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偶对】(之四十二)对联点评(一)

【博主按】应漫天雪文学论坛之邀,为联赛作点评。此次联赛内容是以《三国演义》与《红楼梦》故事或人物撰联。红队与蓝队作品分两贴发出。

 

一、作者:西岭落梅


袁绍
四世三公,覆宦伐强,竟至群王首;
千军万户,嫌谋恃武,徒留一笑谈。

   评:此联用于评价袁绍是极其准确的。上联对其身世、生平功绩、地位进行了描述;下联对其军队的实力、个人弱点、后世看法进行了概括。符合凭吊古人的行文特点,语言流畅,似信手拈来,混然天成,值得我学习。

   如硬吹毛求疵的话,一字或可再斟酌:嫌,在这里可以当作“嫌弃”来说,带有讨厌的意思。显然袁绍并不是因为讨厌“谋”而不用,是因为自己盲目自信、刚愎自用而觉得那些“谋”不可用,是主观判断上出了问题,并非心里讨厌谋略。当然,落梅先生可能还有更为合理的解释,但这里起码让人有别的一种理解,因而此字在这里有歧意。

 

孙权
长江逝水,不掩英雄,火烧赤壁奇功建;
蜀魏周旋,何谈信义,战取荆州霸业成。
 

   评:此联个人感觉比袁绍联稍逊。上联较好,有苏东坡“大江东去”与辛稼轩“生子当如孙仲谋”之气概,令我仰视!

   吹毛求疵:下联稍弱,不足以与上联匹配:从联意上说,这次比赛是以《三国演义》为基础的,因此与历史真实、《三国志》中相比,对人物的评价当以《三国演义》为基点,当然如果一般的凭吊古人,是可以结合起来用的,但这里是比赛,比赛就是比谁更切题、更抓住命题的基本原则(下同,下面凡遇到类似的问题,以此为据)。所以,从《三国演义》来看,对于孙权的“信义”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贬斥,比较负面的描写是孙权以嫁妹为由欲计赚刘备算是比较“奸诈”的了,但这里主要是周瑜的计谋,并没有对孙权有多少谴责。因此“何谈信义”这一评价(“哪里来的信义”或者“何必要讲什么信义”)都不够准确。从格律上来说,以“蜀魏周旋”对“长江逝水”似有不工。

 

曹操

煮酒谈兵,横槊赋诗,文韬武略生前事

挟天布令,吞燕立魏,拨乱藏奸死后名

 

   评:此联比较准确地写出了《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两面性。上联扬,下联抑,一扬一抑,相得益彰。上联选取了“煮酒论英雄”与“横槊赋诗”两个曹操一生中的亮点,对其加以赞扬;下联对其“挟天子以命诸候”奸诈的一面进行批判。且上下联不仅相对,自对也运用得很好。

   吹毛求疵:此联有几句值得推敲:一是上联两个事例的选材,都是“文韬”方面的,“武略”方面则没有什么依据,这是一憾;二是“立魏”之说,虽为魏王,然真正“立魏”者,曹丕也;三是“拨乱”之评价似不确切。

 

刘备

桃园义气,篱下功名,由来三顾茅庐,自有仁心兴社稷;

吴越姻缘,汉中霸业,只恨英雄气短,休说白帝累军师。

   评:此联对刘备一生进行了概括,从桃园结义开始,到篱下种菜韬光养晦,到三顾茅庐,到孙刘联姻,到汉中称王,到白帝城辞世,选取的事迹能代表刘备的一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四四六七的句式,加之自对,有层层递进之律感,读起来如波涛推进,层层有力。技法上感觉比较好。

   吹毛求疵:一是“由来”二字用得似乎没有由来;二是“吴越”与“桃园”相对似有不工,且吴即吴,非越;三是这个“白帝”需要认真说一下,白帝在这里无论作为人,还是作为地名,与“仁心”相对都是相当宽的。至于如果说“白帝”是人,那断不能指刘备,而是公孙述。历史上是不是有人以白帝来代称刘备,我不知道,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白帝如指刘备是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因为刘备之先祖刘邦是赤帝,赤帝是斩白帝之子而起家的,就是说赤帝与白帝是冤家,在中国古代血统论非常讲究的前提下,赤帝的后世子孙怎么能是白帝呢?至于刘备死于白帝城,既是巧合,也倒是符合因果循环的中国传统了。因后面还有一联提到“白帝”,故在这里认真分析一下,后面的联评里不再分析这个问题了。如果说是地名,因为刘备白帝城托孤而累军事的话,似乎可以讲得通,但显得过于绕了,有隐晦之弊。

