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布尔人、菩提亚人都来自中国

布尔人、菩提亚人都来自中国

——廿一谈中国民族—混沌学

宫 玉 海

在旧《辞海》“菩提亚人”条目中,我们得知在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等地的菩提亚人和中国的藏族有密不可分关系;而且“菩提亚”一词,是由他们自称bod(po 博)及印度对“博”的称呼 bhot 演变而来。还有,尼泊尔的菩提亚人也叫夏尔巴人。

在“布尔人”条目中,说非洲南部的布尔人,是荷兰移民的后裔,说非洲荷兰语,共约不到500万人。而在南非的非白人种则有大约近2000万人。

上述说明不十分准确,有些是模糊的。到底菩提亚人和布尔人的渊源如何,觉得有澄清的必要。

一、“博”与“亳”、“薄”、“蒲”、“濮”相通

根据中国古汉语b、p、m、f相通的规律,“博”、“亳”、“薄”、“蒲”、“濮”本身就相通。所以夏、商、周时期在山东半岛的薄姑,又称蒲姑、亳姑。而亳又是东北地区东南及鸭绿江两岸一带的称呼。《春秋·左传》说:“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史载:帝喾居有莘氏地,故号高辛氏。帝喾为帝以后,建都河南偃师一带,称为西亳,就是和故地亳的对称。

古时山东一带的亳姑,又是女真族先人大廉领地;他就是鸟俗氏,又称鸟谷、波谷、薄姑。而苏北一带的姑苏,也是由于薄姑一词衍生而来。姑苏,古又写为句须,就是勾须;有人不解,倒写成须句,就不好理解了。

二、菩提亚人就是亳人、濮人

印巴次大陆的菩提亚人自称为bod(博),又被称为po(博),实际就是亳人,也就是濮人。《辞海》“濮人”条目中说:古族名。殷周时分布于江汉之南。曾参加周武王伐纣的会盟。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与廪人伐楚。周景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23年),楚子为舟以伐濮。濮人当时处于分散的部落状态,无统一君长,又有“百濮”之称。以后在西南地区也有濮人的记载。但是,在后来的记载中有秦人顺江而下,“巴人失踪”和“百濮”南迁的事,却被省略了。“巴人失踪”,故地丰都成了“鬼城”;而“百濮”南迁,也越过了喜玛拉雅山脉,成了南亚次大陆的居民。如今在印、巴、缅一带,有许多带“普尔”的地名,大约有近百个,就是“百濮”的遗存。从此,印度人就把中国人叫“秦民”,当然是由于当年秦始皇讨伐巴人、濮人有直接关系。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伐巴、濮呢?一是统一中国的需要;二是对当年巴人、濮人助周武王伐殷的回应。殷纣王虽不仁,却也是“亳人”出身,秦人是女真人的分支,也出于亳地;却不知濮人也属于亳人。但濮人并非分散无君长,不然怎么去和周武王建立同盟关系呢?百濮一词的来源并不是因为它们分散无君长,而是因为“百濮”的部族繁多,就像当年“百越”一样。

三、布尔人和貊耳人也是亳人

荷兰移民的后裔为何也自称“布尔人”?不过是因为在哥伦布东征未成之后,向亚洲、非洲扩张,一些荷兰裔人在原布尔人地方居留了几百年的缘故;其实他们不是布尔人。经过几百年的“荷兰化”,就留下了非洲荷兰语。所以说非洲荷兰语的未必就是荷兰人后裔。

当年英国侵略非洲,进行的所谓“英布战争”,并不是对荷兰宣战,而是向南部非洲的布尔人发动攻击。布尔人非常顽强,坚决反抗,而且比较成功。布尔人被称为“长在马背上的民族”,这和女真人、蒙古人何其相似乃尔!英国人没办法,就把布尔人的家属,包括老人、妇女、孩子抓起来做人质,逼迫布尔战士就范。这段历史在二战前苏联时期的影片《告世界》中有生动的反映。二战后期,日本人为了反对英、美的需要,大放此片,以证明英、美的不人道行为。但是却说此片是德国人摄制的,以欺骗观众。

布尔就是“貊耳”,也就是亳人。《管子》说:齐桓公伐令支,过孤竹,未至貊耳十里。这时,貊尔十里在鸭绿江南岸。貊耳就是布尔;曹魏时幽州刺史毋丘俭讨伐叛逆高句丽时,“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这“不耐”就指貊耳、亳尔、布尔,只不过是同音贬意词而已。

