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法古今录--基础按摩推拿手法120种(全)

(2014-11-21)
                                
                                                                                     陈名
                        
    中国按摩推拿手法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在历代医家的反复临床实践中不断改造、
创新,从而使远古时代的简单手法动作逐渐丰富、系统而趋于规范。然而,作为一种传
统的医学疗法,自然也深深烙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科学特色。自古以来,按摩推拿手法
多为师授家传,常秘而不宣。同时,由于我国地幅广阔,历史的因素使按摩推拿手法在
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学派,也导致了手法的繁芜复杂。在关于按摩推拿手法
的各种动作命名上,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也极不一致。如,或以动作性质而称按、
摩、推、揉等;或以手法应用而称正骨手法、上骱手法、理筋手法等;或以动作形象类
比而称黄蜂人洞、二龙戏珠等;或以手法效应而称补、泻、通、下等;或以施法所在而
称开天门、干洗头等;或将数个动作组合为一名;或与部位结合而成一法。这些,均使
按摩推拿手法的分类难以统一。
    近代,部分学者不辞辛苦而致力于对按摩推拿手法的分门别类,溯源求本,使手法
的分类得以相对的一致。目前,普遍的观点是将基础按摩推拿手法分为以下几类:①摆
动类手法,如嵫、滚、揉等;②摩擦类手法,如摩、推、抹等;③振动类手法,如抖、
振、颤等;④挤压类手法,如按、点、捻等;⑤叩击类手法,如拍、击、捶等;⑥运动
关节类手法,如摇、扳、拔等。此外,尚可见以阳刚和阴柔分类,或分单一类和复合类
等。
    从整体看,按摩推拿术是通过一系列动作手法作用在受术者机体上而达到医疗保健
的目的。很显然,临床上的治疗手法是由几个不相同的手法动作组合而成。所以,从宏
观上说,按摩推拿手法可分为基础手法和临床手法。此外,临床实践中,尚有一些独特
的自成一体的对某些疾病有奇特疗效或是已成为规范的手法系列,虽然其仍属于临床手
法范围,但因其独立性而称为特殊手法。
    按摩推拿的基础手法,即为各种单一动作所形成的手法,如按、点、推、揉、抖、
牵等。由这些单一的手法动作组合施行在体表一定部位上便成为临床手法,如牵抖上肢
法、按揉胃脘法等,这些单一手法是所有临床手法的根本,因此称基础手法是完全合理
的。对于这些基础手法,普遍的观点是分成摆动、摩擦、振动、挤压、叩击及运动关节
等六种。究其实质,这些单一动作的手法即为“动力形式”,由手法动作时所产生的一
定大小、频率、速度、方向组合的动态力形式。现代的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也证实了
这种“动力形式”,通过由电子计算机提供的“三维同轴曲线图”可以观察到手法动作
的周期、频率、力的取向与比值等运动学特征的数据及动作手法波的初项角、基强度、
主峰强度、功率谱、频率谱等运动学参数等。按摩推拿基础手法所具有的“动力形式”,
决定了对这些基础手法的分类只能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所以,关于基础手法的分类
将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本文试分为两类:①压力类手法;②运动类手法。这仅是暂时、相对的分类法,从动作手法的“动力形式”出发,将主要突出动态力的大小和方向组合的手法归人压力类,将主要突出动态力的频率、速度的手法归
入运动类。
    按摩推拿的临床手法,由基础手法而来,其手法动作多种多样。当施术者掌握了基
础手法之后,临证时根据不同的病情需要,在施治原则指导下,有众多的变化,诚如古
籍所言:“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目前见于文字记述的各种临床
手法,实非本文所能笔录。
压力类手法
    1。按    法
    概述:按法是以手指或手掌等部位为着力面,垂直用力作用于受术部位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如《医宗金鉴》曰:“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
    方法:受术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立于其侧旁,以一手指指腹或手掌掌心,或以双手拇指重叠或双手掌心重叠置于受术部位,静止不动而后逐
渐用力,以受术者耐受为限,再慢慢放松。
    临床应用:按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开通闭塞之功效,适用于头晕头痛、胃脘痛、腰腿痛及肢体痠痛麻木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着力部位需紧贴受术体部,不可移动;用力方向应与受术体部垂直,不可偏斜;用力宜由轻渐重,再由重而轻,切忌使用暴力,不可过重、过急。
    按:按法是起源最早的按摩推拿手法之一,在临床上仍广泛应用。一般以拇指按即称为拇按法;以手掌按即称为掌按法;若以手握拳将拳面作为着力面即为拳按法;若术者一手屈
肘以肘尖为着力面施法即为肘按法;若与揉法结合应用即称按揉法。按法可浅在皮肉,可深达骨骼,具有较好的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尤其适用于寒凝气滞血瘀之病症,如《素问。举痛论》所载“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
    2。压    法
    概述:压法指以手指或手掌根部或肘尖为着力面垂直用力作用于受术部位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的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以拇指指腹前半部或手掌根处或肘尖置于受术部位,附定后并逐渐让自身的体重移到着力处,使力量垂直透入受术部以患者耐受度为限,然后放松。
     临床应用:压法具有舒筋解痉、活血止痛之功效,适用于痛性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力点要集中,力量由小渐大,用力宜活不宜僵。
     按:临床上施行压法多求助于术者自体之重量而显得作用效果较强,较适用于肌肉
丰厚部位,如臀、腿部。由于压法的着力面较小,尤适于在筋腱处施术。
    3.捺    法
  概述:捺法是以手指在受术部位作一紧一松的按压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术者立其侧旁,以单指指端垂直置
于受术部位,用力向下骤然而收,似一紧一松之按压。
  临床应用:捺法具有开窍通经,舒筋止痛之功效,适于用气滞之诸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宜活,不可重力按压,一紧一松宜轻快自然。
  按:捺法有行气条达之能。《景岳全书》:“随放随捺,以引其气,捺之数次,其气
可至。”
    4。颤    法
  概述:颤法是以手掌或掌指部着力于受术部位,腕部作急骤而细微约摆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单手或双手的手掌或掌指自然伸直平贴于受术部
位,将力贯于手及臂部,用腕部连同臂部作左右急骤而细微的摆动。
  临床应用:颤法具有理气活血、消除郁闷、除积导滞、解除粘连、疏松肌筋、开导
改松等功效,适用于脘腹胀满、气滞血瘀、消化不良、腹部术后肠粘连等病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应注意用力是自机体内部通过臂带动手掌和指尖,而不是单靠手腕的力量。腕部摆动速度要快,幅度要小,要求每秒钟颤动10次。
    按:颤法作用较为深透,临床上常与振法等配合使用,对病人肌肉有较强烈的刺激性,
能消除病区的紧张、瘀肿和肌肉痉挛性收缩,有镇静、活血止痛和剥离粘连的作用。