 

司马懿

皆因兔狡,威名总被空城累;

未惧狐藏,宇内仍需后世平。 

   评:此联是我极喜欢的一联。对于司马懿此人,因受《三国演义》与京剧白脸的影响,一直没有什么好感。然司马懿能在曹氏家族最强大的曹魏初期执掌大将军印,绝非等闲之辈。通过与诸葛亮的数次斗法中,也可以看得出其能力并不在诸葛亮之下,就算在扬汉抑魏丑化司马懿的《三国演义》里,也无法认为司马氏无能,而是把司马懿描写成一堆滚刀肉,任你诸葛亮多么智慧,也无奈我何。此联的成功在于一改扬诸葛、抑司马的传统观念,为司马懿鸣不平。有新意,有力度,因为空城计而被人嘲笑了一千多年,选取此例,一针见血,对人们传统的“只看一点、不及其余”的思想认识进行了有力的回击。作为凭吊古人之联,可谓成功矣。景仰一下!

   吹毛求疵:前文已述,此次比赛是以《三国演义》为基础的,而此联其实是对《三国演义》的批判,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也是一种写法;从马蹄韵上来看,似乎不符合二句“平仄”的要求,我向来对马蹄韵的这种方法没有太多的热情,觉得没有必要那么死板硬套,如上面的孙权如按马蹄韵的严格要求,也是不符合的,但本句中两句句脚同仄,则觉得还是一平一仄好些。


二、作者:划着月亮来

关羽

杯酒斩华雄,五缕长髯笑傲;

盘棋悠刮骨,一襟正气悠然。 

   评:此联写出了关羽的傲气与硬气。上下联选取了不同的场景,都是突出关羽性格特征的典型故事。关羽是刘备军中少有的文武全才的将领,温酒斩华雄足见其武艺超群,英雄盖世;对棋刮骨腐,足见其硬汉本色,以棋见其文雅的一面。上下联为并列组合,从不同的侧面塑造了同一个人物的不同品质。值得推崇。

   吹毛求疵:“杯酒”是释兵权,讲的是赵匡胤的故事。其实,准确一点说,应该是“温酒斩华雄”,意思是说关羽请战华雄,曹操大为感动,倒了一杯酒为关羽壮行,关羽说斩完华雄再喝,待其斩杀华雄后回来喝酒时,其酒尚温,说明斩敌用时很短,“温酒”是个时间概念,“杯酒”是个数字概念;另,下联重用“悠”字,不妥;“华”,作为姓氏,应读仄声,去声,当然“刮”在现代汉语里是平,不过按马蹄韵的话,五字句应该上联后两字为“平平”,下联后两字为“仄仄”。只是,这里不作严格要求。我只是提出来一起讨论。

 

吕布

姓三家,藐忠言, 红粉沉迷抛大志;

鞭赤兔,挥画戟 ,银袍驰骋付清烟。 

   评:此联对吕布进行了画像,不用言明,一看联便知说的是吕布。上联写吕布不忠、不孝、不义、贪美色;下联写吕布战力超群,作为《三国演义》中第一勇士,最终也不过是过眼烟云,发出慨叹。

   吹毛求疵:大志似乎不够确切,吕布在《三国演义》中似乎从未表现过有什么大志,乃匹夫耳!另,联意比较平,亮点不多。

 

貂蝉

美人计赚奸和佞;

闭月花羞古更今。 

   评:此联既写貂蝉在《三国演义》中的主要贡献,又写出貂蝉的美貌。点明了主要故事情节。尤其,下联褒扬了貂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美名从古传到今的特点。

   吹毛求疵:以“闭月花羞”对“美人计赚”似过宽;闭月,指貂蝉,羞花是指杨贵妃。


三、作者:草堂高山

 

咏孔明

三顾隆中对;

