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卓刀泉、鲁山城、赤矶山、洗马洞,武汉这些三国古地名你了解吗?

江城武汉作为三国重要古战场之一,有许多与三国有关的地名,在这些地名中,涉及关羽的地名最多。最引人注目也最具有诗意的当是禹功机上的洗马洞和与之相关的洗马长街。(大别山小志〉正因为有了洗马洞,明代汉阳教谕赵弼的《洗马口》诗写出关羽与赤兔马的威风:

关羽雕像

战罢沙场洗铁马,虎臣威已震江东。

至今水映晴霞赤,似染龙媒汗血红。

铁门关来历

诗句其实选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片断:说的是关羽在大破于禁之后,刷洗自己的坐骑赤兔马。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军攻打曹仁,曹操派于禁率七军支持曹仁。双方相持到秋天时,出现了对关羽有利的时机:“秋,大霖雨,汉水漫溢,禁所督七军告没。禁降羽”(《三国志·蜀书》)然而,关羽大破于禁的确切地点并不在夏口,而是在樊城(今襄阳)。在樊城大破于禁的关羽,即使插上翅膀,也是不可能到禹功矶上来洗马的。

关羽洗马处

洗马长街,相传关羽驻军汉阳时常于江边洗刷赤兔马,后人为纪念而取其名。1954年抗洪过后,洗马长街临江的一侧街面拆除,改筑成防水墙。汉阳江滩大禹神话园建成前后,洗马长街最终淡出武汉市民的视野。

洗马长街

洗马长街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铁门关下,晴川阁旁。这条长街并不长,不过500来米,却挑起汉阳了500年历史沧桑,在洗马长街上走一遭,才能真正体验到“汉阳方寸地,一步一景观”。以前还有“洗马长街在汉阳,仰龟山兮望武昌;东倚大江沿江走,南抵长江大桥旁”的说法。

洗马碑刻

在洗马长街之西龟山北麓相传有个神秘的藏马洞。 相传关羽兵入麦城后,一缕英灵不散,寄身于藏马洞内。洞内有一石,为磨刀石,关羽日夜磨刀,声音竟可传到江对岸的黄鹤矶边。 当时孙权驻军在江对岸,每夜都会梦到关羽持刀立于身边,每每半夜惊醒再不能寐。幸好有大将吕蒙来到洗马长街上,率军向龟山上香礼敬,才使关羽英灵息怒。 而这个传说直到明代仍十分流行,文人墨客都要到此游历一番。

晴川阁

位于洗马长街上的晴川阁也与三国息息相关,晴川阁下的禹功矶,又称为吴王矶。这块矶石上多半也留有孙权的足迹。作为数次领兵攻打夏口的最高军事统帅,孙权站在矶石上观察地形和水情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这里的两江相汇给了孙权多少惊叹,又给了孙权多少启示,我们并不知晓,但只要站在这里,只要面对两江相汇的奔流浩荡,便足以让软弱变刚强,让胸怀大志之人被注入无尽的力量。

孙权兄弟

孙权从这里获取了多少能量呢?当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之后,孙权的朝臣众多满布惊恐心理:“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当一片投降之声灌满耳朵时,孙权站在吴王矶上的情景会映现在他的脑海里吗?这属于孙权的绝妙之地能轻易让给不识水战的北方大军吗?因此,当不同意见者站出来后,孙权便大喜了;“唯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三国志·吴主传》)你看,说得很清楚,孙权是不可能向曹操举旗投降的。

铁门关

与三国有关的地名中,名气最大的应该就是卓刀泉了,卓刀泉传说流传于洪山,讲述的是关羽驻兵今卓刀泉,因天旱无水,兵干马渴,关羽一急之下,卓刀于地,顿时水涌成泉,后来人们便把此泉取名为“卓刀泉”的故事。

卓刀泉寺

古卓刀泉寺中有一块《卓刀泉记》碑,碑石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城东十五里,有卓刀泉者,吾楚胜迹也。昔汉寿亭侯关公治兵江陵时,卓刀于此,故名。斯泉之水,冬温而夏冽,其色淡碧,味甘如醴,饮之可以疗疾。”原来,卓刀泉是关羽用大刀斫出来的啊!而且斫出的是一口“饮之可以疗疾”的好井。

天下第一泉

  在洪山区伏虎山下,传说原有一口古井,后人因井建寺,名曰“御泉寺”,而起初的卓刀泉就在此寺前。

桃园三结义

  史载,“御泉寺”始建于宋代,位于古代武昌城东驿道的隘口处,即著名的洪山“九岭十八凹”之地,前有桂子山挡道,地势险要,为兵家争夺之地。

  明初,楚昭王朱祯来此游览,见寺前一眼井井水清浊,呈淡绿色,便以杯舀水饮用,觉得甘甜可口,遂感叹曰:真乃神泉也!于是令人在此筑井台,修石栏,并亲书“卓刀泉”三字,刻于石栏之上,这就是游人今天看到的卓刀泉古迹。

宋时在此依泉建寺,名曰“御泉寺”,以纪念关羽,一度是香火鼎盛、游人如织的地方。

明初楚昭王朱桢在此井泉筑台建亭。井亭已倾废,井台与井栏犹存,井石上刻“卓刀泉”三字仍清晰可见。

卓刀泉

1956年曾将卓刀泉纳入东湖风景区的文物景点进行过维修,改名为“古卓刀泉寺”。武汉市人民政府于1959年把它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国全景画馆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的鲁肃是个没用的老实人,其实这都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而演绎的结果。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甚得孙权喜欢。鲁肃与孙权初次见面,孙权便让身边的人全部退出,只留下鲁肃,并把鲁肃带到自己的寝宫,合榻对饮,共谋大计。由于这个原因,鲁肃留在城市中的地名,便让我多了一份喜爱和关注。

龟山公园

和鲁肃有关的地名,最有名的是鲁山城。鲁山城并不是鲁肃扎营屯兵的城堡,这是刘琦建立的军事城堡,时称夏口。据〈汉阳府志·城池》所记,鲁山城是吴国的江夏太守陆涣驻守的城堡。(水经注》内有“翼际山(龟山古名)上有吴时江夏太守陆涣所治城”的明确记录。

涌丹台

《水经注)的记载非常正确,夏口并非陆涣所筑的城,只是他的治城所在地,他据守的仍然是刘琦建立的夏口城。

鲁肃之墓

在三国鼎立的纷争过程中,鲁肃作为吴国的大将军,多次为吴国立下汗马功劳。加之在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中,鲁肃都到过夏口。他在夏口的活动是有历史依据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夏口改为鲁山城、大别山改名鲁山后便迅速为人们所认可的原因。

龟山牌楼

与鲁肃相关的地名,还有鲁湖。在1741年的(江夏县志》所附地图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距离金口咫尺之遥的鲁湖,一个天然的港湾,这里就是吴国水军的训练营地,传说鲁肃曾在这里训练水军。当初参加赤壁大战的部分吴国水军,从这里出发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赤壁》诗是诗人杜牧经过江夏区金口(今武汉纸坊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杜牧 古诗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赤矶山遗址


赤矶山三国古战场遗址原貌因上世纪70年代采石破坏严重,仅存南边山峰。遗址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此地为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形成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人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更不会忘记金口赤矶山(赤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
嘉鱼、陆口的文化
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导读与练习
陆贾的“贾”如何读
东吴陆口风云 (原创)
曹操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