5。振    法
    概述:振法是以手指或手掌附着于受术部位作快速振颤动作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手指或手掌着力于受术部位,前臂和手部肌肉强
力地静止性用力,产生快速振颤。
    临床应用:振法具有祛瘀消积、和中理气、消食导滞、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适用
于肝郁气滞、胃肠功能紊乱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力量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手不可离开体表,双臂不宜摆
动,特别应避免按压。
      按:振法是应用较广的手法之一,.临床上常与颤法、按法、抖法、点法配合使用。
振法可分为以手指着力的指振法和以手掌着力的掌振法。
    6。擅    法
概述:擅法是以单手或双手手掌贴实受术部位后骤然短促垂直向下用力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俯卧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立其侧旁,单手手掌放置在受术部位或一手搭在另手掌背上重叠后置受术部位,手臂微屈,身体稍前倾,然后骤然、短促向受术部垂直向下用力。
    临床应用:擅法具有祛风散寒,理气活血,通经活络,解痉止痛等作用,适用于腰
背痛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施术宜用“寸劲”,并尽量随受术者的呼吸节奏而用力。
    按:擅法多用于腰背部、臀腿部等肌肉丰厚的部位。
7。掐    法
    概述:掐法是用拇指端指甲缘重按受术部位或拇指与食指相对钳住受术部位用力内
收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拇指端指甲缘按于受术部位或以拇指和食指相对
钳住受术部位,将力贯注于指端,持续或间断地用力点掐,以局部痠胀为度。
    临床应用:掐法具有开窍醒神、回阳救逆、祛风散寒、温经通络、兴奋神经等功
效,适用于昏迷不醒、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癔病发作等病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应把手的力量贯注于指端,力量深达骨面,但动作不可过
急、过猛,以免损伤组织,必要时可在受术部位置一薄布,以避免刺破皮肤。
    按:掐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强刺激手法,应用极广,多用于急救。  《景岳全
书》:“……故致卒死暴死,宜先掐人中。”.临床上常以指甲代针,如《针灸大成》所说:
“如急惊、天吊惊,掐手上青筋。……慢惊不省人事,亦掐总心穴、急惊如死,掐两手
筋。……以上数法,乃以手代针之神术也。”
8.铲    法
    概述:铲法是以拇指指甲在受术部进行如铁锹铲土样动作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以一手拇指指腹置于受
术部,然后用屈曲指间关节以指腹的前端部按压受术部,按掐达筋肉处,力点集中到指
甲缘处,再用力斜向上翻起,离开受术部。
    临床应用:铲法有散结解痉的作用,适用于软组织陈旧性损伤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前应将指甲修剪圆钝,以免施术时损及受术部皮肤。用力按压时以
内达筋肉而不及骨为宜,用力斜上翻起时力点要集中在指甲端以指甲关节伸直而带动完
成动作,宜轻快而有弹性。
  按:铲法多用在肌腱、经筋处,有“铲筋”之称。
    9.点    法
    概述:点法是以手指端或关节骨突部着力于受术部位进行直线重力点按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手指伸直,将力贯注于指端,着力于受术部位,持续或间断地进行点按。或以关节骨突部(如指间关节骨突部、肘尖等)着力于受术部位进行重力点按。
    临床应用:点法具有通经活络、活血止痛、调和阴阳、开通闭塞等功效,适用于头痛头胀、脘腹挛痛、腰腿痛等病症。    .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中切忌使用暴力,应逐渐施力,再逐渐减力,必要时可略加颤动
以增强疗效。本法刺激很强,使用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操作部位酌情用力。
按:点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法之一,刺激性较强,常与推法、揉法、运法等配合使用。本法从按法演化而来,其着力点比按法小,刺激量更大。
10.戳    法
    概述:戳法是以一指指端着力于受术部位垂直点而定之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中指或食指伸直,力贯于指端,腕部放松,以腕关
节的屈伸摆动带动指端垂直戳人受术部位,点而定之不移,持久至病人有舒适感或传导
感为宜。
  临床应用:戳法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开通闭塞、镇静止痛等功效,适用于昏
迷不醒、半身不遂、肢体麻痹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要求手法熟练,取穴准确,手指应与受术部位垂直,戳人后
要点而定之。
  按:戳法在临床上须与点法区别使用:点法属于按压类手法,用力较柔和,作用较
为深透、持久;戳法属叩击类手法,有戳而垂立于受术部位的意思,用力较猛烈,作用
较为短暂。“戳以贯力为洞,点以按力为坑”即说明两者的区别。
   11。押    法    ’
概述:押法是以手指指腹在受术部倾斜用力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仰卧位,充分显露受术部位。术者立于其侧旁,以食指或中指指
腹前半部分置于受术部位,手指与受术平面的夹角小于90‘角,以中等偏弱的力量
倾斜用力作用在受术部位,持续片刻。
    临床应用:押法有舒筋活络、消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胃脘部胀闷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不宜重,施术过程力量应持续均匀,不宜忽大忽小,同
时手指不得随意移动或晃动。
按:押法力量柔和,适于在胸腹部施法。
    12.扪    法
概述:扪法是以手指在人体经络穴垂直用力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患者仰卧位或俯卧位,以充分显露手术部位为宜。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对准接受施术的经络穴位并轻轻放下,紧贴皮肤,然后逐渐垂直向下用力,维持一定时间后慢慢放松。
    临床应用:扪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散寒祛湿等功效,适用于软组织疼痛、
肿胀及腹胀、肢体麻凉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宜不偏不倚,力量持续均匀,做到透皮肤达肌肉却不及骨
骼。所维持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分钟。
    按:.扪法最早见于《保生秘要》。
13。镇    法
    概述:镇法是一种在疼痛局部用力按压静止不动的手法,又称镇定法。
    方法:患者取卧位,患处朝向术者。术者用拇指螺纹面或肘关节后的突起部在受术
处或患处垂直用力下压,静止不动维持约2分钟后缓缓收起。
    [临床应用:镇法具有镇静止痛、解除痉挛的作用。适用于软组织急性损伤疼痛剧烈
者。
    注意事项:施行镇法时,应使拇指螺纹面或肘后骨突紧密接触。
    用力下压时切忌用僵力,宜用意将力注入患处,静压时应有足够的时间,用力宜持
续、均匀,不宜晃动。
    按:镇法广泛应用于民间推拿术中,扭挫伤当时即施以镇法可有明显的止痛作用,
目.有利于防治肿胀。
14.顶    法
    概述:顶法是以拳、肘或膝等骨突部用力支撑受术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的体位以便于施术,术者以单拳、肘或膝等骨突部轻轻放在受
术部位的下方,另手扶住受术部以固定,然后缓慢向上用力,支撑着或支撑起。
    临床应用:顶法具有矫正畸形、整复错缝的功效,适用于骨折、脱位及骨错缝、筋
出槽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切忌使用暴力,用力宜均和;施术中着力处应时时紧贴受术处。
此外,顶法慎用于儿童及老年体弱者。
  按:顶法作用时刺激性强,尤适于在受术者的骨骼处。
    15.切    法
  概述:切法是以手指指端按压受术部一起一落同时移动位置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一手或双手,以一指指端或数指指端略屈对齐置于受术部,垂直用力下压,稍停,快速提起,移动到另一位置。
  临床应用:切法有疏风散邪、理筋活络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湿痹而致肌肤板滞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前要将指甲修剪圆,施术时用力深沉,宜用内劲,不得强力按压,起落有节,移动有顺。
按:切法多适于在皮薄肉少处施术。
  16.抑法
  概述:抑法是以手掌掌心在受术部用力向下向上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在一手施行抵法的情况下,将另一手手掌面置于受术部位,紧贴体表,然后用力向下向上并向着施行抵法的方向,使体表受术处肌肉有移向施行抵法处的趋势。
  临床应用:抑法有舒畅气血、通导闭塞、解除凝滞之功效,适用于胸、腹及四肢部的肌肉酸痛、肿胀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应使手掌掌心缓缓贴附在受术部位,掌与肌表紧密接触,力量与所施抵法的力量相应。
  按:抑法属“阳刚”类手法,适宜在肌肉丰厚处施行,法趋静,抑法意动,抵抑之间有动静结合之妙。不急不重;用力过程需使手多在施行抵法之后施术。
17。抵    法
    概述:抵法是以手掌侧面置于体表向下用力的一种按摩推拿法。
    方法:受术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显露受术部。术者一手手掌侧立。受术部,紧贴体表,适当用力,维持不动,使另一手在受术部施行抑法。
临床应用:抵法有畅通气血、疏散凝滞结局、开导闭塞肿胀的功效,适用于胸腹、腰背部及四肢的肌肉疼痛肿胀等症状。    
注意事项:操作时应使手掌侧徐徐下放在受术部位,不急,不重。力量由小渐大,
且应注意与另手所施行的手法力量相应,不可猛用暴力。
    按:抵法是属“刚阳”型的手法,适宜在肌肉丰厚处施行,常与抑法相结合,相互
抵抑而取得临床作用。
    18.挤    法
    概述:挤法是以两手指端或手掌在受术部位进行相对挤压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指端(或双手掌心)相对。
着力于受术部位,进行一紧一松的相对挤压。
    临床应用:挤法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及整复小关节错乱
等功效,适用于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关节酸痛及软组织瘀血肿痛、气闭、气胀、肌筋
扭错以及小关节紊乱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用力须对称而缓慢、持续,避免损伤皮肤。
    按:挤法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手法之一,常与捏法、合法,握法配合使用。根据施
术部位所需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指与指对挤法、掌与掌对挤法和指与骨对挤法三种.
单以手指操作者即指挤法,主要用于小儿捏拿或部位浅表面积较小的部位,如前额等
处;以双手掌心相对挤压者为掌挤法,多用四肢部;指与骨对挤法是用指端与患者骨骼
相对挤压,以挤破某物的方法,多用于治疗腱鞘囊肿等。
    19。拧    法
    概述:拧法是用手指捏住皮肤进行急速的一拉一放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保赤推拿法》:“扯者,于儿皮轻轻频摄之而频弃之也。”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用拇指螺纹面和屈曲的食指挠侧面(或屈曲的食指
和中指)张开如钳形,挟住受术部位的皮肤,拧紧扯拉又迅速放开,如此反复操作,以
皮肤出现紫红色为度。
  临床应用:拧法具有发散解表、祛风散寒、退热止痛、健脾和胃等功效,适用于中
尋、外感风寒、晕车晕船、恶心呕吐及小儿发热、惊吓、脾胃欠佳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使用时要注意保护皮肤,勿使破损。操作过程中手指常须蘸以清水,使施术部位的皮肤保持湿润。
  按:拧法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按摩方法,又称“挤拧疗法”,临床上常用于治
宁痧症,故又称扯痧、提痧、撮痧、扭痧等。根据病情的不同可在太阳、印堂、颈项、
芒佗夹脊以及胸腹部等部位使用,以达到调节神经和内脏功能的目的。
    20.捏    法
  概述:捏法是以拇指或余四指相对呈钳形、于施术部位相对用力齐压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长者腕部放松,以单手或双手的母指与食指、中指或拇指与余四指相对呈钳形,着力于施术部位,渐用力内收,进行相对挤压。此反复操作,以局部舒适并有温热感为度。
  临床应用:捏法具有调整阴阳、行气活血、舒筋通络、健脾和胃等功效,适用于腰腿疼痛,肢体麻木及萎弱废用、小儿疳积、发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用力要均匀而有节律性,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灵活自
如。此外,还应注意保护皮肤,有皮肤破损的患者禁用本法。
    按:捏法是最古老的按摩手法之一,应用较为广泛。其操作与拿法相近,主要区别
在于捏法单捏而不上提。临床上常用于小儿捏脊(或称捏积)及治疗内科疾病。根据手
法的差异,捏法可分为三指捏法(以拇、食、中指操作)和五指捏法(以拇指和余四指
对合操作)两种。