六出五丈情。

   评:隆中对,五丈原,这两个意象如果不计对联的其它要求的话,那是最好不过的对孔明一生的概括。孔明在《三国演义》里出场的第一次表演,就是《隆中对》,此不仅奠定了中国三分天下的格局,也为孔明的一生努力埋下伏笔。五丈原,是孔明一生谢幕前所在地,演出了六出祁山的历史大剧,最终病逝、安葬于此。这是孔明一生最重要的两个场景。应该说,此联选材是很好的。

   吹毛求疵:如果说“隆中”是地名,“五丈”也是地名,此联以地名对地名,应该没大问题。但本联仅仅为五字联,字数越少,对仗越工越好。

 

鞠躬尽瘁为先主;

竭虑殚思护蜀中。 

   评:此联为并列关系上下两联。上联写为“先主”,下联写为“蜀中”。叙述了孔明一生的主要努力。

   吹毛求疵:一是“蜀中”与“先主”的关系问题,其实“蜀中”应该是包含了“先主”,或部分包含。而“鞠躬尽瘁”也包含了“竭虑殚精”,如此,一句足也,不需要两句成对;二是平铺直叙,亮点不足。

 

巧借东风,羽扇纶巾焚赤壁;

尽忠白帝,木牛流马涉岐山。 

   评:此联同样选取的是诸葛亮一生中的亮点,一是联合东吴火烧赤壁,一是发明木牛流马。这样一副对联可以说明诸葛亮的智慧。上联从借东风说起,到火烧赤壁,句内关系脉络清晰,水到渠成。至于苏子瞻以“羽扇纶巾”形容周郎,我一直觉得觉得不确切,真正的“羽扇纶巾”应该是指诸葛。在此,上联以“羽扇纶巾”写孔明,比较贴切。

   吹毛求疵:一是白帝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说了;二是下联的句内关系有头重脚轻之感,应该说仅凭“木牛流马”是支撑不起“尽忠白帝”这样重要的头,“木牛流马”不够份量。


四、作者:红弦

黛玉
断稿焚诗,冷月半窗空瘦影;
葬花把锄,红楼一梦枉凝眉。
 

    评:焚诗、葬花,黛玉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事件。“空瘦影”用得极好,“冷月”照影,一“冷”一“瘦”,好不凄凉。上联为我们再现了黛玉焚稿时的场景,凄惨无限;下联则通过葬花,寓示着红楼梦的结局,没奈何,枉凝眉,空叹息。立意好,句内关系清晰。不觉感慨:粗看双方对联,红楼梦的联似乎都比三国的联写得好。何也?

   吹毛求疵:锄,为平声,与上联“诗”同平,忌也。何不用《葬花吟》中现成的词“洒泪”?

 

探春
大厦欲倾,除弊叹迟,果不然势去千金散;
东风何忍,远筝送断,端的是情归一梦遥。
 

   评:此联是我比较喜欢的一联。上联写探春的才干,但大厦欲倾,独木难支;下联写探春的结局,颇有点判词的味道。“果不然”、“端的是”用得极好,“千金散”、“一梦遥”也很不错,这都是《红楼梦》的语言,用《红楼梦》的语言成联来说《红楼梦》之人,端的是好得很。对探春的概括也恰如其分。

   吹毛求疵:“远筝”,“远”字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是形容词,当然也可以当动词用。然而,当动词用的时候,语感上就稍差,略显生硬。把“除弊叹迟”与“远筝送断”放在一起读几遍就能感觉到对得不那么自然流畅了。

 

湘云

醉梦还痴,满径飞花香作枕;

黄昏无奈,一湾逝水怅流东。 

   评:此联整联虚写成份较多,也是对湘云本身的性格与结局的一种概说。上联写其醉卧芍药茵的场景,较实。“香作枕”较好;下联引用了湘云的判词中“一湾逝水”,表达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境,这也许就是湘云最终离世出尘的结局的暗示吧。

   吹毛求疵:以“怅流东”对“香作枕”值得推敲。如果当“惆怅“讲,那么“惆怅的情绪随水流走了”,感觉不是那么顺畅。当“因……而怅然”讲,如“怅寥廓”,作为动词用,比较适合本句的语境,但却与上联的“香”字难以相对。

 

妙玉

古刹青灯,掩不住芳华绝代;

