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废物”式养老现状,近2亿老年人“混吃等死”毫无生命价值

岁月并不能够催人老,真正会老的人,是因为他失去了对生活的渴望和激情。我们经常能够在网络平台上看到,国外的老年人虽然满头白发,但是他们依旧对生活充满着热爱。老头穿着皮衣骑着机车自驾游,老太太打扮得精致,身上的风采依旧。

然而这样的事情,几乎不会发生在国内的老人身上。国内很多老年人都被安放在家里或者养老院里,看似在享受天伦之乐,实际上,这并不是老年人真正想要的晚年生活。他们也想尝试新鲜的事物,但是身边的子女总会觉得这样会影响他们的身体。

一、年轻一辈的“不支持”,让老年人“混吃等死”

子女总觉得,赡养老人的义务,只在于照顾好他的吃穿用度,根本不在乎老年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且还经常以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的理由,阻止他们外出旅行,甚至不让他们参与社交活动。这些老年人就在这样的养老模式下,成为了“混吃等死”没有价值的人。

为了满足子女的需求,老年人只能将自己的躯体以及灵魂,都禁锢在家里。可以想象一下,当子女都外出工作之后,老年人在家里能干什么?退休后他们完全和外界失去了联系,只能渐渐地被孤独淹没。精神状态无法保持活跃,对于生命价值的体验感也就减少了。

r

其实老年人本身,是非常渴望能够体验新鲜事物的,但是年轻人却不太有耐心带领老年人领略这个世界。就拿我们每天都接触的互联网来说,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近2亿多的老年人没有接触过网络。

并不是这些老年人不愿意学习互联网的有关知识,根据调查显示,有八成的老年人对互联网非常好奇。但是年轻人基本没有耐心教他们,他们主观意识认为教了也学不会,所以宁愿敷衍了事。面对这种状态,老年人也不好再提要求。

就这样的一件小事,能够说明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因为自己某方面的自私,而剥夺了老年人生命的价值。他们不支持自己的父母学习,不支持自己的父母旅行,不支持父母接触新鲜的事物。他们的不支持,成为了老年人只能“混吃等死”的真正原因。

二、老年人要大胆的尝试新鲜的生活

对于自己的晚年生活,在退休之前一定要有规划,不能够任由子女摆弄。现在社会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实际上大部分老年人退休之后的经济条件,能够支撑着他们过上更理想的生活。至少在自己的爱好上,可以大肆的进行投资。

年轻的时候,自己的衣食住行能省则省,省下来供子女读书。子女要结婚,还要拿出大半辈子的积蓄。到了老年,完全有权利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为了自己挥霍一次。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尝试。

“老”并不代表一个人不中用了,根据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年老的阶段依旧具备学习能力,并且也有创新的能力。山东有一位姓姜的阿姨,她小的时候没有读过书,到老了依旧不识字。老伴去世之后,她的生活非常孤独,于是年近半百的她决定开始学习认字。

她的子女听说之后没有反对她,反而格外的支持。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她的老师,耐心的教她学习认字。不管结果如何,保持着满足老年人愿望的心态,就是最好的家庭氛围。姜阿姨也基本将所有的常用字都逐个认识,并且沉醉在浩瀚的书海当中。

到了姜阿姨七十多岁的时候,她便开始尝试着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书写成故事,曾经大字不识的她,每天开始规律地进行写作。76岁那年,她成功的出版了自己的书,名叫《乱时候,穷时候》。这本书卖出了7万多册,读者大概都不相信,作者是一位60岁才开始认字的老年人。

如果没有子女的支持,姜淑梅阿姨可能这一辈子都不会认识一个字,或许后半生的老年生活,也就处在“混吃等死”的阶段。还好她勇敢的尝试,幸运的是子女也支持她的选择。所以她才达到了人生的新高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结:

人类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种种成就,创造了人类文明,都是因为敢于尝试和创新。老年人的生命,经过一辈子的沉淀,有更多的未知和创造属于他们自己。不要剥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权利,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他们也一直鼓励我们勇敢的前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2岁阿姨忠告:帮子女带娃记住这几点,学会退出,以免费力不讨好
一帮成都00后、90后,合伙开了家养老院
我的退休人生随孙而飘:中国人都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的
“废物式养老”,正在毁掉大量老年人的养老生活……
到底要不要老人带孩子?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养老:来自日常生活的视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