21.拿    法
    概述:拿法是拇指与余四指相对呈钳状,在施术部位进行节律性的提捏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秘传推拿妙诀》:“拿者,医人以两手或大指或各指于病者应拿穴处,或掐或捏或揉皆谓之拿也。”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腕部放松,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或拇指与余四指相对呈钳状,着力于受术部位,逐渐用力内收,作有节律地一紧一松的提拿揉捏动作,以受术者有酸胀舒适感为度。
    临床应用:拿法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开窍止痛、顺气活血、缓解痉挛、消除疲劳等功效,适用于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
    按:拿法是按摩推拿的常用手法,其刺激较强,多配合其他手法应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部。临床上根据手法的差异,可分为三指拿、四指拿和五指拿法三种。三指拿法即应用拇、食、中指进行操作,多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如拿风池以发表散寒,拿肩井以通调气血,拿合谷以止牙痛等;以四指或五指进行操作者即四指拿法或五指拿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拿肚角治腹痛,拿承山治小腿转筋等。
    22.撮    法
    概述:撮法是以手指指端在受术部位上的皮肤抓拢起一紧一松的一种按摩推拿手
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术者立其侧旁,一手掌指关节屈
曲,五指靠拢微分,置于受术部,然后用力抓拢受术部位,稍维持片刻而后放松。
    临床应用:撮法具有祛风解表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要柔和,一紧一松要有节律。
    按:撮法适用于胸腹处,尤适于小儿,如《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众小指。。。随后一撮一上,发汗可用。”
23.拈    法
  概述:拈法是以手指指尖轻轻捏起受术部位皮肤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立其侧旁,以一手的拇指指端与食指指端相对,置于受术部皮肤上,然后轻轻捏起受术部皮肤,同时两指指尖相对用力搓挤,而后放开。    .
  临床应用:拈法具有疏皮表、松腠理、通经活络等作用,适用于局部皮肤麻冷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宜轻,拈动后要顺势放开,不宜刻意、僵硬。
  按:拈法多用于皮肤较薄处,如眼皮、耳部等。临床上,拈眼皮法具有消除眼睛疲劳的作用。
24.抓    法
  概述:抓法是五指分开满把捏拿施术部位的一种推拿按摩手法。
  方法:受术者卧位,术者两手放松,五指自然分开,以单手或双手指掌平贴于施术部位,先以掌根施压力,再以掌根与指端的对合力将局部皮肉肌筋握于掌指内,然后掌根抬起使皮肉肌筋逐渐自掌内松脱滑出。如此反复操作,以局部有酸麻感为度。
  临床应用:抓法具有调和阴阳、通经活络、祛风散寒、解表发汗、镇静止痛等功效,适用于头晕头痛、外感风寒、肝阳上亢、肩背四肢酸痛、肌肤麻木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使用时要注意保护皮肤,不可以指甲抠抓。抓起后应迅速放松,不要将肌肤握于掌内揉、捻、搓、挪、旋转。
  按:抓法在临床上较少单独使用,常作为一种辅助手法。多与拿法、提法配合使用,适用于头部和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25.揪    法
  概述:揪法是指两指对合呈钳形,挟摄住皮肤肌筋捏而提之,随即使皮肤筋肌滑脱离去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用拇指指腹与食指指腹或第二指关节桡侧偏峰,或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呈钳状,挟摄施术部位的皮肤、肌筋作快速的捏提捏拉,随即使皮肤肌筋滑脱离去,如此反复操作,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
    临床应用:揪法具有引邪外出、祛风散寒、清热解表、解痉止痛、疏通皮部的作用,适用于头痛、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肩背酸痛、肢体乏力、痹症作痛、身热不退、颈项强痛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过程中不可扭转旋拧,应快提速弃,要注意保护皮肤,必要时
可使用一些润滑剂。
    按:揪法是常用的按摩手法之一,其操作简单,在民间流传甚广,临床操作时常蘸
以汤水,既可保护皮肤,又能增强疗效。
    26。挪    法
    概述:挪法是掌指握拿肌肤,稍停片刻后放手前移,再握拿前方肌肤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卧位,术者两手自然放松,以单手或双手指指掌平放于受术部位,逐
渐握拳将体表肌肤握于掌指中稍停片刻,然后逐渐放手前移,使握于掌内的肌肤缓慢地
滑出掌指间,再握拿前方肌肤。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挪完施术部位,一般以患者有舒适
发热感为宜。
    临床应用:挪法具有调和气血、疏风散寒、温经活络、软坚散结、开腠理、透毛窍
等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无汗发热、胸闷心烦、肩背疼痛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用力要适当,避免损伤肌肤。
按:挪法在临床上较少单独使用,多与握法、捏法、挤法、扯法等配合应用。操作时按上下左右顺序进行,以上移上握为补,下移下拉为泻。
    27.钳    法
    概述:钳法是以食指和中指屈曲夹住受术部位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充分显露受术部位。术者一手食指和中指屈曲分开,以第二指骨处置于受术部位,稍下压,再相对用力,夹定受术部位。
    临床应用:钳法具有活血通经、祛风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局部皮肤麻木、冷痛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双指钳定勿使受术部随便移动,力宜凝而不僵,轻重酌情。
    按:钳法多用于四肢部位。
    28.扼    法
    概述:扼法是以单手或双手掌指面拢住受术部位扼压片刻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单手按压或以双手掌指面于受术部位相对扼拢切
压片刻(以吸气时扼之为补,呼气时松扼为泻,反之则作用相反),而后松扼,受术者可有温热暖流感或麻窜嗖嗖感。
    临床应用:扼法有扼止过盛气血、濡养经筋、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引邪外出等功效,适用于结症、挫闪扭岔、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头痛脑胀、脘腹胀痛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须集中精力,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手
法。神经质患者及有心脏病者禁用本法。
    按:扼法常与按法、压法、点法、掐法、合法等配合使用,多用于颈、腹及腋、股
部。施行时先在局部疏揉以放松,再扼提,须随呼吸进行。
29.扣    法
    概述:扣法是以双手虎口处对置于受术部,同时用力使受术部稳定的一种按摩推拿
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立其侧旁,双手拇指撑开,以虎口处对置于受术部位,用力向内圈拢,使受术部处于稳定状态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临床应用:扣法有固形的作用,适用于筋骨离脱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动作宜轻柔,用力宜由轻而重,以能稳固受术部为宜。
    按:扣法多用在四肢处,尤适用于脱位的整复,是必要的辅助手法之一。
30。抻    法
    概述:抻法是以拇指和食指的第二节在受术部两侧相对用力后迅速放开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以一手的拇指指腹与食指屈曲后的第二节桡侧对置在受术部,稍用力向下,然后拇、食两指相对向两指之间的受术部肌肉用力,然后迅速放开。
    临床应用:抻法具有疏通气血、祛风散寒、解痉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肌肉紧张疼痛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中拇、食两指相对用力时,宜使受术部肌筋随作用力而被挟挤顶起。用力宜活,动作宜迅速灵活。
  按:抻法多用在腰背处。
    3l。掏    法
    概述:掏法是以手指在受术部用力,有将受术部掏出之意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立其侧旁,以一手的拇指或其他四指的指端放置在受术部位,用力按陷入受术部,然后手指屈曲用力往外而收回,使受术部作为瞬间的阻力作用。
临床应用:掏法有开窍通络、理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肢体麻木不仁、气滞血瘀等。
注意事项:操作要连续,有一掏而出之势。
32。合    法
概述:合法又称和法,是以双手从施术部位的两侧向中心处合拢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保赤推拿法》:“和者,医以两手之指由两处经穴,合于中间一处也。”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双手指掌螺纹面或以单手拇、食指指腹分别着力于施术部位的两侧,然后均匀而持续地向中心点合拢,起手时用力较轻,合拢过程中力量逐渐加重,如此反复操作,以患者有温热、微胀感为度。
临床应用:合法具有调和气血、健脾和胃、平衡阴阳、扶助正气、解热散寒,通经活络等功效,适用于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气郁不舒及小儿消化不良、呕吐、泄泻等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均匀对称,同时运动,还应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损伤。
按:合法是与分法相对应的手法,也是临床上的常用手法之一,常与握法、运法、捏法等配合使用,主要用于头、胸、腹部。根据手法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指腹合法(指腹着力)、掌面合法(掌面着力)和掌指合法(掌指同时着力)三种。
    33.分    法
    概述:分法是以手掌或手指在施术部位反向而行,做分开动作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保赤推拿法》:“分者,医以两手之指,由儿经穴划向两边也。”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双手指腹或手掌着力于受术部位,作上下或左右的直线分开,起手时着力稍重,在分开时力量逐渐减轻,如此反复操作,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度。
    临床应用:分法具有通经活络、调和阴阳、解郁散滞、舒肝止痛、消食利水、活血
散瘀、开胸顺气等功效,适用于头痛头胀、胸闷气滞、脘腹胀满、瘀血肿痛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皮肤,用力要悬而不浮,沉而不滞。
    按:分法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手法之一,常与握法、运法、摩法、按法等配合使
用。伤科握拿用之以活血散瘀;脏腑经络按摩用之以调畅气机;小儿推拿用之以调节阴
阳。《秘传推拿妙诀》:“……阴阳有分之说,以医人用左右两大指于阴阳穴处向两边分,
故谓之分……根据手法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指分法、掌分法和掌指分法。单以手指
分者即指分法,多用于头面部;以手掌分者为掌分法,主要用于腰腿、背部;以手指及
手掌分者为掌指分法,多用于胸胁、腹部。
    34.拢    法
    概述:拢法是以两手相对用力于受术部的肌肉而后放开的一种按摩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俯卧位或仰卧位,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立其侧,将两手掌
侧小鱼际部放置在受术部两边缘,掌心相对,然后相对用力,稍停后放开。
    临床应用:拢法具有活血行气、软坚散结的功效,适用于外伤肿痛、内外积聚等病
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应注意使两掌相对用力,力点指向中间的受术部,力宜凝不宜
散,不得重力向下按压。
    按:拢法宜在脘腹部施术,具化有形为无之能,尤适于气滞作痛。
    35.捧    法
    概述:捧法是以双手掌在受术部相对用力使受术部在生理范围内被动上升后弹回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仰卧位或俯卧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双手掌小鱼际侧置
于受术部边缘,手指微曲使手掌内凹呈弧形,相对向受术部向上用力,然后双掌上提使
受术部随手掌的上提而向上移动后自然弹回。
  临床应用:捧法具有疏通气血、祛风散寒的功效,适于风寒侵袭、气滞血瘀所致的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宜匀活自然不得以蛮力僵劲夹挤受术部。
按:捧法是较温和的手法,将受术部捧起在意不在形,适于腹部等多脂肪处施术。
    36.掖    法
    概述:掖法是用拇指端于受术部位点掖肌筋的不全断端,以使其固定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仰卧或俯卧位,术者一手固定患肢,另一手拇指指端于受术部位的隆
起或凹陷部位循触肌筋的不全断端,循触准确后,以双拇指端将断端顺理捋开,再将捋
开之断端用双拇指端掖塞于局部肌筋缝隙之中,然后用布带绑扎。
    临床应用:掖法具有理筋解索、顺气和血、局部固定、续筋止痛、消肿散瘀等功效,适用于四肢肌肉捩伤、肌筋不全断裂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施用前可辅以顺理复平手法,但禁用揉、捻、摩等手法,以免增加
损伤程度。
    按:掖法是以患者自身的肌筋固定邻近损伤断端的治疗手法。施用时先顺理复平不
全断端,后点掖固定,以归位复正、顺接肌筋、流畅气血而止痛。
    37.扭    法
    概述:扭法是以手指在受术部用力将受术部肌肉转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坐位或俯卧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为宜。术者立其侧旁,一手扶住受
术者以固定其体位,另一手拇指与食指分开,以拇指指端置于受术部,以食指屈曲第二
指骨置于受术部拇指对侧,相对用力将受术部肌肉固定住,然后拇食两指转动,螺旋上
提使两指间肌肉随之上升后滑出两指间回复原来状态。
    临床应用:扭法有活血祛瘀、驱风散寒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冷麻痹痛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动作要灵活有弹性,忌用死力施术,同时施术中用力转动上提时
宜让肌肉自然滑回,不特意松开,但也不能紧挟不放。
  按:扭法刺激性强,每次施法以受术部皮肤出现红紫色为度,对体弱及儿童应慎用。受术部位以腰背、臀腿肌肉丰厚处为宜。此外,可在受术部涂抹适量的介质以滑润局部皮肤。
    38。挺  法
    概述:挺法是以一手握住受术关节远端,另一手在受术关节背侧,两手相向用力的
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坐位,充分显露受术肢体,术者立其侧旁,一手握住受术关节的远
端,另一手掌贴在受术关节,然后相向用力,以握其远端之处为主,使受术关节背伸或
则偏。
  临床应用:挺法具有舒筋活络、解痉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软组织损伤者。
  注意事项:操作时切忌粗暴,用力宜灵巧有弹性,施术不得超越关节生理活动范围。
  按:挺法对关节僵直者较适宜。如挺腰法,即使受术者直立,术者一手扶其肩,一手置于其腰部,相向用力使其后仰。其他如挺肘、挺膝等等。
39.托    法
  概述:托法是以手掌掌根在受术部向上用力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显露受术部位。术者一手仰掌,掌心斜向上,以掌根及小鱼际处置于受术部,稍用力压向受术部再斜向上用力。
  临床应用:托法具有理气升阳之功效,适用于气滞、气虚之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不宜重滞,力求有上升之势,施术宜柔和。
  按:托法多用在胃脘部,有托胃之称,意在调理中焦之气。
40.疏    法
  概述:疏法是以手指或手掌在受术部用力一按一放并移动的一种按摩手法。
  方法:受术者仰卧位或俯卧位,充分显露受术部位。术者单手或双手的指腹或掌心轻放置在受术部位,然后向受术部位垂直用力,迅速放松,并沿受术部的离心方向快速稍稍移动,重复进行。
  临床应用:疏法具有舒经通络、消散瘀血的功效,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注意事项:操作时应注意动作的连续性,整个施术过程要浑然一体;施术中,用力不重不轻,适中为要,移动宜轻快,不得重滞,手指或掌以不离开受术部表面为宜。
  按:疏法多用于四肢软组织损伤者。

41.握    法
    概述:握法是以单手或双手握住肢体,一紧一松地作自上而下循序移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两手自然放松,以单手或双手的大鱼际与余四指对合握住肢体,顺其筋肉、经穴走行方向进行一紧一松的连续捋握。
    临床应用:握法具有理顺筋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适用于筋肉扭错、瘀血肿痛、气血不畅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过程中用力要均匀柔和,不可使用蛮力,动作要连续而有节律性。
    按:握法在临床上较少单独使用,常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42。探    法
    概述:探法是以手指进入受术者体窍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术者立其侧旁,一手扶定受术者躯
体,另手单指或双指伸直,经妥善的消毒后缓慢顺着受术者的体窍进入其中。
    临床应用:探法具有开窍之功效,适用于因气滞物阻所致的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动作务求柔和,切忌粗暴猛力。
    按:探法多用于口腔、肛门等处,如探人口腔咽喉处有引吐的作用o
    43.撚    法
  概述:撚法是以手指指腹在受术部相对轮转用力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一手置于受术部附近,另
一手拇指指腹与食指指腹相对或与食、中、无名、小指指腹相对,轻轻置于受术部稍加
压,然后用拇指向食指向上用力,食指向拇指向下用力,相对活动,如拨车轮样。
    临床应用:撚法具有拨正的功效,适用于筋出槽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注意使各指紧密吸定受术部,用力宜柔和,忌用暴力;!司时,
用力时不得让手指在体表滑动。
    按:撚法犹如拨轮捻绳,尤其适用于四肢部位的软组织损伤,如应用在指(趾)处
可讣术者手指包裹在其上施法。
    44.捻    法
    概述:捻法是以拇指和食指指端捏住施术部位进行均匀对称的搓捻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保赤推拿法》:  “捻者,医以两指摄儿皮,微用力而略动
也。”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手部放松,以拇指和食指的螺纹面捏住受术部位的
肢体和皮肉、肌筋,以两手指的对合力对称着力进行均匀的左右捻转。
    临床应用:捻法具有疏通皮部、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疏通关节、流畅气血等功效,适用于关节损伤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及皮神经炎等痛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用力应和缓持续,避免损伤皮肤,必要时可适当使用润滑剂。施用本法前应先明确诊断,局部有撕脱、骨折、血肿及关节囊损伤者禁用。
     按:捻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按摩推拿手法之一,多与揉法、握法、摩法、运法、提法
等配合使用,多用手指、足趾小关节及浅表肌肤部。《石室秘录。摩治法》:“手足疼痛
者,……执其两手捻之者干下而后已。”
    
45.滚    法
  概述:滚法是以手背吸附在体表进行往返滚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单手或双手自然屈曲似握空拳,用手背近小指侧部
位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部分吸定于受术部位,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
摆动,带动腕部作屈伸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
    临床应用:滚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进血流循环,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痠痛、麻木不仁、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吸定部位要紧贴皮肤,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频率一般为120  160次份钟。
    按:滚法是按摩推拿的常用手法,其接触面积较大,作用力深透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
    46.磙    法
    概述:磙法是以手握实拳用拳面在受术部如轮来回滚动的一种按摩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仰卧或俯卧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术者立其侧旁,一手握
实拳以拳面置于受术部位,以腕关节前后来回带动拳面,使拳面滚动。
    临床应用:攏法有消肿散结止痛等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诸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拳面置于受术部不得重力下压,宜与受术部皮表松松靠贴,
滚动时轻快自然,腕宜活,力凝拳面。


