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情过后,一定要去甘肃这个最远古的地方
userphoto

2022.09.11 天津

关注

来一趟甘肃,相当于游遍了大半个中国,知道你逛过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也游过了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这些,只不过是我们大甘肃美景的冰山一角,今天就给大家看个不一样的。

小时候,上二年级时学过的语文课本,神话故事大禹治水,大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长大后才知道,大禹治水的源头就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怎么样?这个名字够长吧!没错,它就是全国最长的县名,也是全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

据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始于积石,至龙门,入沧海”。据考证,这里说的“积石”就是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积石峡,也就是大禹治水的源头。文化甘肃的每一处地名都不简单,望文生义“积石山”县定有大石,“大河家”镇定有大河,这气势谁也挡不住。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这句话在省情介绍中看起来是那样的波澜不惊,却在淡定从容的气质中,带给陇右无数特立独行的自然景观和百变女郎的美丽绝伦,积石峡,便是其中之一。

大河家镇,这里人烟稀少,仅仅居住着300多户人家,但却拥有海拔三四千米的山脉,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天然分界线,东西交互的天然障碍。然而,汹涌的黄河全然不顾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地切穿积石山,形成迂回曲折的积石峡,足足有25公里长。峡谷两岸奇峰险峻,大自然鬼斧神工,势不可挡地冲出积石峡后,黄河释放的野性得到舒展,风平浪静,缓缓前流。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大河家得山藏水,家一样的感觉,“大河家”就此得名。

大禹治水的故事,发生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虽然是一个传说,却在积石峡内的悬崖绝壁上,留下了大量证据,石崖作纸,黄河为笔,游云惊龙,入石三分,历史是造物主,此时,一切语言和文字,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经过大禹治水,黄河果然变得温顺而又清澈,它根本不是世人口中那波涛汹涌、泥沙俱下的样子,此时,它血液中流淌的是青藏高原少年的纯洁与天然,一路向前,直到遇见了洮河,这个在黄土高原里玩泥巴的泥小子。

当青藏高原遇上黄土高原,奇迹便会发生。于是,在永靖县刘家峡水库库区,便可以看到两河相遇,丫字造型,一清一浊、一绿一黄的奇特景象,站在这个改变历史的地方,人们仿佛脚踩两大高原,瞬间变得高大,因为泥沙含量不同,“泾渭分明”在这里不是成语,而是现实。

黄河之水天上来,却由此处入人间,离开地广人稀的青藏高原,一头扎入人间烟火的黄土高原,黄河峡谷中,百万年的风化与流水的侵蚀,将这里雕琢成丛丛石林,奇峰怪石,远看似画,近看却是刀削石刻、凹凸有致,在这段峡谷的深处,隐藏着一处珍贵的文化遗迹—炳灵寺石窟,一不小心,又碰到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于是,关于它的故事太多,且听"微游甘肃”下次分解。

来源:临夏文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秦文学】刘学高:【甘肃西南积石山】(游记)
《山海经》地名考六:昆仑大积石山和小积石山
《史记》记载,晋代禹庙为证!甘肃临夏大夏川:这里是大禹的家园
为何起名为积石山 ?请看《山海经》记载的河州历史!
距离兰州178公里,有着西北首座玻璃桥的大墩峡,到底有多美?
四千年前的黄河流域大洪水,导致夏王朝的建立,推迟了一百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