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地球翻转的观点解读科学难题之二十四

用地球翻转的观点解读科学难题之二十四

——水准面的变动和依它作为标准的荒谬

摘  要

    大地水准面是传统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具有科学原始性和低级性。科学积累的资料、对未来的预测、地球翻转带来的历史性变化等,表明大地水准面是时间变化的函数。多方面地说明使用它作为一些学科的基准标准是错误和荒谬的。

关键词  大地水准面  温室效应  地球翻转  水不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传统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早期人类在观测大湖或者海水面的时候,慢慢建立了水平面的原始认识。以后逐渐演进到全球,而成为大地水准面,并且从平面演化成为球面。地理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等学科,都把大地水准面作为自己学科中不变化的标准面进行运用。可是从现代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科学的未来预测、传统科学界已有的认识,都说明作为大地水准面的海平面的实际高程,在时间坐标上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变数。笔者新发现的地球翻转运动,频繁地把极区依次送往寒带和热带,使南北极区的冰川固体水库时有时无,全球的液态海水量时少时多,从而出现海水面的大起大落。正因为如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大地水准面的全球性变化现象,笔者对将其作为在部分自然科学学科中不变化的标准面继续进行运用提出质疑。在自然科学中继续使用这个概念,很可能是不合适的。

 

一、大地水准面被传统自然科学作为基准面在使用

    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对于地质学、地理学、测量学等自然科学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基准面。它的建立可能是人们在观察大湖或者大海的水面时,遥望水天一线,于是开始有了水平线、水平面的认识。当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地球作为一个球体被科学界逐渐承认,水平面的观念就逐渐演变成了全球性的大地水准面,就全球性而言,它是球面弯曲状态,就局部而言它是一个理想的平面。

    在测量工作里,我国采用的黄海高程系,它的原始基点就是黄海边上的一个标定点。测量工作中的所有海拔高程,都由基点的零米高程推导出来。

    地理学把水准面视为海陆的分界,并且机械地把水深200米划定为大陆架。海洋考古工作中发现,在几百米、甚至上千米水深位置存在着古代的陆地建筑遗迹。最流行的解释就是,那些古代建筑所在地区发生了地壳沉降运动。真的是所说的那样吗?是否有隔靴搔痒之感觉呢?

    地质学把水准面作为划分海洋与陆地的界线,不仅仅是工程地质学,就是第四纪地质学里依然将其视为重要的基准面,而在地质历史上更是如此。在纵向的地质剖面上,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的短时期交互迭置出现的现象,被称为海陆交互沉积,其背景状况的解释就是海进和海退的运动。有时候又称为水进和水退运动。

    显然,传统科学确实把大地水准面当作一个重要基准面在使用着。然而,积累的科学观测资料的深入分析,已经发现原始认识的所谓大地水准面,其实是一个明显的水不准面。

 

    海平面变化是全球变化的自然现象之一,它泛指全球海平面高程数值的升降变化。海平面高程数值变化的原因,传统科学期刊上已经有太多的文章论述了。说明海平面变化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据期刊资料,近100多年来海平面呈整体上升趋势,据1880~1980年的观测统计,平均上升了14cm。由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科学界发现了所谓的“温室效应”,因而研究未来海平面变化趋势就被提上了科学研究的日程。1985年10月,联合国环境署、世界气象组织和世界科学联合会共同召开的奥地利菲拉赫(Villach)会议认为:到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倍增,全球平均气温将增暖1.5-4.5摄氏度,全球海面将上升20-140厘米。中国学者也曾经预测过未来的海平面变化的数据,并且在杂志期刊上多有发表。从过去到现在、甚至包括对未来的预测,学者们都承认海平面变化是事实。可见海水面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变数,不是笔者的空穴来风。既然近期微观的变化已经存在,再讨论一下更长时间海平面变化的情况吧。

 

    按照地球翻转论的观点,地球自转轴以或长或短的时间段为周期,一次又一次进行着大约90度的自然的平衡翻转。当南北两极远离太阳直射的位置时,即自转轴近于直立位置时,两极的极度严寒把大量的液态海水转化成为固体水库,因而全球液态海水量就会减少,海水面的高程数据自然会明显下降。而自转轴处于接近赤道位置时,即南北两极处于低纬度地带时,极夜时期会有3个月左右的时期处于严寒状态;而极昼时期,太阳将24小时直射极区,温暖气候就不可遏制而必然出现。不是极区的地壳以板块运动的状态漂移到温带或者热带,也不是气候热到了“极点”。而是极区在地球翻转的过程中,自己被运移到了可以接受到太阳直射的位置(参见前面文章中古1期地球状态附图),因而全球的液态海水量必然大量增加。根据学者的计算,全球海面平均将升高65-100米。考虑到地球是运动着的旋转椭球体性质,赤道和低纬度地带的水位会比高纬度地带增加得更多些。当太阳对极区直接照射时,对海水的起潮力会常常持续1/4年的影响。那时候的海水面的高程数据,肯定大于现在的海平面的高程零起点数据。而且全球的所谓大地水准面,在不同的季节里根本就不是一个标准模样。地质历史上的海平面变化,显然是时间的变化函数,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和状态。

    频繁发生的地球翻转运动,不仅仅是频繁发生把极区送到寒带或者热带的现象,南北极区冰川的时有时无,在全球性水体变化中表现为液态海水的时少时多,从而影响地质历史上的沉积记录。传统地质学上由沉积记录证实的,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原来确定的“海进海退”现象,究竟是陆地升降,还是海水面在发生波动?传统地质学上的“滨海沼泽含煤沉积”,又称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是频繁发生的地球翻转引起的海水面的变化记录吗?河谷两岸出现的阶地,传统地质学认为是地壳抬升运动,会不会是海平面升降引起了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的转换?既然海水面在时间坐标里是一个明显的变数,那种以200米水深划分大陆架的相对原始的自然地理观念,当然也就需要认真考虑,予以适当调整了。

    海水面的升降是实际存在的现象,陆地的升降也是实际存在的现象。以海水面为基准的水准面的变化,常常大于陆地地面升降的变化。可是传统地质学却用变化大的水准面,去标定变化相对较小的地面升降,仔细想起来真的让人有一点啼笑皆非的茫然。这是一个极其幼稚的、然而又流传甚广的低级原始性错误。无论怎么辩解,以变化大的水准面去标定变化相对较小的地面升降,确实是一种经不住仔细推敲的荒唐之举。指出传统科学中的错误和荒谬,总比拿着棍子维护那些科学中的错误和荒谬要光明正大!笔者相信: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脱离幼稚而走向成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各地主要城市平均海拔高度及大气压
解析现代地质学存在的错误之三 大地水准面的概念性错误
正常高、大地高、海拔高的测绘概念
大地测量系统和参考框架
科学杂谈▏除去海洋,地球还是球形吗?
大地水准面与地球形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