    47.抄    法
    概述:抄法是以手指指端在受术部位快速屈伸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充分显露受术部位。术者一手指间关节稍屈,以食、
中、无名、小指四指指端置于受术部位,然后向受术部稍用力按压,以指端为着力点,
同时屈伸末节指间关节而动作。
    临床应用:抄法有理气舒筋、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气滞作痛之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以指端为着力点,用力灵活而有弹性,速度由慢而快,力量由
小而大。
    按:抄法尤适用于胸腹部,是一种较柔和的手法刺激,对胃脘胀满有奇效。
    48.缕    法
    概述:缕法是以手掌握住受术部用力一紧一松,同时向下移动的
一种按摩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双手一上一下掌心相对握
住受术部,用力一紧然后放松,在放松后双手用力紧贴受术部向离心方向拖移一段距离
后,再重复施法。
    临床应用:缕法有疏通经络、理筋顺正的作用,适用于筋错、筋歪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宜均匀有弹性,一紧一松要有节律,双手离心拖移时要使手掌与肌表紧密相贴,并用力,宜深达筋肉。
     按:缕法多用在四肢部,适于四肢软组织损伤。若在腰背部施术,则需用手指拿住
受术部肌肉,双手相对用力向受术部一紧,然后放松,再向受术部两侧拖移,再重复施
术。
    49。荡    法
    概述:荡法是以手使受术部的肌肤活动的一种按摩手法。
    方法:受术者仰卧或俯卧位,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以手指或手掌附在受术
部,稍稍用力吸定该处体表,然后手腕用力使手指或手掌带动指掌下的肌肤上下或
左右活动。
    临床应用:荡法有畅通经气、活血散瘀的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作痛的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应注意勿使指掌滑动,施术时用手腕,腕要活,切忌用僵劲
蛮力,频率不宜过快或过慢。
    按:荡法是一种温和轻快的手法,一般适用于腹部、腰肋部,以皮下脂肪较丰富的部位为宜。

50.散    法
    概述:散法是以手掌用力左右移动使受术部随之而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俯卧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立其侧旁,以一手手掌掌
根轻轻放置在受术部位,稍用力使掌根紧贴皮肤,然后用力作腕掌部快速的左右移动使
受术部皮肉随之而动。
    临床应用:散法具有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痉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寒痹痛、筋
肉拘紧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应使掌根紧贴受术部,用力动作时不得在皮肤上移动,不宜蛮力
使掌根重压受术部,施术时用力宜均匀持续,左右移动速度由慢而快,以受术部能随之
协调动作为要。
    按:散法是一种较轻快的手法,刺激量柔和,多为在腰背部的结束按摩手法。施行
散法时尚可顺势向前或向后推进。
    51.割    法
    概述:割法是以手臂桡侧或尺侧紧压受术部来回移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立其侧,以手臂的桡侧或
尺侧部紧贴受术部,并以中等力量垂直下压,再来回移动,手臂如拉锯样。
    临床应用:割法有舒筋活血、解除痉挛的作用,适用于软组织陈旧性损伤者。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以手臂为着力点,按压受术部要及肉不及骨,来回割动幅度不
宜过大,以与受术部位的接触处不移动为要。
    按:割法多用在肌腱、肌筋处。
    52.勒法
    概述:是以手紧握住受术肢节后骤然沿其轴线方向稍移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坐位,充分显露其受术部位。术者立于其侧旁,一手握固受术肢节的近端,另手握住受术肢节的远端,紧紧收压片刻,骤然用力沿肢节轴线方向稍移。
    临床应用:勒法具有活血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适用于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痛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握远端肢节之手宜重且紧,移动时宜快捷利落,整个施术动作要求自然,忌僵硬。
    按:勒法多用于手、足及指(趾)处。
活动类手法

    53.摸    法
    概述:摸法是以双手轻摸、触碰体表,以诊治伤病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沉肩、垂肘、悬腕,单手或双手附着于受术部位进
行抚摸。
    临床应用:摸法具有温经通络、驱风散寒、活血散瘀等功效,适用于局部血肿、皮
肤麻痒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应由远及近,由轻到重,切忌粗暴。
    按:摸法主要用于诊断,治疗上较少应用。《医宗金鉴》:“先摸其或为跌扑,或为
错闪,或为打撞,然后依法治之。”
    54.擦    法
    概述:擦法是以手指指腹或手掌附着于施术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手指或手掌面,大鱼际部及小鱼际部紧贴于受术
部位,作直线往返的摩擦,以局部皮肤微红温热为度。
    临床应用:擦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祛风散寒等功
效,常用于治疗内脏虚损及气血功能失常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用力要稳、掌下压力不宜过大,动作要均匀连续,频率一般为100 - 120次份钟。必要时还可以涂适量润滑油或药膏,既可防止擦破皮肤,又可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加强疗效。
    按:擦法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临床上应用甚广。以指腹着力摩擦者称为指擦
法,以全掌着力摩擦者为掌擦法;以大鱼际着力者为鱼际擦法;以小鱼际着力者为侧擦
法。临床应用时可根据病情和治疗部位的不同,选择或配合使用。
     55。抅    法
    概述:抅法是指用食、中两指并拢微屈成钩状,以食指第二和第三指节的桡侧缘着
力紧贴皮肤做连续推抹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双手张开,拇指按在枕骨两侧,食、中指并拢
微屈,以食指的第二、三指节桡侧缘着力,分别从两侧太阳穴起向后沿耳上方作弧形推
抹至枕骨两侧。
    临床应用:拘法具有开窍镇静、清脑明目等功效,适用于头胀头痛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过程中用力要均匀,动作要连贯,不可中途停顿或跳跃。
    按:抅法是从抹法演变而来,用力较抹法略重,临床上常与抹法配合使用。
    56.抹    法
    概述:抹法是用拇指螺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线的往返移动的一种按
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单手或双手拇指螺纹面紧贴受术部位的皮肤,将力
集中于拇指指腹,作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线的往返推动。
    临床应用:抹法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舒筋活血等功效,适用于头痛头胀、失
眠、指掌发麻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要防止推破皮肤。
    按:抹法的动作与握法相似,推法是单方向的移动,抹法则可根据不同治疗部位而
作任意往返移动。抹法的着力一般较推法为重。常用于头面、颈项部及指掌部。