红梅白雪,终难逃浊世横流。 

   评:此联可以作为题妙玉的楹联用。上联赞美妙玉的天生丽质,下联叹妙玉的悲惨结局。“古刹青灯”与“红梅白雪”均是妙玉在《红楼梦》里的独特的风景,非常贴切,而且构成自对。

   吹毛求疵:“终难逃”对“掩不住”细分则稍不妥,然作为整个词来用的话,就没什么问题了。

 

晴雯

撕纸扇,补金裘,风流灵巧自清高,不意群芳妒;

女儿情,芙蓉诔,剔透玲珑终幻化,谁怜公子殇。 

   评:此联题晴雯,亦是妙联。上联写晴雯,下联写宝玉与晴雯之间亦仆亦友亦怜惜的关系。“撕纸扇”,活泼任性可爱。“补金裘”,灵巧忠心坚韧。这两句自对自然;“不意群芳妒”,化陆游“一任群芳妒”,用此处准确而点名晴雯悲剧的根由;“女儿情”,两小无猜,性情相怜;“芙蓉诔”,悲伤感慨,情深意重,多情公子空牵念。此两句亦成自对。符合四句式的马蹄韵。

 

五、作者:冷星泪

 

林黛玉

病如西子,一点孤高盈粉泪,葬花怎掩风流?黛眉轻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心较比干,三分冷淡蕴清愁,题帕犹怜怨怅,痴语漫书,何堪素怨落难收。 

   评:此联题黛玉,似填词。作者为词中高手否?上联以“病如西子”领,接着描写“孤高”、“粉泪”、“葬花”、“风流”、“黛眉轻敛”、“不展”,皆颇有西子之状,而实为黛玉之形象,故“如西子”,抓住了黛玉与西子的相似之处;下联写聪明灵慧如比干,更比比干多一份“冷淡”、“清愁”,“题帕”“痴语”,皆“难收”,可怜,可悲,可叹。突出了黛玉悲哀、凄凉的一生。立意很好。

   吹毛求疵:一是题联并非填词,联有联的特点。虽然长短句相配,但读起来似有不畅之处,犹以前三句为小节,读至三句末似结束,然而尚有两句。须大喘气后再读,如何能流畅?原因何在?这里真正能体会到马蹄韵的美了。此联没有按马蹄韵去谋篇,因此读起来犹如大喘气,缺少韵律上的美感;二是下联比较散,与上联以“病如西子”统领上联相比,缺乏句内逻辑关系。

 

薛宝钗

珍重芳姿,朦胧月下伴秋棂,淡浓神会风前影;

叹息玉馥,寂寞纱窗留晚汀,清冷断肠雪外声。   

   评:说实话,我对薛宝钗的诗不熟悉,为了评联再去研究时间也不允许。此联化用宝钗的一些诗句,如“珍重芳姿”、“淡农神会风前影”等,多亏有这些,否则谁知道这联是与宝钗有关呢?如果把此联安在薛涛身上也可,安在李清照身上也可。应该说从成联的角度来说,此联除个别地方外,是一幅好联。但从题人物的角度来说,没有抓住宝钗的主要特点,如果硬联系也不是不可以,比如可以理解为宝玉出走后,宝钗独守空房,只能“月下伴秋棂”、独守“寂寞纱窗”等等,但在《红楼梦》中,关于宝钗的文字重点都不在此,也没有这样去描绘,这只能说是我们对宝钗命运的一种想象。否则,这种逻辑可以成立的话,这联放在李纨身上也是可用的。

   另,“汀”字处应为仄声。

 

史湘云

湘江水逝,心荷霜尘,景致玲珑未掩留,风流独一段;

楚地云飞,眼中百事,情思精巧难合照,跌宕自千章! 

