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道家“打坐”之妙
userphoto

2023.02.04 天津

关注
打坐又叫“盘坐”、“静坐”,是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也是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

打坐的“要点”

打坐的姿势:头平正、身正直、口齿微闭、舌舔上颚、双目垂帘微闭、气沉丹田、全身放松。

明代高攀龙所著的《静坐说》曰:“静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静去,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过。”所以我们说打坐时的姿势是很重要的。

在修炼中,不论内功、外功与打坐都很重视“上虚下实”,如果是上实下虚则成为头重脚轻的状态。所谓上虚,是指脐以上的上元轻虚,所谓下实则是指脐以下的下元充实。而打坐时姿势的重心只有放在脐下,才能使身体稳如泰山、舒适自然。

打坐也很注重时间,因人是自然之子,我们的气血运行根据“天人合一”理论与宇宙中的运动息息相关,故《性命圭旨》有云:“人若知此天人合发之机,遂于中夜静坐,凝神聚气,收视返听,闭塞其兑,筑固灵株 ,一念不生,万缘顿息”。

另外打坐时还需内观,《云笈七签》中提到:“慧心内照,名曰内观”,这就是说打坐还需澄其心止,求存其神,内视己身。

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定,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也不必急于起身,而是适当做些身体的拉伸,抻抻腰、拍打拍打四肢、揉按下双腿后再逐渐正常活动。

打坐可得“身安”

《史记》中有云:“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传统的打坐养生功法实际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据《庄子》一书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劳汝静,乃可长生 。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以上这段论述, 实则就是说在打坐中的真实感受和长生之道。

打坐可得“智开”

打坐贵在自然舒适,妙在自然天成,打坐的关键就是在“忘我”中入静,而只有这样才能证悟人生大道、世间真谛。

《道枢》曰:“虚静至极,则道居而慧生也。”

程颐于《鹤林玉露》一书中写道:“每见学者静坐 ,便叹其好学。”朱熹也要求学生:“半日读书,半日静坐。”

明代王阳明说 :“昔吾居滁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窥见光景 ,颇收近效。”王阳明还认为静坐可达到“聪明日开,德性坚定。”

可见打坐可以开悟增智、顿悟宇宙人生大道。

1.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道教承载了中华文化的人文情怀,道教的发展需要您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教偈子——1
张兴发:自然神与生态道观
成仙的基础
46、道教文化-答永乐皇帝
道教文化
广行仁爱 ,济贫助困!浅谈吕祖的利人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