    57.扫    法
    概述:扫法是以拇指循经引路,以腕关节的自然摆动带动余四指在施术部位摆动、扫散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沉肩、屈肘、悬腕,将力集中于指端,双手拇指伸直,置于施术部位之经络,余四指自然分开呈扇形,拇指在前循经引路,余四指在腕关节的自然摆动的带动下摆动扫散。
    临床应用:扫法具有疏通皮部、理气活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等功效,
适用于头痛眩晕、外感风寒、肝郁不舒、双胁胀满及高血压、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过程中拇指应与余四指密切配合,动作要持续连贯,轻缓而柔和,不宜抓、搔。
    按:扫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轻柔的一种,能改善皮脂腺和汗腺功能,恢复皮肤敏感性,缓解肌肉疼痛和紧张,有助于局部消肿、止痛。此外还有镇静、催眠等作用。
  58.推    法
  概述:推法是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移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指、掌或肘部附着于受术部位,并施于一定的压力,沿一定的方向作有节律的直线或弧形推进。《推拿仙术》曰:“推者,医人以右手大指面蘸汤水于其穴处向前推也。”
  临床应用:推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消瘀、调和气血、健脾和胃等功效,适用于四肢关节酸痛等.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过程中指、掌或肘部要紧贴体表,不可跳跃。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必要时可在局部涂适量润滑剂,防止推破皮肤。《秘传推拿妙诀》说:“凡推但用指蘸汤水,推之太湿恐推不着实,太干恐推伤皮肤,要干湿得宜。”
  按:推法是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手法之一,《幼科铁镜》说:“用推即用药。”推法可
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增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临床上可分为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一指禅推法等。
    59.缠    法
    概述:缠法是以腕带动手指在受术部绕旋转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一手的食、中、无名、小四指并拢伸直,掌指关节略屈曲,放置在受术部位,稍用力使手指松松压靠在受术部,然后手腕用力,使手指直径绕行旋转,反复旋施,以局部温热为度。
    临床应用:缠法具有调和气血的作用,适用于气滞、气逆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由轻而重,绕行旋转速度由慢而快,施术由浅浮而深沉,以
腕带手旋动为施术之要点。
    按:缠法多用于胸腹部,缠绕时速度可达每分钟120—140次。缠法非推、非按、
非揉、非擦,应用时注意区别。
    60.刨    法
    概述:刨法是以单手或双手掌根在受术部向下向前用力并来回移动的一种按摩推拿
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掌根置于受
术部,稍用力下压,再紧贴受术部用力向下向前移动双掌,然后提起收回重复施术,如
木工之刨木样。
    临床应用:刨法具有调整气血、疏畅经络的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宜适中,不浮不重,双掌移动要柔顺,不疾不徐。
    按:刨法施术,劲力圆活自如,长放近收。适用于胸背、四肢部。
    61.运    法
    概述:运法是以掌指螺纹面附着于施术部位作弧形或环形的左右往返推动的一种推拿手法,《推拿捷径》:“运者,行动之谓也o”
    方法:受术者仰卧或俯卧位,术者以拇指指腹或手掌螺纹面吸附于受术部位,在前
臂及腕关节的带动下作弧形或环形的反复旋运、摩动。
    临床应用:运法具有行气通经、活络消肿、消胀舒筋、退热等功效,适用于脘腹胀
满、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外感风寒及消化不良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用力要悬而不浮,沉而不滞,作用力仅达体表,不可带动深
层组织,频率以每分钟80一120次为宜。《厘正按摩要术》:“运则行之,谓四面旋绕而
运动之也,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
  按:运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轻柔的一种,临床上常与推法、摩法、揉法、捻法等配
合使用。因其着力轻柔,多用于小儿推拿。在伤科推拿中,用两手运动可动关节称为运
法,常与摇法配合使用,作为关节的导引运动。
   62.刮    法
  概述:刮法是指端、关节骨突部或按摩工具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反复刮拭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指端、关节骨突部或使用按摩工具(如光滑的汤匙、铜钱等)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横行或直线的反复刮拭,以局部皮肤紫红色或青紫色为度。
  临床应用:刮法具有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松筋活血、解痉止痛、退热解闭等功效,适用于头痛发热、风寒感冒、气滞气闭、暑症、痧症及小儿发热、疳积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用力要适当,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破损。《推拿指南》:“刮则挨皮稍用力。”软组织及皮下脂肪薄弱的部位不宜施用本法。
  按:刮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按摩手法,在民间流传甚广,可使用多种按摩工具进行操
作,如汤匙、铜钱、木针、羚羊角、鹿角、水牛角、姜片等,多蘸水刮拭。
    63.摩    法
    概述:摩法是用手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在受术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的收展回旋带动,做有节律的环形或半环形动作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医宗金鉴》:“摩者,谓徐徐揉摩之也。”是最早应用于治疗的推拿手法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摩之浴之。”
    方法:受术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立于旁,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掌指自然伸直,将单手或双手掌心,或指腹、掌根,吸定于受术部位,在腕关节连同前臂的带动下做环形或半环形的持续连贯有节奏的摩抚动作。以受术者局部微热,感觉舒适轻快为度。手法应着力自如,用力和缓协调。
    临床应用:摩法具有温经活络、调和气血、祛瘀消肿、消炎退热、祛寒止痛、消积导滞、祛郁放松的功效。适用于气滞血瘀、脘腹胀满、胸胁进伤、肢体麻木、肿痛、消化不良等病症。《医宗金鉴》曰:“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摩法。”
    现代临床研究证明摩法可使局部和全身兴奋性降低,有镇静、止痛、麻醉等作用。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不可按压推捏,蛮用僵力。施术中注意手腕要悬而松,适达
内劲,使力由浅人深。每分钟频率控制在80一120次之间。如《石室秘录》所说:“摩
法不宜急、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义施之。”指摩法应与点法相区别,以指腹于局
部旋转摩动,而非点按下压,同时掌根摩法也应与掌根揉法相区别。
    按:摩法是推拿手法中较轻柔的一种,也是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种。摩法可分为
指摩和掌摩两种。掌摩法多用于胸腹腰背等面积较大的部位;指摩法多在头面、指
(趾)等面积较小的部位应用。摩法常配合揉、推、按等手法应用于临床,最适用于胸
腹胁肋等部位。对外伤肿痛,还有较好的活血祛瘀功效。《医宗金鉴》曰:“摩其雍聚,
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
    由摩法衍化的手法有直摩法、团摩法、梳摩法、横摩法、斜摩法、合摩法、束带摩
法、抚摩法、摩按法。古代应用摩法还常配以药膏,以加强治疗效果,称膏摩法。如
《圣济总录》说:“摩之别法,必与药俱,……以白膏摩体,手当千遍,药力乃行。”近
代则用葱姜汁、冬青膏等作为摩法的辅助用药。
    施以摩法时,常按自上而下,从右到左的次序进行。单独应用摩法,每次施术在
10—15分钟左右,以患者感热气透达体内,轻快舒畅为佳。
    摩法中顺摩为补,逆摩为泻;掌摩为补,指摩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厘正
按摩要术》云:“急摩为泻,缓摩为补。”但因为手法轻柔缓和,一般临床上都把摩法作
为补法应用。
64。抚    法
  概述:抚法是用手掌或指腹轻置于受术体表,作徐缓而轻柔的直线或环形的往返移摩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首见于《保生秘要》。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沉肩、垂肘、悬腕、手自然放松,五指伸直。以单手或双手的掌面轻放于受术部位的体表,以腕关节的左右自然摆动带动掌指轻而滑地往返摩抚。反复施术40~50次,以局部产生温热感为度。手法于开始时接触面积要小,压
力要轻,随操作次数的增加应逐渐增大接触面积和压力。
  临床应用:抚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缓解痉挛、镇静安神、消食散积等功效。临床多用于四肢寒痛、局部麻木、皮下瘀血、头痛失眠、神经衰弱、脘腹胀满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以表皮稍有微热为宜,避免红润或灼热发红。手法要轻而不沉,滑而不滞,以使局部感到温和而舒适。不宜带动皮下组织,手法需均匀缓慢,不可忽快忽慢,时浮时沉。
  按:抚法为摩擦类手法中最轻着力的按抚手法之一,可以说是摩法的一种,也可称
为轻摩法。临床常与摩法、运法、推法、擦法相互配合使用,多在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
应用。此法多用于头面部及腹部,也适用于全身各部。
  抚法可分为向心性抚法和离心性抚法两种,向心性抚法即从四肢远端向心脏方向徐徐
摩抚;离心性抚法与前者方向相反。在操作时,始点和终点用力宜轻,中段用力宜重。
    65。揉    法
  概述:揉法是用手掌、掌根、指腹或前臂沿着病区或病区周围从浅到深进行左右前后的反复内外回旋揉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也可作与肌纤维纵轴相交的横向揉动。《厘正按摩要术》周于蕃日:“揉法以手宛转回旋。”《保赤推拿法》:“揉者,医以指按儿经穴,不离其处而旋转之也。”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掌根、鱼际及掌心等吸定在受术部位或穴位上,以前臂带动腕部作灵活自如的旋动(即掌揉法)。或以单指吸定于某一穴位施以旋转回环的连续动作(即指揉法)。施以揉法要动作连续,着力由小到大,均匀持续地进行旋转回环动作,宜轻宜缓。
  临床应用:揉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松肌、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疏经活络、宽胸理气、消食导滞等功效。临床多用于脘腹胀痛、胸胁胀闷、便秘泄泻、外伤红肿疼痛等。《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先揉其筋,令其和软。”《厘正按摩要术》云:“可以和气血,可以活筋络,而腑脏无闭塞之虞矣。”
    现代临床研究证明揉法具有剥离粘连、减轻疼痛、消除肿胀、增加肌肉的弹性和伸
展性的作用。
    注意事项:施术时不可突然过猛过快地挤压病区。手法不应在皮表抚摩,而是带动
皮下组织进行旋动,用力要达到深部,有
节奏地施行,避免跳跃或触打。可用于全
身,但不可久揉。施术时应按肌群、血管
和淋巴管的走行方向进行。
    按:揉有研磨之解,由摩法演变而来,但较推法、运法、摩法的用力大些。四肢、
躯干、股部、头部均可应用,与摩法、按法、推法、提法、搓法有密切联系。可分为掌揉、鱼际揉、掌根揉、点穴揉、指揉(拇指揉、对指揉、多指揉)、肘揉法、“万’’字揉法。掌揉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部位;指揉法多用于小面积部位;前臂揉法适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施术频率每分钟80--120次。揉法的刺激强度与术者所施力的大小,以及手接触体表的面积有关,轻者仅触及皮下,重者可深及肌肉、腑脏。
    66.划    法
    概述:划法是以两拇指尖按于颅顶脉处作“S”状划动,其余四指散开在头的两侧划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受术者身后,以双手拇指端按于受术者颅顶,由前向后作‘‘S”状的划动,同时,两手其余四指散开在头的两侧划动。受术者可感到头皮轻松,耳目清新。
    临床应用:划法具有舒筋活血、舒通经络、镇静安神、除烦止躁、止痛化瘀等功效。临床适用于烦躁不安、头痛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头皮胀痛等头部病症。
    注意事项:施术时手法应轻快柔和,用力不可过猛,以免抓伤头皮。操作时施力要
轻而不浮。
    按:划法是摩法中一种轻柔的手法,多用于头部,临床上多与扫散法、点穴法、推
法等配合运用。术后受术者可感到头脑清新,双目明亮。划法能加速头皮的血液循环,
故对治疗脱发也有一定的疗效。
     67.挠    法
    概述:挠法是五指弯曲,形似鹰爪,于施治部位上作自上而下的大力直线划挠的一
种按摩推拿手法,又称鹰爪力法。
    方法:受术者俯卧位。术者立于一侧,屈肘,挺腕,展掌,五指分开,将指腹紧贴
腰背部,中指指腹贴于大椎,余指依次排列,指端屈曲用力,作快速的大力直线向下挠
动。以皮肤灼热为度。
    临床应用:挠法具有解肌透表、开通瘀闭、疏理气血、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扶正
祛邪、大补真阴等功效。临床多用于腰背痠痛、精神萎靡、全身乏力、寒战畏冷、血脉
不畅、食欲呆滞等病症。
    注意事项:施术时应从上到下作直线的划挠,速度要快,使受术者皮肤发热如灼,
但用力应把握分寸,不可损伤皮肤。
    按:挠法是一种较重的手法,多用于腰背部。临床上常与放松手法配合使用。
    68.挼    法
    概述:援法是用手掌轻按于受术部位上作短促的快速揉摩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备急千金要方.居处法》云:“小有不好,即按摩挼捺,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
    方法:受术者卧位。术者立于一侧,上身略向前俯,沉肩,坠肘,将手掌轻按于受
术部位,在腕关节连同前臂的带动下作快速短促的揉摩动作,要有节奏地进行。
    临床应用:挼法具有祛瘀活血、消肿散结、止痛、散塞行气等功效,临床上可用于
肌肉损伤、劳损、风湿、瘀血肿痛、软组织硬块硬结、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咳喘、头
痛等病症。
    注意事项:手法应轻柔快速,用力不可强暴,以免损伤皮肤。手法短促,故作用的
范围较小。施以手法以皮肤稍热为宜。操作时用力不可过于深沉,作用于体表或稍带动
些皮下组织即可。
    按:挼法亦是由摩法衍化而来,多用于头部、胸部、腹部以及腰背部和四肢等部
位。临床上常与按法、摩法、捺法配合使用。挼法可于掌部、掌根、大小鱼际施行。操
作快速有节奏,频率一般每分钟150次左右。
     69.搓    法
     概述:搓法是用指或掌或掌指对合着紧贴于受术部位,双手相对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摩擦揉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厘正按摩要术》云:“搓以转之,谓两手相合而交转以相搓也,或两指合挫,或两手合搓,各极运动之妙。”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俯卧位。术者沉肩坠肘,肩肘关节放松,上身略前俯。双掌自然伸开,五指并拢,以手指或掌或掌根着力于受术部位相对用力,进行迅速的一前一后的交替搓动。边搓边移动,上下往返交替进行。如《推拿指南》云:“搓为来往摩无异。”施术以皮肤发热为度。
     临床应用:搓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调和气血、舒理肌筋、祛风散寒、松肌解痉等功效。临床多用于肢体痹痛、肩背痠痛、外感头痛、胸闷发憋、麻木不仁、弹响指等症。  《医宗金鉴》云:“合挫,或两手合搓,各极运动之妙。”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俯卧位。术者沉肩坠肘,肩肘关节放松,上身略前俯。双掌自然伸开。五指并拢,以手指或掌或掌根着力于受术部位相对用力,进行迅速的一前一后的交替搓动。边搓边移动,上下往返交替进行。如《推拿指南》云:“搓为来往摩无异。”施术以皮肤发热为度。
      临床应用:搓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调和气血、舒理肌筋、祛风散寒、松肌解痉等功效。临床多用于肢体痹痛、肩背痠痛、外感头痛、胸闷发憋、麻木不仁、弹响指等症。  《医宗金鉴》云:“先以手轻轻搓摩,令其骨合筋舒。”
    注意事项:手法施力要深沉,但不可暴力,以免损伤皮肤。施术时应沉肩坠肘,双
手用力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指、掌、腕配合协调,动作要轻快灵活,力量要均
匀连贯。快慢适宜,以皮肤发热为度。
    按:搓法是由摩法衍化而来,《厘正按摩要术》云:“搓法,……是从摩法生出者。”
常在按摩后阶段应用,是摩擦法中的推荡法之一。可分为单手推搓、双手指擦搓、滚
搓、掌搓、掌指搓、双手交叉叠掌重搓及裹中搓等。单手搓及双手交叉叠掌搓多用于腰
背部、脊及肌筋较丰厚的部位;双手搓法多用在四肢;掌指搓多用于循经络或循筋络搓
移。搓的特点在于连贯性强,频率一般每分钟150次左右。
    70.拭    法
    概述:拭法是用手掌或指腹附着于受术部位上作直线或套环形推进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诸病源候论》:“以两手中指……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方法:受术者卧位。术者立于旁侧,肘关节微屈,手自然放松,伸直五指,以手掌或指腹置于受术部位上,作直线或螺旋形的反复摩擦。用力透达皮下,以皮肤发红,产生热感为宜。
    临床应用:拭法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开窍明日、行气活血等功效。临床多用于头痛落枕、颈项僵硬、口眼喁斜、视物不清、肢体痹痛、麻木不仁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不可强力,以免损伤皮肤。手法施力应重中含轻,施于体表,用力均匀,带动皮下组织。动作快速有节奏,皮肤发热即可。
    按:拭法是摩法中较重的一种手法,适用于全身各部。可分为合掌拭、指面拭、手掌拭。合掌拭多用于头、项、肩、膝等凸形部位;指面拭多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手掌拭又可分为大、小鱼际及掌根拭法,多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
     71.梳    法
    概述:梳法是以手指或拳背部附于体表作来回往返的梳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指腹或手握空拳,以拳背骨突部在受
术部位作来回往返的梳运。
    临床应用:梳法具有调和营卫、疏肝理气、解郁除烦、解表助阳、温通经络、疏散
风邪、理经顺络、疏通气血等功效,适用于头痛发热、神经衰弱、偏瘫、胸胁胀满、身
热酸痛、局部挛急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用力要深沉、持续、均匀,并按一定顺序梳理。
    按:梳法是临床上运用较广泛的按摩手法,常与推法、摩法、运法配合作用,根据
手法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爪形梳法、掌指梳法、拳骨梳法三种。
    爪形梳法:五指分开略屈曲,形如爪状,以指端及指腹着力作来回往返的梳搔。此法主要用于头部。
    掌指梳法:五指伸直,掌指同时着力于受术部位作持续、缓慢的梳理,多用于胸背部、肋间隙。
    拳骨梳法:手握空拳,以拳背骨突部着力于受术部位作来回梳理,多用于脊柱两旁。
    72。搔    法
    概述:搔法是五指自然分开,以手指指端在受术部位进行抓搔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沉肩,垂肘、悬腕、五指自然分开,形如耙子,附着于受术部位,以手腕的自然抖动使指爪一屈一伸,一抓一稳地反复搔耙。
    临床应用:搔法具有散风活络、平肝熄风、祛风止痒、调和气血等功效,适用于头晕头痛、颈肩疼痛、头晕目眩、风疹瘙痒、失眠神衰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必须指端着力,以手腕的自然摆动带动手指,操作应细致而轻柔,切忌用指甲搔抓,以避免损伤皮肤。
    按:搔法目前的应用不很广泛,主要与其他手法配合,用于调节神经功能。
    73。捋    法
    概述:捋法是拿握住受术部位进行快速而急促的反复滑搓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一手握住肢体远端,另一手掌指略屈曲,将肢体拿握于手中,手与施术部位贴实,进行快速而急促的反复滑搓。
    临床应用:捋法具有流通血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松肌解痉、祛风散寒等功效,适用于四肢冷痛、颈项劳损、肢体麻木、落枕、颈椎病、关节骨质增生等病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着力应连贯,手与受术部位要贴实,但不宜相贴过紧,以免
损伤皮肤。
    按:.捋法具有摩擦与挤压的双重作用,主要用于四肢及项部。对于外伤肿痛、内外
积聚、病块壅塞之症,具有较好的散聚软坚之功效。
    74.顺    法
    概述:顺法是以手部虎口处贴于受术部用力向近心端移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立其侧旁,一手扶定受术部,另手拇、食指分开,以虎口区紧贴受术部,用力向近心端移动。    ’
    临床应用:顺法具有理筋顺气的作用,适用于软组织损伤的诸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虎口区宜紧贴受术部,在移动过程中不浮不散,用力宜深达而不僵。
    按:顺法多沿经络循行方向进行,与捋法相似而方向相反。
    75。滑    法
    概述:滑法是以手指或掌按压在受术部后力量逐渐减弱并朝某一方向移动的一种按
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暴露受术部为宜。术者以一手指或掌放置在受术
部,以中等力量向下按压,至一定深度后逐渐减弱力量并向某一方向移动,以力端而止
让手指或掌离开受术部。
    临床应用:滑法有通经畅气之功效,适用于气滞不通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在受术部按压可及筋肉处,减力宜渐,移动宜柔顺。
    按:滑法的要点在“畅”字,施术不得凝滞呆板。    .
    76.侣    法
    概述:侣法是以手掌掌根部自上而下在受术者胸部推移的一种按摩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端坐位,充分显露受术胸部。术者立于其侧,一手提起受术者上肢使之稳定上举,另手以手掌掌根部在其胸前,紧贴体表,以中等偏重的力量,自上而下推移。
    临床应用:侣法有理气活血之功效。适于胸壁伤患。
    注意事项:操作时手掌根部宜紧贴体表,不得轻触皮肤,用力宜均匀,施术宜连贯。
    按:侣法仅用于胸部,施术时将其上肢稳定上举,是保证施术成功的要素之一。
  附:鼓法
  鼓法是在施行侣法时,使受术者在受术过程中有节奏地咳嗽,便构成鼓法。
  鼓法是侣法的必要辅助,施行法侣时而做鼓法,可使凝滞之气血随鼓法而通畅。
   77。扶    法
  概述:扶法是以双手配合对抗受术部的重力作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双手在受术部或外或内或
上或下对抗受术部重力作用而使受术部处于某种适宜的所需位置或姿势。
  临床应用:扶法仅具扶持作用,适用于因伤病而不能自主的患者。
  注意事项:操作时双手用力仅需与受术部重力相当,方向相反,不得随便用力,此
外,施术时宜柔和平稳。
  按:扶法是一种过渡手法,具体操作方法随病情的不同而不同,内容复杂,术者应
灵活,相机施法。