四、夏尔巴人不是亳人

《辞海》说居住在尼泊尔的菩提亚人也叫夏尔巴人,这当然不是事实。因为夏尔巴人和“百濮”不是一码事。

夏尔巴人原来住居荆西巴东,注意,西班牙人的先人也住在荆西巴东,原来他们也是正牌的巴人后裔,今巴斯克、巴塞罗那等都和巴人有关。夏尔巴人就是楚时宋玉所说的下里巴人。而阿坝人和阿尔尼亚人,就是当时的鄂巴人。当年的桑巴人就把桑巴舞带到了美洲,并且跳到了全世界。现在的夏尔巴人已经迁到西藏、尼泊尔以及世界其它地方;但他们的名声都源远流长。从当年在郢都载歌载舞的下里巴人,到今天外国攀登喜玛拉雅各高峰时聘请的夏尔巴人向导,他们能歌善舞和英勇果敢的身影,真令人钦羡不已。

五、西藏人和布尔人不是一个氏族

菩提亚人——亳人和藏族并不是一个氏族,却同源于中国东北的亳地。藏族同胞的祖先是后古羌人。前古羌人是蚕丛(常摐),神农氏的后裔。后古羌人是黄帝家族,其长子青阳氏的后裔。前者为青羊氏,后者为青阳氏,但都简称为羌。老子出关之前,曾和关尹约定“九十日后在青羊肆合”,就是在成都的青羊宫市场见面,说明青羊一词黄帝前就已有之。而黄帝之长子帝挚“国于青阳”,就到了四川成都一带,后古羌人就是少昊的家族。后古羌人在汉代前后“一分为二”:以河西走廊为界,“北羌为蒙,南羌为藏“,于是羌人就分别成了蒙古人和西藏人。所以说西藏人大部分为青阳氏的后裔。

布尔人和羌人虽然一东一西,却都和亳地相关。少昊后来“邑于穷桑”,建肃慎之国,因为少昊又号金天氏,于是产生了金姓、金国和金山、金水等。所以布尔人中有少昊氏族之后裔,也有女真族的后裔。女真族是少昊之侄颛顼之女曰女修所生之皋陶之后。皋陶并非无父,其父为爱新觉罗(即爱斯基摩)氏,只是因没能成婚而隐其名。所以皋陶虽然由帝喾(少昊之孙)抚养成人,列在他的子弟之中,并不真是帝喾的亲生。所以藏人和布尔人都和亳地有关,却不是一个族系。《辞海》所说:“布尔人为中国的西藏人”,虽不贴谱,却也不是远支。

六、印、巴、缅人和非洲人都是中国人的兄弟

据上所述,印度的普尔人,也就是亳人和布尔人,他们和汉、藏族同源。而缅甸人的先人也是少昊的后裔。《大荒东经》说:“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食黍”。帝俊指黄帝,帝鸿指少昊金天氏。白民就是缅甸人,日语为ビルマ,就是白民,秘鲁也是白民。在玛雅文化中发现了缅甸文字,也是一个证明。

巴基斯坦在《海内经》中叫“巴遂山”,遂又读zui 坠,斯坦就是山,又作国别讲。“西南有巴国,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要说“咸鸟”他就是韩亳,也是亳人;所以后照虽然成了巴人,但其祖父却是亳人。《海内经》又说:“有国名流黄辛氏,其域中三百里,其出是尘土。有巴遂山,渑水出焉。”巴人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流黄辛氏就在现拉瓦尔品第一带;巴遂山就是巴基斯坦。渑水就是印度河。“巴蛇食象,三岁出其骨”,那里的蟒蛇可以把大象吞进肚里,要几年才能把骨头排出来。这种骨头也是药材,“君子服之,无心腹之患”。把这种象骨焙了服下,可防治胃肠疾病。愿我们都服用这种象骨,免除“心腹之患”,世代友好,亲为兄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们是西夏人的后裔,个个都很好看,生活简单原始,为祖国守边疆
巴人源于古羌人
谈古论今话西藏2023-15 夏尔巴人
?登上珠峰,你究竟会看到什么?
扒一扒那位24次登顶珠峰的人身世
珠穆朗玛峰下住着神秘夏尔巴人,专家说:他们有可能是西夏人后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