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缪晓辉论健--药吃越多体温越高,话说“药热”

缪晓辉论健——药吃越多体温越高,话说“药热”

被浏览了次, 发表时间:2017-03-17 07:25:00

先说病例二则。

病例一。某部级领导因胆囊癌在某三甲医院开刀,手术很成功。术前有感染,术后有发热,司空见惯,使用抗生素(抗菌药物)也无可厚非。用药持续两周高热不见降。院内专家会诊多次,调整抗感染方案多次,体温继续升高多次。真邪门!我和另一专家应邀会诊。仔细了解病史察看病人,获悉:病人早已能在走道里漫步;不愿喝稀饭想吃馒头;引流出来的胆汁亮透;血液白细胞从感染最严重时的3万下降到6千多;更换“高档”抗生素后高热hold不住。够了,别说了,诊断为药热!怎么办?“停药!”这是我的会诊意见,但与另一位更高级别专家的会诊意见截然相反。怎么办?医院规矩你懂的。再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魔咒再现:体温不降反升!又过去两天,不得不接受我的建议停药观察,仅过一天,体温下降,再过两天,体温正常。

病例二。来自江苏某地一位30岁左右男性病人,持续中度发热20天,赶五百公里路程到我院诊治。看躺在推车上的小伙子,神色不错,就是“没力气”。机智的我发现推车上有个口袋,里面装满药,其中至少有三种抗生素。他父亲说:一直吃着,如同干粮,带来继续吃。哦卖鸽的!此人20天前感冒发热,体温就一直没降过,维持在38℃度左右;自感冒以来先后使用过13种抗生素!查体时发现两侧颈部各有一串珍珠——淋巴结。我的病人我做主:除了静滴必要的液体外,不使用任何药物。两天后体温完全正常,一周后请病人出院,老父亲不干,说是没弄清病因,还得住院观察。好吧,再住院一周,一切正常,回家,总共花掉2千元,多花五百元,多占我的床位一周。

这两例病史迥异,却并发了同一种病:抗生素相关药热。有那么玄吗?这个可以有,你们不知道,我们常常见。曾统计过长征医院感染科入院前发热,或住院期间新生发热的病例,在出院诊断栏里书写着“药物热”的病例占了所有发热病例的15%!你觉得这个比例数小吗?

抗生素相关药热共同规律如下:多发生在首次使用抗生素后1周左右,这与机体免疫反应所需要时间差不多;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发热时通常不伴发抖,这些与严重感染有别;尽管体温可能比较高,但患者感觉尚可,毕竟是药物热,不像恶性肿瘤那样让人衰弱,也不像感染那样有“毒”;属于异常免疫反应,可伴淋巴结肿大,还可能伴有其他免疫异常的表现,比如血液里的一种“嗜酸性”细胞比例增多,这又说明抗生素引发的药热是一种过敏反应;不同抗生素之间可有交叉致发热的表现,也就是说在换用药物之后体温不减,甚至比换药前更高,这实际上是交叉过敏;可伴有其他与药物过敏相关的临床表现,比如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这还是免疫异常的表现;原发感染性疾病的症状消失了,但体温还高着,比如病例一;停用抗生素后3天左右时间内体温即可降至正常,说明过敏原“去除”了,也就不再发热了。

为什么只说抗生素?因为:第一,在临床用药中,抗生素被用得最多,也最滥,所以它们导致药热的病例数最多。第二,抗生素多数是微生物的产物,差不多是“生物制品”,所以更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药物热也就更容易发生!第三,用抗生素的人,大多是因为感染发热而用药,所以更容易出现“热叠热、热更热”。

其他药物也会导致药热,比如常用的抗过敏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抗结核药、生物制品(包括疫苗)等。最不可思议的是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它们明明是退热药,在有的人身上却成了加药热!你说奇妙不奇妙,你说你该不该知道!

大家一定会说,这吃药和药热吧,咱病人既管不了也不懂,药还不都是你们医生让用的!别别别,别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哈!随意吃家庭药箱里的抗生素,而且不过问来源、不知道类别、不懂得抗菌谱、不关心疗效、不注意副作用、不留意有效期、不观察是否变质,甚至不阅读说明书的“七不”人员有木有?持“多吃几天药巩固疗效”观点的人有木有?一有发热咳嗽(尤其是孩子)就要求医生使用抗生素的人有木有?吃着一种抗生素效果不好(可能已经发生药热)要求换“更高级”抗生素的人有木有?

真不是我责怪大家,既然无法干预医生的行为,那你可以规避自身的不当行为嘛!不要让自己吃冤枉药呗!多吃药,不仅浪费资源,更重要的是增添对身体的伤害!药热,不过是各种伤害中的轻伤而已!

读到这儿,别再说不懂好吗?既然懂了,你也可以对医生说“不”!

当然,是不是药热,一定要让医生下诊断。我一开始举的两个例子说明,即使是医生,对药热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或时间。很多时候,临床上诊断药热是要反复斟酌和反复讨论的,有时需要在医生的严密观察下才敢停药,至少要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原先的疾病尤其是细菌感染病已经得到控制,否则不能轻易停药。

显然,处理药热的首选方法是停药,但若合并药物疹,或者还合并肝损害或其他器官损伤,那就要作相应的治疗。极少数人可能会用到激素,但更要反复权衡,不仅因为激素有很多副作用,而且因为激素可能会加重原发感染性疾病。

药热归类为“医源性疾病”。表面上只是症,实际上是种病;似乎挺罕见,其实很普遍;药物套路深,用药需谨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反复发热20余天,抗生素使用无效,反复发热要小心这类疾病。
Get Smart
正确应对疾病,让孩子健康成长才是王道
揭开大医院治疗感冒的“骗局”!
几个常见的家庭用药误区
进入感冒的高发季?若不幸患上感冒,3种误区劝你避免踩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