    78。抬    法
.  概述:抬法是以一手或身体等处配合用力将受术肢体抬高到某一位置的一种按摩推
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充分显露受术肢体。术者将受术肢体远端用一手支撑着
托住或用肩部支撑住,另手放置在受术肢体近端,扶稳固定,然后撑托受术肢体远端的
手或肩向上用力,使受术肢体绕近端关节上移动所需位置。
    临床应用:抬法有支撑、抬举作用,适于关节活动不灵活者。
    注意事项:操作时,上抬用力宜均匀,速度不宜过急。
    按:抬法是一种辅助性手法,将上肢绕肩关节抬起,称抬肩;将下肢绕髋关节抬
起,称抬髋。
    79.把    法
  概述:把法是以单手或双手用力将受术部位维持在某一体位状态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立其侧旁,双手相互配合
用力以固定住受术部位并维持在所需体位状态片刻。
    临床应用:把法有调和气血的功效,适用气血不畅的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双手用力仅为固定维持体位状态,不宜重,施术中虽静而不僵,
双手配合,宜合阴阳之数,使受术部位在双手作用下处于活泼的静状态。    ’
    按:把法常作为系列手法施治的过渡手法,临床上宜灵活应用,相机施法,有意想
不到之效。
    80.牵    法
    概述:牵法是以双手协同固定受术部的末端并持续沿受术部轴线方向用力向外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立其侧旁,双手配合用力固定住受术部末端,然后沿受术部的轴线方向用力向外,维持2—3分钟,使受术者处于“绷紧”状态。
  临床应用:牵法具有通畅经络、解除痉挛的作用,适用于关节因扭伤而致的畸形状态。
  注意事项:操作时双手固定受术部末端要切实可靠,用力向外时力量宜由小渐大,以不使受术者整体移动为宜。同时用力应沿其轴线方向,不宜偏斜或晃动。
    按:牵法施术多在四肢部,常要求有助手帮助进行固定受术者身体。牵上肢时,术者一手拿住受术肢手部尺侧,另一手握住其拇指固定。牵下肢时,术者一手握住受术肢足趾部,另一手拿托其足跟部进行固定。
    81.端    法
  概述:端法是以双手握住受术部位协调向某一方向用力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术者取坐位,充分显露受术部位,术者立其侧旁,双手对置受术部位,同时
协调用力,使受术部位有被移动的趋势。
  临床应用:端法具有通经活络、舒筋止痛、行气消肿、整复筋骨的功效,适用于软组
织及骨关节损伤所致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柔和均匀,不急不徐,动静相宜,不得出现超越生理范围的端动。
  按:端法多用于颈、肩、髋等部位。如端头端肘,一手置于后脑部,另手置于下颌处,
同时用力向上,使头颈有向上移动的趋势。《医宗金鉴》:“端者,擒定应端之处,耐其重轻,或从下往上端,或从外经内端,或直端、斜端也。”
    82。提    法
    概述:提法是以手骤然将受术部移到某一高度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一手或双手协调握定受术部位,骤然用力提起受术部位使受术部在生理范围内达到某一高度。
    临床应用:提法具有整复畸形的作用,适用于骨折、脱位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宜适中,动作轻快骤然,整个施术宜在生理范围之内。
    按:提法有提起缩陷之意,多用于肢体关节处,常以手握其远端而使肢体提高。
    83。拽    法
    概述:拽法是以数个手指对受术部直线用力向外的一种按摩手法,《医宗金鉴》曰:“拽而使之离。”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充分显露受术部,术者一手置于受术部一端作为固定,另一手以拇指和食指或数个手指同时置于受术部另一端,并用力固定住,在受术部肌肉不紧张时沿受术部直线方向向外骤然用力。
    临床应用:拽法有疏通脉络、活动关节的作用,适用于关节僵硬、活动不灵者。
    注意事项:操作时应注意在受术部两端的固定作用要切实可靠,向外用力时应呈直线,不偏不斜,施术应带有“寸劲”。
    按:拽法适用于四肢小关节处。
    84.拉    法
    概述:拉法又称牵引法、拔伸法,是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另一端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一助手固定住受术部位的肢体或关节的一端,术者握住另一端进行缓慢柔和而持久的对抗拔伸、牵拉。《备急千金要方》:“左右挽,前后拔。”
    临床应用:拉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解锁关节筋肉扭错,缓解肌筋痉挛等功效,适用于关节扭伤、关节肌筋扭错、关节粘连、肌筋痉挛、气血不畅等病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用力要均匀而持久,动作要和缓,不宜过猛,应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
    按:拉法是对有功能障碍的关节帮助其伸展的一种方法,可增加关节的活动性,延伸挛缩的肌肉,改善体液循环,增强肌肉营养,使错位的软组织复位。
    85.拔    法
    概述:拔法是以手握住受术肢体远端沿其轴线向远端持续用力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显露其受术部位,助手固定其躯体。术者双手
握固受术肢体的远端,沿其轴线方向向远端持续用力。
    临床应用:拔法具有舒筋理正的作用,适用于关节屈伸不利或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
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助手固定受术者躯体要稳,术者握其远端肢体要牢固,用力持
续而由小渐大。
    按:拔法有“拔而使之离”之意,重意不重形。
    86。挂    法
    概述:挂法是以手固定住受术部的一端,然后用力使另一端达到某一位置并处于被稳定固定状态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立其旁,单手或双手置于受术部的一端作固定并用力使受术部位向要求位置移动,逐渐加大用力使受术部的另一端达到所要求位置而被固定。
    临床应用:挂法具有整复的作用,适用于骨关节脱位。
    注意事项:操作时,术者固定受术部一端的手应结实地附在该处,在施术时,用力宜缓不宜急,力量宜由小而大,以使受术部的另端恰好被固定为限,不得暴猛用力。
    按:挂法多用在下颌关节脱位时,术者单手或双手托握住下颌骨,施行挂法使脱位得以整复。

