究于人并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重要,可身边之人一旦逝去,大概便是永久地生命旅程中少了一人罢。

而物非人非,勾起人思念的物件既已不再,人对另一人的思念便也没有那么重。最痛苦的,还是物是人非。

世间许多爱情诗,无非是斯人已逝而贼心不死,痴痴追想那人曾留下的痕迹。


而咏怀历史之事,亦不外此,苍苍茫茫数百年岁月,城池留下来,宫殿留下来,河流留下来,月亮留下来,我们甚至能看到千年莲子、万年干尸,唯独活着的古人,是再也见不到了。

物是,人非。

今天来欣赏一首非常著名且经典的短诗,看能否从中读出些不一样的情愫。


【诗篇】

乌衣巷刘禹锡 〔唐代〕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临境】

“乐天,乐天!家中有好酒新酿成,可来小酌两杯?另有新成《金陵五题》,愿得汝一观。”

某一天,刚从金陵返回洛阳的刘禹锡向同在洛阳的白居易发出了这样的邀请。白居易晚年避居洛阳,用实际行动展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心灰意冷。心中所愿,唯有二三友人相伴,“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闻听好友相邀,自然信步而至。

说起白居易,人们给的官方搭档应该是元稹;而刘禹锡呢,这个名字更常与柳宗元相组合。元白,刘柳,这两组诗人的真挚友情后面有机会我们会细细讲述。

现在只是让大家知道,元稹与柳宗元去世得早,剩下这两位大诗人又正好在晚年意气相投,从扬州那一场酒宴开始,两人的缘分慢慢生根发芽,“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到刘禹锡家中,刘禹锡拿出自己在金陵游玩时忽有所感写下的《金陵五题》给白居易看,分别是《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和《江令宅》。

其中最著名的正是前面两首《石头城》和《乌衣巷》。

白居易也是识货的人,读到前面两首就已经不自觉“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梦得之诗,深得前人境韵啊。如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怕是在后代中难以再见了。

“乐天谬赞,不过是如今这朝廷局势一天不如一天,自己再去那六朝古都,自古繁华之地,自有一番感慨,颇不同于古人罢了。”

“我看这《乌衣巷》一首必当传世之精品,晓畅流利中藏今古之变,蕴哲史之辨,吾不如也。”

“哈哈哈哈,承蒙乐天看得上,来来来,满饮此杯。”

……


【诵析】

下面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但是这个名字就很值得说道。

乌衣巷,乌衣在魏晋时期是贱民所衣,何以乌衣巷又成了权贵所居呢?

这还要从汉末三国说起。东汉末年,孙仲谋历经三世而在江东站稳脚跟,于是西和刘备,北抗曹操,为表决心,还在石头城筑起高高城墙,日夜训练守军。

守军驻扎在一个叫做乌衣营的地方,因为守军皆穿黑色麻衣,人们自然而然称此地为乌衣营,颇有一些尊敬及感激的意思。

至三国归于晋,乌衣营也变成了乌衣巷,成为当时两个世家大族王、谢的居住地。

王有王羲之、王献之;谢有谢眺、谢灵运。


之前听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上讲三国,说一整部三国魏晋的历史就是三股势力与士族力量的抗衡历史,最终孙刘曹三家都没有抵抗住士族崛起的历史趋势,三家归晋,也就将历史的舵交给了士族。

曹丕下令实行九品中正制,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王谢这些大家族中出来的子弟天生就有大官做,官官相护下,慢慢形成了笼罩朝野的威压。

当时住在乌衣巷的,就是这样两个家族。

现在的乌衣巷还在,位于南京市秦淮河上文德桥的南岸,秦淮之核心,亦是历史上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之一。


诗的内容看似简单,却在传统的起承转合中演绎出了动人心弦的旋律。

最精彩的,莫过于第三句那一“转”。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的野草花在夕阳中茂盛,乌衣巷的牌匾沉醉在夕阳辉煌的余晖中,仿佛缅怀着那段逝去的岁月。

整体的风格厚重严肃、略带沧桑迟暮。

自桥边草花起,至夕阳巷口承,可谓中规中矩。

但是从第三句开始,画面发生了不寻常的变化,本来静止的、随夕阳一起死去的乌衣巷突然焕发了生机。

一只燕子优雅地飞进来,穿着一如既往,从北方带来的燕尾服,打破了金陵繁华落幕后的沉寂。


寻常诗篇的转,大概是从第三句开始转入抒情,转入自我的表达与抒发。而刘禹锡不同,他从破败王朝的废墟斜晖转到了一只轻灵的燕子身上。

燕子还不是普通燕子,它祖上荣光,在权势滔天的王谢家族屋檐下荣获一席之地,保存至今。

只是王谢的繁华都已经随历史的烟云变幻而消散,燕子的容身之所也随之破落无处寻觅。

还好燕子是不怎么挑剔的,另寻一处人家,另寻一个屋檐,再一次衔泥筑巢,生儿育女,重复着自己平凡的一生。

它哪管世间什么洪水滔天,人间又多少离合悲欢。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对此也有评价:“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可谓得之。

古来做《乌衣巷》的,也不止刘禹锡自己,但正如刘禹锡在《秋词》中的万丈豪情独出机杼,这一只燕子的闯入也让他的《乌衣巷》成为千古无可超越的经典之作。

且看下面两首《乌衣巷》的结尾。

“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

大家去过乌衣巷吗?在哪里是否有过六朝古都,秦淮风月的感慨呢?

【拓展阅读】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禹锡《乌衣巷》鉴赏
刘禹锡《乌衣巷》(怀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刘禹锡的千古名篇《乌衣巷》用笔巧妙之处在哪?
一首诗千古名篇,感受世事变迁兴亡交替,一起欣赏刘禹锡的《乌衣巷》
《石头城》学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