   评:此联同样引用湘云的判词中“湘江逝水楚云飞”一句,拆分成上下联的首句相对。应该说是很好的构思。上联写湘云自小父母双亡,感受到人间的风霜,对于人间美好留恋不多,纵是婚姻美满,也是好景不长;下联则写世事变化,湘云自身的命运也是迭宕起伏。上下联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人生无常。

   吹毛求疵:对于湘云性格方面的特点没有描写,而《红楼梦》中,湘云是最性格最独特的一个人物,女生男儿性格,洒脱率直,天真烂漫。与“情思精巧”是没有多少关联的。另,“眼中百事”对“心荷霜尘”有疑问。

 

凤姐

机关巧布枉聪明,一生心力悴,转回尘梦尽;

笑语频添招怨恨,半世枯肠凄,分付喜悲空。 

   评:此联写出了王熙凤的人物特点与命运结局。机关算尽,心力交瘁,怨恨频添,最终落得个“家散人亡各奔腾”。我对王熙凤向来没有恶感,生于末世,就算再能干的管家,也无力支撑一个大家庭的没落。

   吹毛求疵:后两句同样的平仄结构,导致语感较差。

 

妙玉:

才华比玉,天生性僻,心洁逢世厌,可叹青灯相伴人皆憾;

气质如兰,莫道远俗,意静遭天妒,堪怜古殿凄凉梦尽空。 

   评:此联写出了妙玉的人生境遇。空有才华,玉洁冰清,然青灯古殿,最终落在污泥中。我个人感觉,《红楼梦》里有妙玉这么一个人物,最主要是想表现出社会的黑暗没落已经彻底了,连出家人也不能幸免。

   吹毛求疵:一是如此联把中间两句给抠去,可能更好。二是从韵律的角度看,上联一律仄收,不符合马蹄韵的要求。三是“遭”与“逢”同平、“妒”与“厌”同为仄,失对,上联此句为“平平平仄仄”,下联此句为“仄仄平平仄”。四是“莫道远俗”对“天生性僻”失之宽。

 

六、作者:小小鱼

 

梦幻通灵甄士隐

风尘演说石头传。 

   评:此联似说甄士隐,也有概述之味。有上下承接关系,类似流水对。上联说有这么个人,下联讲这么个在干什么。

   吹毛求疵:一是内容比较空洞;二是上下联结构不同,上联为偏正结构,下联为动宾结构。“演说”无法对“通灵”。


红雨深楼花月梦;

乾隆盛世雪芹书。 

   评:如果说是联,倒不如说是诗。如果用自对,勉强可以讲得通。只是结构上仍然是问题,上联“红雨深楼”为并列结构,下联“乾隆盛世”是偏正结构。

 

相思月鉴王熙凤;

凑巧天缘贾雨村。 

   评:真的很“凑巧”,此联给人的感觉是凑联。用“相思月鉴”来写王熙凤,显得偏颇,更与贾雨村毫无关系,更谈不上什么“天缘”。上下联各言其事,风马牛不相及也。“凑巧”对“相思”难对。

 

风锄一夜春成冢;

花葬三生燕泣红。 

   评:此联不错。上联写一夜风吹落花,下联葬花悲情。

 

玉枕诗钗分梦短;

金镶月帕惜香残。 

    评:看来我还得细读《红楼梦》,此联我竟没看明白说什么。上联的“玉”是谁?下联的“金”又是谁?难道是写宝玉与宝钗?“金玉良缘”嘛,可是他们之间并没有诗酬往来。如果是写宝黛,诗帕倒是有了着落,但“诗钗”难明白,“金镶”更无凭。倒是“分梦短”与“惜香残”很是令人喜欢。

 

七、作者:划着月亮来

 

黛玉:

多病因谁,鲛绡得赠羞提笔;

绝情为石,竭泪还恩恨断魂。 

   评:此联是让人读了最揪心的一副联了,为黛玉而悲。上联是满心欢喜欢,“鲛绡得赠”,欢喜到不好意思“提笔”了,这种欢喜无以言表。而下联笔锋一转,情变于不测之间,魂断于更尽之时。一喜一悲之间,令人扼腕垂泪。

 

王熙凤:

志比男儿,机关算尽空留梦;

叹为女子,富贵殚思枉费心。 

   评:此联算是对王熙凤比较准确的写照。其“志”可与男儿相比,能力同样不输男儿。只是“机关算尽”是其过于工于心计的表现,一心想“富贵”长久,可惜枉费心机。可敬,可恨,可叹!

   吹毛求疵:严格要求的话,“殚思”对“算尽”稍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对联赏析
语文教学: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红楼梦》专项练习
杂文选萃——宋江手机短信精选
最离奇的对联:无情对4
精选对联,淬炼千年的真知灼见
古代经典对联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