    87.顿    法
    概述:顿法是以手的拇指和食指对置在受术部骤拉而松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暴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以拇指放置在受术部一
侧,食指屈曲,以中指置于拇指对侧,徐徐相对用力,再骤然向一侧用力移动,使受术
部有随之移动的趋势,然后放松。
   临床应用:顿法有活气血、通经络的功效,适于局部肌肤麻木、气血闭塞等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拇、食指用力以能挟住受术部为宜,用力向外时,宜轻快急促,但用力不宜僵硬暴猛。
   按:顿法适于在较小的受术部位,如在耳部,即为顿耳,以拇、食指对置耳垂内
外,稍用力加压后,以适当力量向下一顿。
    88。抿    法
概述:抿法是手指指腹在受术部以较轻的力量顺生理方向移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仰卧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立其头侧,以单手或双手
的拇指指腹偏桡侧部置于受术部位,持续稍用力沿肌肉走向或骨骼生理位置缓慢移动。
    临床应用:抿法有贯通气血的功效,适用于气滞血瘀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不可重力按压,拇指移动过程中应时时与体表相触,但用力均
匀,速度宜慢不宜快。
    按:抿法刺激性轻,适于在头面、眉目及胸胁部施法。在头面部抿额即自额正中线
向两侧平行施术,有提神醒脑之功;在眉目部抿眉即沿眉弓内侧向外施术,有清目驱眩之力;在胸胁部抿胸胁即沿肋间由内而外施术,有宽胸利气之效。
    89.掳    法
    概述:掳法是一种在受术部用急促的力带动受术部直线向外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立其侧旁,单手或双手握住受术部固定,然后以急促的力使手沿受术部直线方向向外快速移动,有带动受术部随之移动的趋势。
    临床应用:掳法有滑利关节、贯通气血的功效,适用于肢端麻冷、局部气血不和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急促快速,以有带动受术部随之移动的趋势为度,不宜僵力
固握,以保证顺利施法。
    按:掳法较适于在四肢部施术,多一手施术另手在受术部附近固定以使受术者体位稳定。在躯体或头面部施术,多需双手进行,虽形式上有所改变,但其急促快速的特点
一样。
    90.拂    法
    概述:拂法是手指以小力量在受术部位皮肤表面直线移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一手手指指端轻轻触及受
术部体表,手腕用力带动手指,使指端以轻轻的力量在受术部位沿某一方向直线移动,
重复进行。
    临床应用:拂法有刺激经络,激发经气的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的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宜均匀,以腕带指,不得以手指蛮力压按移动,手指端在施
法过程不得离开皮肤。
    按:拂法是一种弱力柔和的手法,施法轻快,重复操作时,以每分钟90—100次为
宜.
    91.扯    法
    概述:扯法是握住患者肢体远端,以寸劲扯动的一L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握住受术者肢体远端,先摇动放松,同时将肢体向
正常的功能范围内牵拉,使肢体伸直,然后突施寸劲做左右、  前后的扯动。
    临床应用:扯法具有滑利关节、解除粘连、活血化瘀、理肌开筋、消炎止痛、通经
活络等功效,适用于关节扭伤、关节周围粘连、陈旧性损伤、强直性关节炎、挫岔扭闪
等病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前须先放松局部,不可突施暴力,年老体弱者及小儿禁用。
    按:扯法是伤科推拿中的常用手法,常用于治疗关节粘连、强直、错位及内伤所引
起的气滞血瘀。
    92.拨    法
    概述:拨法是以手指拨动受术部筋脉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用手指深按于受术部位上筋肉、肌腱的一侧,顺筋
肉、肌腱走行的垂直方向用力按而拨动之,亦可沿筋肉的一端依次向另一端移动弹拨,以局部产生痠、麻、胀或痛感为宜。
    临床应用:拨法具有解痉止痛、疏通经络、松解粘连、行气活血、消炎止痛、归复调整扭错的肌肉、韧带等作用,适用于四肢扭伤、肌筋痉挛、外伤后局部粘连等病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手指移动幅度要小,用力由轻到重,透达深处。操作中应注意保护皮肤和软组织,避免损伤。
    按:拨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强刺激手法,常与弹法、提法、拧法等配合使用。临床上可分为拇指拨法、三指拨法、四指拨法等。拇指拨法适用于肌筋表浅及面积窄小的部位,如腋窝、胭窝、肘窝等;三指拨法和四指拨法适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臀部、腰部等。
    93.摇    法
    概述:摇法是使关节做被动环转运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一手握持关节近端肢体,另一手握持关节远端的肢体,作缓和的环转运动。
临床应用:摇法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增强关节活动功能等功效,适用于关节僵硬、肢体屈伸不利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及幅度要在患者的生理许
可范围内,  《推拿捷径》:  “摇者,活动之谓也,手法宜轻不宜重……”
    按:摇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按摩推拿手法,多用于四肢关节、颈项及腰部。  《保赤推拿
法》:“摇者,或于四肢及颈腰部关节。”根据施术部位不同可分为颈项部摇法、肩关节摇法、髋关节摇法、踝关节摇法等。
    94.摆    法
    概述:摆法是使关节作直线来回摆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一手固定关节近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作直线来回摆动。
    临床应用:摆法具有通经活络、松解关节粘连、解锁骨节扭错的功效,适用于肩周
炎、肩扭伤、小儿髋关节扭伤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动作宜轻宜缓,切忌使用蛮力,摆动幅度应在患者的生理范
围内。
    按:摆法是较轻柔的按摩手法,主要用于四肢关节部,临床上常用来解除肌筋扭错.
    95.抖    法
    概述:抖法是以手握肢体远端作连续的小幅度上下颤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单手或双手握住患肢远端,先令患肢放松,然后施以柔和的力量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
    临床应用:抖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放松肌筋、解除粘连,通利关节等功效,适用于腰腿疼痛、肢体麻木、局部粘连、骨质增生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前应先放松肢体,用力宜柔和,切忌暴力抻拉。
    按:抖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法之一,多用于四肢和腰椎关节部位,常与搓法配合使
用,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96.晃    法
   概述:晃法是用双手摇动或摆动患者躯体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仰卧或俯卧位,身体放松,术者单手或双手扶于受术者躯干,用臂的
支撑颤动力摇晃患者的整个躯体,使之摇动或摆动。
    临床应用:晃法具有通窍镇惊、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解除疲劳、缓解痉挛、放松
肌肉、养血安神等功效。适用于昏迷不醒、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四肢乏力、腰膝酸痛等症。
    注意事项:晃法操作过程中不宜推、按、拍、打,动作要和缓有力,活动幅度由小到
大,不宜超过生理活动范围。用于治疗时频率低、幅度小,用于急救时频率高、幅度大。
    按:晃法多与摇法、推法、抖法等配合使用,对于软组织损伤,有较好的松解关节滑膜、韧带、关节囊的粘连以及滑利关节的作用。
    97.迭    法
    概述:迭法是以手用力使受术部位充分被动屈曲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为宜,术者立其侧旁,以单手的掌臂部为着力点作用在受术部的远端或近端,或以双手同时作用于受术部的远端和近端,逐渐使受术部处于某种姿势充分屈曲。
    临床应用:迭法具有疏理肌筋、滑利关节等作用,适用于腰腿痛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由轻而重,以能使受术部充分屈曲为宜,受术部被动屈曲须在生理活动范围内,整个施法动作宜缓慢。
    按:迭法对治疗肌肉劳损、痉挛、粘连有较好的疗效。迭法又有迭肢和迭腰之分,前者在四肢关节处施术,后者则在腰部施术。
     98.扳    法
     概述:扳法是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伸展或旋转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自然放松,术者一手握住(或扶住)关节近端肢体,另
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作缓慢或闪突性扳动,使关
节伸展或旋转。
    临床应用:扳法具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整复小关节紊乱等功效,适用于关节错
位或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过程中动作必须果断、迅速,用力要稳,两手动作要协调,切
忌使用蛮力,扳动幅度不能超过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
    按:扳法是现代临床上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常与摇法等一些手法配合使用,多用于
脊柱及四肢关节。根据施术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颈项部扳法、胸背部扳法、腰部扳法、
肩关节扳法、肘关节扳法、腕关节扳法、踝关节扳法等。
    99.盘    法
  概述:盘法是以双手配合用力使受术者届曲如球盘状的一种按摩手法。
  方法:受术者仰卧、屈髋屈膝,以双臂置其双膝前下方,并抱住,使双膝靠向胸
前。术者的一手手掌贴在受术者背部双肩胛下角中间,另手置于受术者坐骨处,如同抱
物人怀样,以受术者的臀骶部为支点,然后双手交替用力,使受术者来回晃动。
  临床应用:盘法有舒筋活血之功效,适于腰背僵麻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交错用力以使受术者能够晃动为宜,使其晃动时速度应均匀,不
得忽快忽慢。
  按:盘法虽是术者施法,但实质是让受术者自然来回晃动,而在其晃动中达到舒筋
的目的。
    100.旋    法
    概述:旋法是以双手配合用力使受术关节旋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者取坐位或卧位,以充分显露受术关节为宜。术者立其侧旁,一手靠近受术关节以固定其一侧,另手在其远端扶定,或双手相向用力,或近受术部固定作为阻力,在受术远端的手用力向要求旋动方向用力,使受术关节旋动。
    临床应用:旋法有滑利关节、解除交锁的作用;适用于小关节紊乱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双手要协调,用力宜柔顺灵活,切忌僵猛暴力。旋动务必在受术关节的活动范围内。
    按:本法多适用在腰椎施术,此时,即以一手顶在欲旋动的椎体棘突处,与欲旋转的方向相异,另手在其颈肩部挟定后向欲旋转方向用力。
    101.搬    法
    概述:搬法是双手在受术部向相对方用力,使受术部位微动或转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坐位或卧位,以充分显露受术肢体为宜。术者一手置于受术肢体近端以固定,另手置于受术肢体远端,以受术中心为支点,类似杠杆作用形式而相对用力,使受术部位微动或转动。
    临床应用:搬法具有滑利关节、缓解痉挛、解除交锁的作用,适用于关节功能错缝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动作宜灵巧,忌用僵力;用力所使受术部微动或转动务求不超过生理限度。
按:搬法一般应用在颈椎和腰椎。搬颈椎时有侧搬、斜搬、旋转搬等形式;搬腰有
侧搬和俯搬等形式。搬法意在“动中求静”,临床应灵活应用。
  102.屈    法
  概述:屈法是两手分别拿握关节远近两端进行缓和轻慢的屈曲运力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一手按吏关节近端,另一手握住患肢远端,持续缓
曼地向关节屈侧推按,使伸而不能曲的关节渐屈曲。
  临床应用:屈法有顺理肌筋、解除粘连、痉挛、滑利关节等功效,适用于关节扭伤、关节粘连、关节僵直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前须先放松局部,日力应持续缓慢,以患者不感到剧痛为度。
  按:屈法是伤科临床治疗中应用最广的手法之一,常与伸法、推法、摇法等配合使用,主要用于恢复关节的屈曲功能。
  103。卡    法
  概述:卡法是以一手腕臂部为支点,另一手施力,通过受术关节使两手配合而进行杠杆作用形式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充分显露受术关节。术者立其旁,一手握住受术肢体末端并使受术关节稍屈曲而形成钝角,另手屈肘握拳将腕臂部置于受术关节处的钝角间静止不动,然后握肢体末端之手用力使受术关节屈曲至夹住腕臂部,稍停,以其为支点逐渐用力至受术者最大耐受程度。
  临床应用:卡法有矫正畸形、滑利关节、解除痉挛的作用,适用于软组织损伤后筋
挛筋缩等畸形。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宜渐不宜猛,宜缓不宜急,并注意受术者的忍受限度。
  按:卡法刺激性强,施法时宜小心,防止超越生理限度。临床上取俯卧位施法称俯卡;取仰卧位施法称仰卡。

    104。背    法
    概述:背法是将患者背起悬空并施加其他作用力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术者与受术者背靠背站立,术者两肘套住受术者肘弯部,并使受术者背部贴紧术者背部,然后弯腰屈膝挺臀,将受术者背起悬空,以牵引受术者腰脊,再作快速伸膝挺臀动作,同时以臀部着力颤动或摇动患者腰部。
    临床应用:背法具有顺理肌筋、活血化瘀、消炎止痛、通经活络、捺正归位、通利腰背的功效。适用于腰扭伤、滑膜嵌顿、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小关节紊乱等病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肘臀部的颤动要和两膝的屈伸动作协调。对于年老体弱、骨质疏松及脊柱强直者禁用。
    按:背法是现代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手法之一,本法可使腰脊柱及其两侧伸肌过伸,促使扭错之小关节复位,并有助于缓解腰椎盘突出症的症状。对腰部的扭闪疼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常用本法配合治疗。
105. 扬法
    概述:扬法是以手握住受术关节一端,用力带动受术关节晃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坐位,充分显露受术部位,术者一手或双手握住受术关节的近心
端,用力来回移动使受术关节的远心端随之前后或左右晃动。
    临床应用:扬法具有理筋正骨的作用,适用于小关节扭挫伤或关节错缝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宜以移动为主,以握定为次,动作要有节律,整个施术宜
轻快柔活。
    按:扬法多用于腕、踝部,握住腕、踝上方。带动手、足晃动,使错缝的小关节或
扭伤的韧带在自然晃动之中恢复正常。

    106。颠    法
    概述:颠法是以手抱定受术者快速上下移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俯卧位,术者立其侧旁或跨在受术者背上,单手或双手抱贴在受术
部,然后上下移动使受术者随之上下颠簸。    
    临床应用:颠法具有震荡气血、畅通经络的作用,适用于全身性的气血失畅之病
    注意事项:操作时,抱定受术者后,颠动宜由轻而重、由慢而快,上下移动的幅度
匀一致。
    按:颠法刺激量较大,宜视受术者的具体情况而施法。
    107.击    法
    概述:击法(图2—8—75)是用拳背、掌根、掌心、小鱼际或桑木棒击打体表的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单手或双手的五指并拢稍屈曲,拇指抵于食指桡手腕放松,用诸指指腹、大小鱼际及掌根部组成圆形叩击环,以腕关节的自然屈伸带动掌着力于施治部位,轻快有节奏地叩击。
    临床应用:击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祛瘀、调和气血等作用。对高血压、风湿痹痛、麻木不仁、肌肉痉挛、肢体瘫痪、肌肉萎缩等病症有明显的疗效。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应果断、快速,击打后将术手立即抬起,击打的时间要短。击打时,手腕既要保持一定的姿势,又要放松,以一种有控制的弹性力进行击打,使手法既有一定的力度,又使受术者感觉缓和舒适,切忌用暴力打击,以免给受术者造成不应有的伤痛。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及体虚者慎用。
    按:击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叩击类手法之一,临床应用广泛,多以配合或辅助其他按摩手法时应用,最适用于肩背、腰部和臀部。
    108。叩    法
    概述:叩法是医者用一手平放于病员体表部位,另一手握拳有节奏地叩击平放手指的背面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一手握拳轻轻叩击患处;或术者一手平放于受术部位的体表,另一手握拳叩击平放手指的背面,有节奏地叩击。在叩击时下面平放的手应根据患痛的部位而不断地移动,叩击点也随时移动,这样反复进行。
    临床应用:叩法具有舒通经络、疏通气血、舒展肌筋、兴奋神经的功效,适应于肩背疼痛、腰腿痛、腹胀和神经麻木等症。
    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平放在下面的手应沿患痛部位不断移动,不可停在一处连续叩击。对严重心脏病患者及体质虚弱者慎用本法。另外,在叩击时注意节奏感。
    按:叩法是推拿手法中较为温和的打击手法,在临床上若配合推法、摩法、抚法、揉法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109.敲    法
    概述:敲法是指端垂直方向着力于受术部位,如敲打戳击,并略有弹响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手指自然弯曲,将力集中于着力指端,以腕部一起一落的自然屈伸摆动带动指端垂直着力于受术部位,或以两指相互重叠相搏,以搏力弹动敲击于受术部位,或用五指并拢伸直以纵掌尺侧敲打。无论以单指指端还是以搏指、骨突及纵掌敲打,均应在施治部位垂直着力,均匀持续,反复敲打,使敲之有声,声有节奏,轻松自如。
    临床应用:敲法具有活血散瘀、调和气血、引血归经、营养脉络、宣通气血、祛风散寒等功效。适用于失眠、神经衰弱、麻木不仁。
    注意事项:操作时有声为敲,多用于体表的表浅部位。与打法不同,打法用于肌肉丰厚部位。与啄法也不同,啄法无声。敲法快而有声,此法可以搏指、骨突及纵掌敲打,啄法只可用五指端啄击。
    按:敲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叩击手法之一,常与击法、叩法、打法相互联系,此法主要用于表浅的骨突部,如头部、脊柱两旁等。
    110。拍    法
概述:拍法是用手掌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在体表拍打按摩方法。也是较早应用于治疗的推拿手法之一。《按摩经》曰:“飞经走气,……用手打拍。”
方法:受术者取卧位,术者右掌微屈,掌心朝下,拍击患处及有关部位,或经络循行部位,从近侧向远侧密排拍打,一般拍3—5个来回。此为单手拍打。双手拍打操作如下:术者双掌微屈,在受术部位对称而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拍打,同时一起移动,一般拍打3—5个来回。
    临床应用:拍法具有运气行气之功效,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故拍法可治气滞晕厥、气滞痰喘、气滞血瘀、肢体痛麻、脉痹、筋痹等。
    注意事项:拍法是以手掌拍击受术部位,注意只可用微屈的空拳拍击,不可平掌拍击。在拍击时,要掌握好弹跳力,使手掌在施术部位弹起再拍下,要有节奏感,手法不可呆板、笨拙。应做到轻重得当,并沿经气和血流方向拍打。此法多施于四肢、腰背部。
    按:拍法是推拿手法中较沉稳而又有一定力度的一种,常用于临床治疗中。单手拍
法与双手拍法功效相近。常配合摩法、抚法、推法等手法使用。最适用腰脊、四肢因
寒、热、劳、伤兼气滞的疼痛性疾患。具有良好的行气通络、活血、祛风、散寒的功
效。
    111.笃    法
    概述:笃法是以中指第二指节关节敲击穴位的一种按摩推拿方法。也是较早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手法之一。《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飞经走气法,……用五指关张一滚,一笃……”  《按摩经》:“飞经走气,先运五经,后五指开张,一滚一笃…’
    方法:受术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立于患者身旁,将右手的拇指、食指、无名指、小指屈曲,中指第二指间关节屈曲,以其突出部敲击穴位,连续敲击穴位5—10下。
    临床应用:笃法具有疏通经气、镇惊止痛、运气祛邪的功效,常用于tJ~JL惊厥、小儿麻痹、经气闭塞的四肢痿症。亦可用于肢体疼痛、麻木等症。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组织器官,敲击时频率和用力应
均匀。另外文献中所说“一滚,一笃”,并不是指笃法中敲击一下,而是指一是用滚法,
一是用笃法。笃法在施术部位,一般都要敲击5一10下,才能起到治疗效果,敲击一下
是难以取得疗效的。
    按:笃法是对准穴位施术,在治疗时,需辨证取穴。笃法在现代按摩治疗中较为常
用,一般配合按法、揉法、掐法等手法应用于临床。因此具有镇惊、行气祛邪的功效。
另外,对于一些损伤引起的气滞血瘀亦可使用。
    112.捣    法
    概述:捣法为指击法的一种,用中指对准穴位进行指击,是传统按摩推拿手法的一种。  《推拿三字经》:  “……白天庭至承浆各捣一下,以代针法。”“……眼翻者,上下僵,揉二马,捣天心,翻上者,捣下良。捣者打也,……翻下者,捣上强,左捣右,右捣左,……”
    方法:受术者调整好体位,将受术处的穴位暴露朝上。如捣承浆穴,则脸朝上仰
卧,术者立于受术者患侧旁,将右手中指伸出,其余四指握空拳,并将中指末节屈曲,
以中指端叩击穴位。用力方法:以腕关节作掌屈和背伸的同时,前臂作上下运动的联合
运动。进行此法治疗,一般穴位只捣3下,也可酌情在某些穴位上连捣数下。
     临床应用:捣法具有疏通经气、调节阴阳、回阳急救、镇惊熄风等功效。适用于小儿吊线风、急慢惊风、双目上视及成人昏迷失语,肢体偏瘫等症。
    注意事项:捣法应用时,术者应注意指甲的修剪,以防刺伤皮肤。对幼儿手法的力度要适中,不可过重。施术中要注意以腕部屈伸的弹跳力为主,而达到用力轻、透力深的效果。
    按:捣法是推拿手法中刺激较强的一种。多用于小儿疾患。单纯以中指指端对准一定穴位叩击,其刺激量大、焦点集中,具有熄风宁智、镇惊醒脑之功。临床中可配合穴位按揉、掐法、捏脊等使用。
       113.捶 法  
      概述:捶法(图2—8—81)是以单手或双手握拳,腕部放松敲打施治部位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握拳,在臂力的带动下以手的尺侧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捶击受术部位,并用惯力缓慢而轻松地击打。以患者耐受而有舒适感为度。
    临床应用:捶法具有活血止痛、祛风散寒、疏通气血的功效。可用于肢体麻木、风
寒作痛、腰背疼痛、局部劳损等。
    注意事项:年老体弱慎用此法,精神病及心脏病患者亦慎用。另外应根据施治部位决定用力大小,如皮薄肉少之处宜轻,肌肉丰厚部宜重。
    按:捶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重刺激的一种。在.临床应用中可配合推法、拿法、摩
法。最适于风寒湿痹,具有活血、行气、镇痛之功效。

    114.劈    法
    概述:劈法是以单手或双手五指微并拢,用尺侧掌指部着力于受术部位,纵叩劈打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俯卧,术者以单手或双手,在腕部带动下自然摆动,作用于受术部位纵叩劈打。着力宜虚不宜实。五指虚并,以指间相互撞击及相互之间缓冲贯力而发生的振动着力,即刚中有柔;又因以腕部的自然摆动作用力带动下的尺侧掌指着力而柔中有刚,形成刚柔相济的舒适感觉。
    临床应用:劈法具有调和气血、开导放松、解除疲劳、消除痉挛、缓解肌筋、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适用于腰腿痠痛、肩背劳损、咳嗽气喘、胸背躁闷等疾患。
    注意事项:手法动作应轻松、协调、有节奏,手腕应灵活而不僵硬。手法力量应均匀,由轻到重,不可用力过猛。操作时应辨证而施,实则重劈,‘虚则轻劈。小儿一般用单手三指劈法,严重心脏病患者禁用本法。
    按:劈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纵叩法之一,此法多用于肩背部,常与其他手法并用或用于按摩后的结束手法。在临床上因其形如劈斧,着力点虽小但作用部位广泛,着力深透,
而多用于腰、背、臀、肩等部位。
     115.剁    法
    概述:剁法是指术者五指并拢,种打击类按摩推拿手法。《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曰:
“剁者,所也。以医者并…斫病人腹背,或四肢各处,以激散其气也。”
    方法:受术者可取坐位、仰卧位或侧卧位。术者右手五指伸直并拢,用小鱼际侧和小指切击受术部位。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切击密度相距不超过2寸。
    临床应用:剁法具有行气血、散瘀结、化积滞之功效,适用于瘫痪、筋骨痛麻、局部胀痛等症。以掌尺侧横行击打受术部位的一
     注意事项:剁法为强刺激手法,因而不可猛施暴力而损伤筋脉,切击的间隔不超过2寸,用力应均匀内达。《针灸要诀和按摩十法》:“所剁之处,……距离切不可过二寸,盖相距稍远,则气不连结,散于此者,又结于彼矣。”
    按:剁法为推拿手法中强刺激手法的一种。在现代临床中亦常用,配合摸法、推法
等应用于临床治疗,以补充调节剁法中补泻作用,效果更佳。《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
“如气虚血滞,上不能下之,下不能上之,左不能右,右不能左,于末用摸法、推法补
气前。”
    116。餐    法
    概述:餐法 是指手指自然屈曲,以腕部自然的上下屈伸的摆动带动指端,并着力于受术部位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仰卧或俯卧位,术者手指自然屈曲,指端并齐,以指端为着力点,以腕部自然的上下屈伸摆动带动手指端着力于受术部位,手指与体表垂直,着力需均匀,摆动的幅度和频率根据受术部位而定。
    临床应用:餐法具有活血止痛、通经活络、散风祛邪、开胸顺气的功效。适于治疗
头痛、头晕、失眠、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胸胁胀痛等症。
    注意事项:餐法用力幅度大小、频率的快慢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及病情灵活掌握,如
头部应幅度小、频率快,背部则应幅度大、频率慢。此法轻则起抑制作用,快则起兴奋
作用。
    按:餐法是推拿手法中重刺激的一种,在现代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掌与揉法、陷法、抚法、推法联合使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调节神经。本法多作为全身按摩推拿的辅助手法,很少单独使用。
    117.弹    法
    概述:弹法是以一手指的指腹紧压住另一手指的指甲,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施术部位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食指指甲驳抵于中指指腹或抵于拇指指腹内侧,用指的驳动暴发力驳开中指或拇指,使食指指甲突然着力于受术部位。
    临床应用:弹法具有舒筋通络、祛风散寒、点穴开筋、调和气血的功效,适用于头痛、项强、呃逆上气等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弹击的强度应由轻到重,以不引起疼痛为度,一般为120—160次/分。
    按:弹法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手法之一,可适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部、颈项最为常用,具有较好的行气通窍之功效。
    118.贯    法
    概述:贯法是以手握空拳间接着力叩击受术部位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充分显露受术部位。术者立其侧旁,以一手手掌掌侧平贴在受术部位,另手握成空拳,鱼际部为着力点对准已平贴在受术部的手掌掌背,距离约5—15cm,然后用力直线打击。
    临床应用:贯法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调、经络不畅所致的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适中,不宜过重或过轻,以受术部有微震感为宜;贯击速度宜缓不宜急;整个施术手法要柔顺自然。
    按:贯法多用在头顶及足跟部,在头顶施术用力较轻,在足跟部施术用力稍重。
    119。啄    法
    概述:啄法是以五指聚拢或稍分开,用指端快速叩击受术部位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仰卧位或俯卧位,术者手指自然屈曲或五指并拢,指端并齐,腕部放
松,通过腕关节的屈伸摆动带动各指端同时叩击受术部位。
    临床应用:啄法具有活血止痛、通经活络、散风祛邪、开胸顺气等功效,适用于头
晕、头痛、失眠、胸胁胀痛、肢体麻木、感觉迟钝等病症。
    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手指须与体表垂直,着力须均匀,击打要轻快而有节律。
    按:啄法在临床上较少单独使用,多作为全身按摩的辅助手法,常与叩法、击法、
敲法等联合作用。
    120.打    法
    概述:打法 是以实拳垂直作用于受术部重力打击的一种按摩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俯卧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为宜。术者立其患侧,双手握成实拳,
各指中节与掌根处形成同一平面,距受术部约lOcm,然后交错垂直用力向受术部打击

  临床应用:打法具有振震气血、开通闭塞之功效,适用于局部麻木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宜活不宜僵,虽用重力但不宜凶猛,速度不疾不徐,适中
7要,一上一下为一次,每分钟约100次。
  按:打法适用于腰背、臀腿部肌肉丰厚处。
    121.漂    法
    概述:漂法是以手掌掌根部尺侧在受术部拍击并滑动的一种按摩推拿手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立其侧旁,以一手手掌
掌根尺侧部对准受术部位,距一定距离,然后以中等力度向下拍击受术部且不停滞继续
向下而离开受术部位。
    临床应用:漂法开启肌腠,提神醒神,适于头晕头胀,精神不振等病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适中,不轻不重,施术宜流畅均匀,轻快灵活。
    按:漂法的受术部位多为头顶后侧部,施术时用力宜沿其切线方向。临床上,漂法
对神经衰弱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122.擂    法
    概述:擂法是以双手握实拳以拳背及腕臂部打击受术部的一种方法。
    方法:受术者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显露受术部位为宜。术者立其侧旁,微蹲,双手握
实拳,以拳背及腕臂部为着力点,距受术部10~20cm,双臂用力下压,交替打击在受术部位。
    临床应用:擂法具有活血顺气、消散积聚的作用,适用于气滞作痛、血瘀积聚等病
症。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力凝双臂,用力下压击,力度适中而活,忌僵,忌暴。连续操
作时速度由慢而快再由快而慢。
    按:擂法多用在腕背部及四肢肌肉丰厚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中医推拿按摩时使用的6种基础手法
揉法:推拿按摩手法详解
中医推拿中的捻法和擦法
中医百病推拿,送给想学和喜欢推拿的你!
推拿手法之扌衮法
常见的推拿按摩手法有哪些?这3条大招,一般人不会教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